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童年作文 >

【推薦】走進童年作文三篇

【推薦】走進童年作文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進童年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走進童年作文三篇

走進童年作文 篇1

今天,我當上了小記者,採訪對象是我的長輩爺爺,通過採訪我得知他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可是截然不同!

先從穿衣上説,我們現在,衣服都很時尚,好看,可爺爺小時候只有一件破舊不堪的衣服,爺爺説他小時候很會幹活,經常挑水砍柴,一件衣服沒穿多久,就會破了,可是爺爺不會把它扔掉,而是拿粗布再縫補上,繼續穿,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身上的補丁不計其數,他是那麼樸實!

接着再説一説吃的問題,我們現在每天都能吃上很多美味的食物,可在爺爺的童年裏,只有大年初一時,才可以吃上一小塊肉。過年是爺爺在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候,在過年時,他們可以買一件新衣服,吃上一口熱餃子,爺爺説大年三十是他最開心的一天!在平時的日子,一家人只能吃紅薯或野菜,甚至連吃一個白麪饅頭都是奢望,和爺爺相比,現在這些東西,我隨時都能吃到,可想而之,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幸福呀!

在和爺爺的聊天中,我還得知,他們小時住的都是草房子,冬天沒有暖氣,為了防止寒氣通過,他們把白紙糊到門上,可還是阻擋不住冷冽的寒風,只能一家人抱團取暖。夏天,屋裏太熱沒有空調,怎麼辦呢?聽爺爺説,他們都爬到別人家房頂上涼快一會兒,相比之下,現在的房間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器,生活條件比原來好過幾百倍,我們不應該更珍惜眼前的優越生活嗎?

在採訪時,爺爺還告訴我,他們那時候上學無論遇到什麼天氣,都要堅持去學校。上學時,要走十幾里路,在他們的那個年代,誰能穿上完好無損的鞋,大家就都很羨慕他,我爺爺家中貧窮,穿不上鞋,只能光腳上下學,放學回到家,腳都磨出了血泡,雖然這樣,但還是堅持步行幾十裏去上學,爺爺説學校的讀書聲那是最好聽的聲音。我們現在跟他比起來,條件那可真是好多了,我們真應該更努力的學習!

通過對爺爺童年生活的採訪,我瞭解到了他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我們現在有着便捷的交通,發達的科技和各種美味佳餚,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是那麼美好和幸福,做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更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鎧甲,長大後為國家的建設增磚添瓦。

走進童年作文 篇2

走進我的童年,我一步一步地沿着我的人生走的腳步來到我的童年,童年裏的一個個童年足跡離不開我的親人們。小夥伴在一起,啟蒙的校園裏,街道上,馬路邊,戲院裏。

走進我的童年,我一步一步地沿着我的人生走過的足跡來到我的童年,童年裏的一個個童年足跡在那滿山開着山花和長着果實累累的小山上。碧綠的菜園和金黃色的稻田中,水流不息的小河邊。魚游來游去的池塘邊,魚蝦的水溝裏,鳥蟲叫着不停地數下邊,騎在牛背上綠油油的草地上。

走進我的童年,我一步一步地沿着我的人生走過的腳步來到我的童年,童年裏的一個個童年足跡天空飄着一朵朵彩雲下,日出日落彩霞邊,明耀星月中,烏雲滾滾雨來臨時,雨過天晴天邊出現彩虹一剎那,滿天紛紛飄飄的雪花裏。

走進我的童年,我一步一步地沿着我的人生走過的足跡來到我的童年,童年裏的一個個童年足跡充滿着我的歡樂聲和啼哭聲,一個個童年足跡是那麼的可愛,多麼的淘氣,一個個童年足跡成為一篇篇優美的篇章,一個個童年足跡是一盞盞明亮的燈照亮在我那家鄉那片美好塵土上。

走進童年作文 篇3

晚上,我在陽台上看着夜空,盯着天上的星星,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幅幅童年的照片和趣事來。突然我靈光一閃,心想:爸爸、爺爺小時候的童年會是什麼樣的呢?

我急忙跑向在看電視的老爸:老爸你小時候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兒?你的童年是怎樣的?話一出口,爸爸沉思了一下,之後便立馬笑了笑説:爸爸小時候可沒你現在這麼幸福,那個年頭哦,比現在窮苦多了!可不像你現在這麼多玩具,我們那時候經常玩鬥雞和滾鐵環這種簡單的遊戲,但也挺開心的。衣服也是如此,沒有什麼特別多的款式。我聽得入神了。後來老爸還説他去大伯的家裏偷瓜,不過被大伯發現了,還追着他們跑,卻不知他們已經把瓜倒在溝裏,等大伯走後,又跑進溝裏把瓜刨出來。聽了爸爸小時候的事,讓我有點吃驚又有點想笑,甚至想去體驗一下。

接着,我又去找正在看報紙的爺爺,爺爺取下他的老花鏡,對我説:不好好寫作業,出來瞎晃悠啥?沒有啦,我只是好奇你小時候的童年是怎樣的?爺爺笑了笑説:我們小時候過得可窮苦了!沒有玩具,也沒有衣服,哪像你們如今過得這麼幸福哦!那個時候我用兩個星期攢下的一毛錢買一根冰棍,吃着都覺得美味呢!

聽完爺爺與爸爸小時候的經歷讓我有點傷感,在想自己的童年有漂亮的新衣服穿,也能到世界各地去旅遊,那麼幸福,那麼快樂,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所以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tongnianzuowen/e2emj0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