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家鄉的特產作文4篇

家鄉的特產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特產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特產作文4篇

家鄉的特產作文1

要説起徐州的特產,可真是數不勝數:又酥又脆的小兒酥糖;又圓又甜的紅富士蘋果;又香又大的新沂板栗……而沛縣黿汁狗肉也憑着它鮮亮的色澤,撲鼻的清香、柔韌的口感、原味的黿汁和酥而不膩的狗肉而“躋身”徐州特產之列。素而有一句詩:狗肉出鍋香滿城,劉邦不吃不開張。

沛縣狗肉可謂是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之久。要説它是如何的“出名”,就要歸功於漢初沛縣的兩位名人——劉邦和樊噲。劉邦是沛縣人,與樊噲是朋友,在未成事前劉邦是一個死乞白賴之人,常到樊噲的攤喝酒吃狗肉,但每次吃喝完畢,不付分文。時間一長,樊噲難免心痛,為了避開劉邦。他將狗肉烹好,四更即乘船渡河至對岸夏鎮去賣。劉邦追到河邊,卻無錢渡河。正在煩愁之際,恰巧從河中游來一隻黿,那黿頗解人意,把劉邦送過了河。劉邦尋到樊噲的狗肉攤前,見狗肉尚無人問津,與樊噲寒喧了幾句,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了狗肉。樊噲搬到河東三天,因是新攤,狗肉賣不出去,劉邦這一吃,眾人都搶着買。三天積存的狗肉很快就賣完了。其後,劉邦常乘龜過河吃樊噲的狗肉。樊噲見躲不過劉邦,恨死了老黿,就把它偷偷殺了,與狗肉一起燒煮解恨。誰料這一合烹,頓覺狗肉的滋味不比尋常,發出陣陣異香,尤為鮮美。隨後樊噲總用這鍋黿汁烹狗肉,而且香味

不減。不久,劉邦當了官,便藉口樊噲脾氣暴躁,把樊噲的切肉刀沒收了。沒有了刀,樊噲只好把狗肉燒得更爛,然後用手撕着賣給食客。誰知這酥爛的狗肉撕着吃更具風味。幾年後,劉邦當上皇帝,衣錦還鄉時想起家鄉的狗肉,便以狗肉下酒。從此“黿汁狗肉”就名揚四海,流傳至今。

傳説不可盡信,但沛縣黿汁狗肉自古聞名卻是事實。做黿汁狗肉的主料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沛縣的純黃狗,祖傳的黿汁,微山湖的野生甲魚,除了這三種主要的原料外,公丁香、草果、砂仁等20多種名貴佐料也起了不少作用。將狗肉入鍋後用慢火燜煨,然後再脱湯上色,才有了今天餐桌上香噴噴的狗肉。沛縣狗肉的味道鮮美除了用料講究外,關鍵還是湯的燉煮,據説,燉湯的時日越久,煮出來的狗肉越香。狗肉酥爛腴香,甲魚軟嫩鮮美,一切工序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黿汁狗肉的包裝也十分有歷史意義,四個不規則的大字“黿汁狗肉”瀟灑的印在紅色的包裝袋上,下面是一幅古老的漢畫像石,上面刻畫着這樣一個情景: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劉邦當上皇帝,衣錦還鄉時,想起家鄉的狗肉,便召來父老鄉親,用大塊狗肉下酒。酒酣耳熱之時,躊躇滿志的劉邦乘興起舞,並高唱《大風歌》。

狗肉除了供人品嚐外,還是一個治病的良藥,出水痘的孩子吃了狗肉,病情一定會大有好轉。因為水痘是熱性的,而狗肉是涼性的,“水火不相容”,會促使病情得到好轉。

俗話説“狗肉上不了枱面”,可徐州的黿汁狗肉卻打破了這傳統的説法,這也使那些為了體面而無法品嚐這刁餚的人“大飽口福”。如果與徐州眾多的特產做比較,沛縣黿汁狗肉似乎並不那麼“出類拔萃”,但也頗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韻致。這似乎正是沛縣黿汁狗肉真正的“魅力”所在——不十分出眾,卻十分獨特。

家鄉的特產作文2

我的記憶裏,在我的老家,油條,它有一個誘人的名字:油果子。是居家旅行、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饋贈親朋的上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用油布紙將幾根油果子一卷,用麻繩攔腰一紮挽上一個小扣,提在手上,高端大氣上檔次。

油果子是身份的象徵,擁有者地位尊崇。常見趕集歸來的鄉親手提油果子,底氣十足地走在風塵僕僕的路上,遇有熟識的人不失時機地將手中油果子晃上一晃,款爺的身份便得以彰顯。對於我等小户人家,對於油果子的渴望時時有,但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除非特殊,是難得親密接觸一下的。

我的二爺爺被國民黨抓丁前留有遺腹子,長大後為保住本門一派,提早結婚開枝散葉,育有2兒4女。待到我們上小學時,這幾個堂哥堂姐們就繼承家風,早早回家開枝散葉去了。先是大堂姐英姐拔得頭籌,喜添千金;二堂姐霞姐也不甘示弱,後來者居上,喜添貴子;三堂姐參姐也如法炮製,喜得貴子;就是最小的胖姐也沒有讓大家失望,接連添了兩個男丁。幾個姐姐像是鉚足了勁開展生產競賽似的,兩年的.功夫,產量翻番,添得6男2女。消息傳到大後方,一片歡騰。大娘扭着胖胖的身子喜不自禁地挨家挨户報告好消息。喜氣像是會傳染一樣,娃哈哈!娃哈哈!每一個人臉上笑開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户鍋燒開。於是乎,村莊的上空瀰漫着油果子饞人的芳香。在那個飢寒的年代裏,孃家人最大的支持就是兩竹筐油果子外加幾袋紅糖。那個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在家鄉教書,顧不上這事。本家幾個嬸子炸好油果子,母親出錢買下。行禮這事就交付我們幾個小孩就是。準備就緒,在規定的良辰吉日,浩浩蕩蕩的行禮隊伍就出發了。我家派出一名代表,負責挑着竹筐。用一根粟葶子將油果子五條五條串在一起,再將粟葶子的兩端掛在竹筐沿上,上面再覆以紅紙,似蓋非蓋。隨着扁擔的晃動,紅紙下面的油果子便蠢蠢欲動,誘人的香氣升騰,讓人忍不住猛呼吸幾次。以往我家挑竹筐的都是哥哥,哥哥考學走了,這個光榮神聖的使命就傳給了我。於是,我跟在一幫大娘大嬸的後面浩浩蕩蕩地向江北店進發了。

我挑着擔,他牽着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送完這家送那家。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從江北店到劉村,從灣東周圩到南面郭村,我走在行禮的路上。呵呵,付出就有回報!挑擔的收穫就是行禮結束得到幾個用紅色染的熟雞蛋和回的幾串油果子。回到家把東西交公,母親會公平地勻給我們幾個孩子,東西發到哥哥姐姐手裏,他們都不捨得吃,雞蛋在他們的手裏傳過來傳過去,最後那幾個留有手温的雞蛋都落到最小的我和小哥哥手裏。最先米西的是油果子,它太誘惑人了,我實在hold不住了,再看我,把你幹掉!用手將油果子掐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在碗底,衝上一碗開水。油果子隨開水一道起伏,乾瘦的身子舒展開來,油花漂到碗麪,誘人的香氣便氤氲開來,擴大為滿懷的歡樂。泡油果子的水喝了,再衝,還是不捨得動那油果子,有它,連水都是香的呢!

離開家鄉,就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油果子,再也品匝不出生活的原汁原味。油果子,連同家鄉的美好記憶一直珍藏在心裏,我會時常的想起,想起那段荒寒的年代,想起那段貧寒歲月中相濡以沫的情誼,那是火熱的家鄉之味啊!

家鄉的特產作文3

空心菜,又名蕹菜,是博白的特產。它味美價廉,是博白廣大羣眾所喜愛的青菜之一。

在眾多蔬菜家族中,空心菜是一種極為普通的蔬菜,它的朋友遍佈世界。但是,博白種植的空心菜卻小有名氣。它葉少,莖長,葉呈心臟形,長得肥嫩,青翠欲滴。空心菜莖中空,如果你把它的莖掐斷,莖便會慢慢地向外舒展開來,宛若一隻只小喇叭。讀到這裏時,你一定會想,種植這種那麼好的空心菜,一定要費不少勁吧?其實,你想錯了。空心菜的種植很容易,只要有水就行了。夏初秋末的這段時間,是種植空心菜的時期。空心菜的生長速度很快,種下去一般一個星期就可以摘了。按這樣計算,一年一般可以種植空心菜24~28次。關於我們博白種植的空心菜為什麼會這麼好這個問題,我猜,可能是因為這裏的土地肥沃、氣候温暖,適合種植空心菜這個緣故吧!我們博白的空心菜曾出口過美國,進入過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很多到博白旅遊的外地人,都會買一把帶回去給家人品嚐。

空心菜的吃法很多:可以煮湯,湯汁鮮美;可以生炒,爽脆可口;可以燙熟,再配上搗碎的大蒜和美味的蠔油,更是齒頰留香!空心菜的價值很高。嫩的空心菜可以食用,老的空心菜可以當飼料,給雞、鴨、鵝等家禽進食。不僅如此,空心菜的湯還具有清熱、解毒、消暑的功效呢!

這就是博白的特產——空心菜!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富有地方特色的節日習俗,服飾,民居或新穎,別緻的民間工藝品……而我今天要説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特產。

我們家鄉是樂平,那裏最出名的特產之一就是小寶西瓜了。因為小寶西瓜上市了,所以在此之前三水熱銷的黑美人西瓜開始“失寵”。更是有瓜販一買就是2700斤,還説小寶瓜甜,不少水果檔主都拋棄“美人”。這幾天剛熱起來又涼爽了幾天,瓜農的心情也跟着變化。儘管如此,瓜農們都對自家的小寶西瓜還是很有信心。還説小寶瓜這些年來積累了不少人氣,清遠、花都、南海的瓜販都會過來收瓜。很多水果檔主都説,與廣西、河南等地出產的西瓜相比,樂平小寶西瓜銷量。近年來樂平不少瓜農改種小寶西瓜,全鎮小寶西瓜的種植面積已超過5000畝。

那其二就是樂平大包了。上世紀80年代,在樂平上餐廳喝早茶、吃飯的以農民為主,他們最講實在,“大件又便宜”的大包一推出就風靡整個樂平。拿起大包,先嚐到的是面香,再是汁水的味道,最後才是餡料本身的味道,入口覺得香中帶甜,絲毫不覺肥膩。樂平大包就這麼火了,三水本地的蘆苞、大塘、西南人專門來試吃,廣佛的食客也慕名而來。“那時來樂平餐廳吃飯的人走的時候必定要帶上幾個大包,還有人來到餐廳後,沒有大包吃就不肯吃飯。”十數年時光,很多事情都變了。從來不作為早餐的樂平大包,成了早茶上的美食;曾經便宜抵食的樂平大包,成了不再廉價的三水特產;往昔透着草根氣息樂平大包,成了外賓桌上必備的佳餚。然而永遠不變的,是大包帶給樂平人飽含歲月記憶的味道和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是故土與鄉親、念舊與勤儉混在一起的樂平大包故事。

這就是我家鄉的特產——————小寶西瓜和樂平大包。怎麼樣?你的家鄉特產呢?

家鄉的特產作文4

我的家鄉著名的特產有:海蟾宮松花蛋、延陵大葱、武陟油茶、沁陽鬧湯驢肉、四大懷藥!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海蟾宮松花蛋!説起這海蟾宮松花蛋,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呢!

相傳劉海,即道教全真教的北五祖之一海蟾子。他原名劉操,相傳他十六歲考中狀元,被燕王劉守光招為駙馬,後又任燕國宰相。從此他綾羅裹休,食甘饜肥,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他四十歲生日那天,他因醉酒將燕王陪嫁公主的珊瑚玉器打碎了,公主十分惱怒,便進宮告訴了燕王,結果燕王將他狠狠地責難了一頓,心中十分不快。碰巧有云遊道人來到他家,對他進行一番點化,他看破紅塵,棄卻榮華,託病解印辭官而去,並改名劉海,號海蟾子。

他離家後四處訪仙求道,得遇純陽子呂洞賓,學得金液還丹要訣。當他來到修武馬坊泉畔,見這裏北依太行,稻塍蓮蕩,雲煙朝暮,暗含仙機,遂在泉水的南側構庵而居,潛心修道。一天晚上,劉海獨自坐在泉邊閉目養神。忽聽水中有“吱咕”之聲,他睜眼觀望,只見水面上有一朵金色的蓮花時隱時現。劉海感到奇怪,剛要起身看個究竟,誰知稍一動作,那一朵蓮花已沒入水中,再也看不見了。劉海心中驚異,就藏在一棵大柳樹後面,耐心地仔細觀察。這樣一連觀察了幾個晚上,又訪問了周圍百姓,才知這泉水中有一隻千年金蟾,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它就出來苦練吞吐之功,慢慢地竟然能夠口吐金蓮了。

劉海心想:這朵蓮花是金蟾修煉的寶物,如能吞服,也許能夠成仙,從此脱離凡塵了。於是他就產生了偷取金蓮之意,但他幾次在旁伺機想取,那金蟾總是一見有人,便潛入水中。劉海不能得手,心中很是着急。後來,劉海終於想出來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找來一隻小木船,在船頭紮了一個草人,披上自己的衣服,然後把船推到金蟾經常出來的位置,繼續藏在大柳樹後邊觀察。起初,金蟾見船上有人,不敢吐練。幾天後,它見船上人始終坐着不動,就習以為常,夜間又開始吞吐起來。劉海見金蟾上當,第二天在太陽落山後就到船上換下草人,坐在那裏靜候金蟾出來。夜深後,蟾出蓮開,劉海輕輕一伸手,就取過蓮花,吞入腹中,一陣清香浸入心脾,頓感遍體輕鬆,虛若無物。有此金蓮相助,劉海功力大增,幾年後終於修成仙體,昇天而去。

傳説劉海成仙后,就居住在後人為他建的海蟾宮內造福一方百姓。一年八月十五,天上眾仙女四處遊覽賞月,當遊至馬坊一帶時,看到下面一處碧潭如鏡,月亮倒映水中,煞是好看,就降到水邊觀月。劉海見眾位仙女駕臨,趕忙擺酒招待。因為一時沒有菜餚,又命村中鴨子從潭中銜出一個個用烏泥包裹的蛋來。眾仙女見這東西埋汰,不敢享用。劉海忙作示範,只見他拿起一個黑呼呼的蛋來,輕輕一磕,外殼應聲而落,露出裏面晶瑩剔透的黑亮蛋體,上面還有惟妙惟肖的松枝,很是好看。仙女們見這黑東西里有如此可愛的玩意,紛紛效仿,然後輕咬蛋體,頓覺異香滿頰,後味悠長,真是人間美味中的極品。仙女們問劉海此是何物,劉海笑答:“此物為當地鴨蛋泡製。此處水泉產有一蟲,名為石頭蟲,又名活石頭,這裏鴨子最喜吃這種蟲子,因此所產鴨蛋自與別處不同,用其泡製的鴨蛋,味道更加醇厚香郁。因這種蛋體上有清晰的松枝,故而有松花蛋之名。”

根據縣誌記載,這裏松花蛋的製作歷史可追溯到金代,至元代還成為地方每年呈送朝廷的貢品,可見這裏松花蛋的味道之美,名氣之大。至今,松花蛋仍是外地遊客到修武遊覽雲台山後購買當地特產的主要選擇。

標籤: 家鄉 特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e7m4x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