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爸爸作文 >

聽爸爸講那過去的故事作文

聽爸爸講那過去的故事作文

一個夏日的夜晚,坐在小區的花園裏,爸爸給我講那過去的故事。他説,我的太爺爺,也就是爸爸的爺爺,是一個鄉下的農民,太奶奶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女,全家靠租種幾畝薄田為生。那時候,,種田人家是很辛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落地碎八瓣。凡是上山下田勞作,穿的是清一色的草鞋,有的肩上還要挑上百斤的重擔,因此,在主要的村道上,常常會建一座亭子,叫作涼亭,供路人歇息。

聽爸爸講那過去的故事作文

這種涼亭不是政府出錢造,而是村民自己集資建造的。那時候,修橋鋪路造涼亭,是普通老百姓積德行善的一種主要形式。我太爺爺家雖然很窮,但每逢有修橋鋪路造亭的善事,總是會出錢出力,盡其所有,實在沒錢時,也會勒緊了自家的褲腰帶,捐出充作全家口糧的稻穀。農閒時,太爺爺就在家打草鞋,並常常把打好的草鞋掛到涼亭裏,供路人穿用。一到夏天,太奶奶天不亮就起牀燒水,用山上採來的“六月霜”自制成茶水,挑到涼亭裏供路人解渴。這種善舉,也不僅是我太爺爺一家所為,村裏許多人都會像我太爺爺、太奶奶一樣,自覺自願地、默默無聞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樂此不倦,而且,祖祖輩輩就是這麼傳下來的,這大概就是一種古老的文明,傳統的美德吧。

如今,在現代的新農村裏,雖然簡陋的涼亭沒有了,穿草鞋的農民不見了,摩托車、拖拉機代替了沉重的扁擔,五花八門的瓶裝飲料代替了土製的六月霜茶水,但這種古老的文明,傳統的美德,在中華大地上卻似乎還處處存在。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透過一頂頂救災帳蓬、一幢幢災民新居,我似乎看到了那一個個供人遮風避雨的涼亭:從裝滿了方便麪、礦泉水的長龍般的車隊裏,我似乎看到了太爺爺挑着口糧去做好事的身影:從小山般高的一堆堆救災衣物上,我似乎看到了太爺爺掛在涼亭裏那一雙雙結實的草鞋;從女民警用自己的乳汁哺餵地震嬰童的畫面裏,我似乎聞到了那種六月霜茶水的清香。我終於清晰地看到,承載着五千年歷史古老的中華文明,傳統的道德風尚,在新的時代裏,在新的形勢下,正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傳承下來,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babazuowen/elk9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