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一定經歷了許多,也收穫了許多吧,何不趕緊對過去工作做一個總結,以往後的工作做參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1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期間,我被聘為學堂小學一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承擔一年級一班語文、數學、勞動等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任教期間,雖然每週承擔了46節課時的重任,但是,本人任勞任怨。擁護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關心集體,勇於改革,‘探索教育教學知識。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力行工作職責,努力工作。

在新學年開始,我就結合學校領導的工作計劃擬定本班的教育教學計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按計劃進行日常的工作。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我注重抓養成工作。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訓練書寫、説話、寫話的技能。經一年的努力學生不斷掌握各種知識技能。

本學年初學生人數33人,學年末人數33人,鞏固率百分之百。應參加考試人數33人實際參加人數33人,語文及格人數為29人,及格率為87.8%,優秀率為27.27%,平均分為73.06;數學及格人數為26人,及格率為78.78%,優秀率為15.15%。隨着歲月的增長,學生的知識的增長,學生的各方面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

但是,並不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我本人工作目的,探索、求知是我工作目的的永遠。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2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教學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説,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説,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閲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閲讀。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閲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

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閲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台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閲讀的興趣。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啟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一次在作業中我發現有孩子已經在寫日記了,由開始的一兩句變成了一版、兩版,於是我適時的對這個孩子進行表揚,並要她自己讀出來,之後誰寫了日記都進行點名表揚,鼓勵。慢慢地寫日記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寫的越來越好。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3

本學期我擔任一(3)、一(4)班數學教學工作,作為剛接一年級的新教師,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由於低年級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可以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

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脱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呆子,鬧出大笑話。那麼,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一、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實際的情景中能正確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記數單位個、十,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教材,初步學會估算。

在現時的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培養從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內的 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在認識圖形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二、能力的培養

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並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

為此,我在教學新知時儘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於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簡單減法應用題”我先拿來5個蘋果,把其中2個送給一個同學,再讓學生根據我的做法用兩句話表達出它的意思,此時學生能説:有5個蘋果,送給x x 同學2個,還剩3個。在這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和物品自由的編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很多,我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裏叫做應用題,從而初步瞭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再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説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一年級數學的兩個班的同學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少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三、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實現了多維目標把握了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能力方面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的經驗。

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的調動學生 的積極性。

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4

緊張充實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了,為了更好的做好下學期的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識字教學

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下學期要“學會250個生字,認識55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詞語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要求認識的字,做到離開注音、離開語言環境也能準確認讀。”可見識字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所以在這個學期中,我加強了識字教學。

1、鼓勵學生交流合作識字

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不一樣,有的習慣在閲讀中學習,有的習慣在書寫中學習,因此我採用多種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孩子們互動起來,將自己好的識字方法介紹給其他學生。這樣就等於不斷注入新的源泉,學生識字方法多了,學起生字來也就不費力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孩子來説,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識字量。

2、加強寫字指導,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

有了一個學期的寫字基礎,很多學生對於書本內容已能基本掌握,這個學期,我對學生的寫字要求提高。在學習中,我們總是一起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起分析生字的筆畫穿插和結構,力求每個生字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很多學生有明顯的進步,雖然只是一年級,但寫起字來有模有樣,很是工整。

3、加強生字的複習和鞏固,防止回生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人的遺忘速度總是先快後慢。所以對剛學過去的生字要及時複習,利用一些詞語來複習生字,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牌、商店名稱等來識記生字、複習生字。

二、注重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

一年級孩子特別需要多去讀,在朗讀中體會。我們在朗讀課文時,選擇了很多種形式,如老師範讀、小組合作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學生很感興趣。在一層層深入的朗讀過程中,我們一起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美,語句的美。基本的問句,學生也能根據不同意思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引入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課外書《童話故事》等,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學生積累奠定基礎。

1、利用晨讀時間,讀課本上的內容,達到孰能成誦的程度。

2、利用學習報,增加課外閲讀量,開闊眼界,多認字,多積累。

3、利用採集本,讓學生把優美的語句還有段落摘抄下來,把易錯題積累起來,把難題和典型題積累起來。

本學期,我雖然盡心盡力地去陪着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我將繼續努力工作,和我的學生一起遨遊廣闊的語文天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xxgrp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