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計劃 >

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

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現在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計劃呢?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

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1

一、每週專門設置兩節科學漢字教育活動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在每週二、週六早上第一節開展科學識字教育活動,上學期我上科學漢字課,都是先以遊戲複習字卡—學習新課文—遊戲認生字—欣賞單元課文,可能每節課都是這樣,幼兒每到上科學漢字教育活動,就一副很無奈的樣子今學期由於整合課程的開展,我改變了以往的教法,把科學識字與整合課程結合起來,如:五月份我班的主題是《可愛的小動物》,於是我在認識“小螞蟻的家”活動中插進了聽讀遊戲19課“小螞蟻”還進行了歌表演,幼兒在表演中自然而然的認識了字寶寶, “螞蟻”“想”“搬”。

二、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設計生動有趣的識字遊戲

小班的幼兒都是喜歡模仿的特點,於是我設計了識字“蝌蚪找媽媽”“幫雞媽媽找蛋”的遊戲,在“蝌蚪找媽媽”遊戲中請小朋友戴着小蝌蚪頭飾,大家一起念兒歌做動作,“小蝌蚪,遊呀遊,小河裏面轉圈遊,轉呀轉,東過游來西過遊,閉上眼睛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裏?” 説完小蝌蚪睜開眼睛站起來去找小字卡,幼兒在快樂輕鬆的遊戲中學會了字寶寶,在“幫媽媽找蛋”遊戲,活動準備時把相應的蛋形的小字卡放在空地,教師扮媽媽找到了一個蛋,蛋上有XX字寶寶,雞媽媽説:“謝謝”我們班的幼兒現在變得很喜歡玩這些識字遊戲連最調皮的張溢明一下課就嚷“老師我們玩‘幫媽媽找蛋’吧”!

三、把識字教育繼續靈活貫穿幼兒一日生活中提供機會讓幼兒科學識字

在餐前飯後孩子們都愛圍成一堆,進行識字活動,你考我,我考你,大家比一比,有一次幼兒在飯後閲讀圖書時,黃裔熙驚訝地伏在我身邊“老師,我認識這兩個字是‘大灰狼’這兩個字是‘青蛙’”。平時,我嘗試無聲教學。把生活中的指令寫成字寶寶如:“請安靜”“集體回答”“散步”一天反出示,幼兒自然而然的認識了,在户外活動中,我們玩“小兔拔蘿蔔”的識字遊戲“風神來了”的識字遊戲,就這樣把本來枯燥無味的.字寶寶,變了一雙腳,走到孩子們的世界裏。

四、培養幼兒科學識字常規要求

學期初,幼兒看書,讀書都有個壞習慣,讀到第8課翻到21課去了,總之哪裏的課文插圖好看,他們就翻到哪裏去今個學期,我加強了聽讀常規要求,要求他們聽音樂傳書,一頁一頁的翻書,小組長收書的方法,培養聽讀常規: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讀輕聲,堅持不懈地抓常規,幼兒學會了良好的閲讀習慣,而且閲讀圖書、畫報、報紙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五、做好每週每季度每學期的字寶寶小結

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幼兒對字寶寶的遺忘率很高,今天學的明天問他們又忘得一乾二淨了,於是我們就按計劃把字寶寶歸類總結如:動物:“刺蝟、蜘蛛、蝌蚪、螞蟻、蜜蜂等”動詞:“跑、打、搬、喝、鑽、張開等”顏色:“黃、綠、紅、藍、黑、白等”由於歸類幼兒對字寶寶的學會了。

六、引導家長配合科學漢字教育工作

我們班的家長對科學漢字教育都比較重視,如:吳澤霖、梅韻寧、劉詩穎家長每天晚上都會陪讀聽讀遊戲識字半小時,果然幼兒在家長翻的陪同下有明顯的進步。

在珠心算方面,我們主要是學習0—5的拔珠清盤和正確姿勢,經過一年的學習,班上90%的幼兒基本學會看算盤上表示1—5的事物和進行簡單的腦像。

以上是我們小二班一個學期科學教育實踐總結,當然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幼兒年齡較小,難讀的字音發音困難如“蜘蛛”“銀絲”。在珠心算方面,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下學期工作中,我們會不斷創新,為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2

一、情況分析

本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同伴交流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物,大部分孩子能通過實物進行點數,認識基本圖形,但是孩子年齡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整和正確的語言交流觀察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主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交流習慣的培養。

二、目標

1、能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徵,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交流觀察結果。

4、瞭解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觀察、比較、判斷10以內的數量關係,逐步建立等量觀念;並能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促進推理和遷移能力的發展。

6、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並在教師引導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位置的變化,能根據物體的特徵分類。

三、具體措施

1、通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活動,運用合適的指導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引導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能力。通過用眼睛觀察事物,能運用視覺感受顏色的變化,提高幼兒的觀察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運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引導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通過看故事等了解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通過觀察社區環境、湘江水源等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覺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數學區域中及時投放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在區域中練習數與量關係,圖形與空間的關係。運用各種各樣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認識數1~10,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運用“一一對應”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會用“多”、“少”、“一樣多”的詞語;能按物品的屬性分類,學習比較物體的遠近、深淺、高矮、厚薄等。

5、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通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幼兒園科學銜接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科學教研組將繼續深入學習《綱要》精神,加強教研組的範式管理,以有效教學為抓手,以教師的發展為根本,堅持在幼兒科學教育研究中落實反思性教學策略,強化教研活動過程,提高教研活動實效。在研究中,我們將以教學活動作為基點,圍繞不同年齡段科學活動進行有效教學的研究;同時積極學習相關理論,提升教師在科學領域教學方面的基本素養和技能;關注科學區域活動的開展;並注重教研活動過程中成果的收集與推廣。

二、工作重點

1.把“聽評課”作為教研活動中反思性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備課、上課、説課、評課為平台,以觀摩教學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教師反思為重點,提高教師科學領域專業素養和技能,同時提高教師説課、研課的能力。

2.整合集體備課、小組備課、個人備課等形式,發揮組員集體智慧,給予執教老師提供有效經驗和幫助,完善活動教案。課後,執教老師進一步完善教學案例,促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3.把握科學教學活動的備課要點,明確不同年齡段科學活動的內容,分析和掌握不同類型科學教學活動的基本教法。

4.追求課堂的有效組織,以實現“有效教學”。

5.從教師在科學教育教學方面的困惑和問題出發,制定相應的理論學習、培訓內容,加強組內教師科學素養、能力的培養。

6.關注區域:通過對典型科學區域案例的分析,增進教師對科學區域的關注。

7.加強信息交流,注重每次活動信息的收集與推廣,特別要及時將信息發佈在區教育信息網上。

三、活動規範及要求

1.按時參加每次活動,有事必須先請假,事後補上假條,需園長簽字。

2.組內教師要在本園的科學教學方面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3.活動中認真完成聽課記錄,積極參與研討。

4.認真設計、落實每次的教研活動方案。

四、活動時間安排

3月:組織教師學習本學期計劃、指南科學領域標準;

4月:觀摩研究課,收集教師的問題困惑

5月:迎接市級開放日開展觀摩課及課後研討;學習有效教學理論;

6月:區域案例分析迎接省級示範園評估開展區域觀摩課

7月:組內小結,整理資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jihua/m00qy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