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生活作文 >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

今天是國慶節,我和家人要去印度尼西亞的龍目島了。

北京時間早上6時30分出發,8時上了飛機,1時飛機落地印尼首都雅加達。雅加達比北京時間晚1時。不過這還不是目的地,我們要轉機去龍目島呢!

託運完行李後,我們吃了飯,飯錢為40萬印尼盾,怎麼樣,被嚇到了嗎?其實兩國之間有匯率差,1元人民幣等於20xx印尼盾。所以這頓飯算下來:400000&spanide;20xx=200(元)。哈哈,是不是也跟廣州差不多呢?

我們終於又要登機了。雅加達時間7時30分登機,又是一段飛行旅程,在9時30分到了龍目島機場,然後坐了1小時的車,終於到達了酒店。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從廣州出發到達龍目島酒店共花了多少時間呢?

我們先算廣州準備時間:8時-6時30分=1時30分。

然後算廣州——雅加達的飛行時間:1時-8時=5時。

接着算雅加達候機時間,1時是北京時間,所以雅加達時間是12時。那麼我們的候機時間時:7時30分-12時=7時30分。

我們從雅加達——龍目島的飛行時間:9時30分——7時30分=2時。

所以我們從廣州到達龍目島酒店的時間為:

1時30分+5時+7時30分+2時=16時

我們一共花了16時才抵達了目的地,你會不會覺得很長呢?

雖然到了酒店,但是第二顆問題炮彈來了。我們的酒店一天780元人民幣,我們要住5天,需要多少人民幣呢?

我們來算一下:780×5=3900(元),也就是需要3900元人民幣。

又一個問題炮彈來了,這3900元人民幣是多少印尼盾呢?

3900×20xx=7800000(印尼盾),也就是相當於7800000印尼盾。

算完了今天的這些賬,我跟爸爸媽媽都累了,我們就趕緊休息了。

小朋友們,你們也去印尼的龍目島的話,這些數學問題也許可以幫到你哦!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2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説,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羣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錶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説,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非常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裏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鐘,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裏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鐘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説,實際上不會這麼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説,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繫不大。這説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正因為學了不能夠非常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非常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非常有用處。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3

這天,我剛放學回家,肚子餓極了,我看爸爸做烙餅,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問:“還要烙多少時間啊?我都餓死了!”爸爸沒有回答,我急了:“什麼時候烙好呀!”爸爸終於開口了:“這個問題你自己想,烙一張餅要2分鐘,可鍋內最多放兩張餅,我總共要烙三張餅,你去算算吧。”這怎麼又跟數學扯上關係了,唉,真是數學無處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心想:烙這3張餅不就是烙2×3=6個嗎,那麼容易的題也考我,我跑進廚房,我説:“要用6分鐘,2分鐘烙一張餅,3張餅就要烙6分鐘。”爸爸卻説:“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鐘。難道就不能兩張並放一起烙嗎?”

我聽了垂頭喪氣的坐回椅子上,我又接着想:那如果兩張餅一起烙的話,烙兩張餅就要兩分鐘,還有一張餅需要再烙兩分鐘,和起來就是2+2=4分鐘,這比原來省了兩分鐘。我又興奮的奔進廚房,我激動的對爸爸説:“一共需要烙4分鐘!”爸爸想了一會兒説:“恩,是少了,但還不是最快辦法。”“還有最快的辦法,怎麼可能?”我問。爸爸笑了,説:“你在想想吧。”

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眼前突然一亮,對了,可以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這樣下來一共用了3分鐘,我把結果告訴了爸爸,爸爸聽了拍手稱讚。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學深了,學透了,自然就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4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哦。

一天,我的家人帶着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興奮。

進入後,逛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區時,奶奶問我需不需要些什麼文具。我走到貨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銀台,我們一共買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衞生紙,一包4。5元;一支自動鉛筆,一支2。5元;三支鋼筆,一支5。5元。

突然,在結賬後,我的爺爺問我:“你最近不是學了關於小數的知識麼?能不能先用筆算出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麼不能?一定不會錯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説幹就幹。我拿了一張超市的廣告紙,再拿出隨身攜帶的筆,立即在空白處算了起來。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衞生紙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來算便行了;自動鉛筆只有一支,在最後時加上便可以了;還有三支鋼筆,也用乘法來算。

於是,我算了起來。我先用4×18。5=74元(老師説過,整數乘一位小數等於一位小數,但如果兩數末尾相乘的得數末尾是零,那麼結果就是整數)算出洗衣液的總價;接着,用10×4。5=45元(一個小數乘10,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是這道算式的結果)算出衞生紙的總價;然後,又用3×5。5=16。5元算出鋼筆的總價。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都算出來了,該算一共花的錢了。一道綜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講小數加法時,老師特別強調過,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錢。

當我把紙遞給爺爺並講了我的思路後,他直誇我聰明,我也樂開了花。

我真誠地對大家説:“你們也好好學數學吧,難道不會受益終生麼?”我想:學數學,真有用啊,我以後肯定會好好學數學的!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5

早晨,媽媽想做五個燒餅給我們吃,可現在已經7點10分了,吃餅時間要10分鐘,7點半我要去讀英語,爸爸要上班,爺爺奶奶要去超市,因此媽媽要在7點20分做好餅。

媽媽説“一個鍋,最多隻能做兩個燒餅,每面要烙兩分鐘,正反面一起兩個餅就是4分鐘,另兩個餅一起烙又要4分鐘,最後烙一個餅,雖然是烙一個餅可正反面都要烙,還是要4分鐘,這樣5張餅需要4乘3等於12分鐘,這樣來不及了呀,怎麼辦?”

我跟媽媽説,媽媽來得及的,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烙好5張餅。媽媽説:“那是怎麼烙呢?”我説:“這樣烙,先一個鍋放第1、2個餅,正反面都烙完用4分鐘,再用2分鐘烙第3、4兩張餅的正面,烙完正面拿出第4張餅,先不要烙它的反面,再拿第5張餅的正面和第三張額反面一起烙2分鐘,這時候第三張餅烙好了,最後把剩下的第4張餅的反面和第5張餅的反面一起烙2分鐘就全部烙好了,總共花了4+2+2+2=10分鐘,正好烙完5張餅的時間是7點20分,大家都吃上了餅,也沒有耽誤事情。

媽媽説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好方法的呀?我説:媽媽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數學課堂上學過了烙餅問題,想不到它就在我們身邊。媽媽高興地笑了,她又問:“那你説烙7張餅最快需要多少時間呢?”“很容易呀,原理很簡單,每次烙餅可以烙兩張,就是相當於有兩個位子,每次不要讓這兩個位子空着就是最節省時間,7張餅就2乘以7等於14分鐘。如果是9張餅就是2乘以9等於18分鐘,N張餅需要最少2乘以N的時間。”媽媽聽完後誇我説:你真會學以致用呀!

原來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學好數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我今後還要更努力學好數學,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6

今天中午放學,我悄悄地提醒媽媽:“咱們不是説好去買鉛筆的嗎?”媽媽快活地説:“好的,走吧!”

到了文具店門口,媽媽思考了一下説:“你自己去買,好嗎?”我想到上午在語文課上學了《自己去吧》這篇課文,我要向小鴨和小鷹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高興地點了點頭,自己進去了。我瞅啊瞅,也沒瞅到鉛筆,就鼓足勇氣大聲對阿姨説:“阿姨,鉛筆在哪裏?”阿姨指了指貨架左上角最高的位置説:“在那兒呢。”我心裏想,怎麼放得這麼隱蔽呀!我得把頭仰得最高才可以看見。鉛筆有長的、長短的,有帶花紋的、有不帶花紋的,這麼多種鉛筆讓我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哪種好。媽媽隨手拿下來了一捆鉛筆,我一看,班裏有同學用過這種,正是我想要買的,就趕緊説:“咱們就買這種吧。”媽媽點點頭,我問阿姨:“這捆鉛筆多少錢呀?”阿姨説要8元,媽媽給了我100元,問我要找多少錢?我馬上説道92元,媽媽又讓我列式,我毫不猶豫地説:“100—8=92元。”媽媽豎起了大拇指説:“非常好!”

在回家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鉛筆,數了一遍,2、4、6……24根,我神祕地問媽媽:“媽媽,你猜有多少根?”媽媽猜15根,我高興地説:“有24根。”我又問媽媽:“按顏色分有幾種?每一種多少根?”都把媽媽難住了,只有我知道正確答案。一共有5種顏色,粉色的8根,其它四種都是4根。

通過這次自己買鉛筆,我意識到不能老依賴着爸爸、媽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些事情也沒有想象得那麼難。在生活中還能學習語文、數學呢,真奇妙呀!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7

星期天,媽媽帶我和表弟去超市購物,我們高興極了,跟着媽媽很快到了超市。

超市裏的商品可真多啊!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我們分別挑選了幾樣自己最喜歡吃的食品,等待結賬。這時,媽媽問:“郭獲嘉,有個問題我要考考你們,看誰是最善於思考的孩子。”我和弟弟馬上來了精神,豎起耳朵認真聽媽媽的問題。“你前面有5個人,後面有6個人,共多少人?”“12人!”還沒待我開口,表弟已經搶先説出了答案,我氣餒地低下了頭。媽媽笑着説:“彆着急嘛!等結完帳我再好好考你們!”

結完帳剛到家,我們就把巧克力打開,分給奶奶、爸爸、媽媽每人各一塊後,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媽媽説:“小饞蟲們,問題來了!一盒巧克力,橫着數有6塊,豎着數有5塊,這一盒共有多少塊巧克力?”一年級的弟弟伸出手指頭一個一個地數起來。我想:這不剛好可以用到我們最近才學習過的乘法嗎?五六三十啊!“30!”我大聲説出了答案,全家人都向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表弟佩服地説:“哥哥,你好厲害!怎麼那麼快就算出答案啦?我還在發愁手指頭不夠用呢?”聽到他可愛的話語,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媽媽接着説:“現在奶奶、爸爸、媽媽各吃了1塊,你和弟弟各吃了2塊,還剩多少塊?”“30-3-2×2=23(塊)!”我不假思索説出了答案。媽媽説:“對!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學!數學看似只出現在課本里,其實它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哦!”我和弟弟都連連點頭。

這一天,我們既品嚐到了食物的美味,又鞏固了才學習過的知識。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8

8月18日早晨,我報名參加了《南京晨報》的賣報活動。早晨8:00整,我和媽媽便來到了報社門口。

領報紙時,我問報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來領報紙賣的,請問要多少錢?”“7角錢1份,每位同學領15份。”阿姨回答説。我算了算報紙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媽媽要了10.5元錢,給了報社的阿姨,領了15份報紙,往地鐵站走去。

來到地鐵站,媽媽先給了我20元的零錢作為備用金。然後,我便開始在地鐵出口處賣起了報紙。“《南京晨報》,1元錢1份!”我大聲招呼着過往的行人。在我的熱情叫賣下,大約過了40分鐘的時間,我就把15份報紙全部賣完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問我:“寶貝,今天你一共掙了多少錢呀?”我數了數口袋裏的錢,一共34元,又在心裏算了算:34元-20元備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聲告訴媽媽:“我算過了,今天賣報一共掙了3.5元錢。”媽媽説:“不對呀?1份報紙0.7元,賣出去時是1元錢,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麼會少1元錢呢?”這時,我才想起來,在賣報時,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報紙,還沒給錢,就急匆匆地走了。

通過今天的賣報活動,我發現:原來生活中也藴藏着豐富的數學知識,我們不光要學好書本上的數學知識,還要學會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來,活學活用,這樣才真正達到學習數學的目的。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9

在我們五彩斑斕的生活中存在着一門迷一樣的學科——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學不好小學數學也會引來不少笑話,下面就讓我們欣賞一下生活中的數學這篇日記吧!就拿我兩年前發生的一件事來説吧!

那天,我起得早,媽媽讓我幫她到樓下去買些早點,説完我就帶着五元錢下樓了。來到樓下,買了早點,就付了錢。老闆説:“這些總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説完,就把錢交給了我,我見了,連忙説:“不對不對!你少給了我一元,應該找我三元五角才對呀!”老闆聽了,傻了眼,猶豫了一會兒,對我説:“小朋友,是你算錯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聽,急得爭了起來:“叔叔,是您算錯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闆娘見了,用一口帶有生氣的方言,對我叫道:“瞧這孩子,年紀不小了,怎麼連最基本的算術都不會!”在那兒吃飯的人聽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看了看,難過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也笑得前俯後仰,我生氣地説:“連你們都笑我!”爸爸連忙解釋道:“不是我們愛笑你,這是因為你沒理解,沒去思考數學中的‘元角分’。那我問你兩張五角等於多少。”

“一元。”“那兩張二元等於多少?”“當然是四元嘍!”最後,我終於在爸爸的解釋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認真。從此我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誤。這個笑話,我都不會忘記,它給我一個教訓,永遠印在我的腦海裏。

描寫生活中的數學是不是對同學們有幫助呢?希望同學們認真閲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0

8月4日,我想和好朋友毛毛一起去看電影,由於擔心8月4日與上輔導班衝突,就想看看日曆,可是,新家沒有日曆,就讓媽媽翻看手機上的日曆,沒想到旁邊爸爸插話了:“根據你所學的知識,爸爸相信你能算出8月4日是星期幾。”我思考片刻,答:“今天是7月17日,星期天,7月共有31天,31-17=14,14÷7=2,剛好兩星期,8月1日就是星期1,那麼8月四號自然就是星期四嘍。”媽媽忙趁熱打鐵都問:“那明年的8月4號會是星期幾呢?”我脱口而出:“當然是星期五啦!”

“為什麼?”

“因為明年閏年,二月多一天唄。”

“回答錯誤!手機顯示,明年的8月4日是星!期!六——”

這回輪到我犯迷了,明明二月多一天又不是多兩天,這剩下的一天是哪兒來的呢?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準確答案,我左思右想,寫了滿滿一張稿紙但就是算不出準確答案,正在我愁眉不展時,突然,媽媽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只見媽媽皺着眉頭,嘴裏嘟囔着“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有七天。”啊!我的思路是對了,但一週有七天這事我怎麼忘了呢,今年的8月4日到明年的8月4日剛剛好是366天(因為明年是閏年),就讓366除以七,恰好餘兩天,不是剛剛好在星期六嗎?我將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非常是高興,我又開心的算出了我的生日和爸爸媽媽的生日在明年是星期幾,連明年大年初一是星期幾都算出來了呢!

對呀,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學會發現數學,研究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你一定會發現許多數學中的奧妙,刻苦鑽研,認真發現,數學一定提高非常快,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數學的奧妙吧!

爸爸打趣兒道:“晨晨,咱家日曆不用買了,你就當咱家的日曆吧!”暈!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1

去年冬天,我們家迎來了一個新的成員——嘟嘟妹妹。因為妹妹經常喜歡嘟着小嘴,所以取名為嘟嘟。嘟嘟有一雙大大的眼睛,一對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地,非常可愛。不過,她特別愛哭,尤其是肚子餓的時候哭得更厲害。這時,媽媽總是給她泡上一瓶奶粉,嘟嘟喝了奶粉便轉啼為笑。

一天,媽媽取回一個大大的包裹,拆開一看,原來是妹妹的奶粉到貨了。我立刻過來幫媽媽把奶粉一罐一罐地從箱子裏取出來。媽媽見我這麼熱心,笑呵呵地説:“軒軒真是個好孩子!你能幫忙算一算這裏一共有多少克奶粉嗎?”

這可是輕而易舉的事呢!我拿出一罐奶粉仔細觀察起來,奶粉罐的右下角寫着——淨含量900克。我頭腦一轉馬上想到這裏有4罐,可以用4×900=3600(克)。

媽媽見我這麼快就算出了奶粉的重量,摸着我的頭誇我反應真快!緊接着媽媽又問:“嘟嘟每次喝30克奶粉,一天喝2次,一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

聽了媽媽這連續兩問,我頭腦裏一下子暈暈乎乎的。平常老師教我們,遇到問題要鎮定,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我迅速平靜下來分析題意,這道題的關係式為:奶粉的總量÷每天喝的量=可以喝的天數。我要先算出妹妹一天喝多少克?再算900克一罐可以喝多少天?一個綜合算式冒泡似的在我腦海裏呈現出來:

900÷(30×2)=900÷60=15(天)

算出了一罐奶粉可以喝15天,4罐奶粉可以喝多少天自然就容易了:4×15=60(天)。

媽媽滿意地點了點頭,笑眯眯地説:“不錯,不錯,數學小能手一個!”

今天真開心,我順利通過了媽媽的數學小測試。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地學好數學,闖過一道道難關!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2

今天爸爸帶回了一瓶紅酒,透過酒瓶,能清晰地看見酒瓶內的紅酒色澤紅潤,光鮮亮麗,十分誘人。我看着它那光滑的的酒瓶,心想:不知道這個酒瓶有多大呢?要不是它不是規則的圖形,我早就算出來了。

我仔細的觀察着酒瓶,突然發現它的下半部分是圓柱形的,我欣喜若狂,這圓柱的體積可學過,這樣,酒瓶體積就好算了。我從櫃子裏找出了一把30釐米的直尺,把尺子放在酒瓶的邊上,可是,一把尺子放上去,我就發現了問題。這酒瓶的形狀不規則,但我也顧不了這麼多了,量出了酒瓶下半部分圓柱形的高是25釐米,直徑是6釐米。緊接着,我又找來了紙和筆,拿起筆就在紙上演算起來,沒一會兒,我就把酒瓶下半部分的體積算了出來。我看着酒瓶中的紅酒,把它倒來倒去,哎,就是這麼一倒,酒瓶中的空氣從瓶頸處移到了瓶底,我看着它,猛然醒悟,原來把酒瓶倒過來,瓶頸處的空氣就會移到瓶底,形成一個規則的圓柱。

我又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個以前喝完紅酒的酒瓶,拿直尺一量,和爸爸帶回來的一瓶紅酒高和直徑一樣,我就拿來一支紅色蠟筆,用尺子在酒瓶瓶身和瓶頸處畫了一條線。我又把畫了線的酒瓶拿進廚房灌了剛好到紅線的水,又用木塞子把瓶口塞住,把酒瓶倒了過來,果不其然,空餘部分到了瓶底,我用直尺量出了空餘部分的高是6釐米,又奮筆疾書,算出來了空餘部分的體積。再把水的體積和空餘部分的體積相加,就算出了酒瓶的體積。

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小小的一個紅酒瓶也有大大的學問,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的心,生活中的數學世界就任你探求!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3

今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購物。

每次去超市,我們都會先買些零食。這一次,我跟媽媽發生了一點小爭執。媽媽説,我吃了太多零食了,只能買小包的薯片。我可不同意,想了想,立刻拿了兩包大小不同的薯片,對媽媽説:“大包的薯片70克6.7元/包,小包薯片30克3元/包,你看:3元÷30克=0.1元/克,6.7元÷70克≈0.096元/克,所以是不是大包的更便宜?”“是便宜了,可是你吃了那麼多,容易上火,喉嚨會受不了的。”為了不去醫院,我只能聽從媽媽的安排。

逛着逛着,爸爸突然打電話過來,説是工作時需要筆記本和筆,一共37人用。媽媽正要用手機計算器來算,我提醒媽媽要問一個人多少本筆記本和多少支筆。爸爸告訴我們按平時用的數量來算,每人用3本筆記本和2支筆。我用乘法快速算出了要買的數量,要111本筆記本和74支筆,你看:3本×37人=111本,2支×37人=74支,是不是?媽媽思考了一會説:那我們去外面文具批發店買吧,超市的是零售價,我們買的數量有這麼多,按批發價不用這麼貴。果然,我們在文具批發店經過媽媽跟老闆的一番談價下來,筆記本原價2元/本,筆1.5元/支,都各讓利了2角/本/支給我們。我又快速的在心裏打着算盤,同樣用乘法把要的總數量×單價:111本×1.8元=199.8元,74支×1.3元=96.2元。這樣算下來,我們真的省到不少錢,我們生活中處處都能碰到數學題。

原來我們在數字王國裏,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明朗,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用數字體現的更具體。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4

自從我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就迷上了數學,我發現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開學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儲錢罐,讓我用來放每天認真寫作業、幫媽媽做家務等“賺”來的獎勵,看着儲錢罐裏的1元硬幣日益增多,我可高興了。記得是上個週五的晚上,寫好作業的我心血來潮,想數數儲錢罐裏共存了多少錢。1、2、3、4、5……100、101、102,終於數完啦!我笑得合不攏嘴,好多啊!媽媽説我是小財迷。望着快裝滿的儲錢罐,再“賺”來的獎勵怎麼辦呢?我皺起了眉頭。最後媽媽用一張100元面值的紙幣換走了我100個硬幣,看着手裏一張100元的紙幣和2枚一元的硬幣,我傻了,那麼多的硬幣才換了一張紙幣。由此我明白了原來數學中的100是由100個1組成的。

第二天週六,我揣着我的“獎勵”和媽媽一起來到文體店買學習用品,最後選了兩本課外書、一個削筆器和一個橡皮擦,共要花多少錢呢?我在心裏算了算:5+5+20+3=33(元)。這時媽媽問我:“算算買完這些東西,還剩多少錢呢?”我用了最近老師教的簡便運算:102-33=102-30-3=72-3=69(元)。我付給營業員阿姨一張100元的人民幣,阿姨問我:“小朋友,阿姨該找給你多少錢呀?”我在心裏算了算:100-33=100-30-3=70-3=67(元)。“阿姨,您應該找我67元。”阿姨誇我是個聰明的好孩子,媽媽也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從那之後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幫着爸爸媽媽一起算“小賬”。

數學真的很奇妙,我要好好學習和運用它,和它成為永遠的“好朋友”!

飛往龍目島-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00字15

這個國慶節,我回了姥姥家。

姥姥一見到我,就説幾天不見,又長高了,衣服又該短了吧?於是,很會做衣服的姥姥便決定給我做幾件了。説做就做,姥姥一貫都很麻利。只見她,三步並作兩步,走進卧室,打開大衣櫃,拿出布料、剪刀、尺子和針線,就準備開工了。

姥姥説:“做衣服首先要量尺寸,這包括身高、肩寬、胸圍和袖長,然後才能量體裁衣,現在我量你記。”我點點頭,愉快的答應了,這種事,我以前還真沒做過呢。姥姥拿出尺子,量了起來,只見她頭也不抬地報道“衣長120釐米,肩寬60釐米,胸圍75釐米,袖長80釐米”,我一聽,趕緊默記在心裏,一量完,立即記在了本子上,生怕一會兒忘記了或記混了。

接下來,姥姥讓我選布料,在一堆五顏六色的布料中我選了我喜歡的藍色。姥姥看了,也覺得不錯,就讓我用尺子量量布料的長和寬,看夠不夠做一件衣服。

“長150釐米,寬120釐米,夠用嗎,姥姥?”

“夠了夠了”,姥姥高興地回答我,“你長大了,成了姥姥的好幫手了。”

這時,媽媽走了進來,看着一牀的布料説,我問你一個數學問題。我一聽,大叫一聲“不好”,就準備開溜,結果媽媽一把抓住我説:“就一個簡單問題,答對了就放你走。”沒辦法,我只有嘿嘿笑着應對我這老愛給我出數學題的老媽了。

“我這兒一共有10個布料,每個都有10米長,一共多少米?”

“100米”,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麼,假設一件衣服用1.5米,這些布料最多可以做幾件布料?”

我一想,這不就是小數除法嗎?簡單。“把除數1.5擴大10倍,變成15;把被除數也相應擴大10倍,變成1000;算式就是1000÷15,得數是66.66666……這是一個無限循環小數,四捨五入後,可以算出最多能做67件衣服。”

聽完我清楚響亮地回答,媽媽滿意地笑了,我也趕緊腳底抹油,跑出去玩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shenghuozuowen/lg44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