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導遊詞 >

齊雲山導遊詞

齊雲山導遊詞

齊雲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景區,下面是關於齊雲山導遊詞,歡迎閲讀。

齊雲山導遊詞

朋友們,我們今天將要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走過的行程,385年前,這位偉大的旅行家曾在公元1616年和1618年,三年內兩度踏上徽州這塊土地,這在他一生的旅行生涯中是絕無僅有的,因他一生重複去過的山只有齊雲、黃山、天台、雁蕩四座。由此可以看出齊雲山在他心中的地位和份量。有東方莎翁之稱的明代戲劇家湯顯祖曾作過一首詩“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黃就是黃山,白就是白嶽,齊雲山古稱白嶽,明世宗嘉靖皇帝派兵部尚書兼吏部尚書汪宏、四十八代天師張彥羽及大太監馮保等人來山求子,應驗後,親自前來酬神當他看到白嶽的最高峯如“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就開了金口,把白嶽改為齊雲山。被稱作齊雲山距今也就近500的歷史。

齊雲山位於黃山市休寧縣境內,距休寧縣城15公里,休寧縣歷史上出過19位狀元,單縣列全國第一,是個名符其實的狀元縣。齊雲山景區面積110平方公里分為橫江、月華街,樓上樓、南山、雲巖湖五大景區,榮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多項桂冠。是一個集道教、摩崖石刻文化,湖光山色於一體的山嶽風景區,與黃山、九華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輝。

朋友們,山與山的差異其實是很大的,就拿黃山與齊雲山來説,黃山是花崗巖峯林地貌,齊雲山為砂礫巖丹霞地貌,黃山直立而怪異,齊雲山橫生而端莊,黃山山巖青黑,齊雲山崖壁赤紫。與花崗巖體山相比,丹霞地貌的分佈要少得多,國內名山除齊雲山以外還有廣東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龍虎山等,但他們都沒有齊雲山地質景觀豐富。因為在齊雲山發現了恐龍蛋、恐龍骨骼以及恐龍腳印的負型化石,所以也就把齊雲山的地質年代上溯到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同時也正是這世界上罕見的三位一體發現,使得齊雲山在2001年躋身於國家級地質公園。7500萬年前這裏本是內陸斷陷湖盆,河流攜來的大量的泥沙,礫石在湖中形成積巖,由於白堊紀氣候十分炎熱,沉積巖中的鐵離子受到強烈的氧化,把巖層染成紫紅色。有詩句為齊 雲 山 導 遊 詞

贊:色渥如丹,燦若明霞。取詩的後兩字,即為地貌名稱的由來——丹霞地貌。齊雲山形成最直接的原因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第四紀新構造運動,板塊碰撞後對山體的抬升,再加上外營力的切割和水流的侵濁,導致了完整的山體的不斷崩塌解體,逐漸形成了今天這種丹崖絕壁,溝壑縱橫,秀峯林立的自然景觀。

齊雲山有36奇峯,72怪巖,16幽洞,32飛泉

齊雲山大部份山峯雖説高度多在家580米上下,但是因為山幾乎是平地而起的,相對高度較大,仍然顯得巍峨壯觀,齊雲山的奇峯以香爐峯、五老峯、三姑峯最為靈幻,怪巖以象鼻巖,天橋巖,紫霄巖最具神工,幽洞以真仙洞,樓上樓最為神祕玄奧,飛泉中珍珠簾飛珠濺玉,飛雨泉晴空飛雨,更有水光瀲豔,清幽恬談的雲巖湖,雲巖湖湖汊縱橫幽深,兩岸青峯對峙,船漿拍擊湖水水鳥驚飛那種場景和感覺都是妙不可言的。

齊雲山又是一座以道教揚名的山,早在唐乾元年間(公園758-760年)有道人龔棲霞在巖下辟穀修煉羽化飛昇後,齊雲山的山巖下,幽洞中多有道人清修。玄帝乃齊雲山供奉的主神,玄帝就是真武,是明間和道教尊奉的北方之神,位之北方謂玄,身有鱗甲為武,道教中説真武是淨樂國王子,淨樂國王后善勝夢吞日而生,玄武改稱為真武是在宋代,當時為避宋朝皇帝的老祖宗——神仙保生大帝趙玄郎的諱。真武大帝在本像成之於佑聖真武祠(太素宮)齊雲山名道天穀子餘道元,裝飾金身於佑聖真武祠,《齊雲山志》記載説真武祠創立後,四鄉百姓遇旱澇,蝗災或求子去病的,凡來齊雲山的無不有求必應,自此齊雲山神威江南,成為一方道教聖地,到了明代龍虎山的張天師在齊雲山為嘉靖皇帝建醮求子應驗,皇帝龍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宮”齊雲山從此更加聲名遠播,齊雲山的鼎盛日期,朝山的香客和遊客每天多過三千多人,在古代這應是非常驚天的數字了。

“黃山白嶽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這是歷代儒道大師和名人高士對黃山、齊雲兩座山的評價,古往今來,齊雲山以它的神祕玄奧,奇觀勝景以及香火鼎盛,吸引着眾多的文人雅士,高官大賈和虔誠的信徒,象朱熹,徐霞客,還有海瑞、戚繼光、唐伯虎、袁宏道、郁達夫等,他們登臨齊雲山寄情於峯巖,幽洞或賦詩題詞或樹碑為記,先後勝贊名山,一時傳為

佳話,就連清乾隆皇帝巡遊江南時,也慕名而來,給齊雲山留下“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讚美詩,也正是他們為齊雲山留下珍貴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齊雲山人文景觀中,號稱江南第一摩崖石刻佔有突出的地位,這些石刻年代最早為宋代,數量最多的要數明清,主要分佈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橋巖一帶,全山共有一千多處,這此石刻流派分格各異,正、行、草、隸、篆、俱全,有的雄勁豪放,有的柔婉清麗,有的剛勁傲骨,有的飛龍走蛇,再加上刻工精練嫻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韻,堪稱藝術瑰寶,“天開神秀、齊雲勝景、亙古奇觀”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如果用大文豪郁達夫的話説”齊雲山有一部偉大的金石志好編。”

朋友們,一路上我雖然跟大家説了不少,但説的還是極其簡略的,不過我已從大家的.神情中看出了你們對齊雲山的興趣,現在齊雲山就要到了,讓我們去揭開他神祕的面紗,切實感受它的“天下無雙之處”吧,另外,我還要提醒大家在景區遊覽時時刻注意自身安全,注意安全防火,垃圾如池,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預祝大家的遊程廣有收穫。

朋友們,登山前先跟大家説説上山的路線,我們現在在齊雲山東側,從這上山如果説步行,要先過登封橋,用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走完號稱“九里十三亭”的登山步道,過望仙亭進入景區,如果乘索道則用10分鐘左右時間凌空行進800米,終點也是望仙亭然後進入景區。

各位朋友們,觀光纜車為我們提供了一座絕好的觀景平台,現在讓我們放眼四望,盡情享受秀美山川與田園風光。

[提示:景區講解員在索道上站接到客人後開始講解]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請允許我代表齊雲山風景區歡迎大家的到來,[提示:加自我介紹]齊雲山是個集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四大道教聖地;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一身,丹霞地貌,湖光山色,道教文化,摩崖石刻於一體的山嶽風景區,我非常高興有緣跟大家相識,願我的講解及服務能使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各位朋友,作為道教聖地,齊雲山和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鶴鳴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道教聖地。説起道教大家馬上就會想到太極八卦,齊雲

山的風水非常不錯,接着我就帶大家去看看第一處——山水太極。下面那條江叫橫江,是新安江上游的支流,這一段呈S型向東流淌,恰好構成了太極圖中的陰陽分隔線,把那沖積平原一分為二形成陰陽合抱之式。因為江之南山之北為陰所以我們所處的這邊為陰魚,江對面就是陽魚。太極源自道家哲學,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對立的一面,如天地、明暗、高低、男女------等等。但是萬物又有統一的一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在太極圖中是這樣反映:黑魚中有個白色的圈點叫陽眼,同樣白魚中有個黑色的圈點叫陰眼。此處的陽眼就是那處密集的村莊,陰眼就是江左山丘裏的水塘。各位朋友這山水太極可以説是形神兼備,明代有個著名的道長叫張三丰,我們翻閲中國道教史知道他是在武當山出家修行的,不過他的羽化之地就沒了記載,其實他就是受到這山水太極感應後來到齊雲山,後來羽化在洞天福地的。江上的古橋是明萬曆年間修建的叫登封橋,為九孔石橋。明清每天三千多香客,就由此橋再經九里山道、十三個涼亭後到齊雲山燒香求神。

這個亭子名為望仙亭,是十三個涼亭中的最後一座了,亭子兩邊的這副對聯是乾隆皇帝遊覽齊雲山後給出的評價: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其實朋友們,看到這個仙字我們就明白了,古人並沒有把成仙弄得很玄乎,人在山邊即為仙嘛。青山綠水讓人心曠神怡,在這其中就是仙人,所以能來到齊雲山的朋友從此刻起我們都是仙人。

朋友們,我們腳下這座橋叫“夢真橋”,這個夢不是其他的夢,是我們徽州文人的夢。徽州自古就有東南鄒魯之稱,非常重視教育。有兩個列子為證:一、從宋嘉定十年到清末就我們休寧出了十九位狀元,單縣全國第一,所以休寧被成稱中國第一狀元縣;二、就明清五百六十年的歷史,我們徽州出了一千三百一十二位舉人,全國第一。這些學子在未考中之前都來齊雲山燒香拜文昌,得償所願後捐資修了這座橋。“書中自有黃金屋”以文入仕,自古就是中國人的夢。所以橋成取名“夢真橋”。在橋的左邊有棵大樹名為櫸樹。樹齡一千三百多年,它的胸圍和樹冠在齊雲山所有的名木古樹中,都是最粗最大的,有“樹王”的美譽。在古徽州有這樣一個習俗,作為父親只要家中有一個男孩出生,就趕緊在前庭院種一棵櫸樹,以期望中舉。不過現在因為十九位狀元都曾朝拜過它,因而我們都稱它為“狀元樹”。各位朋友,

家中有孩子讀書的不妨在此許願,我相信一定會夢想成真的。

這棲真巖下的建築就是道觀,道教的建築分為兩類,大的稱宮小的稱觀。道觀是道長們進行個體修煉和觀星望氣的場所,因而大多比較簡陋且是依山就勢而建,不過這恰恰和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建築理念相吻合。這個道觀的修建年代是明朝,它是為了紀念開山鼻祖龔棲霞而建。龔棲霞於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在此崖下結廬修煉,而後得道飛昇。是他開創了道教在齊雲山活動的先河。明朝的道觀歷經滄桑,到如今只留下一座石坊,的確令人感慨唏噓。中間供的神像是北方之神——玄武大帝。

道教的神比較雜,我們一般都難以辨別,因為它除了歷史傳承外還有地域特徵。這忠烈巖供的就是徽州的歷史人物——汪華。他在隋唐交替時,作為一方諸侯,保護了徽州百姓,使他們得以免除戰亂之苦。歸順李唐王朝後被封為吳王,百姓感其恩德立忠烈祠供奉。這也就是汪姓作為徽州第一大姓的原因。

俗話説“齊雲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壽九十九;壽字底下摸一摸,定能活到一百多”,各位朋友,大家都可去摸一摸理學大師朱熹所寫的“壽”。這個壽字不但筆力渾厚、筆鋒圓潤而且尺寸非常吉祥。他高九尺九寸寬六尺六寸,取九九歸一、六六大順之意。

這裏是“雷霆糾罰祠”, 又稱王靈官殿,王靈官是道教中的護法神,執法如山,相傳明代青官海瑞上齊雲曾與他過招。在一個風日晴和的日子,海公率眾官朝山,行到此處,忽然天昏地暗,狂風大起,飛沙走石,不見路徑。海瑞心中疑惑?猛然間他看見王靈官雙眼怒睜似銅鈴,盯住他們一行人的腳,海瑞頓時醒悟,原來他們都穿着牛皮靴子,有污聖地。海瑞趕忙吩咐大家脱靴,赤腳登山。果然天空又天晴日朗。他們上到太素宮,海瑞發現鼓架上放置一面牛皮大鼓,心生氣憤,不由得念想: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誰知念頭剛起,一聲巨響,鼓面破裂。從此後,齊雲正殿的大鼓都用麻布蒙制。

我們現在登上一天門,天門一共有三道,為何是三道呢?因為老子在《道德經》中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為萬物之母,是最大的,因此中國人也特別青睞“三”這個數字。歷數天門比比皆是,但能和我們這道天然的門户相媲美的寥寥無幾。它形成的原因是因為巖石滑坡崩塌加上水流衝擊自然形成的長13米,寬3米,高6米的洞門。但道家的説法很神奇,説是當年真武大帝初上齊雲,到此無路,被他運神力,一腳踹出來的。雖説是傳説,但從另一方向看的確有一隻碩大的左腳腳印。這兩邊就是齊雲山著名的白嶽碑林。齊雲山全山現保存摩崖石刻和碑刻587塊,主要分佈在一天門內外、紫霄崖和石橋巖一帶,年代最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我們現處的一天門,歷代文人雅士朱熹、徐霞客、唐伯虎、海瑞,郁達夫等都相繼留下筆墨。其內容有讚頌齊雲勝景的,有褒揚開山有功者的,有記述遊山觀感的,這些碑林集中了全山碑刻的精華。特別是崖刻題字“天開神秀、齊雲勝景、亙古奇觀”等氣勢尤為雄偉,這些引人入勝的石刻藝術與奇麗的丹霞風光,豐富的道教文化巧妙融會貫通,構造了齊雲山天然的摩崖石刻藝術博物館。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明萬曆年間新安太守崔孔昕兩度遊覽齊雲山所詠;“西入天門步上台,茫茫石徑倚雲開,遨遊浪跡歸何處,跨鶴揚州今又來”詩中崔太守在幾經宦海沉浮後對自己的人生歸宿提出發問:遨遊浪跡歸何處,其結果是跨鶴揚州今又來。世人云:腰藏十萬貫騎鶴去揚州,明清時揚州乃商阜重地,於當官是肥缺。然而就是這些世俗人所看重的名利,在崔太守心裏卻遠遠比不上齊雲山的鐘靈毓秀,因此他再次棄揚州而來。對面這幅“天開神秀”筆法剛勁渾厚,神逸灑脱,是對齊雲勝景最中肯的評價。

這裏便是真仙洞府。它三面如城垣符合我們道家選擇風水的標準——藏風納氣。因而古時的道長們就在沿途構築了許多小道觀,進行修煉。另外這個地方就像是一個地質博物館,我們看崖壁上礫巖和砂巖層次清晰可辨,它們在展示着不同的地質水流時期的不同搬運作用。水流大時沉積的是礫巖,水流平緩時沉積的是砂巖。

八仙洞中間供的是天地人三皇。中間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髮明先天八卦的tian皇伏羲氏;左邊是中國農耕文化創始人和中醫藥始祖——地皇神農;右邊是中國人的人文始祖——人皇黃帝。在三皇兩邊的兩位是根據五行來命名的,左邊男性神仙因東方為木叫木公。右邊的女神因西方為金叫金母。相傳他們是成仙這個行業的資質認可人,想位列仙班必須得通過他們。另外這八位就是家喻户曉的八仙了,由於他們各有一套本領,所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思邈是真正的長壽者,唐史記載他小時體弱多病,後來學醫入道,用道家的養生理論為指導,用中草藥調理結果活到141歲,被稱作藥王他當之無愧,他不但開創了婦科和兒科的先河,而且《千金方》和《千金翼方》這兩本著作至今還被中醫藥界奉為寶典。人們在藥王面前祈求延年益壽、消災祛病。

碧霞元君的供奉起自於泰山,泰山頂上自今還有碧霞祠,因而她又被稱為“泰山娘娘”。明朝香火盛極一時,有南媽祖,北碧霞一説,特別受婦女的歡迎。明末的北京,每年在碧霞元君誕辰(農曆四月十八日)這天,凡是女性都要到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去上香祈福。傳説她的香火錢多到居然讓崇禎皇帝都動心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她受歡迎的程度,或許是女性特別青睞的緣故,所以我們把她比作如今的全國婦聯主席。來女同胞們趕緊給你們的保護神上一柱清香。

圓通巖這座側卧着的觀音是齊雲山特有的,跟佛教的截然不同。為什麼形體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諸位我們知道佛教認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等諸多苦難,而總希望有個好的來世或是死後去往西方極樂,所以他們修的是來世。而他們的觀音是來拯救世人脱離苦海的,因此形體上呈現出大慈大悲,莊嚴肅穆之感。而道教得教理教義的基礎是重生、樂生、貴生,他們認為活着才是最美好的事情。所以他們修的是今生,因而我們眼前這座觀音就是在享受生命的樂趣,悠閒自在,非常符合現在人們的生活觀點。在道教觀音又被稱為慈航道人。

石坊建至明正德,門坊上的“眾妙之門”源自老子的《道德經》。大家看,這個妙字寫錯了嗎?錯,當然不是錯寫,而是齊雲山的高道畫龍點睛之筆,古人是有玄為妙,而今人是少女為妙。兩相一比高下立判。遙想當年一代代道人就是這樣倚巖洞清修,感天悟地,洞察宇宙。這個巖洞是齊雲山最幽深的,説是能通到山那邊的藍渡。現在我們目前所能見的有31米深。洞里正中所供奉的是玄武大帝的本相和人格化後的結合體。四向之神皆是動物造型,玄武本是龜和蛇的結合體,龜蛇既代表兩種動物又代表陰陽。在宋朝由於重文輕武導致國力孱弱,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北方的強鄰。因而宋王朝就把

玄武人格化後用來供奉,以祈求剋制北方的強鄰。玄武的兩邊是十八羅漢,歷史上佛道之爭非常殘酷,有三五一宗的滅佛事件,也有元朝的兩次焚經事件也就是滅道事件。齊雲山也存在這種佛道之爭。宋之前佛道共存,到明朝由於嘉靖帝求子靈驗後,對道教大力扶持,漸漸地佛教就退出齊雲山,因而為了貶低佛教同時也是紀念這段歷史就出現十八羅漢護衞玄武大帝的排列格局。

這是東嶽帝君,人基於對死亡的恐懼,就想了我生前有個社會,有個君主;死後也會有個社會,有個君主。死後的這個社會叫陰間,它的主宰者就是東嶽帝君,在封神榜中黃飛虎被封為東嶽帝君。

朋友們,這道飛泉就是徐霞客筆下極為稱道的珍珠簾。在他眼中此泉噴珠泄玉是“珠簾飛灑奇為第一”。珠簾之內是雨之君——龍王,從前人們求雨即在此處。

這文昌帝君是最受讀書人喜歡的神仙了,他原名張亞子是四川人。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時人有感其中烈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稱梓潼帝君。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元明以後,隨着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閣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一些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間雖時有興廢,但因文章司命,貴賤所繫,所以一直奉祀不衰。舊時每年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官府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我想休寧能出十九位狀元和他庇佑不無關係。

標籤: 導遊詞 齊雲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daoyouci/kp72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