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2021年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2021年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通用5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學內容

100以內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點: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能力點:

1、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4、讓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初步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初步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養分析、綜合能力。

7、初步培養判斷、推理能力。

8、初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品質。

9、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四、教學難點:

1、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提高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學生情況:

兩個班級各有學生56名,經過一年級的努力,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能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另外,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差,勢必會影響整體水平的發揮,所以,儘可能轉化學困生是本學期重點。

六、課時安排:60課時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一、同學情況分析

同學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同學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同學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同學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同學初步形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並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因此,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同學"傾聽"、"合作"、"交流"等能力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同學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因此,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同學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

這冊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同學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同學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同學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在加、減法計算方面,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兩位數除法中每次試商後通常要做三位數減法,等等。

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使同學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讓同學用所學的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培養同學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對於實現培養同學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目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給同學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同學初步認識克和千克。讓同學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培養同學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包括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和認識"鋭角和鈍角"等內容。結合生活實例,使同學通過直觀、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進行最簡單的圖形平移,會辨認直角、鋭角、鈍角。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同學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並且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同學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這一冊教材也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同學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同學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同學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同學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同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同學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同學: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同學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同學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因此有以下幾點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同學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同學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同學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同學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同學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同學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同學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同學瞭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同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同學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同學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同學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同學,二年級的同學在經過一年多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同學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由於有一部分同學剛分到這個班級,對於這些同學在各方面不是很瞭解,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同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並使不同的同學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表內除法(一),圖形與變換,表內除法(二)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找規律、

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時、分、秒的教學活動,認識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同學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4、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6、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同學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同學,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同學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同學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同學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同學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同學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同學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於同學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同學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同學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同學學得愉快,學得輕鬆,覺得紮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唯物辯證法為基礎的指導思想,以現代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為依據,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適應數學學科特點與兒童特點,教與學,因材施教。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學生,全是農村子女,家長對教育教學不夠支持。在升二年級時從上一個年級降下來5個差生,然後在城關一小和二小讀完一年級後轉來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們班入學時學生年齡改小到六歲,我班升二年級時一個差生都沒留級,本班大多數學生學習環境比較差,種種原因,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只有向困難挑戰,努力工作吧。

三、教學目標

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能用乘法口訣求商。能認讀萬以內的數,正確計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學會用除法解決問題,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在圖形中找規律。

四、教材分析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的數的組成,會比較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近似數。瞭解除法的含義;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辨認鋭角、鈍角;認識質量單位,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活動感受知識,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教學的實際應用。

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和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可以將這兩個單元整合起來,學過《表內除法》後,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在表內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學,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自己探索,練習所有的表內除法題的計算方法。這樣安排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的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理解,遷移能力,還可以省時。

五、教學內容

1、數據收集整理

2、表內除法(一)

3、圖形的運動(一)

4、表內除法(二)

5、混合運算

6、有餘數的除法

7、萬以內數的認識

8、克和千克

9、數學廣角

10、總複習

六、教學措施

學生易對具體、生動、鮮明的形象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應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繫遷移,全面教學與分層教學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辨別、分析及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培養學生的互相合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七、教學進度表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與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與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與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瞭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後,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鋭角與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鋭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與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鋭角、鈍角;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説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五、課時安排: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圖形與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和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7課時)

有多重1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二年級數學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努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新《課標》基本理念,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課的班級還是二年級一班和二班,共有學生105人,二年級的大部分同學作業清楚,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示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局部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學起數學來感覺還是有點累。學生樂於計算,但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信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目標:

1、繼續加強學習慣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協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發明性地使用教材。

7、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採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七、課時安排(附教學進度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mj9e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