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精選13篇)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精選1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精選1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精選13篇)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

清明節,我陪着爺爺駕車駛往從未回過的故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盈地搖曳着,聞着嫩花嫩草撲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對着曠野大聲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談笑聲中,我們的車已停在故鄉的曬穀場上,車門剛打開,車前就圍滿鄉親們,熱情地問:“哪兒來?找誰啊?”忽然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拉住爺爺激動地説:“老哥,回來拉!”原來是爺爺兒時的夥伴孫爺爺,他拉着爺爺的手問長問短,簡直像有説不完的話。

午飯時堂屋裏坐滿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着幫我回答,並説“會背不少古詩呢。”鄉親們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別大方,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背“少小離家老大回……”

有一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爺爺還跟鄉親們宣佈:“我孫女兒還得過全國書法金獎呢!”旁邊又早有鄉親臨時找來紙筆,我提筆寫四個隸書大字“温故知新”,這又博得鄉親們的喝彩。

孫爺爺也拉來自己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也叫他寫一張,小孫也不含糊,很快提筆寫下正楷“展翅飛翔”四個大字,鄉親們都讚歎道:“如今的孩子呀,個個是神童!”

在這清明時節裏的第一次故鄉之行,讓我感受到故鄉濃郁的春光和濃濃的故鄉人情。我願年年都能踏上故鄉的小路,去擁抱那最美最美的大自然、擁抱那最親最親的故鄉人。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清明節來到了。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有喝清明水(清明節當天新挑的水)、祭祖和掃墓(掃墓俗稱掛紙,是祭祀去世的親人的一種活動)、做火草粑等習俗。

清明節這天清晨,爸爸從水井挑來清明水,我們人人喝了一大碗。這預示我們在這一年裏人人能説會道。喝了清明水我們就要去掃墓了。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現在提倡文明掃墓,我們去掃墓不再帶香蠟紙燭,而是帶上鮮花或小白花、糕點、飲料、水果等到墓地,將鮮花或小白花、食物等供祭在親人墓前,為墳墓培上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吃完帶來的食物,最後求去世的老人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就算掃完墓了。

我們掃完墓以後,便在野地裏採摘火草(一種銀白色的植物)葉,採摘好火草葉,我們高興地回家了,媽媽把鮮嫩的火草葉洗得乾乾淨淨,再把它與糯米麪、糯包穀面混合揉成火草粑,上蒸籠蒸二十分鐘,清香可口的火草粑就做好了。累了一天,現在吃着香噴噴的火草粑,心裏別提多美了。

怎麼樣?很有特色吧!明年的清明節你到我家來做客,我做火草粑給你吃。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道為什麼,明年的清明節總是會下起綿綿細雨,惹的人總是憂愁,現在我來説説我家這裏的清明風俗習慣。

這一天我們會聚集起來,去祖墳悼念去世的親人,每年都是如此,絕無列外。每到清明節我們都會聚集起來,一起去看望去世的親人。我們會在墓前放置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和插上香,然後在每座墓前磕頭,藉此表達對去世的人美好祝願,希望得到先人們的保佑。此時我們會不經回想到他們的樣子,我彷彿看見他們在和我們呢喃,以前沒有覺得和他們一起相處的時光有多麼快樂,可是他們去世之後我們才明白曾經的記憶怎麼會如此難取捨,現在想來如果以前好好想和他們相處,會不會不會如此落寞,也讓我們明白珍惜眼前的親人。

在我的家鄉有稱清明節叫踏青,四月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氣温逐漸變暖,正是出門出遊的好季節。花兒們正在爭先恐後的開放着,眼中都是漂亮的花,鼻子中皆是清新的味道。此時我們會去一塊平整的草皮上去放風箏,據説這樣會能夠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還有我們會在山上做飯吃,俗稱”鬥清明“,這頓飯不會準備的多好,只需要幾個雞蛋加上米飯,還有少許油,簡簡單單的食材,但是每一次都會吃個光。我想這就是自然的神奇力量。

清明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它是我們名族的記憶我們會永遠的將它流傳下去。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

清明節,我陪着爺爺駕車駛往從未回過的故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盈地搖曳着,聞着嫩花嫩草撲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對着曠野大聲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談笑聲中,我們的車已經停在了故鄉的曬穀場上,車門剛打開,車前就圍滿了鄉親們,熱情地問:“哪兒來?找誰啊?”忽然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拉住爺爺激動地説:“老哥,回來拉!”原來是爺爺兒時的夥伴孫爺爺,他拉着爺爺的手問長問短,簡直就好像有説不完的話。

午飯時堂屋裏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着幫我回答,並説“會背不少古詩呢。”鄉親們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別大方,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背“少小離家老大回……”

有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了。爺爺還跟鄉親們宣佈:“我孫女兒還得過全國書法金獎呢!”旁邊又早有鄉親臨時找來了紙筆,我提筆寫了四個隸書大字“温故知新”,這又博得了鄉親們的喝彩。

孫爺爺也拉來自己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也叫他寫一張,小孫也不含糊,很快提筆寫下了正楷“展翅飛翔”四個大字,鄉親們都讚歎道:“如今的孩子呀,個個是神童!”

在這清明時節裏的第一次故鄉之行,使我感受到了故鄉濃郁的春光和濃濃的故鄉人情。我願年年都能夠踏上故鄉的小路,去擁抱那最美最美的大自然、擁抱那最親最親的故鄉人。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已經悄悄地來到,清明,一個令人懷念的日子。這個時節,萬物祥和而生動。漫山遍野的花,紅的、粉的、白的、紫的花開得十分鮮豔 ,彷彿要把積一冬的能量都釋放出來,好像這些花兒也懂得思念。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們家每年團聚和掃墓的日子。無論有多麼繁忙,我的家人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來掃墓。清明年年有,年年盡不同。人們的觀念在更新,生活的品質在提升,唯一不變的是緬懷先人之情。清明祭祀的可喜變化,亦讓人欣慰。

要是在以前,家人只能徒步祭祀,特別辛苦。在祭祀的時候人們總是用一把火就把墓地旁邊的野草燒盡,因此常出現“野火燒不盡”之滾滾濃煙景象,還會引起火災事故,另外,有些人為不走冤枉路,還會在街頭路邊燒紙,弄得到處都是灰燼。可如今,農村人都騎上摩托車,甚至開小車的也不在少數,大家祭祀出行方式越來越輕鬆。

而今,文明祭祀之風興起,人們過清明節不再是單一掃墓的方式,儘管在農村還沒有興起城市裏提倡的網上拜祭先人,但是已經少放鞭炮,少焚香味,多鮮花,多現代氣息,部分農村人已然在用實際行動來詮釋文明祭祀新風。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都懂得防火,走的時候更會仔細清理火種。

清明節淵源於掃墓祭祖的習俗,祖先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享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清明節祭祖,其中藴涵着我們民族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懷祭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6

清明節要到,家家户户都準備過清明節的東西,有鞭炮和香燭、有祭拜的貢品和吃的乾糧。

清明節早上,我們一大家人把這些東西搬上汽車,爸爸把車開到山腳下,停車之後,大家分別拿好東西,向山上的祖墳出發。山路彎彎曲曲,很難行走,我跟在爸爸後面,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爬行。

我們越走越累,但是都在趕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晚輩懷念已故的祖先,時間不能推遲。大家好不容易到達祖墳前,休息一會兒,就開始忙碌起來。

爸爸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都割掉,伯伯拿着錘子把墳墓前不平整的石頭給打碎,扔到一邊去。叔叔拿着鏟子要一塊新土放在墳墓的上面,各個同心協力,做好祖墳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幫助媽媽撿乾草。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媽媽就把一堆乾草給點燃,再點燃蠟燭和香足,把雞肉、豬肉、雞蛋放在墳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們就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依次站在祖墳前,雙手舉香足,開始鞠三個躬,嘴裏默默的禱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們插完香,輪到我們小孩拜祭。我也要學着大人那樣去做,媽媽站在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請老祖宗保佑你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長大成才!”原來是我們祭拜祖宗時,就是將美好的心願告訴祖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為我們高興。最後我們開始放起鞭炮。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觀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宣告祭拜祖先活動結束。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過,我的心中卻留下深深的印象。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從何時起,清明節已經離我們與我們越來越近了。清明節又俗稱踏青節,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能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是潛江,在清明節那天,街道上沒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能看見,門前有擺放白色以及其他顏色的花圈以表示對死者的紀念,在一些大樹下也能看見已經燃放了的香。

清明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牀,跟着父親母親來到了墓園。我懷着一顆對姥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爺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打開櫃子,一張黑白照片印入眼簾。照片上的姥爺安詳的笑着,就像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

我輕聲的對着姥爺的相片説:“姥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説完我跪了下去,對姥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父親母親給姥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姥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父親母親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和母親走出了墓園迷途中還看到幾個人在自己的親人的墳前上墳。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錢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的思念。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8

清早我們到姑奶家,她家是小賣部,我們在她家買了清明用的紙錢人民幣彷彿像真的一樣。串錢是圓圓的如同一個個小卡片。我們還買了很多鞭炮,買好了東西我們就去吃午飯。

吃過午飯我們回到了村子爸爸把紙錢一張一張的訊開,奶奶和姑奶用籮筐把串錢全抖開,裝在了竹籃子裏,我跑過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們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鄉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好像一隻鴨子在跳舞。我們終於走到了墳墓前。

爸爸拿了綵帶一樣的東西出來,掛在墳墓上,爸爸把各種各樣的紙錢堆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點燃了,那煙冉冉上升。我們看着一張張紙錢快要燒完了。我們就嗑了三個響頭,姑奶説:“這時只要在心裏許願,就一定會實現。”我在心裏默默許願要好好讀書,越來越聰明。然後爸爸把鞭炮掛在樹枝上,點燃了、霹靂劈啪,煙花五彩繽紛的在空中散開彷彿仙女一樣在空中飛舞。我們又來到了另外一座山上,來的墳墓前,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爸爸叫我快拿綵帶一樣的東西,掛在上面。爸爸把那一堆堆紙錢點燃了,我們急忙做完了。還是照樣嗑了三個響頭,我還是在心裏默默許願,這次我想讓自己越來越漂亮。然後看着弟弟也在默默的唸叨,大概也是在想讓自己學習有進步吧!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9

清明節,在我國是流傳幾千年的節日。全國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來過清明節,我的家鄉——新昌也有與眾不同的方式來過節,現在就讓我來講講吧!

清明節前的幾天,大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準備打清明麻餈,這是新昌特有的食品,是將糯米蒸熟後放在石臼裏,用大榔頭打爛,裏面包着豆沙餡,做成長長的一條。味道軟軟的,甜甜的,可好吃了!這可是我們新昌人祭奠祖先的必備品呢。除了這個,通常還會準備一些必備物品:有紙錢、香蠟燭等。

到了清明節那天,大人們很早就忙開了,還上街買祭奠的飯菜,這幾樣是我們新昌少不了的:有酒、肉、魚、綠豆芽、豆腐、豆腐乾……然後把它燒好放進碗裏。

出發了,我們把必備的東西放入籃子裏。拿着籃子向祖墳走去,到了墳地,我們有的拿着刀在割雜草;有的在打掃地面;我們小孩則在一邊快樂的玩。最後,放好飯菜,點燃香,我們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了,大人們擺好準備的祭奠飯菜,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們新昌的祭奠程序是:先拜山神後拜自己的祖先。祭拜完後,我們等一會兒後,就要燒紙錢。燒完後,我們把飯菜放入籃子裏回家了。臨走前,都要放鞭炮,所以清明節天天能聽到鞭炮的響聲。放完後,我們就打道回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是我們新昌人重要的一個節日。更是我們懷念親人、增進親情、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想知道我家鄉過清明節的別具一格嗎?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浙西大峽谷源頭國石村,位於浙江與安徽的交界處。每逢清明節,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果,家鄉的清明果很有特色哦,大多地方的清明果是用艾草做的,圓形的、豆沙餡的為多。而我家鄉的清明果是用生長在高山上的牛蒡做的,餡多為醃菜筍肉,做成餃子形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還很有嚼勁,我最喜歡吃家鄉的清明果了。

吃完清明果,一家人就帶着齋供、紙錢、老酒和炮仗去祖墳上掃墓祭祀了。

來到老祖宗墳前,我和小弟弟停止了嬉鬧,大家心情變得沉重了不少。為了表示對先輩的思念和尊敬,大人們先把齋供和酒杯擺好在祖墳前,在酒杯裏盛滿酒,一切準備就緒,祭祀就開始了。先點燃紙錢,接着燃放炮仗,然後鏟一畚箕土壘在墳頭上,最後一家人一起祭拜,深深緬懷我們的祖先,還把滿杯的酒倒在了墳前。我心裏想:“老祖宗,我來看您了,敬您一杯酒。”這樣清明掃墓就結束了。

同學們,這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用酒食、清明果緬懷已逝的親人,祭祀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你們家鄉的風俗是不是跟我家鄉一樣?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1

清明節要到了,家家户户都準備過清明節的東西,有鞭炮和香燭、有祭拜的貢品和吃的乾糧。

清明節早上,我們一大家人把這些東西搬上汽車,父親把車開到山腳下,停車之後,大家分別拿好東西,向山上的祖墳出發。山路彎彎曲曲,很難行走,我跟在父親後面,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爬行。

我們越走越累,可是都在趕山路,不好停下休息。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們晚輩思念已故的祖先,時間不能推遲。大家好不容易到達了祖墳前,休息了一會兒,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父親拿着鐮刀把墳墓上面的雜草都割掉,伯伯拿着錘子把墳墓前不平整的石頭給打碎了,扔到一邊去。叔叔拿着鏟子要了一塊新土放在墳墓的`上面,各個同心協力,做好祖墳清理工作。我也不休息,幫助母親撿乾草。

等到這些事情做完了,母親就把一堆乾草給點燃了,再點燃蠟燭和香足,把雞肉、豬肉、雞蛋放在墳墓前面的空地上。大人們就按照從大到小的輩分依次站在祖墳前,雙手舉香足,開始鞠三個躬,嘴裏默默的禱告,再一一插香。

大人們插完香,輪到我們小孩拜祭了。我也要學着大人那樣去做,母親站在我身邊,悄悄地告訴我:“請老祖宗保佑你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長大成才!”原來是我們祭拜祖宗時,就是將美好的心願告訴祖先,讓他們在九泉之下,能安心,為我們高興。最後我們開始放起了鞭炮。我們小孩就在旁邊觀看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聲宣告祭拜祖先活動結束了。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過了,我的心中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2

我的家城在天津,每年清明節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爺爺奶奶帶我們一家人去掃墓。大人告知我這是我們中華官族祭祖的日子。

這一天,我們的早餐是要吃雞蛋的。奶奶老是要煮好多雞蛋讓我們吃。吃完後我們帶上提前買好的點心、煙酒,還有平時大人都捨不得買的很高級的生果就動身了。一路上車無比的多。看到路邊的樹也綠了,花也開了,冬地總算從前了心裏好啟心!

到了墓地,人實的惡多賴多,人們皆在各自疏人的墓前晃抬佳貨色,而後燒了紙,置了鞭炮。看着好多大我還在淌淚,而且還跟故往的人談話以前我感到美奇異呀,但當初長大了,匆匆清楚了一些大人的感情……

完事當前,他們把那些供品帶回來分給我們小孩吃,説那樣會保佑我們安全、健康,雖然我認為那是白叟科學的設法主意,但是我仍是很愛好吃的。

媽媽説我長大了,明年清明節應該帶我去義士陵園。她説她上小學的時候,每到清明節學校都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入言愛邦主義教導,懷念這些替我們祖國就義的先烈們。我盼着我們教校也組織這樣的運動。

在回去的路上,爺爺還購了一棵小樹苗。歸到野咱們一家己一伏單幹把這棵小樹苗栽在從家的門前,爾還給小樹澆了水。爺爺給小樹訖了名字,鳴“郭爺爺樹”。爺爺説:“等小樹長高了你也長大了,等爺爺老了不在了,你瞅到這棵樹就即是望到了爺爺。”固然爺爺是啼着説這話的,然而我的口面卻十分難功!

清亮節有傷心也有念考在我們有性命的時候是不是更應當多幹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呢?

我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3

每年的四月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時,每個地方都會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在家鄉,每年清明節的頭幾天,人們都要忙着刻紙錢,買黃紙、香蠟。家族的族長要集合全族人開會,會上定好誰家買吃的,誰家買祭祀用的材料。定好後,大家各自行動。

一到大街上,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品會讓你眼花繚亂,處處可見香、蠟、紙錢、大串紙……清明節的那一天,一些年事較高的老爺爺、壯個兒的叔叔,帶上買來的大串兒紙,到親人墳上掛紙,掛紙就是把串兒紙栓在木棍上,將木棍插在自己親人的墳頭上,意為給逝去的親人房頭上“掛花”。掛完花後要面對墓碑鞠躬磕頭,祈求平安得福,多添富貴。

在我的家鄉,逝去的人的墳墓大都立在林子裏。人們進林子,找一個較寬敞的地方支鍋點火。一部分人開始侍弄飯菜,一部分人則在墳前燒香點蠟、擺放貢品。所有工作都做完後,就點放鞭炮,族人按輩分依次到原始祖先那兒磕頭祈福。

祈福完畢之後,便在家族墳地裏聚餐,這大概是與老祖先共餐的意思。用完飯後,由族長將剩餘的飯菜均勻地分給族裏每一户人家,帶回家去,意為族內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羣散開後,人們各自去親人墳前痛苦一場,訴説一些思念祈求佑護等等的話。

死去的人雖然都不在,但活着的人卻把他們放置在心裏。每年的清明節,家鄉的人們都要把對逝去親人的那份記憶拿出來晾曬晾曬,表達的是親人之間那份血濃於水的感情。

標籤: 家鄉 清明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w9j2o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