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求學指南 >小學教育 >

武漢小學劃片範圍須知

武漢小學劃片範圍須知

劃片範圍分地區,地區不一樣,收分高低,人數多少,都不一樣。分片招生範圍就是學校的具體分片的片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武漢小學劃片範圍須知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武漢小學劃片範圍須知

部分學校較往年有微調

記者昨在育才二小門口看到,該校2018年對口服務範圍已公示,為長惠社區(原惠濟部分)、惠中社區、九萬方社區、花橋社區。此前,江夏區紙坊片的初中小學、洪山部分中小學的對口服務範圍也公佈了,小學服務範圍都是根據學生户籍、居住地,很多細化到社區、門棟。

據瞭解,今年武漢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的服務範圍6月15日至18日向社會公示,不少區在前期摸底中,基本按去年的劃片範圍摸底。“每年劃片範圍大致固定,也會根據生源情況微調。”武漢一所小學的校長透露,具體劃片由學校所在區教育局負責。

有些學區房也不再保險。如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要求,同一套房產6年內不能多次作為對口入學依據。若房產前業主子女2017年小學、初中起始年級享受了入學指標的,繼任業主在時間續延滿6年後方能再次享受此房產入學指標(同一家庭兩個小孩除外)。未滿6年由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房户一致”優先入學

今年,多區繼續嚴格執行“房户一致”優先招生原則。適齡兒童户籍與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户籍統一、與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實際居住地統一,均位於對口學校範圍內,將被優先安排對口入學。

如在東湖高新區,在生源摸底分類時適齡兒童大致分以下幾類:適齡兒童户口和監護人房產均在範圍內的;監護人房產在範圍內、適齡兒童為非武漢户籍,監護人具有該區户籍或有該區就業證和居住證的;在範圍內無房、適齡兒童户籍是集體户、公共户、搭户、空户的;在範圍內無房,適齡兒童為非武漢户籍,監護人為該區户籍或有該區居住證和就業證的等。

各區政策略有不同,家長需仔細瞭解。如東西湖區教育局規定,學校若有富餘學位,優先解決既有合法房產,又有居住證的居民子女入學;對於有户籍無房產的情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定,適齡兒童本人、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户籍一直在開發區,其父母在武漢市工作但無房產,實際一直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共同居住的,經入户調查屬實,並提供市房管局(地址在建設大道702號)出具父母雙方無房證明,則共同居住的房屋產權證可作為對口入學依據。

統籌入學

記者採訪發現,今年武漢各區教育局對“流動花朵”入學依據居住證所在片區統籌安排到對口學校入學,與所在區户籍子女一樣發放《義務教育入學通知書》。凡在區教育局指定時間前未按要求進行網上登記的,統一於8月的最後一週,按照居住證所在地對口接收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補辦手續,由區教育局根據學校學位情況統籌安排入學。

記者瞭解到,“流動花朵”報名入學的前提是,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雖然非該區户籍、無房產,但需取得居住證或就業證明,有的.區要求二者必須同時取得,否則,應回户籍所在地登記入學。如東西湖區要求,無該區有效期內《武漢市居住證》的適齡兒童應回户籍所在地登記入學;江漢區等教育局表示,沒有辦理居住證或居住證還在辦理過程中,或僅持有居住證,但沒有就業證明(經營許可證)的非本市户籍人員,其子女不能在該區入學。就業證明以人社部門開具的為準。

多個區教育局開闢“綠色通道”

今年,各區教育局新增了落户於所在區的市外留漢創業就業大學生子女入學政策。其中,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定,凡已辦理户籍由市外遷入經開區的人員,子女户籍遷入經開區的,按本區户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政策安排入學;户籍未遷入該區的,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東西湖區教育局要求,已辦理户籍由市外遷入東西湖區的留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子女户籍未轉入東西湖區,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其子女户籍已遷入東西湖區的,按東西湖區户籍適齡兒童入學政策安排入學。

同時為吸引高層次人才,各區教育局對其子女入學開闢“綠色通道”。如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局對兩類人才,將派專人協調其子女辦入學手續。對於中途插班就讀的,隨到隨辦。這兩類人才是:省“百人計劃”和市“黃鶴英才計劃”(含“3551人才計劃”、“高端人才聚集工程”和“城市合夥人”)等計劃,經市委人才辦認定的高層次人才;以及入選武漢開發區(漢南區)高端人才項目(含開發區“高端人才聚集工程”和武漢開發區“城市合夥人車都英才”)。

年齡嚴控“年滿6歲”

在學位緊張的情況下,新生入學年齡被嚴控。今年,武昌區、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洪山區、漢陽區、青山區、東湖高新區等均明確要求新生須年滿6歲。也就是説2012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孩子才符合入學年齡,其中包含8月31日。

同時,今年武漢將壓減大班額。如黃陂區教育局要求,新生班額原則上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初中每班不超過50人。嚴格控制大班額,出現超過55人班額的中小學要向區教育局寫出情況説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uxuezhinan/xiaoxuejiaoyu/r03n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