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工作總結

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工作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工作總結

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工作總結1

當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正在轟轟烈烈地改變着世界的一切,使幾百年、幾千年來逐漸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嚴重的挑戰。面對史無前例的信息技術革命,傳統教育制度的深刻變革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一、信息時代教育的內涵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將從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許多中間過程。人們開始是將計算機看作一種獨特的對象,和物理、化學一樣,專門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然後是要求計算機能輔助學校的傳統教學,作教學演示或個別化教學;再後是要求進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課程改革,這種課程明顯有別於以書本、粉筆和黑板以及幻燈、投影、電視和錄像等傳統教學媒體為基礎的課程;最後是要求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甚至連學校結構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一演進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計算機與教育的整合程度越來越深,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開展信息教育、培養學習者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信息教育:廣義地説信息教育是為了培養社會成員的“信息處理能力”而開展的教育活動。狹義地講,信息教育就是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教育活動。“信息處理能力”是指學習者在信息化社會活動中有選擇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創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信息運用、信息倫理等。

信息教育的開展有利於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實現,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習信息的傳播者,而學習者只能被動地作為信宿接受學習信息。通過信息教育的開展,學習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動地獲得相關的學習信息,使學習者學習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所以有利於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連續性的基礎教育

因為人們主要從事信息知識工作,這種工作的知識密集度高,要求人們具有較淵博的基礎知識。因此,必須普及高水平、連續性的基礎教育。

1.有計劃有步驟地輪訓全體教師

中小學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具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具有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為此,在積極配備、充實信息技術教育所需設備及配套軟件的同時,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輪訓全體教師,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訓體系。在培訓內容方面,不僅包括信息技術本身,更應注重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以改變信息技術培訓與應用相分離的狀況,消除信息技術難以深入課堂、深入學科的現象。

2.在中小學開設信息理論與信息技術基礎課

“中小學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計算機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實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應切實重視在中小學教師與學生中普及信息意識、信息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計算機進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目前,為了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質,培養信息人才,美國、英國、法國、新加坡和我國的、香港都紛紛將計算機為主的信息科學列為幼兒園、小學、中學的主要課程。我國也明文規定:從20xx年起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和實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時間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必修課。

回顧20xx-20xx學年的,本人能夠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根據實際制定各項計劃,備好課,寫好教案,並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上課的形式和內容,難易結合,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學得愉快、學得好。下面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對這半個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

一、培養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信息技術》不同於一般的學科,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要以講為輔,以練為主,以用為目的,使學生在練習中、實踐中或“玩”中學會如何使用電腦,改變過去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呆板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課程自身的特點提高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開學時,學生大多數剛接觸電腦,對電腦有着一種神祕感,對學習電腦也有着一種極大的興趣感,作為教師要怎樣才能將學生的這種興趣繼續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先問學生什麼是電腦,電腦有什麼作用,然後根據書本講了許多有關電腦方面的科學知識,讓他們感到電腦原來是這樣一回事,使他們對電腦有了一定的認識,打破了不敢碰電腦的神祕感。接着講解了電腦的作用,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遊戲入門,學習指法。

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對於最基礎的學習內容——學習指法。這個內容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吃蘋果”“打地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在這種情況下,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就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在教學鼠標的使用時,有些學生不敢握鼠標,或是操作不靈活,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採取的是遊戲結合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鼠標的操作有一定的瞭解,然後安排一些拖箱子(訓練拖動)、紙牌(單擊、雙擊)和掃雷等遊戲,通過遊戲,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序掌握得好快。

三、小組互助、協作學習。

由於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對計算機有着深厚的興趣,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瞭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條件從小接受計算機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説是"小專家",而有的學生在校外從未接觸過計算機,在本學年只是第一次接觸,在這方面是一片空白,於是,在開始的時候,我將每一個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組有6個人,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在教學的時候,同學們之間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幫助,監督檢查。水平相當的能一起探索、實踐,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得到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深厚學生的幫助,這樣發揮了優秀學生"小老師"的作用,激勵其更加努力。這樣教學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例如在學習時,老師佈置好一個任務,通過小組學習,使這個任務是由學生進行解決的,而不是教師將方法直接講給他們。

通過實踐證明,小組學習不僅使學生順利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發展。

三、開展競技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本學年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養成學習的習慣,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方法,能夠正確掌握指法的擊鍵方法。因為指法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開展一些活動以維持學生學習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每過一個階段進行一次比賽活動,由每小組先進行,然後由組內評出最好的,再由評出的進行互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用枯燥無味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活動,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個個都想爭着做個打字高手,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了發展。另外,本學期在校內開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賽,通過比賽,提高了學生的競技水平。

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也有不足之處,學生的指法準確率有待進一步的提高,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在教學方面不斷改進,吸取好的教學方法,維我所用,才能讓他們在有限的電腦課裏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信息技術學科教育工作總結2

一、 加快信息技術環境建設,完善信息化服務支持系統

為了更好的配合子課題的實施,學校加大了硬件投入。為每個教室配置了彩電,幻燈機。新建了一個多媒體教室,配置了投影儀,視頻展示台和多媒體電腦。開發教育信息網,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裝備視頻設備,增強信息數字化能力。後期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學校投入50萬元新建了兩個網絡教室,更換了114台嶄新的品牌電腦,子課題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學校重視,建立評估機制,加強宏觀管理

該課題已經納入學校教育科研的計劃中。從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管理、應用及信息資源建設等方面都納入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全面考核。

1、規定全體教師每期聽信息技術課不得少於10節;

2、每期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上課不得少於35節,開展全校性的重點課例研究。

3、教師每期自制課件1至3節;

4、教師有關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納入每月月評估和期末評估,校級公開課必須使用信息技術,事實證明,對進一步推動課程整合實驗研究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技術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學校成立子課題組後,重點對實驗教師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培訓工作。在基於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幫助者、促進者、啟發者、指導者。教師是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都把教師培訓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學校都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對實驗教師進行計算機操作和課件製作等培訓。同時派出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計算機技術培訓,許多實驗學校多次聘請專家到校講課、做專題報告

1、學校無條件保證主研教師參加總課題組的各種培訓,如“西部行”課題講座,大型的課題組研討活動等;

2、學校科研室組織主研教師定期學習,研究活動有內容記錄

3、利用學校已有條件培養教師自制課件的能力;要求教師每期自制課件1-3件。

4、送培教師參加了區上,市上“專題型站建立培訓”和“因特爾未來教師”的培訓,以及各種研培活動。

5、組織教師新課標學習的同時,專題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四、工作成績

1. 全面提高了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

近四年來的實驗研究,實驗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學能力、課題的實驗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工具的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使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實驗教師都能自覺地運用現代教學模式,積極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並配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多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通過一年來的實驗研究,許多骨幹教師都能獨立地完成制定計劃、有序實驗以及實驗報告的撰寫等,且水平較高。逐步有“經驗型”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四年來的實驗,更新了廣大實驗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即現代化教育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是大勢所趨,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接班人。

2. 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經過近四年的實驗,實驗科目的教學成績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先進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留給了學生充分自由學習的時間去鑽研新問題,參加感興趣的活動,促進了特長生的發展,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4. 科研教師的論文和課件,取得了各級各內的各種獎項。

五、存在的問題和啟示

1、個別教師的認識還沒有真正到位。

個別教師認為計算機與各學科課程整合就是製作課件,然後用課件去上課。他們的思想水準還仍停留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初級階段,遠遠沒有達到該實驗課題的真正意圖:體現計算機的工具性。課程整合的軟件應該工具型、資料型的軟件加平台,即通過應用現成的以平台為基礎的教學工具軟件實現課程整合的目的。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提高對該課題認識水平。

2、關於軟件問題

自己開發軟件有幾個缺陷。開發這樣的軟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會花費老師大量的精力。花費大量時間開發的軟件由於受到教師自己教學習慣、教學思想的限制,比較難以推廣。這樣勢必造成重複開發的問題。

3、可以增大學生在課題實驗中的參與度。

讓部分學生參與制作課件,課件的目的就是呈現資源、呈現問題,將課堂教學由講述為主變為以討論為主。

4、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由學校向家庭、社會延伸。

現在學生家庭購買電腦的越來越多,多開發研製一些交互性較強的人機對話形式的課件,學校建立家校局域網,開設網上課堂,使學生在家裏就可以主動學習,自主發展。

當前,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推進器、發展的制高點,雖然課題的研究結束了,但是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通過已經形成的機制,創新的工作方法,加大我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力度,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xnpv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