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加深遊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麼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南檳榔谷導遊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1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我是你們的小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小李”。檳榔谷是我國首家民族文化型5a級景區,面積5000餘畝,本景區建於1998年。這裏即可以體驗到“樹衣”、“黑中藥”文化,也可以目睹“仿生建築”、“黎苗手工藝術”。接下去請大家跟我去參觀吧。

檳榔谷裏有兩個民族,分別是:苗族和黎族。現在一起來紋身館看看吧。大家知道他們與我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對了,那就是他們每個家族的女性都有各式各樣的紋身,每個家庭的祖先後代的紋身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你們知道嗎他們的紋身相當於我們的“身份證”,表示他們屬於哪個家族、是否結婚等。等她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時,爸爸媽媽就會在自己女兒的身上用竹刺刻,可不是用現在的紋身機器哦!所以這樣痛苦萬分,疼痛難忍的民族習俗,後來被文物局禁止了。

看完了紋身,大家再和我一起去看看過道兩旁紋身阿婆在織的東西吧。那就是“黎錦”,因為它是從黎族女性繡的錦。請看,他們伸直腳蹬闐前面的兩根圓木,一隻手固定架子,另一隻手拿着細長的針,在架子上原先有的綵線上龍飛鳳舞地來回穿梭。每縫幾下,就把一根木枝往前一推,向下一按,再拉回來。我們現在去龍被館參觀吧,龍被也是黎錦的一種,是給皇帝織的被子。你們可別小瞧這活兒,這活兒的要求和質量可高了,一織就至少8-9年,要適合皇帝的體寸、更要符合皇帝喜愛的顏色、圖案……最令人難以做到的是在織錦的這段時間裏不能生一次病,連打個噴嚏也不行。

我想大家走在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檳榔樹林中,看着古木參天的大樹和形如烏龜、船體、魚的仿生古屋,是不是已經回到了那時代、那光陰、那場景中去了。黎苗文化已經快失傳了,所以請大家在遊覽的過程中,愛護環境,弘揚黎苗文化,做文明遊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2

今天,我們來到了三亞檳榔谷,檳榔谷是個介紹黎族的風土人情的地方。我們一進大門,導遊哥哥就告訴我們黎族有三個吉祥物是:青蛙,魚,牛,他們叫做圖騰,能夠給他們帶來好運。我們繼續往前走,到了一棵椰子樹前,有個哥哥給我們表演爬樹,並給我們摘了個新鮮的椰子,我覺得椰子汁的味道酸酸甜甜,清涼可口。還有筆直的檳榔樹,它每年長三節。再往前走,有位老奶奶的臉上畫着紋身,她正坐在地上用古老的工具織布,五顏六色,可以做成漂亮的民族服裝。他們住的房子也很簡陋,只有牀和燒火做飯的地方,沒有電視機,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他們的生活很困難。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3

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到檳郎谷來遊覽觀光。檳榔谷地處三亞市與保亭縣交界處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距三亞市僅28千米,佔地面積240000平方米。檳榔谷兩邊森林峻峭,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千米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景區由原甘什黎村、原始雨林谷和原蚩尤苗寨三大板塊構成,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態,集觀光遊覽、休閒娛樂、文化展示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風景區。檳榔谷不僅以其宏大的規模、優質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娛樂項目,贏得了八方遊客的口碑,更以其獨具韻味的原住民風情、神祕迷人的原始雨林風光,風靡整個海南島乃至全國全世界。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檳榔谷是海南省最豐富、最權威、最靈動、最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現已成為海南省十大最佳特色魅力旅遊風景區之一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都知道,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檳榔谷保存着最原始、最淳樸的黎族風情。拉龜、射箭、盪鞦韆、攀藤摘花、挑山欄過河、過獨木橋等體育項目,鼻蕭、椰烏、吹樹葉等樂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娛樂項目,射魚、貴屋等生活方式,織錦等手工技能無不體現了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

檳榔谷可以説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r椰子代表海南,檳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沒有檳榔不成禮,沒有檳榔不成婚,這“檳榔”二字可以説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區的黎族,以神祕雨林山谷為棲身,只有走人檳榔谷,走入黎家文化,進入這一片神祕雨林谷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檳榔谷擁有海南唯一“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成寶庫。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和黎族繡面紋身了。黎族織錦是黎族同胞最值得驕傲的中國之最了,因圖案精美、色彩豔麗而享譽海內外。這裏至今珍藏着世界級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絕版明代特大麒麟雙鳳龍被。文臉、文身是黎族至今保存最古老的文化遺蹟,被譽為“的敦煌壁畫”活化石。它不僅展現了黎族的文化發展史,也表現了黎族同胞的民族信仰和對美的追求。此外,這裏有品種豐富的熱帶水果、別有風味的黎家小吃、醇正香甜的山欄南滴、原汁原味的野菜全席,在隨時恭候您的到來。豐富的美食讓您做一回檳榔人,享受一下黎家賓客的待遇。

檳榔谷的檳榔園是純粹的海南動植物園,面積不但是全國最大的,而且還是全國檳榔樹之母,珍貴程度可想而知。不只這些,令您感到更驚奇的還有五腳豬。為什麼叫“五腳豬”呢?因為這種豬的特點是:腳短、體小、重量輕,嘴尖且長,平時用嘴拱土覓食,嘴不離土,黎家人就認為它的嘴也是一隻腳,故稱“五腳豬”。當然,在這裏,即使什麼都不做,單單呼吸一下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也絕對是一種超值享受。

各位遊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非遺村文化體驗區。這裏有原住民四大主題博物館: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龍被館。大家可以在百年古黎村文化體驗區內,置身於遠古的黎族部落,體驗做一回真正的黎家人。大家可以在谷銀苗家文化體驗區,喝一杯攔門酒,聽一曲苗嶺飛歌,看一場驚心動魄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體驗古老的苗染苗繡技藝。在《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藝體驗區,欣賞美妙舞姿、動聽歌搖、古老傳説和永恆歷史。在波隆人家,啖一口脆甜的檳榔,開啟味蕾之旅。在黎家美食一條街,品嚐純正的黎家小吃。在蘭花小木屋民宿體驗區,聆聽田野蛙鳴的交響,編織星光斑斕的黎家夢,關閉電源,鑄夢雨林。在高空滑索,乘着風飛的夢想,劃過煩惱的牽絆,體驗速度與激情的快感。在田野黎家民宿體驗區,仰望峯巒疊嶂的墨染,俯視縹渺的船形屋。在海南本土文化聚集地,感知本土居民“雕題離耳”等。

各位遊客朋友,檳榔谷執着於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深人挖掘、全力保護以及大力弘揚,海南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20個項目,檳榔谷就展示了其中10項。谷內的黎族傳統文化博物館裏,珍藏着整個海南島最齊全、最珍貴的黎族各種民間文物以及見證黎族發展歷程的種種器皿和圖片,是一部生動恢宏的“黎族人歷史教科書”。紡染織繡、竹木樂器演奏技法、打柴舞、黎族婦女的文身繡面……這些瀕臨失傳的黎族傳統技藝和正在消失的文化現象,被檳榔穀人嘔心瀝血地保護着、堅持着,必將使其在新的時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民族的精髓得以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而天南海北的遊客們在進入檳榔谷這個民族文化的守護天堂時,也紛紛被“真正的海南主人”譜寫的這一段民族傳奇所折服。

海南檳榔谷導遊詞4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檳榔谷參觀遊覽,檳榔谷可以説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現在從海南旅遊的角度來介紹下檳榔谷。 對於想真正瞭解海南最原始民族文化的遊客來説,甘什嶺海南原住民文化遊覽區無疑是您不二的選擇。檳榔谷大門景區位於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兩邊森林茂密,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景區由原甘什黎村、苗族狩獵文化區、大型原生態黎苗歌舞《檳榔·古韻》三大版塊組成,是海南省遊客滿意十佳景區和十大最佳特色魅力旅遊風景區之一,是海南省最豐富、最權威、最靈動、最純正的民族文化“活體”博物館。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佔地面積369畝,地處三亞市與保亭縣交界處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距三亞市僅28公里。

景區由原甘什黎村、苗族狩獵文化區和大型原生態黎苗歌舞表演《檳榔古·韻》三大板塊構成,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態的,集觀光遊覽、休閒娛樂、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多元型複合式旅遊風景區。檳榔谷不僅以其宏大的規模,優秀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娛樂項目贏得了八方遊客的口碑,更以其獨具韻味的原住民風情、神祕迷人的原始雨林風光風靡整個海南島乃至全國全世界。

遊覽區共分為三大版塊,原甘什黎村、苗族狩獵文化區、大型原生態黎苗歌舞《檳榔·古韻》。

原甘什黎村是由幾百年歷史的甘什黎村保護而形成。

在這裏,你可以品嚐到最特別最原汁原味的黎家小吃,黃姜飯、竹筒飯、山欄酒、糯米糕應有盡有;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全島樹齡最老的檳榔羣體——百年檳榔林,而檳榔谷,同時也是海南島檳榔的發源地;

在這裏,你可以走近正在消失的黎族傳統建築——船形屋,山性與海性相結合的獨特建築,是黎族人飄洋而至的歷史見證;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被專家喻為“海南島的敦煌壁畫”的活化石——最後一代的繡面文身阿婆,他們用皮膚記載着黎族的滄桑歷史;

檳榔谷的神祕雨林——苗族狩獵文化區,經過多年的積累,是海南島唯一一處真實展現苗族文化的地方。

檳榔谷的苗族狩獵文化區建立在後山雨林,旨在還原海南苗族這種狩獵文化和遷徙不定的山體遊牧生活,更真實貼近傳統海南苗族文化習俗,突出海南苗族的狩獵文化、苗藥文化及人與自然生態和諧的局面。

這裏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裏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一一去遊覽這些景觀,但願今天的檳榔谷之遊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標籤: 導遊詞 檳榔 海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lwl0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