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運動會作文 >

關於寫運動會作文六篇

關於寫運動會作文六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運動會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寫運動會作文六篇

寫運動會作文 篇1

10月21日,風和日麗,是我校召開第十一屆田徑運動會的日子。早上,我們懷着緊張而興奮的心情踏進了田徑場。同學們一排一排地坐在田徑場四周的看台上。

60米短跑

比賽開始了,火辣辣的太陽照射着大地,但不管太陽有多猛烈,同學們熱情不減。首先開賽的是60米短跑,低年級先來。時間過得很快,輪到了五年級女子組。我和朱愫嫻手牽着手來到檢錄處。老師把我們分成兩組,我在第一組,朱愫嫻在第二組。我看了一下我們組的選手,心想:慘了,居然有(5)班戴芷晴與國際班的陳荃!她們倆跑得很快,快得能讓你吃一驚。要開賽了我們班的許多男生在跑道旁支持我,在此,我要感謝你們。當然,來支持我的人中是少不了我們班的女生,她們是我最有力的支持者啦!賽前,林靈慧、周希蕾等同學一直在給我打氣。發令員曾老師開始喊:“各就位——,預備——”“砰!”槍聲一響,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直往前衝,發揮我最大能耐衝過終點。“小組第二,太棒了!”同學們為我歡呼。

4×100米接力

10點半,五年級女子組4×100米接力賽開始了。我們班是姚歡文、林靈慧、周希蕾和我參加比賽。比賽開始了,姚歡文同學跑第一棒,只見她緊緊地抓住小棒,用最快的速度向我跑來,我迅速接過小棒,馬不停蹄地飛快往前跑,穩穩地把棒交到林靈慧同學手上。林靈慧同學以極快的速度跑到周希蕾的面前,看台上到處是“加油!”聲,我與姚歡文也加入啦啦隊的行列。“周希蕾加油!”“周希蕾加油!”周希蕾同學接過小棒,奮力向前衝,最後取得第五名。

200米跑

中午,吃完飯休息一下,繼續比賽。老師説,參加200米比賽的同學到檢錄處檢錄。我和林靈慧同學到了檢錄處,老師再次把我分在了第一組。比賽開始後,我拼命往前衝,到了離終點不遠的地方時,我覺得自己快不行了。這時,我在心裏不斷對自己説:“我能行!別灰心。”我堅持下來,衝過了終點線,最後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尾聲

這次運動會,我體會到每個人的體力與耐力是不同的;同時,我還體會到友誼的重要。

寫運動會作文 篇2

這個星期五,學校舉辦了“三跳”運動會。在前一天,張老師説可以帶吃的來,可把我興奮得不得了。

一早,我來到學校,大家都在班上吃喝玩樂呢!打鈴了,張老師揹着相機在門口説:“跳長繩、踢毽子、跳短繩的人員,拿好自己的物品,走了!其他沒有參加的,可以出去看比賽,也可以看《三國》。”老師的話音剛落,我迅速拿出三個毽子,去站隊了。我們來到操場,老師説:“到球門這一塊訓練自己的項目。”説完,我們就散開了。只見老師拿起相機幫我們拍照。我們正努力地練習着,“説話大王”跑來大聲説:“我們輸定了。有個人跳了二百五十六個!”聽到這裏,我心裏頓時緊張得打鼓了!快到我上場了,我站在三2班的一個小朋友後面等着,我看着她踢毽子,我心裏就有勝算了!終於到我了,我信心滿滿地踢,但旁邊三2班的同學卻在我耳邊大聲喊:“三3班醬油!三3班醬油!”我的信心被打破了,結果只踢了四十五個。輪到跳長繩了,我們站好‘鋼鐵俠’的隊形,校長説:“開始!”可“淘氣鬼”卻在發呆,於是,我們起跳慢了,在中途,“淘氣鬼”又跳摔了二次,結果,我們只跳了二百五十五個。倒數第二!大家都難過極了,有的同學還哭了!

通過這次三跳運動會,讓我明白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還讓我體會到了,有付出不一定會有好的回報,但不付出一定是沒有回報的,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

寫運動會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冬季運動會雖然已過,但同學們那此起彼伏的加油聲、歡呼聲,仍在我耳邊迴響,運動會期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興奮,一起激動,一起緊張,一起歡呼,過得好開心!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運動會第二天上午進行的四至六年級的200米預決賽。我也參加了這個項目,我和其他運動員都來到了運動場上,我被分到了第四跑道上,站在跑道上,望着無數為我加油的觀眾,我既緊張又擔心,緊張的是怕自己跑不完全程,擔心的是拿不到名次,這時候,羅老師望着我,彷彿在對我説:"李亞男,別緊張!"媽媽也在旁邊向我豎起了大拇指。頓時,我緊張的心情輕鬆了許多。李教練一聲令下,我們象離弦的箭一樣向前衝了出去,我不時地回過頭來看其他隊員追上來沒有,忽然,耳邊傳來了媽媽的叫喊聲:"李亞男,加油!"我閉着眼睛趕忙又衝了起來,在跑最後50 米的時候,我兩腿發軟,覺得全身無力,真想停下來,可我耳邊不斷傳來同學們震耳欲龍的加油聲,頓時,我信心倍增,又來勁了,猛衝了起來,終於跑了個小組第二。雖然沒有拿到名次,但我已知足了,至少,我有勇氣跑完全程,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拿到了第一張獎狀。

最精彩的要數我們的集體跳繩了,羅老師把我們帶到比賽場地,作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噓"!隨着一聲號響,我和同學們都猛跳了起來,只聽見跳繩"嗖,嗖"的晃動聲,猶如一首悦耳的交響曲!開始還算順利,過了一會兒,我感覺越來越累,越來越撐不下去了, 真想停下來。"吱"一聲,原來是繩子繞住我了,我急忙解開繩子,又跳了起來,豆大的汗水順着臉頰流了下來。"噓——————"我們都停了下來,相互掃視着對方,逗笑了,原來在我白白的'臉上滿是泥灰,還來不及説什麼,又該對方跳了,我給對方數個數,"23,24,25,—————169————"眼看對方遠遠地超過了我跳的個數,我心裏不安了起來,心想:該不該報實數呢?這時,裁判來統計個數了,我嘴不由心地説:"178"我吸了一口氣,心想:我比對方跳的少,但我心裏踏實,至少我沒有撒謊!

在這次運動會中,我們班在各個項目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激動人心的一刻,那有驚無險的一幕幕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寫運動會作文 篇4

陽光明媚的星期一,學校舉行了第十九屆田徑運動會。

上午的天雖然陰沉沉的,但同學們仍然精神飽滿,運動員們比得不分上下,個個展現出自己的本領,拉拉隊們的喊聲驚天動地,加油聲、歎氣聲、歡呼聲混在一起,此起彼伏。

時間飛快,一轉眼就來到了下午。下午有我的比賽,很快就輪到我檢錄了。在比賽前,我心裏明白,在我這小組裏我拿第一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有海寧市800米第一名和去年400米冠軍在,更何況我在最前面的六道,這麼多問題使我的壓力像一座大山。但我又想,比賽是跟自己比,而且400米沒有預賽,和快的一起不是能把我帶動起來嗎?

很快就輪到我了,一聲槍響,我不管後面的人多快,只顧看着自己的賽道向前衝,後半程力氣有沒有到後面再説。事情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好,剛到第二個拐彎處,海寧市第一名的那位好朋友向我大喊:“跑慢一點兒!”我這才反應過來,後面的同學已經追上來了,我想多用點力,可怎麼也使不上勁,後面的同學與我持平了,我很着急,力氣也不多了。這時候,我們班的拉拉隊正在大聲地為我加油鼓勁,都喊得跳起來了。我想,同學們這麼使勁地為我鼓勵,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想着我又加快了步伐,雖然顯得無力,但我內心加快的慾望急劇強烈,一轉眼衝向了終點。

比賽雖然結束了,但想想自己的比賽成績,自感還得加強鍛鍊,爭取來看更好的成績。

寫運動會作文 篇5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在我們熱情的期盼下,終於迎來了我校第33屆運動會。

開幕式開始了,在播音器的介紹下各個班舉着本班所代表的國家的國旗和自制的橫幅上場了。我們班班長韓澤南舉着加拿大國旗帶領着他的隊員上場了,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的十分神氣。

開幕式結束以後,便開始了各個項目的比賽。我們班的蔡文熙參加了跳高比賽。她排在第三個跳。第一次跳時,她先助跑,然後使勁一躍,便如飛翔的大雁一般躍了過去,而且跳杆紋絲不動。我們激動極了,都希望後面的運動員不要一次性跳過去。但有一個人卻一次性跳了過去,不過他跳過去後跳杆卻動了一下。我們激動萬分,高喊着:贏了!贏了!勝利了!就這樣蔡文熙獲得了第一名。她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勝利的笑容!不僅蔡文熙獲得了名次,我們班的羅泰格和洪敬亮在60米中也獲得了名次。

雖然一些同學沒有獲得名次,但我們依舊要給他們掌聲。比賽重在參與,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寫運動會作文 篇6

今天,我早早的來到了學校。目的就是為了看學校是怎樣辦運動會的。我進了學校,看見操場上人聲鼎沸,我想:哇!沒想到他們來得比我還早。

走到操場後,我看見教學樓與辦公樓之間有一行大字:李渡中心小學十七屆,秋季田徑運動會。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一聲震撼人心的聲音傳了出來——李渡中心小學第十七屆運動會正式開始!第一項:升國旗,奏國歌!與此同時,奏樂隊也響起了伴奏。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一聲聲莊嚴的歌聲飄進我的耳際。國旗下的三位小升旗手神色嚴肅,雙手緊緊拉着線,一下,再一下。只見國旗緩緩升起,我們的心也慢慢的升了起來。開始比賽了,運動員各就各位做着賽前運動。長跑運動員彎着身子,臉上露出自信的神色。

預備——長跑運動員的腰彎的更深了。開始!長跑運動員,聽見這個聲音後,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飛快的跑了起來。我扯着嗓子大聲,為我們班的運動員加油。同學也不甘示弱,亦是為自己班的運動員賣力的大喊加油。我們班的運動員越跑越快,遠遠的超過了其他運動員,終於以十三秒的成績奪得第一名。接着我們班的幾位運動員都得了不錯的成績。最後我統計了一下,分數我們班是全年級第一名,分數還超越了六年級的一個班。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同學們時,同學們每個都歡呼雀躍,興奮不已。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鍛鍊身體,參加下一屆運動會。

標籤: 運動會 六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yundonghui/wkgg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