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生活作文 >

精選生活作文彙編6篇

精選生活作文彙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活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生活作文彙編6篇

生活作文 篇1

轉眼間我已經快是六年級的大姐姐了,回顧我這五年的小學生涯,是多麼的有趣啊!課改後的生活更是那麼的有趣啊!

在語文課上,老師的教法新穎,激發了我們大家的學習興趣。比如説:在課堂上,老師儘量把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留給了我們,並鼓勵我們大膽的演講、大膽的表演,讓課堂上變得不再乏味、不再枯燥,老師的這個方法教會了同學們大膽的展示自己、不約束自己。通過這個方法,就連以前膽子小的同學,也漸漸的開始大膽的展示自己了。我們的老師在教法上與眾不同、別出心裁,這讓我們對學習有了興趣和喜愛。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在這幾年的學習中,我總是覺得老師們想辦法引導我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主動發現問題,質疑問難,但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每當學習一個新文章之前,老師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我們:首先要對課文進行全面的預習、熟讀,雖然通過預習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難解問題都弄明白。所以老師每次提問時,我們總是覺得自己虛榮心、有自尊、要面子,所以往往不懂裝懂,不懂又裝懂,生怕老師和同學恥笑,不敢大膽提出、回答問題。老師好像看透我們的心事,總是想辦法解決我們的顧慮,想問題的解決方法。我們從“不敢問”到“大膽問”,“敢於問”,“善於問”。之後,老師又根據問題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引導我們探究問題、討論討論、理解問題,形成完整的一套學習方法,有利於日後的學習。老師還把我們分成了四人一小組,這樣一來,以後再出現什麼難題,只要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很快解答。由於興趣,我們很快接受了這種新的學習方法。

我們班還轉來了一個新“朋友”——電腦。自從添了這個新的多媒體,我們的課變得更加有趣。

老師用電腦講課,詞語解釋表達的都非常的清楚,格式也都很規範,而且同學們都非常有興趣聽。沒有課改的時候,老師只能在黑板上寫字,又費體力,又費時間,同學們不太喜歡聽,而現在有了它們的到來,又快捷又方便,它就像橡皮擦把同學們的陰影給擦去了。有的時候,利用它們,我們還可以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傳統的教學方式被學生們厭煩,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我們學生學習是以積極的心態和原有的認知能力,嘗試性的去解決新問題、理解新問題。

在數學課上,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老師從小學一年級就讓我們找一找、量一量、拼一拼……因為只有親手做過才能明白、懂得、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對於我們班大多數的同學來説,聽過了,一會兒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能真正的理解、明白。我希望很多老師都能善於改變上課的新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一句話,課改後的學習生活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從學習不好變到好,從膽小變到膽大。我要在今後的學習裏更加努力奮鬥、堅持不懈、繼續努力!

生活作文 篇2

我們班的生活管理員——劉阿姨。 她對待人很熱情,也很關心我們的健康。 開學第一天,我來到宿舍,她就微笑地對我們説:“我姓劉,你以後就叫我劉阿姨吧!”我看着她那笑容,就開始喜歡上劉阿姨了。有一次,我們宿舍有人生病了,那時候已經很晚了,可是劉阿姨並不顧這些,直接那出體温計幫她量體温,五分鐘後,劉阿姨將體温計拿出來,一看,她發燒了。劉阿姨又陪她去門衞室。其實每個班的每一位阿姨都忠於職守,親切熱情,默默為我們的健康生活做貢獻,或許我們記不住她們的名字,但是這一張張親切的.笑臉會永遠記在我們心裏,她們每天關心照顧我們,為樓裏的安全和衞生兢兢業業,給我們營造一個寧靜而有秩序的生活環境,讓我們在學習一天之後,能夠在阿姨們的笑臉和關懷叮囑中回到宿舍休息,在異地求學的我們也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温暖。雖然劉阿姨已經不在我們班了,但回憶起來又是那麼親切。

生活作文 篇3

今天下午,頂着炎炎烈日,爸爸、媽媽帶我去奶奶家進行農家生活體驗。

到了奶奶家,我不顧烈日的曝曬,迫不及待地拉着奶奶到菜地裏摘姜豆。姜豆藤緊緊纏在竹架上,雖然經受着烈日的洗禮,但仍飽滿地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我突然發現有一根又長又胖的姜豆藏在葉子裏,我兩手緊緊地抓住它,用力往下一扯,姜豆和它的藤一起被我弄下來了。奶奶説:“姜豆不是過摘下來的,而是過掐的!”我按照奶奶的樣子:用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姜豆的頭上使勁按下支,姜豆乖乖地從藤上下來了。我圍着姜豆地裏轉圈子,突然我在一片不起眼的葉子後面發現了一根小姜豆,我用大拇指的指甲在姜豆頭上一掐,又一根姜豆進入了我的“魔掌”之中。就這樣過了幾分鐘,我手已經拿不下這麼多姜豆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還不停地問媽媽:“媽媽,媽媽,我今天摘的姜豆可以賣多少錢呀?”

看到晚餐里弄有炒姜豆這道菜,我心裏非常高興,因為這裏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同時通過摘姜豆這件事,讓我知道了幹什麼事都要講究方法。

今天傍晚,姥姥讓我和她一起去摘豆角,我提着籃子興奮地跑在田間小路上,到處一片金黃,像金色的海洋。平時我吃過那麼多豆角卻沒有摘過豆角,今天我要自己摘豆角。

到了田裏,只見一大塊玉米地,我東看,西看,找不到豆角,疑惑地姥姥:“哪裏有豆角啊,我怎麼看不見?”姥姥笑着説:“豆角就長在玉米地裏。”我仔細一看,噢原來豆角長在玉米稈上,豆角的莖纏繞在玉米稈上,好像給玉米穿上了一件綠色的衣裳。

我對姥姥説:“我們比賽摘豆角吧,看誰摘得多。”姥姥答應了。比賽開始了,我仔細地找豆角,豆角好像在和我玩捉迷藏,讓我去找它,葉子密密麻麻的,看不見豆角在哪裏。我用雙手撥開葉子找豆角,東摘一個,西摘一個,我在玉米地“忙活”了半天,累得我氣喘吁吁,不想再摘了,我想:我一定比姥姥摘得多,就迫不及待地去跟姥姥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姥姥摘了滿滿一籃子,我只蓋住了籃底。姥姥笑着説:“幹什麼事都要講究方法,有耐心,摘豆角要有規律地去找,這們才能摘得多,你這樣怎麼能摘得多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姥姥的話,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方法,有耐心,學習也應該這樣做。

生活作文 篇4

當我第一次吃橄欖時,整個口腔裏都充滿了一種苦澀味,還有一種古怪的酸味,根本等不到細嚼慢嚥,就趕緊吐了出來,還急忙用清水漱口了好幾次。從此,我就對橄欖敬而遠之,哪怕看見別人在吃青橄欖,我都會避而遠之。

直到有一天,一位家鄉的朋友遞給我一顆包裝精美的糖,當我迫不及待地撕開包裝紙時,才發現在精美的包裝裏面竟然是一顆橄欖。我失望地抬起頭,剛想把它放下,那位朋友卻一把抓住我的手,非常真誠地對我説:“你嚐嚐,如果不好吃的話,你再把它丟掉。”於是,我將橄欖整個放進嘴裏品嚐。齒尖剛碰到橄欖的外皮時,一股略帶有苦澀的汁水頓時湧了出來,我只好皺着眉頭硬撐着。不一會兒,滿嘴都充滿着一股清甜的氣味。吃完第一顆,我又試着吃第二顆,第三顆……吃完橄欖的那天下午都令我回味無窮。

其實,吃橄欖也告訴我們一個生活的道理:先苦後甜。也就是説,如果你不付出一番努力,你就永遠不會獲得任何收穫。就像登山一樣,不經歷一段艱辛,哪能領略到險峯的無限風光。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才能不斷進步。

生活作文 篇5

屈指一數,小學的六年生涯馬上就要結束了。夜裏,天上的月亮依舊把她那清幽的月光撒滿大地。童年一去不返,看着月亮,一種情素湧上心頭。

小時候,每當我走不動時,總纏着媽媽抱。媽媽總是笑眯眯地説:“ 乖乖,只要你逮到腳下的影子,媽媽就抱。”於是,我使出吃奶的勁去抓影子。可影子一會兒跑到我前面,一會兒溜到我後面,好不容易快捉到它了,它卻突然消失了。就算拼盡了小命,也捉不到它。追着影子跑啊跑的,不知不覺中跑到了家門口。

小時候,看到別的孩子生病了,可以得到好多的玩具,我就特別羨慕。於是,我每晚上牀睡覺時,都要把被子蹬開,可我不明白的是,早上起牀,被子又回到我的身上。我怎麼也生不了病,真倒黴!

小時候,我天不怕,地也不怕,就怕照相,怕被定在相片裏,永遠動不了。所以,媽媽一喊照相,我就寧死不屈,打死也不照。

小時候,看見水中的月亮總在變,每一天都不一樣。我不明白的是,月亮的臉是怎麼變的,而我的臉卻怎麼洗也變不了。那月亮的臉到底是怎麼變的吶?

小時候,我肚子痛時,媽媽説我肚子裏有蛔蟲。我想這蟲是怎麼鑽進來的呢?可能是從肚臍眼鑽進肚子的。於是,每次洗澡我都不敢使勁洗肚臍眼,生怕惹火了蟲子,咬穿我的肚臍眼。

……

童年的往事像河水一般流過,我看着皎潔的月亮發起呆來。月亮,在漆黑的夜裏用她那清淨的光芒照亮大地,為人們送去温馨。我看着月亮出了神,忽然間,我又明白了……明白了以往媽媽的用心良苦。小時候,媽媽為了不讓我變得嬌氣,才説那種話;為了不讓我生病,她每一次都幫我蓋上被子……每想到這裏,我思緒萬千,就如《遊子吟》中的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是啊,我從何時起,去報答媽媽春天一般對我的關愛。月光温馨,母愛無限。

夢迴前塵,憶及初識天地的歷歷往事,不覺莞爾。

茫夜,明月,稀星。清輝淡淡——

破曉,朝陽,薄雲。暖意融融……

生活作文 篇6

曾經有一段時間,全班風靡起陀螺。

不知是誰起的頭,總之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散開了,那時的課餘生活可全被陀螺霸佔。

這自制陀螺的做法可講究的很:先準備一個修正帶裏的齒輪,再找一根可以插入齒輪中間小孔的木棒,儘量找粗一點,底部平整的木棒,這樣可以使陀螺轉動時更加平穩,轉得更快,然後用雙面膠在木棒中部繞幾圈,使木棒正好能粘進齒輪的小孔,注意:木棒的“頭”和“腳”都要從齒輪中伸出來。這樣一個初級陀螺就完成了。

手巧的同學會給陀螺多安幾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齒輪,使陀螺更加華麗,轉起來就像一個彩虹圈,不過有的同學弄巧成拙,裝飾過多,木棒承受不住,陀螺也就笨手笨腳,轉不起來,像個滑稽的馬戲團演員。

那段時間,我可是三天兩頭買修正帶,沒少被家裏人罵。

如果你陀螺做得好,那操作起來也沒什麼問題,只用兩指捏住陀螺上方的柄,在轉動柄的同時,鬆開兩指,陀螺就開始輕靈快速的旋轉,像極了水族館海獅表演時在水中頂着綵球靈活轉圈的樣子。

一個人玩固然有趣,但雙人PK才是最火熱的玩法。

一到課下,班裏就炸開了鍋,地上,桌上無一不是陀螺賽的戰場。瞧!那裏的比賽最為激烈,攢了一圈黑腦袋加油助威,只見甲方的陀螺轉得極快,化成了一片彩色的影兒,乙方陀螺比對方大了一圈,氣勢十足,但略顯笨拙。啊!甲方陀螺開始向乙方移動了!“看我佛山無影腿!”甲方同學得意揚揚,率先“發難”,“哼!我的鑽石防禦怕你不成!”乙方同學毫不服輸。“撞啦撞啦!加油呀!可別關鍵時刻掉鏈子”圍觀的人也忍不住為比賽的人緊張,小陀螺持續“進攻”,唉,大陀螺“力不從心”太過笨拙,沒撐多久就被擊敗,最終甲方獲勝,此時上課鈴也及時敲響,圍觀的同學紛紛散開。

到了上課,我還沉迷於剛才的激戰,意猶未盡,手癢癢的忍不住拿出陀螺玩,卻沒發現虎視眈眈的老師已在身邊,果不其然,我那鏖戰猶酣的陀螺被沒收了。

但我依然痴迷陀螺,陀螺讓我的課餘生活充滿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shenghuozuowen/rkmwl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