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我的作文 >

我的精神家園作文

我的精神家園作文

15歲的我,似乎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的“精神”。精神,看似空洞、遙遠,但驀然回首,驚訝地發現自己確有一段心路歷程……

我的精神家園作文

在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心靈只容得下絕對的真摯。那時的笑是百分之百地源於內心的喜悦,而絲毫的委屈、不快都會化為放聲大哭,毫不掩飾,毫不偽裝。

稍微大一點兒,大到可以分享他人的祕密了,於是便有了承諾——兩指相勾的承諾。即使再大的祕密,從小指相扣的一剎那起,也就定下了永恆的約定,決不背叛。那時“真摯”已由個人延伸到了人與人之間,大家一旦有約,就彼此信任,堅不可摧。記憶中,那時的天空是單純的藍色,而世界也充滿了簡單的斑斕。

再後來,就大了,大到變得圓滑了。有一天,笑看往事,忽然失望地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已並非記憶中的那般。承諾,尚在耳邊餘音裊裊,但舉手投足間便灰飛煙滅。信任、真誠正一步步地遠離,而競爭帶給我們的是明爭暗鬥與太多的虛偽。戴着面具的關懷、夾着嫉妒的祝福、源於0℃的心和100℃的言語,甚至不惜惡語中傷,再也找不到童年的稚與純。於是我討厭競爭,甚至有所逃避。

我不喜歡競爭,並不是怕它,而是覺得它太現實,太殘酷,沒有一點兒戲劇性發展的餘地。我確實討厭競爭,或者説,我寧願同自我競爭,也不願和他人競爭,因為競爭讓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真”!我不想。

但是,我無法避免競爭。記得傅雷先生説過: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過劫難磨鍊的超脱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更何況,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無法捨棄而必須爭取的東西。真正的與世無爭、真正的出世是永遠做不到的。

於是,回到現實,回到競爭,面對一切的人與事。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分寸,努力爭取自己該爭取的。信人則己誠,只要堅持住內心的一份真,世界依然有一方純真。

於是,用真、用純,我構築起自己的精神家園,這兒的天空依舊是純淨的藍色,一如童年……

(例文二)

我的精神家園

人行走的時間長了,便渴望有個落腳的地方,渴望有人等候、記掛着他。於是人有了一個小小的家。同樣,人的心疲倦了,也渴望有個放鬆、歇息的去處。於是我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生活中,能帶給我心境平和的、靈魂沉澱的、思維冷靜的不是單純的一樁事抑或是一件物,而是一種複雜而又簡單的狀態——獨處。

其實我並不是那種“孤芳自賞”的人,身邊的朋友過從甚密。可我仍喜歡獨處。

喜歡在六月淅瀝的雨後,翻看親切的書,捧着冒着熱氣的茶,靜享一個人的快樂。於是

精神上的疲倦漸漸退去,生命被還原成當初簡單純淨的模樣。

喜歡在陽光灑滿房間的下午,鋪開雪白的紙,拿起熟悉的筆,寫下心靈的.獨語,或是抄幾句新近看到的精彩的詩與文章。於是,心情的焦躁慢慢撫平,思維出人意料地清澈與敏鋭。

喜歡在深夜躺在牀上,聽着那些舊唱片裏薩克斯管的縹緲、小號的詼諧以及黑管的低吟

淺唱。就這樣躺着,什麼都不做,這難得的品味享受。

我喜歡獨處。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城市中,我們忙碌、拼搏,有時甚至忘了自己為何要拼搏、奮鬥,只是別人不停地推擠着你,環境不時地提醒着你。我們被動地盲目地前行着,而這種非主觀意願上的行動定會造成精神上的倦怠,生命的意義也被塗抹得面目全非。我獨處,我觀世。只有這時,我才能將思緒沉澱下來,冷靜地審視自己,理解自己,愛護自己,並從別人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對自己客觀公正的評價中獲得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種安定,一種放鬆,一種昇華。

告別獨處,就好似遊子暫別家鄉,儘管已離開家園,但家的温暖已深深植入心間,儘管會有一段離別,但終究要歸來。

在獨處的時候,我與別人交流着,通過文字;我與自己交流着,通過心語;或者我與誰都不交流,只享受這難得的空白。那是怎樣的輕鬆與自由啊!

曾聽説過一句話:眼睛是心靈的缺口,夜晚是,白天的缺口。那麼我想獨處便是精神的缺口。有了這個缺口,我們才顯得真實而可愛,心中潛藏的柔軟部分才得以呈現,被鋼筋水泥固化的性情才得以復甦。從而調動一切感官體會自己,體會生活。這種抽絲剝繭後的袒露才是深刻而冷靜的。

我喜歡獨處,我喜歡看到自己真實的心情,真實的笑容。

獨處像家一樣包圍着我,那份舒暢與愜意,輕鬆與簡單隻有家才能給我。

於是隔了些日子,便褪下“外套”,認認真真地獨處一回,歸“家”一回。

(例文三)

我的精神家園

在這樣一個不斷髮展的社會,精神與物質似乎已經或是説應該相融。現實是無法改變的,大環境對我們有很多的限制,但你的想像空間、你的精神世界是可以無邊無際的,你可以在這裏上天入地。

我的精神家園,就這樣被讀書和剪報修築起來了。

讀書是充實自我的一種方式。多媒體時代,電腦不能代替人腦思考,就像文學絕不會被其它東西所代替。紙質的圖書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它可以讓我在放鬆、休閒的狀態下閲讀,去很多實際生活中不能去的地方,經歷很多現實生活中無法親歷的事情,從而拓展我的生活經歷,增長我的智慧。這是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升學壓力或工作壓力之下都不能缺少的,因為它使你在一個世界得到滿足的同時,充實了你的另一個世界。

讀書的時候,就像是在與智者對話;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沉澱。每一次,我都想抓住那些能夠激發、顯示作者或人物內心情感的場景、時間、細節,去感受它具有的充實,從而真正獲得心靈的自由。

剪報,和讀書同樣重要。

而今,泛黃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紙片已經貼滿兩本筆記本了。

在讀報的過程中,一首情意綿綿的小詩,一篇拍案叫絕的佳作,一個膾炙人口的文壇軼事,都會引發我將它剪下並永久保留的衝動。內容很雜,上到天文,下至地理;有理科知識,有文學一角;潮流話題,滄桑歷史都是網中的一結。

對於剪報,惟一的遺憾就是,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報紙的痛苦之上了。

讀書與剪報使我在不斷的積累中發現,又在不斷的發現中積累,繼而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由虛到實。

物質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雖然精神高於物質,但物質卻是精神的基矗讀書和剪報歸根結底仍然是物質與物質轉換的過程。所以,我要去讀,要去剪,將內心的需求外化了,才能換來一“磚”一“瓦”以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

標籤: 精神家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wodezuowen/3kl0x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