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

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

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1

1、敍述型。敍述型是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敍述”、“概述”、“試述”等提示語,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於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總結。

2、綜合型。綜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繫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於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繫,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敍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説明型。説明型非選擇題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説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説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比較型。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評述型。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和估價,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敍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敍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6、開放型。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你的認識”等。

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2

(一)把握六種題型

在高考試題中,材料解析題通常以下列六種題型出現:敍述型、綜合型、説明型、比較型、評述型和開放型。下面對六種題型做以簡單的闡釋。

1、敍述型。敍述型是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敍述”、“概述”、“試述”等提示語,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於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總結。

2、綜合型。綜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繫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於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繫,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敍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説明型。説明型非選擇題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説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説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比較型。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評述型。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和估價,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敍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敍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6、開放型。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你的認識”等。

(二)審題必須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個前提”,即“讀懂讀透材料(尤其是圖表與數據)”,必須明確其中主要概念,説明的主要問題,而後弄清楚圖標與數據是怎樣展示概念、説明問題的。

“二”是指“兩個原則”,即“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聯繫課本”。首先是“充分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謂“有效信息”是指與設問相關的內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沒有被發現,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問題的要求而影響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聯繫課本”。材料所展示問題的角度不一定與課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個歷史事件,課本可能主要敍述其積極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侷限性的一面,聯繫課本是必要的,應該把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課本所學的相關知識掛上鈎,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論和解析。

“三”是指構思答題的“三個步驟”。即“一看”,看有幾個設問;“二找”,找出設問中的求答主題(或項目)和限制條件;“三答”,根據設問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必須採用“序號化”,如:①②③。

(三)根據設問做答的“五字訣”——述、論、析、比、評

“述”,即敍述。答題時一般按時間順序和因果關係表達,但要注意的是:

(1)題目要求的知識點一定要涉及,不必展開,更不可遺漏。

(2)對於概括性較強、時間跨度較大的,要先劃分歷史階段,再按階段回答問題。

“論”,即論證。論證首先應該判斷觀點和論題的正誤,標準有兩個:

一是實踐的標準,

二是理論的標準。論證要擺事實,講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實證明觀點和命題的正確或錯誤,然後要做出相應的説明、結論或總結。答題強調列舉史實要充分和全面,説服力強。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麼”,在此基礎上回答“為什麼”。要求考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歷史現象、時間、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質,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總結歷史作用、影響和歷史地位,從而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比”,即比較。對於有比較項目的問題,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比較;對於沒有給出明確比較項目的問題,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麼、怎樣比,答題無從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則就可以比較完整的進行比較。

方法:以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為中心,列出相關的項目;然後與另一個對比。

原則:

(1)比較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背景、歷史條件和目的。

(2)比較歷史現象的內容、特點、特徵、性質、實質。

(3)比較事物成敗的原因、歷史作用、地位、影響、經驗和教訓等。

“評”,即評論、評價、評析等。要想評論正確,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問題。

(2)評論問題的觀點立場要正確。

(3)評論要以事實做論據。

附一:對歷史事物分析的“公式化”模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的、積極的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藉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繫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次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高考歷史觀點論證題答題技巧總結最新3

1、注重開放性與人文性

觀點論證評價題一般來説,需要考生對所給內容或觀點進行自由選擇,然後圍繞所選觀點或角度進行論證評價,試題形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由於試題所給內容主要是一些觀點或角度,考生如何調動所學知識進行論證,考生選擇怎樣的思維模式組織內容,都由考生自己選擇,給各位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自由空間,這種形式由於限定較少,問題暗示(或控制)較少,內容開放度高,利於考查不同層次考生的能力。

常見的高考試題答題角度明確,答案具有確定性,這種試題過於注重牽制學生的理解與思想答題。觀點論證評價題卻可以兼顧不同考生的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考生可以依據自我選擇自由作答,還可以依據自己的思想見解答題,有效彰顯考生的個性化理解。因此,觀點論證評價題從形式與內容都較好地體現了考試的人文性。

2、注重探究性與思維深廣性

觀點論證評價題由於只有總的答題觀點,有利於考生依據自我的理解進行分析論證與評價,有利於考生見仁見智,進行歷史探究,試題能夠較好地反映不同層次考生的探究水平,包括如何調動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論證與評價,如何依據情境性問題自覺遷移運用所學思維模式形成論證評價的角度,綜合構成論證評價的要素,形成豐富的答案。

由於思維水平的差異,考生答題將會出現思維模式是否完整恰當,認識問題是否具有深度等問題,考生因受知識面與視野的影響,還會出現思維廣度的問題,除去這些情況考生還會因答題豐富性差異,出現能否比較完整地解答較為複雜的認識觀點的問題。事實上,優秀的考生回答觀點論證評價題思維靈活,能夠有效地調動所學知識,很好地利用歷史思維模式組織答案,認識問題很有深度,常常還會出現鮮明的獨到見解,很好地考查出了考生的思維能力。反之,思維素養較差的考生思維狹窄,運用的知識較少,證據與觀點缺乏聯繫,不能合理推理,缺乏足夠的論證評價能力,一些考生論證評價角度單一,幾乎答不出什麼內容來。總之,觀點論證評價題有利於考查考生思維的複雜性與多樣性,較好反映考生歷史認識的不確定性,促進考生進行靈活思維,避免考試的模式化與程序化。

3、注重學科的史證素養和語言素養

歷史學科最為重要的素養就是進行史論結合詮釋歷史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觀點論證評價題一是直接考查考生的論證能力。考生要有效答題,就需要理解觀點含義,圍繞觀點尋找有效證據,思考證據與觀點之間的意義聯繫,如何進行“自圓其説”。二是考生還需要怎樣利用語言進行表達,形成表達清晰、層次清楚的答案,有利於克服高考試題評卷注重採點給分而忽視意義聯繫與語言表達的弊病。三是試題在給予考生自由發揮空間的同時,也考驗考生怎樣調動知識組織內容,怎樣進行深度思維,有利於考查考生的思維素養。而且,試題提供了新的觀點,這本身就為考生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利於考查考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考生選擇史學觀點為我所用的素養。這些都取決於考生的素養,也是考生未來發展十分重要的文科素養與歷史專業素養。總之,觀點論證評價題體現了考查歷史學科素養的趨勢,有利於考查考生的思維的選擇性與深廣性,試題有利於反映考生是否具有高階思維的潛在素質。

4、注重課程觀與新情境

觀點論證評價題常常選擇史學新觀點,試題及時吸納史學研究新成果,體現了課程觀的命題思想;選擇多樣化的新觀點,試題形成了新情境與新問題,有利於考查考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於考生展現思維過程;試題促進考生利用多角度觀點理解歷史,促進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而且史學觀點多種多樣,也為命題提供廣闊的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377ez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