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精選5篇)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精選5篇)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是時候仔細的寫一份工作總結了。怎樣寫工作總結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鎮生態工作總結(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精選5篇)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1

全縣“生態糧倉”建設工作會議後,鎮黨委、政府根據會議精神,對照全辦發[xx]17號文件關於印發《***縣xx年生態糧倉建設方案》的通知和要求,進行認真地貫徹落實,具體做法總結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組織

迅速召開“三會”貫徹落實:

1、召開黨政聯席會,成立鎮xx年“生態糧倉”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鎮長具體抓,並確定專門班子抓落實,鎮各職能部門、農機、農技、農經、水產、林業和各村書記參加。

2、召開鎮村全體幹部會,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全面貫徹落實。

3、召開調研會,鎮“生態糧倉”領導小組深入到核心示範區廣泛徵求意見制訂方案,具體落實。

二、制訂方案,全面實施目標任務

糧食生產面積5萬畝,總產2.6萬噸,比xx年增長1.8%。水稻、小麥單產分別比上年增長2%,糧食優質率達95%以上,質量安全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2、主要建設內容

(一)建立糧食標準化生產基地

制定水稻、小麥等主要農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推廣標準化生產,在全鎮10個村建立4萬畝水稻、1萬畝麥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水稻良種補貼與良種掛鈎試點、小麥高產攻關活動、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等項目帶動,提升水稻、小麥單產、品質和質量安全標準。

(二)抓好水稻高產優質核心示範區建設

在沿滁河中心壩灌區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晉集、石溪、石澗)建立1萬畝以優質粳稻和長粒型中秈稻為主的3個核心示範區。在核心示範區實行“五定”,即定區域、定品種、定技術規程、定責任人、定市場。做到“五有”,即有明顯示範標誌、有完整的技術方案、有行政和技術負責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範觀摩活動。

(三)抓好稻米協會和訂單生產

鎮黨委、政府積極扶持村級稻米協會建設,明確要求每個村要求成立組織,幫助農民提高糧食生產、組織銷售,並組織儒林米業與農户簽訂水稻訂單生產4萬畝,農户訂單簽約率達95%以上。

(四)推廣五項關鍵技術

一是推廣優質高產良種。主推雜交粳稻9優418、雜交長粒型中秈豐兩優1號、新兩優6號、兩優6326、雜交短粒型中秈優118、輻優827、ii優608等優質品種,續推進沃土工程。秸杆還田,種植綠肥,實行“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增加農田有機肥投入,逐步減少化學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機質含量,改進理化性質,提高地力水平,為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奠定基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病蟲草害生態防治技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目標責任制

鎮黨委、政府成立生態糧倉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領導和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領導小組在鎮農委下設辦公室,建立目標責任制,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確保生態糧倉建設任務落實到位。

(二)開展技術培訓,搞好技術服務

實行技術人員包村聯繫户制度。選派5名農技人員,每人聯繫20個示範户,2-3個種糧大户,共聯繫100個示範户,12個左右種糧大户。鎮農技綜合服務站幫扶2-3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龍頭企業。充分利用鎮、村、組幹部會議,召開現場會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開展主推技術培訓,做到一户一張明白紙。在核心示範區生產提供技術儲備,鎮政府在3月20日前對全鎮推廣的五項關鍵技術進行全面培訓。

(三)建立“生態糧倉”建設考核激勵機制,開展高產優質攻關競賽

建立“生態糧倉”建設考核激勵機制,開展高產優質競賽。對在“生態糧倉”建設活動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有關部門、鎮村幹部、技術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帶頭學用先進技術增產顯著,並帶動周邊農户學用先進技術的示範户、種糧大户給予獎勵,對核心示範區的農户在種子機插秧給予一定的補貼(特別是軟盤、機插秧費用)。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2

西河口鄉地處XX市XX區西南邊陲,橫排頭上游,大別山腳下。北與本區青山鄉、石板衝鄉接壤,東南與XX縣下符橋鎮、諸佛庵鎮相連,西與XX縣響洪甸鎮毗連,全鄉地形集山、崗、灣、畈於一體,東、西淠河交匯於此,龍門河縱貫全境,屬典型的三區(山區、庫區、革命老區)鄉。全鄉下轄13個行政村(街道),總人口3.58萬人,地域面積141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為16萬餘畝,耕地面積1.2萬畝。資源豐富、景色宜人,是著名的中國毛竹之鄉,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85%,素有“天然氧吧”之稱。全鄉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河溝壑十分明顯,闊葉林、針葉林樹種混交,四季常綠。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主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鄉黨委、政府以發展經濟、保護生態為主線,以發展毛竹、茶葉為重點,以改善環境、促進民生為目標,致力於保護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多措並舉,大力發展西河口生態經濟強鄉。根據西政[20xx]39文件精神,結合我鄉近年來的工作實際,我們做了認真的總結,現將總結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1、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創建工作,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及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業、衞生、教育、財政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生態創建領導組,領導組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領導組下設辦公室,抽調專人辦公,負責生態創建的日常工作,將生態建設這項系統工程抓得步驟井然,紮實到位。各村(居)、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分別以村書記和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生態創建工作,為實現生態創建工作目標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2、積極謀劃編制切實可行的生態創建實施方案在認真分析全鄉的生態現狀,總結多年來我鄉生態工作得失的基礎上,20xx年4月鄉黨委、政府召開專題黨委擴大會和生態創建領導組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年的生態創建工作,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生態創建實施方案,突出了工作要點,明確了工作目標,並將要點、目標、計劃和責任細化到各村各單位;為促進工作順利開展,在年度工作考核時實行生態環保“一票否決”制。為使工作做得更加有章可循,我鄉編制了集鎮建設規劃,並委託了XX市欣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編制了鄉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目標,措施不斷完善,工作步驟不斷具體、細化。

3、積極發動宣傳通過召開生態創建動員會、鄉村幹部大會、張貼標語、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讓生態創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營造了全鄉上下共同參與生態創建的良好社會氛圍,培養了廣大幹羣生態創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為生態創建做貢獻的自豪感。

4、重點解決了農村居民飲水衞生和環境衞生問題。鄉機關工作人員深入村組引導農村居民開展畜禽圈養,廁所遠離住房,整治環境衞生,保護水源不受污染。20xx年鄉自來水廠的建成,徹底解決了農村居民長期存在的飲水難問題。

5、大力整治集鎮建成區環境衞生。我鄉集鎮建成區分別為汪家榜集鎮區和龍門衝集鎮區,在環境衞生管理上任務重、難度大,存在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的現象。今年初,鄉政府審時度勢,將集鎮規劃區的衞生保潔權公開發包,成立專門的保潔公司,統一配製了垃圾清運車,負責集鎮建成區的環境衞生,做到生活垃圾隨時清掃運出。同時,鄉建成垃圾堆放點20處,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各一處,確保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保護了母親河龍門河的優質水源。

6、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近三年來,集鎮規劃區新鋪設水泥路2000米,新修下水道1000米,新按路燈120盞,新增規劃住宅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

7、綜合整治。依法拆除違章建築50餘户,600平方米,遮陽棚10間,重拳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商户佔道經營和無序擺攤設點等問題,做到了集鎮管理秩序井然。

二、以毛竹產業為主線做好我鄉的生態創建工作

1、以毛竹產業為重點,以生態保護為手段,促進農民增收。

西河口鄉現擁有毛竹10萬畝,是全區毛竹生產重點鄉鎮,為了最大可能的保護生態環境,確保山青水秀的優勢不被破壞,為竹農增加可持續收入,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毛竹產業的發展,在龍門衝規劃建立了毛竹產業工業園區,綜合開發利用毛竹資源。

2、以發展“六安瓜片”為契機,打造特色山口經濟

我鄉是“六安瓜片”的原產地之一,茶葉也是我鄉又一特色主導產業,正以生態的理念繼續做好茶葉基地建設;在發展茶葉、做大做強“六安瓜片”品牌的同時,相繼做好高山蔬菜、中藥材培植、蠶桑養殖等產業的發展,全面做好生態農業建設工作。目前,鄉內的鍋棚店村是XX區最大的蠶桑基地,該村家家户户養蠶,一年四季養蠶,蠶農平均年收入已達萬元①,同時又大力培育了靈芝百合等,山口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3、以環境保護為重點全面進行生態家園建設

①以汪家榜集鎮為中心,開展環境衞生綜合整治為從根本上解決汪家榜街道的髒、亂、差現象,確保集鎮居民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黨委、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改造集鎮路面,鋪設下水道;新建了垃圾集中堆放點、垃圾中轉站,規劃了建成了垃圾填埋場,並配備了4張垃圾車、20個環保桶、1輛清運車輛和4名專職環衞工人。

②以省級生態示範村龍門衝村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該村完成改廁改水800户,推廣太陽能、液化氣等新型清潔能源的使用,逐步建成了一批高規格、高標準的農村生態居民家園。通過一系列的整治,形成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生態新家園。

③嚴格環境執法,建立環保專項行動長效機制嚴禁亂挖亂採、濫捕亂獵,取締非法採砂;嚴格執行招商和新建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驗收率達100%。

三、總結

通過認真的總結和回顧,西河口鄉生態創建工作總體成績顯著。生態工作運行機制健全,基礎紮實;轄區內無亂砍、濫伐、濫挖現象,無捕殺、銷售和食用野生動物現象,無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基本農田達到有效保護;鄉鎮建成佈局合理,公共設施完善,環境整潔良好;鄉鎮環境保護社會氛圍濃厚,羣眾滿意率高達95%以上。今後,我們仍將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重點做好以水稻和大麻為主的生態農業建設,以毛竹和茶葉為重點的生態林業建設,以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的生態家園建設,以環保長效機制監督下的生態工業建設,以人為本的生態文化及生態旅遊建設,以XX省生態鄉鎮的標準,繼續做好我鄉的生態創建工作。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3

一、建設生態篇家園,打造古風

鄉位於景寧縣南部,鄉政府駐村,海拔480米,距縣城62公里。面積42.8平方公里,東南鄰景南鄉、西接家地鄉、北連大際鄉和標溪鄉。轄、上東山、黃桐、浮亭崗、石梯、大丘田、梅塢、柘灣8個村民委員會,24個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老區。地勢由南北傾斜,兩山夾一水,多山川峽谷,水注標溪港,匯入甌江支流。

全鄉有耕地面積2952.5畝,主產水稻;林業用地52353畝。人均15畝,產杉、鬆、雜木和毛竹;水力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東達東坑鎮接縣城和泰順縣、壽寧縣,西至標溪鄉接縣城和慶元縣。境內自然風光秀麗,民俗風情眾多,人文地理獨特。村中紅楓、銀杏四季各異,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風盪漾,從春到冬、從早到晚都為攝影創作提供良好條件。

近幾年來,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解放思想,鋭意改革,大膽創新,全面實施“科技興農,綠色強鄉,旅遊興鄉”戰略決策。積極引導農民發揮區位、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大膽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前無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產業正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同時巧借打造“古風”攝影基地契機,開發旅遊景點,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條適應本鄉經濟發展的好路子,使全鄉的經濟逐年飛躍發展。

二、主要創建工作和成效

鄉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先進理念,緊緊圍繞縣政府確立的綠色生態立縣的生態戰略方針,鄉黨委、政府提出了“科技興農,綠色強鄉,旅遊興鄉”的指導方針,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以“古風綠色生態立鄉”的發展定位,認真落實,組織實施各項工作,堅持以全鄉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與生態建設並重,努力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科學地建立一個優質高效,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新體制,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載體,以提高全鄉人民生態質量為前提,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獲得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使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走上雙贏之路。

自從開展生態建設工作以來,我鄉在各有關部位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實施環境整治規劃,積極發展生態效益農業,大力開展生態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為確保生態鄉創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鄉黨委、政府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駐村幹部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並組織指導、協調全鄉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的日常工作,同時將全鄉生態建設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各個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門建立相應工作小組,根據創建具體抓好落實,制訂相應的工作措施,鄉黨委、政府將創建工作列入年度對部門、行政村工作考核,獎優罰劣,從而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條塊結合,明確責任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搞好宣傳發動,統一村民思想。

召開了全鄉工作會議,由領導小組進行宣傳發動,同時通過鄉宣傳櫥窗、黑板報、張掛橫幅、宣傳標語等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讓羣眾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這項涉及到千家萬户的工作家喻户曉,讓村民們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設綠色美好家園是每個村民義不容辭的職責,從而強化了村民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的意識,提高了羣眾主動參與、配合建設工作的積極性,打下了堅實的羣眾基礎。

(三)突出生態建設,着力美化人居環境。

認真實施“康莊工程”,全鄉已開通康莊公路7個村,剩餘1村的康莊公路正在實施當中,計劃在底前,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並實現道路硬化;認真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實施2個村,總投資達200萬元,現以全部實施完畢;認真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鄉有線電視已達到“村村通”;總投資10萬元的2座公共廁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個村的垃圾池建設,配備保潔員15名(運垃圾、街道衞生管理),成立衞生協會,制定衞生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措施,實行垃圾集中處理;推廣使用沼氣池建設等潔淨能源,保護森林資源;完成了等4個村2300餘人口的自來水工程,新安裝了石梯等3個村的路燈設施;村長1500米、寬4.5米的鵝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鋪設。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已切實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建設與旅遊、生態鄉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同時,鄉政府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文化娛樂活動,為給全鄉人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充分發揮本鄉的地理優勢和環境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競爭力較強的系列農副產品。積極貫徹資源開發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並重的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效益農業為重點,以發展經濟效益高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為主要目標,積極推廣科學的生態農業模式,優化配套技術措施,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進程,構建綠色生態農業基地。

一是做大做強茶葉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全鄉特色產業。充分利用鄉山多地廣的優勢,設立示範區等措施,提高種植效益,進一步推動茶葉基地建設的積極性。全鄉現已在黃桐、石梯兩村新建成茶葉基地600畝,其中黃桐村300畝,石梯村300畝。

二是大力發展筍竹兩用林基地,全鄉5700餘畝毛竹林,計劃新開發100畝高效筍竹兩用林基地。

全鄉還發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強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畝,新發展生態養魚、養羊、雞鴨等專業合作社10多家,全鄉生態農業經濟呈健康、有序的良好發展勢頭。全鄉生命農業模式得到一定範圍的推廣,以綠色有機農業產品為主導的生態農業逐漸成為鄉農業生產的主流,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五)打造“古風”,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經濟。

鄉黨委、政府借景發揮,努力做好生態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等旅遊資源的保護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觀、歷史、民俗、生態文化和生態文明有機結合,加大投入,建設以觀光、採風、休閒、度假、科教為主的旅遊鄉,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農家樂”,做大做強生態旅遊經濟。

一是對“古風”進行總體規劃設計。按照“古風綠色生態立鄉”的發展定位,以“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要求,投入6萬元邀請了杭州三江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專業人員對村莊環境進行統籌規劃,優化組合,形成“古風”攝影繪畫基地總體規劃。

二是計劃投入380萬元建造生態環境良好的古村落村莊。把“古風、清潔、綠色、生態”的理念融入鄉村建設之中,重點對村內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予以改善,全面實施古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為攝影基地創造更好的創作環境。

三是實施文化藝人開發工程。一方面創新機制,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鄉、村兩級“少數民族鄉土人才庫”,分類建檔造冊,量身定製科學的開發計劃,並提供標準化服務。目前已收錄木偶、花鼓、舞龍和舞獅等79名鄉土藝人,並在項目申報、活動經費、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強培訓力度。鄉設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訓專項經費,採取辦班培訓、邀請專家授課、外地取經和就地指導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鄉土人才科學文化知識。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實保護森林資源。

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水源涵養區植被的保護,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實行森林防火綜合治理,進一步強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識,加強野外火源管理,動員羣眾改變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提倡移風易俗,消除火災隱患,切實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和消防物資的'儲備,確保森林防火經費、物資儲備、巡火撲救人員的落實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監管、指揮預警系統。通過有效的工作,近幾年我鄉沒有發生重大的森林火災。

(七)健全制度,實施長效管理。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動態過程,要使這些工作成果得到鞏固保持,加強長效管理是關鍵。鄉制定了《衞生公約》、《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制度》、《村莊環境保潔制度》等,並落實了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經費,責任到人,推進村莊環境長效管理工作,使我鄉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以長期堅持。

三、創建生態鄉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打算

回顧過去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是村民生態環保意識不強,生態環保法規有待健全,生態環保工程建設資金緊缺,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人才相對缺乏等農村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的矛盾還長期存在。針對這些現象,我鄉今後生態建設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合理的農業產業體系。今後要充分利用獨特的地域優勢,做大做強茶葉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全鄉特色產業。在食用菌生產方面主要控制生產規模,改良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

2、發展高效筍竹兩用林,提高竹林的經濟效益。毛竹是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於一體的可再生資源,我鄉有5700多畝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經過鬆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發展高效筍竹兩用林是我鄉今後工作的重點。

3、充分利用我鄉的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業。依託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生態風景,通過長遠規劃,科學配置、管理、包裝,至xx年成為浙南特色的“古風”攝影基地。

4、繼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生態環保意識。鄉政府準備在我鄉8個行政村開展創建生態鄉主題活動,繼續開展生態村、衞生村、户的評比,在各村形成濃厚的創建宣傳氛圍。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控制面源污染。繼續抓好整治村工作,結合沼氣推廣紮實推進農村改欄改廁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XX縣xx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和《污染源環境監管公開目錄》的要求,現將我局信息公開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建立政務公開領導機制。將政務公開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完善了信息公開管理機制,我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辦公室副局長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指導專人為聯絡員,具體負責全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一步健全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組織領導機構。對是否公開、公開形式和保密審查,擬稿時初定、辦公室核稿時審核、局領導審籤時審定,經過審定確認公開的文稿,辦公室編文號時在數據庫內註明“公開”,並將已註明“公開”的文稿填寫公開事項審批表由領導審批後,在政府信息網上公佈。

(二)制定政務公開相關制度。我局始終把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設貫穿於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之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XX縣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制定《XX縣環保局政府信息公開制度》、《XX縣環保局政府信息公開內容審核制度》、《XX縣環保局信息公開意見建議收集反饋處理制度》、《XX縣環保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資料管理制度》等制度,並認真加以落實。

(三)提高信息公開工作質量。為保障信息公開的及時準確,我局對政府信息發佈的內容、時限、信息組織、信息審核等事項提出了明確要求,將政府信息報送與各站隊室工作職能緊密聯繫起來,確保信息公開及時全面、完整準確。

(四)加強信息公開載體建設。堅持把羣眾易於接受、便於辦事、利於參與和監督作為選用公開方式的原則。主要採取了四種方式:一是將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通過XX縣人民政府的網站信息公開平台公佈,我局在政府信息網站公開欄目設置了機構職能、政策文件、規劃計劃、業務工作等多個欄目,主動地公開相關信息,及時更新信息內容,確保信息的實效性,便於羣眾及時瞭解最新的信息和動態,使政府信息公開的途徑更快捷,透明度更高,使公開的內容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二是在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進行公開;三是利用公開欄進行公開;四是通過宣傳資料進行公開。

二、政府信息公開情況

為進一步提高環保工作“透明度”,我局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工作,以公開、便民、廉潔、高效為基本要求,方便廣大人民羣眾進行監督,確保社會公開承諾的有效落實,切實擴大社會各界對環保工作的知情權與參與權,按照縣環保局的工作職能,切實從單位簡介、內設機構、辦事流程、政策文件等方面進行動態和固定公開,在公開的內容上以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規範執法行為為重點,通過XX縣人民政府的網站信息公開平台公佈更新,並及時發佈和更改環保局文件、領導分工、人事任免調整情況、通知公告和工作動態等各類信息。二是將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環保設施撤除和閒置審批、夜間施工許可、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等納入了行政服務中心,進行集中辦理,通過縣政府行政服務中心環保局窗口,公佈辦事程序,進一步規範了行政審批和執法工作,提升了服務質量。三是市環保局要求,對照《污染源環境監管公開目錄》,將重點污染源信息、排污費徵收情況、行政處罰情況等在XX市環境保護局網站上公開。四是在單位樓道醒目處,及時公開建設項目審批情況、幹部幹事季度測評情況、財務收支情況等。五是印製《環保工作服務指南》《建設項目環評便民告知卡》《環保知識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進行公開。

截止xx年11月25日,我局在網站上主動公開xx年政府信息36條,公開的信息的主要有:重點工作情況、部門工作動態、環境空氣質量(從11月20日開始在XX市環保局網站每天進行公開)等。所有主動公開信息通過政府入門網站環保局專欄公開和石嘴山環保局網站及公單位信息公開櫥窗公開。我局xx年度沒有收到公民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申請。

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我局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主要是對《條例》理解欠深刻、把握不到位,實際工作中存在公開內容不夠全面、公開不夠及時等現象;二是缺乏工作經驗和參照規範,編制單位信息有待加強;三是公佈時效性有待提高。針對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力求做到以下四點:一是進一步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文件精神,嚴格按照有關要求,認真抓好組織實施。二是進一步規範政務信息網上發佈工作,及時調整不規範事項。三是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加強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進一步熟悉本單位業務及相關政策,規範解答公眾提問,提高查詢服務質量。四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監督檢查,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不斷充實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內容,把政務信息公開工作引向深入,為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廉政政府”建設而努力。

鄉鎮生態工作總結5

鎮位於縣城的西部,素有“西大門”之稱,“216”省道、“312”國道貫穿全境,現今全鎮人口達到7.9萬人,地域面積184平方公里。鎮西與潢川接壤,南與商城交匯,北與毗鄰,承西,通南貫北。近年來,我鎮在加快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中,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強化資源節約,珍惜大自然賦予的秀美風貌和獨特環境資源,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着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鄉鎮,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收到了較好效果。自被省列為生態鄉鎮試點以來,我鎮廣大幹部羣眾熱烈響應、積極參與,在縣環保局的認真組織下,通過艱苦努力,6個基本條件和15項考核指標基本達到了省級生態鄉鎮的標準:至20xx年底,全鎮實現生產總值8.9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7億元,財政收入7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29元。

公共設施完善,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8%,農村飲用水衞生合格率達100%,街道衞生廁所建設與管理達到國家衞生鎮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空氣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均達到環境規劃要求。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生活垃圾處理率達8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9.4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14%,農用化肥施用強度為276公斤/公頃,畜產品糞便綜合利用率為92%,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生活污水處率達67%,創建活動推動了鎮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了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促進了鎮域經濟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美化了村容鎮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增強了羣眾生態環境意識,提升了鎮村生態水平,促進了全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將有關方面的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成立了創建工作機構

在20xx年1月,鎮上組織成立了鎮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擔任組長,分管副鎮長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落實了具體工作人員,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辦公室人員專門抓,統一組織、協調和領導全鎮的創建工作,各村街、單位相應成立了本單位、本轄區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具體工作人員,明確了創建責任,制定了本單位的創建工作目標、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及保護措施,並報鎮創建辦備案,使全鎮的創建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網絡和組織網絡。

二、科學編制了創建工作規劃

鎮黨委、政府聘請信陽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專家會同當地幹部羣眾在認真調查研究、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高起點、高規格編制了《鎮環境規劃》,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使整個創建工作按規劃逐步實施,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進行了廣泛宣傳

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體工作幹部、單位負責人,全體村幹部和街道居民代表召開了全鎮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就建設省級生態鄉鎮的意義、目的和要求進行了認真的宣傳貫徹,同時充分利用廣播、宣傳車、宣傳標語等形式在廣大幹部羣眾中進行廣泛宣傳,從20xx年2月以來,共召開各種會議20餘次,出動宣傳車30餘次,在街道懸掛宣傳標語30多幅,散發宣傳資料2000餘份,同時利用我鎮的民間文藝演出的形式將創建內容編製成小品,歌劇在各村進行了巡迴演出,在廣大羣眾中形成了統一認識,營造了全民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了政府創建經費投入,加強了創建硬件建設

一是加強了街道基礎設施建設。籌資230萬元硬化街道,鋪設人行道彩磚1.2萬平方米,新安裝路燈xx0盞。二是投資100萬元在鎮區南部建氧化塘一處,容量800立方米,日處理污水500噸。三是多方籌集資金實施農村能源建設和打井項目,新建和改建農村沼氣池、化糞池525餘口,有力提升了農村清潔能源的使用和改善了農村衞生。四是規劃、實施了街道行道樹栽植,綠化帶完善,垃圾桶和果皮箱安放工作。五是加大了舊城改造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六是進一步擴大街道規模,提升街道功能,活躍集鎮經濟,狠抓了環境衞生綜合防治。

(一)是結合“六城聯創”工作,抓好了鎮容鎮貌和環境衞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創建生態鄉鎮過程中,我們把徹底整治環境衞生作為重要的創建平台,廣泛開展個人衞生教育和衞生家庭、衞生單位、衞生街道及衞生社區創建活動,利用廣播、宣傳車、印發宣傳單等形式教育居民養成良好的言談舉止、衣着、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衞生文明意識,嚴格制止污水亂潑,垃圾亂倒,牲畜亂放,隨地吐痰的行為,各單位、社區專門配備了清潔保潔員,對主要街道和公共場所進行全天侯保潔,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同時,成立了鎮容環境衞生監督員和城管綜合執法隊,對各單位和街道居民進行認真監督,每月一次大檢查,量化評分公示,實行目標管理,嚴格考核,有效杜絕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擺攤點、以街為市的現象,做到了攤點歸市、車輛歸站、禽畜歸圈、環境優美、秩序井然。

(二)是抓好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各村為單位,結合當地實際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控制農村水源、大氣、土壤污染,突出抓好“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雜物、清圬泥)、“五改”(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房)、“五通”(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通電話),認真抓好水、田、林、路、院綜合治理,教育和幫助羣眾糾正柴草亂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牲畜亂放的五亂現象,廣泛清理房前屋後的垃圾,雜草,竹葉,清理道路、溝渠中的雜物,對農村道路、場地、房前屋後、定期進行清掃,保持環境整潔,有效改變了髒、亂、差的局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實施了環境綠化美化工程

因地制宜抓好了街道綠化、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低效殘次林改造工作,形成了全鎮綠色保護屏障,有效降低了噪聲和大氣污染,使森林覆蓋率、人均綠地面積、空氣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均達到了創建指標的要求。

六、實施了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我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量,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養畜等措施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大力推廣農村清潔能源建設,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控制污水處理,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開展綜合利用,使廢氣、廢水、廢渣資源化,減少污染物交響曲排放量。有效保護了自然資源環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七、建立了長效工作機制

在取得了階段成果後,我鎮對保持環境優美的長效工作機制進行了探索。一是鎮建立了政府、社區、部門分級聯動管理機制,確保創建工作不留盲點、不留死角。二是農村充分發揮羣眾代表、老幹部作用,強化輿論宣傳,實行文明衞生評比授牌制度。三是鎮黨委、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了各村、各單位的專項目標考核,對各村和各單位的創建工作情況進行定期督查,量化評分,並分佈上牆,同時將黨委委員分片包乾,督查此項工作,保證該項工作卓有成效地紮實推進。通過近幾年的紮實創建工作,我鎮的街道規模、集鎮功能、集鎮外在形象發生了質的飛躍。鎮容鎮貌、環境衞生有了深刻的變化,農村髒、亂、差局面有了明顯的好轉,羣眾文明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羣眾滿意率達到了90%以上,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們將繼續努力,彌補不足,將省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及其成果向全鎮長輻射,帶動全鎮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力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標籤: 鄉鎮 生態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398q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