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石泉的陽光1500字日記

石泉的陽光1500字日記

夜宿石泉,靜靜地躺在漢江母親的懷裏,舒適、甜美、愜意,就像兒時依偎在媽媽的臂彎裏,那般安逸,享受,憧憬。

黎明時分,第一隻鳥兒睜開朦朧的眼,在光亮、且可以眺望遠方的窗口窺視,進而開始歡唱、婉轉、呢喃、親切,多像兒時奶奶清晨烙餅時,散發的芳香,總能將貪睡的我,陶醉在夢裏。這感覺真好!

推窗望去。魚肚白的天空,潔淨,遼遠,淡淡的晨霧,若隱若現,連綿起伏的山巒,沐浴着第一縷清新的空氣,舒展婀娜的腰肢,清洗鮮嫩的臉頰,漸漸地,漸漸地,編織出純潔而秀麗的模樣。

站在窗口眺望,滿眼是暖暖的綠色。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筆下的《綠》,這綠是可以相媲美的。我喜歡這本真的綠。遠遠的山脊,如碧綠的翡翠,挺起的是山的氣魄,展示的是山的靈魂。

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磅礴的山脈,伸開寬闊的胸懷,將這方水土緊緊地攬入懷中。於是,山脈開始靜靜流淌,定格成蜿蜒的圖畫,塗抹上碧綠的色彩,勾勒出石泉的腰肢。

不知何時,漢江穿胸而過,將石泉分成一江兩岸。碼頭的痕跡依然如此清晰,不得不把歷史的遺蹟講述。凹凸的石頭,坑坑窪窪之隙,時而有清泉顫抖跳躍,時而有不知名的水鳥低頭飲水,時而有小魚兒浮光掠影,時而有水草和柳枝倒映泉中,把靜默的歷史粧扮得如此富有詩情畫意。

腳步無法止住。我開始沿着江岸遊走,平靜的江水比我的心更平靜。我知道,在這個浮躁而喧囂的世界裏,平靜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一種境界。這一江充滿詩意的漢江水,滋潤着石泉的山,養育着石泉的父老鄉親。這清澈透明的漢江水,滋潤着人們的心靈,濾去了浮躁的污垢。

或許正是緣於此意,石泉便是人們休閒、度假、旅遊的最好去處。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把寧靜的節日喧囂成繁華的日子,讓人們領略到假日鄉村的魅力。在我的記憶裏,去年中秋,陪着父母和弟弟妹妹來觀賞過這詩意的山水。儘管已是中秋,但陽光明媚,充滿了暖意。酒店散發出美味佳餚的香味,沒有老闆奸商宰客;公路上穿梭着來來往往的車輛,沒有鳴笛不絕於耳;後柳水鄉演繹着古香古色的韻味,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燕翔洞噴發着火山熔巖的熱情,是餘熱散盡的精緻與唯美;中巴大峽谷攀援着寧靜深遠的神祕,是山水相依的遼遠深邃。

沿着河岸棧道前進,冥冥之中,我彷彿成為一位襟飄帶舞的女子,手握竹製書卷,在這裏竊竊吟誦。我知道,古代女子,是很難這樣瀟灑自如的,或許我僅僅是個幸運兒。

凝視這一江碧水,我的眼前逐漸清晰一幅抒情畫,彷彿畫着漢江碼頭昔日的繁盛與浪漫。在沒有公路的昨天,水運是經濟的航線。商品的流通,日益滿足着人們的生活。

或許,曾經就在這裏,有無數女子含淚送別夫君,目送他們盪舟遠行。眼裏暖暖的淚水,是含情脈脈的中國女子在纏綿的抒情,是婀娜多姿的少婦在送別摯愛的夫君,是望斷天涯路的女兒對遠行親人的思念,是純樸深情的母親對兒女的揮手離別!

河岸的水草,如綠色的瀑布,順岸流瀉;纏綿的綠葉,把古老的故事傳説。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先生也曾把這些執着的水草描繪。穿越歷史,這就是生命的奇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們在季節輪迴中,總是把生命的內涵藴育。

隔岸眺望,對面半山腰的四個大字耀入眼簾——“石泉十美”。我知道,這四個字就是石泉的特徵,亦是石泉的靈魂。我已經是第五次親近石泉了,或許因為選擇的時間和通行者不同,所以每一次的感覺都不一樣,但是這山這水抒發的.情懷是相同的。

而這次,我是和慈善協會的朋友一起前往,是為了那些可愛而孤獨的留守兒童。曾經,那個觸目驚心的畫面一直歷歷在目:寒風凜冽,雪花飛舞,一個衣衫單薄的小男孩,站在巍然挺立的小洋樓前,目光呆滯,盯着遠方。凍得發紫的小手,使勁舉着一張皺巴巴的白紙,上面寫着“快過年了,爸爸媽媽,你在哪裏,我盼着您早點回家……”那畫面,觸動我的靈魂,“留守兒童”四個字定格在我的心上。我是母親,最能理解孩子的祈盼。我是農村孩子,過年就是他們童年最美的事啊!我是老師,最能體會寒暑假孩子的孤苦伶仃。我深深知道,他們最需要温暖的陽光。

這次,我正是懷揣着這顆心而來,因為我的心和石泉不可分割,和留守兒童連在一起。我們共飲着漢江的水,共吮着巴山的風,生長在同一樣的藍天下,就應該分享一樣的陽光。

不知何時,為了生活,父母遠離故鄉,奔走在不同的城市,服務在不同的崗位。於是,留守兒童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這個温暖的水鄉——石泉,留守兒童從來都不曾被遺忘。校園裏,老師的關心勝過父母的呵護。“天底下沒有免費的晚餐”早已成為歷史,牛奶和雞蛋成為固定的早點,豐富的午餐給予孩子最需要的營養,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晚上,校園宿舍燈火輝煌,純潔的燈光下,留守兒童在勤奮學習,求知若渴的眼睛寫滿追求,稚氣未脱的臉上盪漾着幸福。節日裏,師生自編自演的節目,把孩子們的童年書寫的如此嘹亮。校園是他們的第二個家,知識日漸豐腴,理想日漸豐滿。在這裏,他們沐浴着和美的陽光,快樂成長。

這次,我的心完全融入這裏的一切了,這裏的一切都棲息在我的心上。詩意的山,飄蕩的水,清新的樹,堅強的草,善良的人們,温暖的陽光,把石泉詮釋得如此十全十美。

當都市的快節奏染白離鄉父母的雙鬢,當思念的溝壑定格在他們暗黃的額頭,陽光是他們最温暖的依託。疲憊的午後,細雨飄過,彩虹舒展,陽光遮不住,露出羞澀的笑容。合着七彩的雲朵,孩子們通過校園網絡,把祝福傳遞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耳朵裏,視頻對話框裏跳躍着孩子們最純美的笑容。他們把思念通過互聯網寄託在陽光裏,綻放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肌膚都是暖暖的,每一顆心都是暖暖的,每一縷憧憬都是暖暖的。

清晨的風,拂過石泉,遠遠近近,都一樣親切呢喃。我知道,我羞澀的語言是描繪不出陽光的美,因為她的美,在水底,在山頂,在蒼穹,在中國,在心裏;流淌在生命的血管裏,跳躍在文化的內涵裏,閃爍在時光的記憶裏,鐫刻在季節的更替裏。

暖暖的陽光升起,這山這水,這樹這草,都被綠雕刻着。問遼闊大地,是誰把生命的故事延續?

標籤: 石泉 陽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3d3d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