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關於草原的導遊詞

關於草原的導遊詞

篇一:草原導遊詞

關於草原的導遊詞

《草原》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內蒙古自治區遊覽。我叫任美靜,願您在內蒙古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俗話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幸與大家相識,接下來將由我陪同大家,遊覽草原,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我走進大草原,瞭解大草原。

大家快來看,在這個綠草如茵的原野,鮮花似錦的世界裏,那些悠哉悠哉、憨態可鞠、成堆成羣的小牛犢,那些珍珠般潔白的羊羣,那些出沒於林間草叢的珍稀野生動物,那婉轉吟唱歡快的鳥兒,還有那些翱翔蒼穹的雄鷹,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景色。這裏有着國家野生動物,聞名天下。

大家知道,內蒙古草原遼闊、富饒而美麗,尤其在涼爽宜人的夏秋季節,塞外草原更添風采神韻,藍天白雲,天涯的芳草,蒙古包點點,牧歌 聲聲,羊羣好像白雲在茫茫綠海中 輕飄慢移,內蒙古是個絢麗多姿、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六大奇觀構成了獨特的旅遊勝景,別具北國風采,塞外情韻。

好了,我們今天遊覽的內蒙古草原結束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做你們的導遊。謝謝!

高陽小學

五年級

任美靜

篇二: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導遊詞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遊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麼叫呼倫貝爾草原。這裏(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夥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乾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於勞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覺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後,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搶回了呼倫。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為了永遠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温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於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淨土”。

(進入草原時)

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着“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着嫻熟騎馬和有着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杆、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係,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遊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夥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説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育瞭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着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麪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鬆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裏,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徵。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説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説説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牆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並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後在“哈納”和“烏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着地,雪不易堆積,網狀牆便於搬遷時摺疊,適合遊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説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麼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勒勒車“吱呀呀,吱呀呀”碾過的轍印究竟有多長?年代有多遠?現已無法考證。勒勒車是以樺木為造車原料。車瓦、幅條、輪心、車軸、車轅、車架全用樺木做成,質地堅硬,着水受潮不易變形。勒勒車車輪又高又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草原上的勒勒車常常要碾過茂密的草叢、濃厚的積雪、河邊湖濱的沼澤地帶,由於車輪高大,能避免陷車,暢通無陰。牧人倒揚(搬家),前邊載人,後邊拉貨。勒勒車是草原牧人必備的家當和親密的夥伴。 (介紹蒙古族節慶)

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那達慕歷史悠久,早在700年前就聞名於世。現在的那達慕一般都在6、7月間舉行。這時正是草原牧草茂盛、年頭肥壯的豐收季節。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產品、購買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草原遼闊,牧民遊牧,聚集一起,機會不多,所以,那達慕大會自然也就成了物資交流的大會。

説到那達慕,不能不説“祭敖包”。“敖包”,蒙古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遼闊無邊,方向和道路難以確認於是人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壘石成堆,當做標誌。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它逐步演變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為隆重的祭禮活動。祭祀時,敖包上要插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紙旗。祭祀禮儀一般有4種,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不論哪種,都要請喇嘛焚香點火,育經唸咒。人們都要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幾塊小石頭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興旺。禮儀結束,人們便進入了無拘無束、自由歡迎的階段。牧民不僅要舉行傳統的賽馬、摔跤、射箭等傳統的活動項目,還要引吭高歌,翩翩起舞,開懷暢飲。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開人羣去談情説

愛了,這就是所説的“敖包相會”吧。不過,現在的“祭敖包”往往是為了旅遊的需要而興行的,禮儀也就更為簡單了。

(總結性説明)

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篇三:草原民俗導遊詞

草原民俗

各位貴賓:

大家上午好,今天帶大家到草原體驗草原民俗,用一首詩來介紹就是,説的蒙古話,穹廬為居家。男兒有三藝,婦孺能飛馬。進門便是客,渴了喝奶茶。燒火用牛糞,奶肉不分家。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敖包作神拜,户户養牛馬。簡單的給大家解釋一下。蒙古文字就是中間一根棍,兩邊全是刺,畫上一個圈,加上一個點,就是蒙古字。男兒三藝駕駛騎馬、射箭、摔跤。後面三句主要介紹的是蒙古族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熱情好客的民風。敖包、牛馬一會我會給大家詳細介紹啊。一會我們到了景區呢,大家就可以體驗一下蒙古族的下馬酒,祭敖包,參觀一下蒙古包,再給大家介紹幾個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説到草原民俗,第一個要給大家介紹的當然就是下馬酒了。

下馬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呼倫貝爾人歡迎賓客都必用美酒相待,以表達自己好客的心情。這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呼倫貝爾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當尊貴的客人來到草原,草原上的主人在獻上哈達的同時必奉上一杯下馬酒,據説,下馬酒是從成吉思汗時代傳下來的。蒙古人性格豪爽,喜歡看着客人接過酒後一飲而盡。當然如果你實在不勝酒力,也可用脣抿一下再交還到主人的手中。

下馬酒是蒙古族民俗,更是一種文化,從而更能顯示出蒙古族是一個豪放勇敢的民族,飲灑也正體現了這個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他們喝酒講究禮俗,認為“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酒給賓、主帶來了隆重的氣氛,帶來了歡樂,深深表達着蒙古人對賓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誼。因此,蒙古人向客人敬獻醇香的下馬酒,也被當作是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

相傳,成吉思汗有兩件心愛的寶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兒,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做射箭時鈎弦之用。另一件則是雕花的飲酒杯,喝酒時用。然而,成吉思汗怎麼也沒想到,他這兩件寶物,在一次與他自小結義的兄弟札木合聚時卻救了他的命。札木合見成吉思汗勢力大,就想殺了他,就準備和他合聚時殺了他。成吉思汗在三思熟慮後,終於騎馬去了,到了那裏,成吉思汗接過來迎賓酒,用扳指一蘸,象牙扳指變了色,成吉思汗耐住火,把酒敬了天,札木合又連敬兩杯,都有毒,他大怒,拿出銀酒杯來乾杯,札木合沒辦法,只好放棄。就這樣,成吉思汗逃過了一劫,下馬酒也成為時尚,敬自然三杯酒和下馬酒就這樣傳了下來,這個故事也成為傳奇。還有一個傳説就是,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祖先經常用毒酒害死蒙古部的首領。有一次,女真頭人將斟滿毒酒的玉杯獻給蒙古部首領時,其隨從亦達木搶先接過酒杯,將無名指伸進酒杯試驗是否有毒再向主人敬獻,隨從的手指剛伸進酒杯,立即被毒液腐蝕成一根白骨。躲過一死的首領為紀念隨從的救命之恩,用隨從亦達木的名字命名了無名指,並由此形成了用無名指沾酒彈撥的敬酒習俗。

然而每一個來過草原的人都要接受蒙古族最隆重的接待禮儀——下馬酒。以示草原人民的熱情。其飲法是:首先客人左手端乘酒銀碗;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然後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再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彈,稱為“敬祖先”;最後雙手端碗,一飲而盡(一飲而盡視為對蒙古族主人的尊敬),意為“蒼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樂”之意。 喝完下馬酒咱們就要去祭敖包了,我在這裏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時,在古代,由薩滿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焚香點火、頌詞唸經。牧民都圍繞着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旺年豐。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動中互表愛慕之情。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積起來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為天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源泉,特別加以崇拜。由於天地神沒有偶像,人們就堆敖包以象徵,從而敖包就成了人們的崇拜物。人們通過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牛羊興旺,國泰民安。敖包有盟、旗、蘇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個敖包都有固定的祭祀日期。其數目各地不等,有的單獨一個敖包,有的是敖包羣,蒙古族地區多在農曆七月十三日。祭祀時,先在敖包上插一樹枝或紙旗,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旗上寫經文。儀式大致有四種: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殺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為牛、羊是天地所賜,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報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鮮奶、奶油、奶酒灑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籠一堆火,將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塊投入其中,人們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們以最心愛的玉器當供品祭祀。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對天地的虔誠,祈求天地給人們以平安和幸福。祭典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文體活動。有的青年男女則偷偷從人羣中溜出,登山遊玩,傾訴衷腸,談惰説愛,相約再見的時日。這就是所謂的“敖包相會”了。

大家有沒有聽説過巴彥呼碩敖包?巴彥呼碩敖包被稱為天下第一敖包啊。巴彥呼碩敖包是呼倫貝爾草原上最古老的敖包,是鄂温克草原最大的官祭敖包,敖包的祭祀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原始祭天的方式,每年的農曆5月13日,都會在這裏舉行由喇嘛主持的祭祀敖包活動。12月份,在敖包山下舉行冬季那達慕。那達慕有雪地賽馬、雪地賽駱駝、馬拉雪橇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項目。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們》的外景地就在這裏。大家耳熟能詳的影片主題歌《敖包相會》也正是從巴彥呼碩敖包唱遍於祖國的大江南北。半個世紀在彈指間流過,人們或許淡忘了影片的情節和人物,但《敖包相會》仍在廣泛傳唱着,"十五的月亮"仍在升起。為了紀念鄂温克草原上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為了紀念鄂温克草原上土生土長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先生,也為了印證敖包文化從這裏揚名,旗政府請《草原上的人們》小説原著作者瑪拉沁夫老先生題寫了"天下第一敖包"刻在了石碑上。有興趣的朋友有時間可以去參觀一下啊。

那達慕

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遊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羣眾性集會。在蒙古族最早的史書《蒙古祕史》中,便記載了人們唱歌跳舞舉行集會的盛況。成吉思汗時代,更有每次戰勝敵人之後集會慶祝的傳統。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不久便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為基本內容的比賽項目。而且競技在那達慕中佔有較大的比重。以“男子三項競技”(摔跤、賽馬、射箭)為主要活動內容的那達慕,在800多年前形成。在那達慕盛會上,只有競技項目的優勝男子,才能成為最耀眼的明星。現在的那達慕盛會上,除賽馬、摔跤、射箭、蒙古象棋比賽外,又增加了田徑、球類、拔河、盪鞦韆、跳板、射擊、自行車和摩托車比賽等項目,還有團體操、武術擒拿和民族服飾等表演。發獎儀式更為隆重,有音樂伴奏,由本地區最高領導人和高貴的來賓為獲獎者進行頒獎。

蒙古包

現在給大家猜一個謎語:圓圓天窗頂子尖,炊煙升起連雲天。拱起屋頂像把傘,氣象如意傘上現。網狀圍牆能承重,一房只需四五片。三尺七寸低樑門,迎客總在正南邊。大家猜出來了麼?對,謎底就是蒙古包。

呼倫貝爾草原蒙古族牧民的傳統住房是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語稱“格日”。 説起蒙

古包的構造,那真是簡單極了。但它是以最簡潔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藝完成了一種極富於表現力的創造。蒙古包建築奇特、明快,既實用又美觀。草原遼闊,風雪大,圓形蒙古包阻風力小,包頂不積雪;由於逐水草而居,經常遷徙,蒙古包拆、搭方便,省時省力。蒙古包壁用柳條編制,用皮釘釘成可摺疊的“哈那”。一般蒙古包有5個“哈那”。包頂是直徑l米的天窗“陶那”,連接“哈那”和“陶那”的是用2米多長的柳條製成的椽子——“烏尼”,各結合處都以皮條緊縛,成為傘架形,外覆毛氈,用牛毛繩縛緊,門向南開。蒙古包裏飲炊和取暖用的鐵爐,蒙古人稱之為“吐勒克”,爐筒從天窗伸出。

蒙古包還有急事的功能啊。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過去很少有鐘錶,他們創立了自己的蒙古包計時法。蒙古族牧民利用蒙古包上的天窗觀察時間。他們根據從蒙古包上的天窗射進蒙古包內的陽光落下的角度,能夠準確的斷定時間,據説誤差不超過5分鐘。在蒙古包周圍還畫有12個生肖圖,而且方位是固定的,具有一定的含義。比如,鼠在蒙古包的北部,而且在鼠的圖像下放着最值錢的東西。

馬頭琴

馬頭琴的琴首雕有纖麗的馬頭,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種弓弦樂器。這種弓弦樂器,相傳成吉思汗時期就已在蒙古草原流傳,因琴頭以馬頭為飾而得名。琴箱用松木製成,蒙馬皮或羊皮;弦兩根,琴絃和弓弦均用馬尾;音量較小。馬頭琴表現力豐富,善於演奏抒情樂曲,據説有的不給小駝羔吃奶的母駱駝,聽到了感情深沉的馬頭琴聲,竟然感動得掉下眼淚去哺育小駝羔。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先生出生與內蒙古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大兒子朱赤的後代,在從事馬頭琴藝術創作的50餘年來,在蒙古民族傳統馬頭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起到了傑出的貢獻。為馬頭琴做了三次革新提高和發展。創作的經典馬頭琴曲有《草原連着北京》、《草原讚歌》、《萬馬奔騰》、《初升的太陽》等等,喜歡的朋友有時間可以欣賞一下咱們大師的創作啊。

長調

長調,蒙古族在長期遊牧生產勞動中創造的幾種民歌的總稱,也是蒙古音樂草原風格的標誌。長調之鄉就在咱們呼倫貝爾的陳巴爾虎旗。長調是蒙古民歌主要藝術形式之一,主要流行於牧區。音樂特點為音調高亢,音域寬廣,優秀的長調民歌有流行於阿拉善的《富饒遼闊的阿拉善》,呼倫貝爾的《遼闊的草原》,錫林郭勒的《小黃馬》、科爾沁草原的《威風矯健的馬》等等。蒙古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明,尤以遊牧文化最為燦爛。而蒙古長調可稱為遊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朵。哪裏有草原,哪裏就有長調,哪裏有牧人,哪裏就有長調。長調是草原上的歌,是馬背上的歌。2005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咱們著名的音樂家寶音德力格爾就是長調文化的奠基人啊。

三河牛

三河牛體格高大結實,肢勢端正,四肢強健,蹄質堅實。三河牛是多品種雜交後經選育而成的。三河牛產奶性能好,年平均產奶量為4000千克,謝爾塔拉種畜場的8144號母牛,1977年第五泌乳期(305天)的產奶量為7702.5千克,360天的產奶量為8416.6千克,是呼倫貝爾三河牛單產最高記錄。三河牛耐粗飼,耐寒,抗病力強,適合放牧。呼倫貝爾也是很多大企業的奶源基地,比如伊利啦,光明啦,雀巢啦。

三河馬

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草原人民的好朋友,也就是馬了,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優越的地

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曾養育、生存過拓跋、匈奴、鮮卑、金、女真、蒙古等眾多馬背民族。他們在此發展壯大,或稱霸中原,或馳騁歐亞,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在這些馬背民族的發展歷程中,也創造了繁榮的養馬業,並培育出了聞名中外的優良馬種——三河馬。為什麼叫三河馬呢?因為它主產於內蒙古呼倫貝爾三河--海拉爾河,克魯倫河,哈拉哈河地區,所以叫三河馬。三河馬外貌清秀,體質結實,動作靈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等特點,是優良的乘挽兼用型馬。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三河馬是俄羅斯後貝加爾馬、蒙古馬及英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後期又相繼引進盎格魯諾爾曼、盎格魯阿拉伯、英純血等種馬,進一步雜交改良後形成。據説,已有100多年的馴養史的三河馬,最多時有14種血統。具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抗寒力強、耐粗飼等優點。三河馬以外貌俊美、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抗寒戀膘、抗病耐粗、性情温順、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持久力而著稱,是國內各馬匹品種中的佼佼者,和國外品種亦敢比高低。

呼倫貝爾羊

大家來到呼倫貝爾都品嚐過這裏的羊肉了麼,咱們呼倫貝爾羊是不是很好吃呢?呼倫貝爾草原地處亞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是世界著名的高原牧場,草原上均為多年生草本優質牧草,無污染,營養豐富,呼倫貝爾羊形成並繁衍於此,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形成了耐寒耐粗飼,能夠抵禦惡劣的環境,善於行走採食,保育性強,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質好且無羶味,呼倫貝爾羊產於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新巴虎右旗、陳巴爾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區旗,數量260萬隻左右,也是該區產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著名品種之一。呼倫貝爾羊體格強壯,結構勻稱,由半橢圓狀尾(巴爾虎品系)和小桃狀尾(短尾品系)兩種品系組成。有這麼幾句話形容咱們草原上的羊啊,頭頂工藝品,腳踩黑寶石,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黃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簡單解釋一下啊,頭頂工藝品就是我們羊的羊頭可以做工藝品,腳踩黑寶石就是我們草原的下面藴含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吃的中草藥,喝的礦泉水就是説我們草原上的草營養豐富,種類繁多,還有豐富的礦泉水,連羊都跟着享福,可見咱們這草原羊不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還有裝飾作用,功能多多呀。咱們的呼倫貝爾羊吃的是草原上的羊草,羊草葉量多、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各類家畜一年四季均喜食,有“牲口的細糧”之美稱。牧民形容説:“羊草有油性,用羊草喂牲口,就是不喂料也上膘。”沒吃過的朋友可要抓緊時間了。

忌打狗和對狼的禁忌習俗

在呼倫貝爾草原,凡是遊牧的蒙古人家,都養着2個以上的狗,而且這些狗的個頭都比較大,樣子兇猛。蒙古人認為,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尤其在遊牧生活中,狗是其主人的好幫手。所以,蒙古人對狗充滿了人性化的關愛。在日常生活中,到牧民家做客或相互串門時,要在蒙古包的附近勒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看住狗後再下馬,以防狗撲過來咬傷人。不能見狗咬,就罵狗打狗想。這便是打狗要看主人之禮。

在遠古時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圖騰。所以,呼倫貝爾的蒙古人忌諱直呼其名。蒙古人稱狼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諱這種叫法。如必須要説到狼,則要用別的詞來代替。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布該”(那東西)、“可十白的東西”等各種代名詞,現在呼倫貝爾牧區主要稱狼為“腦海”(狗)。

敖魯古雅鄂温克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敖魯古雅鄂温克民俗旅遊區。旅遊區位於根河市境內,面積40平方公里,分1個主體區、6個分區,主體區位於根河市西郊的敖魯古雅部落內,

由3個鄂温克獵民家庭組成。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的三少民族之一敖魯古雅鄂温克族。“敖魯古雅”為鄂温克語“楊樹林茂盛的地方”之意。"鄂温克"在鄂温克語中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敖魯古雅鄂温克族分佈於中國、俄羅斯兩國的跨國界民族,在中國境內約有3萬人,生活在內蒙古的人數接近90%,其餘的散居在黑龍江及新疆。敖魯古雅鄂温克人是在300多年以前從列拿河一帶遷到額爾古納河流域的,當時有700餘人。在列拿河時代,他們就開始馴養和使用馴鹿,後來由於列拿河一帶獵物少了,他們便順着石勒喀河來到了大興安嶺北麓的額爾古納河流域。他們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獸皮、吃獸肉,住“撮羅子”,受外界影響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處於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階段。解放後,敖魯古雅鄂温克人徹底結束了不分冬夏穿獸皮、餐風露宿的原始生活,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鄉人民政府。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獵民敖魯古雅河畔安家,實現了定居敖魯古雅鄂温克人傳統上以狩獵為主。由於敖魯古雅鄂温克人在生活、生產中大量使用馴鹿,所以他們又被稱為"使鹿部落"。仙人柱是鄂温克獵民住的圓形帳篷,漢語稱"撮羅子"。敖魯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國最後一個遊獵民族的代表者,仍保留着最傳統、最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當地政府將敖魯古雅鄂温克獵民的森林文化、馴鹿文化、飲食文化、狩獵文化以及傳統的“瑟賓節”和宗教活動、婚俗、民族民間傳統工藝等,同現代旅遊相結合,開展了敖魯古雅鄂温克獵民家庭遊。“瑟賓節”是什麼樣的節日呢?“瑟賓”是鄂温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年6月18日到19日,鄂温克族自治旗羣眾都要歡度鄂温克族的傳統節日“瑟賓節”,數以千萬計的各族民眾興高采烈地參加節日期間舉行的賽馬、奪寶、搶樞、搏克、拉棍、拔河和賽駱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朋友們在敖魯古雅鄂温克民俗旅遊區可與獵民同吃同住,還可參與獵民的生產生活,捕魚、狩獵,飼養馴鹿,在原始自然的生態中居住“撮羅子”,使用樺樹皮製作的生活用品,體驗真正的敖魯古雅鄂温克人的生活。,盡情體驗鄂温克人生活樂趣,有幸作幾日鄂温克獵民家庭的臨時成員,真是不負此生!朋友們,到敖魯古雅鄂温克民俗旅遊區體驗鄂温克人的遊獵生活,別有風趣,何樂而不為?

篇四:呼倫貝爾大草原導遊詞

呼倫貝爾大草原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進入草原時):現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着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羣、牛羣、羊羣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製品請大家品嚐,過一會兒,又會端上 “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説。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餚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在這裏,你不僅能看到傳統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代民族舞蹈。現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説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着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幹、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裏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裏透着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 (介紹蒙古族節慶):草原上的節日有許多,但最有名的還算草原盛會——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遊藝、玩的意思。一般活動包括賽馬、摔跤、射箭和民族文藝表演等。

(總結性説明):各位尊貴的客人,我們在草原上有過這樣一段體驗,可能使各位對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吧,對美麗的呼倫貝爾草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樣,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歡迎大家,她將以極大的熱情歡迎各位再次光臨。

女士們、先生們,讓你我能的機會再次相會在草原,在呼倫貝爾。

篇五:草原導遊詞

草原導遊詞

範思蔚的導遊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無邊的草原,我是你們的導遊範思蔚。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蔚藍的天空,已經聞到了清鮮的空氣了吧!看,在碧綠的草原上,有許多的馬、牛、羊,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劃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你想怎麼走都行,汽車走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初入草原,你將聽不到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遠遠地望見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等一會,我們還要去參觀蒙古包,和蒙古同胞們一起一邊吃着美味的飯菜,一邊欣賞蒙古人民給我們表演的節目,有套馬、摔跤、唱民歌、跳民族舞蹈等。要是大家有興趣的話,還可以親自騎一騎蒙古馬,在草原上飛奔。

希望大家能度過快樂的一天。

尊敬的遊客們,大家好。我姓黃,你們可以叫我黃導遊。相信你們已經看到了草原的美了。草原的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在碧綠的草原上,到處都有羊羣,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那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初入草原的時候,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一點兒東西,只看見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才能遠遠望見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蒙古人都穿着五顏六色的衣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鄂温克姑娘們戴着尖尖的帽子,只要有客人來了,就會把奶茶倒上,把奶豆腐擺上,端進大盤的手抓羊肉款待客人。他們還會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會表演民族舞蹈等,看他們是多麼好客啊。

我們快去參觀吧,草原真的很美哦!

尊敬的遊客們,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大草原。我是你們的導遊劉雪純。你們看,這裏的天空是多麼可愛,空氣也是那麼清鮮。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到處翠色慾流。羊羣不管走到哪裏,都像給無邊的草原繡上一朵白色的大花。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久了,遠遠的你就可以看到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事子——河。看,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蒙古人穿着各色的衣服,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呢。等會兇,我們要去參觀蒙古人住的蒙古包。到了蒙古包,主人就會倒上奶茶,擺上奶豆腐,還會端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向我們敬酒。這時候,鄂温克的姑娘們會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有點兒羞澀地來給客人們唱民歌。飯後,我們還可以看小夥子們表演的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的民族舞蹈。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騎一騎蒙古馬,體驗一下在無邊的草原上飛奔的感覺。

希望大家能夠愉快地度過這一天。

標籤: 導遊詞 草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v48z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