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通用5篇)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通用5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讓我們對過去的工作做個梳理,再寫一份工作總結。好的工作總結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通用5篇)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 篇1

1、排版微信,推送消息

20xx年,申請了認證版官方微信公眾平台。微信公眾號推文的排版,是我們進入新媒體部最急需學習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微信講求及時性和生動有效性。我們需要當天把商學院和學校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新聞排出來,推送給商院的每個小可愛,讓他們能夠及時瞭解商院大事件和一些新事

2、迎新晚會的準備

迎新晚會是20xx-20xx學年上半學年度學生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新媒體部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採訪,並且為各個節目做背景圖片,背景視頻。那時候我們需要不斷的去採訪各個領導老師和學生,包括領導老師新生寄語和學生會風采展示。我們蒐集素材,一遍遍去整理審核素材,一遍一遍剪輯,配字幕和不厭其煩的修改。為了配合節目效果,還聯合校外進行微信上牆和微信抽獎活動。新媒體部各個成員在迎新晚會的前一週都沒有在十二點之前合過眼。忙碌又充實,只為展現最佳的舞台效果給商學院的學生和領導。

3、街訪活動

週末我們會想好錄製的主題,拿着DV,到商院小寶貝們聚集的地方,進行錄製。二區的食堂,大活門口都活躍着我們的身影。有時候會因為同學的答案笑的前仰後合,有時候又會因為時間緊迫而沒人願意接受採訪而失落萬分。晚上便會進行後期剪輯和字幕增添,推到公眾號上給大家帶去歡樂和新奇。

4、QQ、微博直播

其實很多大型的比賽我們都會進行現場直播,給不能去現場的同學們一飽眼福。像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校籃球賽甚至是迎新晚會,我們都會始終舉着手機,尋找最佳角度進行直播。

5、申請QQ認證版空間

經過大家日復一日的努力更新,商學院官方QQ粉絲越來越多,關注商學院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們於下半年成功申請QQ認證版空間。

6、深入企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新媒體部來到臨沂商城總商會和山東四方物流有限公司,進行了歷時兩天的寒假集中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接受了教育,增長了才幹。商城總會會長董西軍安排人員熱情接待,我們參觀了總商會的放款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客服中心、財務中心等職能部門,瞭解了各個部門的主要工作內容和職責。聽取了臨沂商城的發展前景,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有關的的規劃與舉措。通過參觀學習。我們對臨沂總商會的基本工作有了初步的概念,加深了對物流的理解,對今後的日常學習和專業知識的運用起到了促進作用。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 篇2

過去的一年,新媒體中心積極響應學校、院團委及老師培養有責任心有創新精神、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大學生的號召,開辦一系列生動的活動培養我校學生優秀技能、豐富其課餘生活,並造成積極的影響。

為了弘揚中藥學院歷史傳統,傳遞文化精神,塑造學院的形象,增強學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及設計能力,給予其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中心開展“院徽設計大賽”,面向全院進行院徽徵集。評比於網上投票和現場展示同時進行,最終成功舉辦,為同學們展示自己搭建平台,也提高了同學們參與學院建設的參與感。

院徽設計與展示大賽

上學期期中為豐富學生生活,展示天中學子風采,新媒體中心特舉辦“校園之聲 聲臨其境”主持人大賽,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兩部分,選手們通過朗誦配音等不同有趣的方式進行展示。有趣的內容也吸引了許多同學來觀看,最終成功舉辦。活動的圓滿完成為我校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氛圍,豐富了同學的生活。也為我中心今後開展活動,積累了經驗。

主持人大賽

下半學期主要開展了“以青春風采 贏科技未來”計算機技能大賽。為我院具有優秀計算機技能的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綜合培養學生的office應用技能、團隊合作自主創新能力及臨場應變能力,為學生工作儲備新生力量,也為他們將來參加工作打下基礎。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 篇3

光陰易逝,新媒人一年的奮鬥在此刻即將畫上句號;來去匆匆,新媒人一年中走過的足跡即將在這個夏初時節停歇我們這代人的步伐;物轉星移,新媒人一年中積累下的財富即將在這個時間節點傳承給下一代新媒人。

回想一路走來的日子,我們新媒體中心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新媒人所揮灑的青春汗水,心生諸多感慨。猶記得,有個小夥伴競選大會上説過的那三個詞“捨不得、離不開、放不下”,確實,這三個詞作為這次工作總結報告的主題最好不過了。

一、捨不得

一年來,第一屆新媒人捨不得彼此。這一年我們從一開始只有微博微信兩個工作小組的13個人發展到今天的五個部門31個人。中心的組織架構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建立和調整,祕書部、創作部、運作部、聯絡部、監察部,五個部門的工作內容和分工的摸索、人員的安排。當初的13個人擠在華青的辦公室裏進行投票、分配各部門人員,當初的部長例會上大家對於運作部、創作部的工作內容分工爭執不下。在微信運作推送上確定主題、推送內容等問題一直是例會的主要討論的問題,而且也是每次討論每次改但是還是一直得不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很多時候大家都爭的面紅耳赤、即使受了委屈也更多的是回去後悄悄地抹着眼淚,然後繼續堅強地挺了下來。

就這樣,最初的新媒人帶領着10月底新加入進來的小夥伴,懷着滿腔的熱情投身於新媒體中心的建設和發展中,一路的摸爬滾打,從軍訓流水賬、國慶、校慶、12.9活動、聖誕節、元旦、春節、雷鋒月、挑戰杯創意論壇等線上線下活動,到春、五月天、盛夏光年等每月主題活動,再到每月生日會、節日慶祝、聖誕節喊樓、煮湯圓、包壽司、部門出遊、中心出遊等中心內部活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新媒體中心現在的部門分工明確、工作思路清晰高效、團隊協作程度高、專業化水平高、集體凝聚力強。

此外,大家的辛苦付出所獲得的成果從微博微信的數據變化上就可以看出。這一年,我們的微信粉絲量翻了一翻,閲讀量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微博粉絲量增長近20XX人,互動量也提升很多。數字變化的背後凝結了我們這一代新媒人這一年來的心酸血淚。

二、離不開

一年來,第一屆新媒人一起參與新媒的發展,新媒的今天離不開在座的每一位。中心組織架構建設,部門分工、人員確定等為新媒各項工作開展奠定基石;中心團隊建設,納新、組織培訓、開展中心內部活動等為新媒各項工作的成功開展、活動的成功舉辦提供堅實保障;團宣工作、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的開展,為新媒體的業務水平提高、專業化宣傳能力提升、團委宣傳工作改進、華園青年思想引領、青春正能量傳播等方面提供原動力。

一年來,新媒體中心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團委對華園青年的思想引領和傳遞青春正能量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型線上線下活動共10餘次,其中包括承辦2次團省委宣傳工作(國慶活動#大大你好#、一二九愛國紀念活動),承辦校團委品牌活動宣傳包括社會實踐、科創、人才學校校友會等,組織校團委工作宣傳活動包括青年聯合會、後備團幹招募、人才學校招募等,以及自發組織的活動包括“軍訓流水賬”、“一句話證明你軍訓過”“母校54週年,我想説”、“攜手為艾益起來”“我們的129”、“銘記歷史,珍視和平”、“有夢不隱藏,小團來收藏”“團徽遇上紅領巾”等微博話題活動,其中“母校54週年,我想説”一經推出立即得到同學們的積極參與話題的閲讀量超過19萬,參與度互動性也相當高。在第十二屆大挑福建省賽、第五屆創意論壇宣傳工作上的話題“挑戰杯”、“創意論壇”的高閲讀量、高參與度讓我校團委工作獲得全省、兩岸高校師生的高度評價,中國台灣網、福建省學聯等也對我們的活動、這支宣傳隊伍進行了相關專題報道和好評。

新媒的一路走來,離不開第一屆全體新媒人共同的努力,離不開大宣傳每一位夥伴的相互扶持,更離不開校團委領導、老師和同仁們的支持。

三、放不下

一年過去了,我們即將放下身上的責任,但放不下心中對新媒的熱愛、對新媒的牽掛。第一屆的新媒人以樂觀和激情開創了新媒體的歷史,而歷史的續寫將由你們完成。我們也都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新媒體宣傳工作內外環境依舊嚴峻,與其他高校團委新媒體宣傳的差距依然存在。新一屆的新媒體領導班子需要發揮出你們的聰明才智,繼續帶領新媒人探索新媒的發展道路,將青春正能量傳遞給華園青年師生。責任與使命即將從我們這裏傳承給你們,新媒人的樂觀與激情也還在延續,新媒體中心的歷史將由你們續寫!

第一屆新媒體中心的全體成員們,昨天的黯淡與輝煌已成過去,我們相信在新一屆主席團的帶領下華僑大學網絡新媒體中心將更上一層樓,讓我們一起為新媒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而祝福吧!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 篇4

這個年底,媒體的行業人寫年終總結時大部分會很沮喪,20XX年基本上被定為媒體大傾頹的一年。前一年還風生水起的媒體新秀,轉眼就開始裁員或者被新媒體侵吞。而拿着計劃書出去找錢的人,已經心知肚明地將“讀者”改為“用户”,一切“媒體”全都自動改換為“社區”或者“平台”。

但在生物鏈的另一端,所謂的新媒體也未見多樂觀,他們同樣面臨着一份難以下筆的年終總結。在拿到投資後,除了花錢的速度不同外,少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新媒體產品;新的盈利模式沒有一點出來的跡象;沒有完整的閉環;一句話,除了燒錢,別無他法。顯然,這不是一個投資人樂見的局面,更不是一個健康的模式。

同時無數的'流言、悼詞和懷疑也隨之而起。傳統媒體一定該死嗎?手機閲讀時代,媒體的功能是什麼?媒體的本質又是什麼?

前些時候,從自媒體的微信公號開始,因為版權問題,道歉幾乎成為一種時髦。道歉成為一種推廣,成為一種姿態,成為一種向別人問責的手段,成為表明道德優越性的方式?但自媒體的公號,絕大部分內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種畸形的時刻,道歉也可以成為一種生產力。

版權問題把這個事説小了。從表面來看,無論是新舊媒體,大家其實還是在乎生產內容。區別是,有些內容拿去印成了鉛字,有些內容發送到了手機或者PAD上,然後這兩邊再抄來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體人開始自我安慰:沒事,無論新媒體舊媒體,只要是媒體,就還需要內容,我們的價值就還在。

首先,媒體所代表的資訊傳遞和觀點表達的一統天下,早已不再是稀缺資源。編輯主導,在某種程度上也走下了神壇,“新聞專業主義”的威權已經因資訊的傳播方式而被動搖。另外,UGC(用户產生內容)、微信“朋友圈廣告位”的出現……這都是過去從未有過的內容生產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沾上新媒體能賣出大價錢的原因所在。

大學生新媒體工作總結 篇5

不過,如果只是這樣,很難想象這是一次技術引發的媒體行業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體命的技術變化。而整個媒體行業,也不至於震動和幻滅。竹簡、紙、印刷機、手機閲讀端?這些對閲讀的改變程度是不一樣的。時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對閲讀方式的改變,而現在,更多的是閲讀本身(甚至不只是閲讀內容)的改變。

傳統意義的閲讀,現在漸漸演變成新的含義:打發時間。地鐵裏的白領們拿着手機“閲讀”,和他們切換界面玩一個手機遊戲,之間他的狀態是不需要任何過渡的。對這樣的事情,你無法視而不見並自圓其説地認為:只要閲讀還在,我們的價值就在。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直到現在還無法説清,驚喜和幻滅一直在交替出現,甚至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但至少在寫這一年的年終總結時,我們可以略微思考一下,什麼是新/舊媒體,互聯網到來後的媒體又變成了什麼?

一個喜歡E·B·懷特的作家説:媒體以前是資訊和觀點的提供者,而現在它的角色則更像文學,是需要你一個人耐心讀進去。而之前我們在地鐵上、咖啡館裏讀報的時間和心情,現在則被手機佔據和替代,用手機刷朋友圈,上微博客户端,在那裏你不是一個人,你置身於一個熱鬧的、喧囂的、虛擬的社區內——而這些,之前是當大家一起聊新聞、交換觀點和想法時才有的體驗。但現在,你再拾起一本雜誌、翻開一疊報紙這樣所謂的傳統媒體時,更多的潛台詞則是:我要暫時放下手機,讓我一個人清靜會兒!

過去,這樣的功能則是由書本化的閲讀所帶給我們的。至於在互聯網時代,書籍的命運如何,出版業又將去向何方?那則是另外一則悲傷的故事。

悲傷是無法控制的。但這一年過去,我聽過的比較豁達的一句話卻是:就算傳統媒體全部死掉,也應該有人留至最後,無論是作為陪葬人或守墓人。這和新聞一樣,有點悲壯,但我們應該有勇氣這麼想,否則,又何來勇氣面對正在發生的變化?更何況,事情可能並不會那麼糟糕。

標籤: 媒體 通用 大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kqqj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