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日記 >日記作文 >

就在門前享春光日記

就在門前享春光日記

都説春風送暖四月天,最美。看朋友圈裏,三五好友,八九十來個同學或同鄉同事,結伴出行,不是下江南,就是遠渡重洋去東瀛,賞花觀景擁抱春天,很是愜意。箇中緣由我只能在家門口裏過春天,其實這家門口還是母親家的門口。

就在門前享春光日記

母親家住的小區座落在林園西街,原先叫陵園西路,與南北向的陵園路呈丁字型。陵園路也是因這路東建有烈士陵園而得名。後來可能因這陵園二字過於肅穆或其它不知的原因將街區統一改為林園二字。這林園西街還真不負這“林園”二字,街不寬,兩邊卻都給花園留了位置。路邊高大的楊樹、柳樹、槐樹比比皆是,隊列馬路牙,樹冠參天。松樹、柏樹也隨處可見,樹齡也都在幾十年。觀賞樹種更是不勝枚舉。每到三、四月份路邊花園內奼紫嫣紅春色依次漸展,讓人陶醉。這兩年陪伴老媽,整個春天便日日出沒於這花街中,盡享這春的饋贈。

而今年的春天很特別,早春出現在3月上中旬,農曆還未出正月,最低氣温便到了零上,最高氣温眼瞅着就奔20度,到了3月底4月初還曾一度飆高到28度。這讓桃杏俏爭春,早早的就含苞了。桃的紅,杏的白,讓草木蕭瑟的北方早春,真有了春的氣息。那些蟄伏了一冬的鳥叔們,迫不及待的提溜着鳥籠出山了。在路邊小花園的一隅,有平台有籠樁,鳥叔們先後腳到達,扯去鳥籠上的圍簾,將籠子或掛在樁架上,或掛在樹杈上,小鳥們便歡快的嘰嘰喳喳的叫起來,好象多日不見的老友打招呼。而鳥叔們真的是一冬未見的老友,或蹲或站自然的聚在一處,在暖陽下侃起了大山,一聊半前晌。路上精壯的小夥子心急的穿起了T恤,愛美又怕凍人的姑娘們棉服裏面套着紗裙,看到路邊綻放的一樹桃紅杏白,也毫不猶豫的脱掉了外套,一身薄紗在花前樹下秀拍起來。到了下午幾個老太太穿着厚厚的棉服,也從蝸居了一冬的家裏走出來,在街邊花園的'一處長廊亭台下,嘮家常曬太陽,享受這春日的暖陽。

然天有不測風雲,在春意漸濃時,沙塵不期而來,氣温也急劇下降,低温又回到了冰點。這還不算,忍了一冬未下的雪,在清明前夕,接二連三的下起來,先是雨夾雪,隨着氣温的下降和風的肆虐,雨夾雪變成凌厲的風吹雪,抽打着行人的臉和樹枝頭的苞蕾,不禁讓人心疼。不經意間風卻又駐足了,雪大片大片的飄飄灑灑的下着,未暖的地温不及融化,時間不長便積有三四寸厚,整個城市銀裝素裹,樹上滿是美麗的樹掛,一派北國風光。想想那枝頭桃紅吻瑞雪的場景不禁讓人激動,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及細想,衝出家門,便到了路邊的花園。那美麗的桃花杏花頭上頂着晶瑩的雪,蕊和瓣在微風中輕輕的搖曳着,似乎含羞帶喘。綠的芽葉也不甘示弱,蓬勃向上,欲抖落一身白白的雪團。更讓我驚喜的是那些無人垂憐的枯枝敗葉,在白雪的映襯下彷彿也煥發出了生機。看那爬山虎的觸腳,彷彿畫家筆下的丹青,自然天成,神態各異,鏡頭下好似一幅幅水墨畫,將腐朽化為了神奇。都説煙花三月江南好,可那比得咱這兒北國紅杏枝頭瑞雪飄啊。

或許是這場雪讓上天接了地氣,這雨也勤快起來。幾天後一場雨不期而至,浸潤着大地,洗去了一樹的風塵。先期報春的桃花杏花在雪後飄零了,可隨後嫩黃的連翹,淡粉的榆葉梅、小櫻桃,深粉的碧桃先後盛開。雨中的連翹,去年結的莢列開了嘴,象極了小鳥的嘴巴,如飢似渴的吮吸着雨露,俏皮可愛。滴滴雨珠灑落在盛放的櫻桃碧桃花上,晶瑩剔透,更加嬌俏可人。傍晚夕陽從雲後露出笑臉,染紅了半邊天,也將一抹餘光打在雨後的花樹上。那碧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努力綻放,花瓣層層疊疊,粉紅漸變,花蕊吐着芬芳,吸引着蜜蜂飛舞,在鏡頭的放大下彷彿盛開的牡丹。榆葉梅沒有碧桃的熱烈,卻多了份淡雅清秀,單片的花瓣在嫩綠的枝葉映襯下更顯芳華。路邊那一叢叢丁香也不甘示弱花蕾與葉片齊萌,有的已悄悄綻開了紫色的四瓣花,待到盛放時,清晨和傍晚便是一路花香。還有路邊的紫槐,還未見萌芽,真是沉穩,不俏爭春,大器晚成吧,到了五月份樹上便會掛滿紫色的風鈴,彷彿風一吹便會響起來。還有珍珠梅的晶瑩剔透,馬蓮花的蕙質蘭心。不得不説的還有母親小區的柳蔭長廊。這院有一條長長的路通向街外,路兩側是兩排垂柳,樹高參天,每到春天兩邊的柳絲互生愛意,在風的幫助下,頻頻牽手,給小路搭起了綠色長廊。在樹隙還有爬山虎的老藤,或攀在樹幹上或附在牆壁上,這會兒鮮有嫩芽萌出,可待到夏日也是枝葉遮天,讓小院的居民夏日裏盡享蔭涼。

這四月天啊,我雖足不積百步,卻在家門口瞬間領略了秋的風,冬的雪,春的花,夏的雨這四季情。我那些朋友們走過了大江南北,看過了繁花似錦,並沒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而是更加熱愛家鄉這塊熱土,更愛家鄉的春天。其實按照農曆今天是三月三,這時節正是我們這裏的煙花三月。這不姐妹們相約春天,明天集合出發地就選在林園西街。因為這裏有奼紫嫣紅桃紅柳綠,這裏一路花香一路風景,在這裏我們要將這友誼定格在春天裏,讓方寸記錄下永恆。

我愛春天,這家門口的春天也讓我陶醉!

標籤: 春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iji/rijizuowen/0z79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