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習慣作文 >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00字(精選12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00字(精選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00字(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00字(精選12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

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裏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着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過年了……除夕之夜,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又掛年畫;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裏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它們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晝,到處洋溢着喜氣洋洋的景象。盼呀盼,重要把春節給盼到了。那麼春節有什麼習俗呢?趕緊去找一找吧!“哇,好香啊!”我剛想走出去,卻被香味吸引了回來。一瞧,原來是奶奶在煮餛飩,我趕緊跑進廚房,問道:“奶奶。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吃餛飩?”奶奶説:“在除夕夜10點的時候都要吃餛飩,就叫“餃子”(交子)。慶祝新舊交替,子時來臨!還有,就是餛飩和“餛囤”諧音。浴室五穀豐登!

”哦,我知道了,找到了一個習俗——“吃餃子”!走出家門,我看見了一條金龍在不斷翻滾,原來是舞龍大拜年呀!瞧,金色的巨龍在舞龍隊員手中不斷變換造型:滾龍、盤龍,龍身隨着龍頭起伏,搖頭擺尾漂亮極了!呵呵,這麼重要的習俗,怎麼能忘記?又找到一個習俗——“舞龍”。捏糖人兒是民間傳統的絕技,已很少見了。這玩意兒不僅好看好玩,玩完後還能吃,一般小朋友見了都喜歡,因為平時見不到,一旦見着了就不肯走了,不是纏着大人買就是跑回去要錢,實在沒有錢了就眼巴巴的圍在一邊,手指含在嘴裏,盯着這糖人是怎麼變出來的。這時捏糖人的師傅用一個小鏟取出一點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迅速捏出要做的人物大體形態,然後放在塗有滑石粉的木模裏,再用力一吹,稍過一會兒打開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出來了。晚上,原本寂靜的天空一下子明亮熱鬧了起來。一道道託尾巴的火光衝上了天空,轟鳴的響聲中,一朵朵絢麗、迷人的花兒盛開在夜幕中。四下裏鞭炮聲此起彼伏、龍騰虎躍,令人興奮。一家人團聚在桌子旁吃着豐盛的晚餐。我們心中都盪出一份温暖、甜美。在這紅紅火火的大年中,我們很開心的吃着、玩着、樂着。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3

“扭秧歌”對我來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媽媽經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從來沒見過。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去年春節,我有機會看到了它,那場面可真夠壯觀的,使我終身難忘。

正月初一的早上,媽媽帶我去逛地壇廟會。廟會上,賣的東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種,什麼“驢打滾”,“艾窩窩”。讓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廟會裏不僅東西多,爾且人也特多。遠遠看去,人羣就像一團亂麻纏在一起似的,黑壓壓的一片。忽然,我發現東北角的人最多,人們緊緊挨在一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往前一看,嘿!這是什麼?真棒。只見廣場上幾位老爺爺與老奶奶,身穿紅色的服裝走擺擺步。衣服上掛着一條紅段子,腰上繫着一隻鼓。隨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腳步隨着鼓點越跳越快,最後想飛起來一樣。場面十分壯觀。

這時,媽媽擠了進來,對我説:“佳欣,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這時,一位老爺爺搭上話,“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輕輕點點頭。老爺爺繼續説:“要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我們繼承民族文化,可能你們這輩人盡看不着他了。”

聽着這位純樸憨厚的北京老漢的一番話,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我在想:中國扭秧歌與許多其他民族文藝,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如果人們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爾把我們自己的藝術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

“扭秧歌”不但是中國的“土產”,而且它顯示着中華民族的氣魄,把奮進的精神帶給我們每個人,我們一定要繼承他,發揚它。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4

今年的春節,有三天是我特別難忘的。除夕夜做湯糰,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煙花。

除夕夜,我們在家做湯糰。姨父先把麪粉做好,再把麪粉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最後由我們捏成一個餅,放進餡,包成一個個小湯糰。湯糰有桃子形的,有圓形的,還有露餡的,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我們一家八個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感到很餓,就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把帶來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初陽台,站在山頂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西湖邊的人是多麼地小呀,小得像螞蟻一樣看也看不清;西湖邊的人是多麼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最後我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拍了一張合照。外婆筆直地站着,媽媽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業,阿姨在想單位裏的公事,阿舅在看別的`遊客,姨父在欣賞周圍的美景,姐姐在拍蘇堤和白堤。我覺得我們一家人的表情真豐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進爺爺家,就看到了門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爺爺説:“這是晚上準備放的煙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終於把天等黑了。只見爺爺先把煙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們躲到一旁,最後拿起打火機,果斷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嘭”的一聲,煙花從地上飛快地飛到空中。有的煙花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煙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盤旋;還有的煙花劃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煙花竟然這麼神奇,能夠變化出這麼多的花樣。

通過吃湯糰、爬山和放煙花這三個過年習俗,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寒假。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5

要説到春節的習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親訪友啦,貼春聯啦,吃餃子啦,簡直這樣多的數不勝數。但這樣對於我這個美食愛好者來説,最最期盼和喜愛的,當然還這樣吃湯圓咯!

湯圓味兒好,做法很重要!這不,今年的春節,我們家又要準備吃湯圓了,我也不時會在廚房中打打下手。

其實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這第一步,當然就這樣和麪了。面和好以後,就能夠取下一塊,或大或小都能夠,然後將它捏成一個厚度中等的小餅子,再將原有的湯圓餡兒放一些在小餅子的中央,之後將小餅子慢慢地團起來,先團成碗狀,最後團成球狀。而第二步,就能夠將這些做好的湯圓放在有着開水的鍋中煮,直到煮熟為止。

湯圓一出鍋,頓時就香氣四溢,讓人聞了就垂涎三尺。

最後能夠吃湯圓啦!此時的我,情緒可真的這樣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這天的湯圓。過了一會兒,餐桌旁的人都到齊了,湯圓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來。我手裏拿着筷子,看着碗裏那又鼓又熱的湯圓,心裏總這樣熱乎乎的。——實在等不下去了,於這樣我從碗中夾起一隻湯圓,然後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這味道簡直這樣美不可言哪!那軟軟的麪皮,還有那又香又甜的餡兒,直朝我的喉嚨奔去。這滋味,可真這樣給人一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湯圓,在某些地方又叫糰子,讓人有一種在新的一年中能夠團團圓圓的完美期盼。

怎樣樣?聽了我的介紹,你這樣不這樣也對我喜歡的這個春節習俗有種一種期盼的感覺呢?心動不如行動,此刻就開始做湯圓吧!期望今年的春節,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6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風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風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風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7

霹哩啪啦過大年,鞭炮聲震耳欲聾。一年一度的廟會,在我的故鄉—洛陽盛大召開。在初四這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逛廟會。

初四早上,六點鐘我就醒了,興奮地連覺都睡不着了。趕緊起來準備:蘋果、桔子、水……通通裝進包裏。

九點鐘了,我們出發了。經過一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到廟會了。進入廟會,走在長長的路上,映入眼簾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突然,我看見一條長龍在人羣中游動。在碧波盪漾的人海里,一隻調皮的小龍在追逐一個寶珠,可追了好長時間,還沒追上,看樣子,它也着急了,拼命地追呀。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它,使勁地跑呀跑呀,小龍怎麼也追不上。哎呀,我都替它着急,隨着人們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

我還沒看夠,就隨着鬧鬧嚷嚷的人羣來到”小吃一條街“。剛到門口,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飽了一下鼻子福。走在小街上,各種美食讓我眼花繚亂。有新疆的羊肉串、老北京的糖葫蘆、天津的麻花、開封的灌湯包、武漢的臭豆腐、清熱潤肺的雪梨湯……我舔舔口水,一種種地看,一種種地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我又逛到工藝品小街,觀賞各種精美的工藝飾品。其中最讓我佩服地是用玻璃燒製的工藝品,特別漂亮。長長的玻璃管,在老師傅用火烤過之後,做好了各種各樣手工製品。有孔雀開屏、天鵝枱燈、小猴上樹……每一樣都那麼晶瑩剔透、栩栩如生,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這次逛廟會,收穫還真挺大的,飽了鼻子福子,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看來這次沒白來。

逛廟會是春節習俗之一,過春節還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霹哩啪啦過大年祝福全國人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8

我的家鄉是大宋才子黃庭堅的故鄉——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鄉不止有黃庭堅一個名人,還有五傑等名人。要談起風俗啊,那可是數不勝數。暫且不説過年過節的風俗,就算是平日裏也有規矩,如:後輩的一定要尊重長輩,子女一定要聽父母的話等。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的風俗吧!

春節是一年的開端,所以中國人都特別注重春節。因此純潔的隸屬是非常多的。

春節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牀,並且要有精神。因為春節那天代表着全年,所以春節那天有精神,就代表着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節那天你沒精神,萎靡不振,那麼你一年也就會無所作為。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門上貼新春聯,假如你早上不貼上新聯的話,就會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這代表着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乾不乾淨,都要徹徹底底地打掃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來,讓別人對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從而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請很多客人到自己家裏來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人們以誰家邀請的客人多來看待一個人,你家來的人越多,你就會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門到別人家去拜年,拜年時要雙手抱拳,鞠躬,才成禮。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別人會認為你廣交好友,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晚上要聚集親朋好友到一個地方,親友之間要互相給對方的子女發壓歲錢,子女收到壓歲錢後不能馬上打開,而是要壓在枕頭下睡一覺後才可打開。在這十餘是自己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春節的禮節雖然很多,但不可忽視,忽視了的話,會有不祥的事發生的呀!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9

剛剛過了世界公曆的新年,又迎來了中國農曆的春節。世界各國年的味道截然不同,過年的感受千差萬別。過了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對中國春節風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0

每到過春節,奶奶都會帶我和姐姐出去玩,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那天早上,我們在家裏很早就吃完了早飯,就乘坐公交車出發向目的地進發。今天奶奶要帶我們去洛帶玩,讓我們幾隻“小麻雀”都很興奮,但也令我們有些掃興——爺爺和爸爸説什麼也不肯去。

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剛下車時,我發現來洛帶遊玩的旅客絡繹不絕,整個古鎮人山人海,街道兩旁,擺滿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令人目不暇接。

就在這時,一股誘人的香味兒撲鼻而來,於是,我抬頭望去,原來那是一家賣羊肉串的店,那家店裏播放着一首歌,“串串,羊肉串。好香好甜的羊肉串,你是中國的好朋友,我請你吃羊肉串。”我們幾個小讒貓一蜂而上,於是,奶奶給我們每人買了幾串,吃得我們滿嘴流油。

一路上我們買了很多的東西,有波絲糖、冰淇凌、臭豆腐……

吃完了午飯,我們走在街上,突然,遠處傳來了很大的鑼鼓聲,我們尋着聲音走了過去,迎面而來的是一羣舞龍燈的人,他們身着黃色的衣服,看起來很整齊,他們頂着一條威猛的龍,我看得目瞪口呆,姐姐用手機把這熱鬧的場面照了下來。

我們在洛帶一直玩到下午3點鐘,最後依依不捨地乘坐公交車回家了。

到了家裏,我把我們在洛帶所見所聞和品嚐到的都告訴了爸爸和爺爺,爸爸聽了後直搖頭,非常後悔沒有跟我們一起去。

這個春節裏,我既飽了口服又飽了眼福。在心裏也記住了這個難忘的春節!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1

為什麼到了春節我們都要放炮竹,貼對聯呢?

原來,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當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來吃掉無辜的人們。因此,每當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都跑到了別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襲擊。

有一年,一位老人來到了村裏,一位老婆婆看他這麼可憐,就給了他一些吃的,並説:“老人家,您快去別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會把你吃掉的。”老人説:“只要你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就幫你把年給趕走。”就這樣,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給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一陣陣吼叫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啊!啊!”老婆婆説:“老人家,‘年’來了,我們怎麼辦?”老人不緊不慢地説:“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説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飯來。隨即,灶堂裏發出了噼哩啪啦的聲音,傳到了年的耳朵裏,年便有些怕了起來。年回頭又看見灶堂裏的火光,又聽見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聲,嚇得大驚失色,便逃回到了山裏。這時,老婆婆才知道“年怕響聲,怕火光,怕紅顏色”。

從此,中國人家家户户在春節的時候都要放炮竹,貼紅紙,做好吃的。

貼紅紙太單調。有人就在紅紙上畫點東西、寫點字。慢慢地,大家在紅紙上寫上各種心裏話,祝願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話,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的對聯。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12

大年三十兒,家家户户都來慶賀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會選取同一種祝福方式——我媽媽十幾分鍾就收到許多條信息,其中有一條信息我很喜歡,開頭是這樣的:“昨日拜年早了點兒;明天拜年擠了點兒;後天拜年遲了點兒;此刻拜年正是點兒!”

這天還是去探親拜年的好日子,於是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去我姥姥家。當然,去那裏的人不光只有我們三個人,還有我的舅舅、舅媽、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兩個姐姐。吃完那頓豐盛的年夜飯,大院裏頓時熱鬧起來,大家開始放煙花了。我們穿好外衣,拿着兩大包的煙花爆竹向中心廣場走去……

“當,當……”12點的鐘聲剛剛敲響,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着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奪目。啊!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鬥豔,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了美麗的大花園!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縱情地歡笑、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着人們興奮的笑臉。這邊的“閃光雷”剛剛炸開;“躥天猴”又鳴叫着飛上高空;那邊緊追着“金龍狂舞”;這時一朵煙花又炸開了,裏面噴射出火花,越噴越高,越閃越大,慢慢呈現出一棵樹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樹”上搖落下來。“噢,發財了!”人們望着“搖錢樹”歡呼雀躍起來。

啊!新年是多麼完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xiguanzuowen/gndw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