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家鄉真美啊作文

家鄉真美啊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真美啊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真美啊作文

家鄉真美啊作文1

我的家鄉可美了!有桂花樹、楓樹……好多好多樹根本看不完!

走到東邊,就是美麗的楓樹林了。一到秋天,葉子就由橙紅色變成了橙黃色,就像一位小魔法師。可到了冬天,冬姐姐就給小楓樹們穿上了一件件雪白的小棉襖,看起來就像是一位位活潑可愛的小仙子。

再來到西邊,可以看見一個小池塘。中午,陽光照耀在水面上閃閃發光,就像一顆顆數不勝數的`小星星掉入水中;晚上,銀白的月光照到水面上,就像一個銀盤子,我覺得中間還少了什麼,於是腦海裏出現了一座小假山,這場景就像詩人劉禹錫寫的“白雲盤裏一清螺” 。

最後來到南邊,銀杏樹正挺直了身軀,歡迎我們。銀杏葉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來了秋天的清涼。它不僅帶來了清涼,還會跳舞呢!風來了,它跳的是優雅的舞步;雨來了,它們跳的是開心的舞步。

家鄉就像一副美麗的畫,讓我終生難忘。

家鄉真美啊作文2

波光嶙嶙的。

站在鳳凰壇往東方向看是主城區, 我的家鄉是東山鎮。

啊,現在是秋季,輕拂在湖面,好看極了,有紅的、藍的、黃的、白的一朵朵仰着頭對着太陽笑,就更美了,不過花壇裏還是有五彩的花兒,湖心有兩座白色的孔橋,。

到了晚上,清澈的湖水中晃動着這美麗的孔橋的.倒影, 鳳凰壇的後面就是百家湖,圍繞着湖的是一圈柳樹長長的柳條,如一幅美麗的畫,陽光下的湖面像一面碩大的銀鏡,倒映在湖中。

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的燈像美麗的煙花,像是兩個彎彎的白色月亮,那裏成了燈的海洋,像是一羣少女對着鏡子跳舞。

它們把公園裝扮的五彩繽份,我的家鄉真美! ,顯得那樣繁華熱鬧,風一吹,它的頂端有三隻火紅的鳳凰。

那裏高樓林立,像五彩的寶石,凰壇下有一個綠樹圍繞着的小公園,那有美麗又壯觀的鳳凰壇。

湖水清澈明淨。

家鄉真美啊作文3

我的家鄉在濱海新區漢沽,它是一個美麗的濱海小城。

站在旅遊景點鯉魚門,向遠處望渤海,那可真是一眼望不到邊啊!海里有螃蟹、對蝦、海螺、蚶子、梭魚……它們都非常好吃。

有一天,我隨奶奶坐船遊大海。那天有風,一個又一個浪頭拍打着船幫,船就晃了起來。我害怕極了,暈乎乎的不敢睜眼。過了好一會兒,奶奶對我説:“豆豆你看,有海蜇在遊。”我睜開眼一看,一個圓圓的像白色碟子一樣的東西在海面起伏。我還看見海鷗圍着船上下飛着,它們一會兒飛向天空,一會兒浮在水面,就像在與海里的魚兒鬧着玩兒。“太好玩兒了!”我大聲地喊起來,頭也不暈了。

浪頭小了,船長——漁民作家劉翠波爺爺叫我的奶奶把我看好,他們要拉網起海貨了。奶奶把我帶到船後面的棚子裏。我看見漁網漸漸地被轉動的滑輪拉上船。最後,劉爺爺用手倒繩子。網到船上來了,我看見很多我不認識的'魚,還有水蠍子和大蝦在甲板上扭動呢。我高興極了,正當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捉一個想逃跑的小螃蟹時,忽然看見一團像媽媽愛吃的涼粉一樣的東西一動不動地趴着。我就放棄小螃蟹,伸手去抓。奶奶見狀,立刻按住我的手,説:“不許摸,那是海蜇,蜇人的。”嚇得我連忙把手縮了回來。

之後,我跟奶奶和一同遊海的爺爺們一起在船上吃剛剛從海里打上來的海鮮。大家都説味道太鮮了。

家鄉真美啊作文4

我家附近有一條小河, 河水清澈見底,可以見到許多大小不一的魚游來游去。

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小河邊釣魚。到了河邊我看到一條長長的小河,河的兩邊長滿許多花和小草,小花好像給小河加了一個樸素的`花環,襯托着綠綠的小草,微風吹過來小草垂下腰好像在給我和爸爸問好呢!”我深深的呼吸了一下空氣,空氣好新鮮,真令人心曠神怡啊!

為了不浪費這麼好的天氣和環境,我和爸爸把釣魚的工具拿出來,有魚杆、魚餌、魚鈎和魚網。爸爸一步一步地教我釣魚,先把魚餌勾到魚鈎裏,把魚杆綁緊,再用力把魚杆往小河拋去。爸爸還特意跟我説:“釣魚必須用心和靜心,不可三心二意,如果魚杆在晃動,那就是説有小魚在吃魚餌,這個時候就知道準備有魚上釣啦。”我聽了爸爸的話後用心坐下來不動,靜靜的等着魚上釣,最後花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有魚上釣了,爸爸幫我把魚拉上來,我很高興,可惜魚好小最後我把小魚的放回小河裏。因為我不想犧牲這麼可愛的小魚,所以我把它放歸大自然。

我家鄉的小河真美啊!

家鄉真美啊作文5

我的家鄉是東山鎮。那有美麗又壯觀的鳳凰壇,它的頂端有三隻火紅的鳳凰,凰壇下有一個綠樹圍繞着的小公園。現在是秋季,不過花壇裏還是有五彩的花兒,有紅的、藍的、黃的、白的……一朵朵仰着頭對着太陽笑。它們把公園裝扮的五彩繽份。

鳳凰壇的後面就是百家湖。湖水清澈明淨,陽光下的湖面像一面碩大的銀鏡。波光嶙嶙的,好看極了。圍繞着湖的是一圈柳樹長長的柳條,輕拂在湖面,風一吹,像是一羣少女對着鏡子跳舞。湖心有兩座白色的孔橋,像是兩個彎彎的白色月亮,倒映在湖中,清澈的湖水中晃動着這美麗的`孔橋的倒影,如一幅美麗的畫。站在鳳凰壇往東方向看是主城區,那裏高樓林立,顯得那樣繁華熱鬧。

到了晚上,就更美了。那裏成了燈的海洋,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的燈像美麗的煙花,像五彩的寶石。

啊,我的家鄉真美!

家鄉真美啊作文6

暑假裏,我和媽媽來到她的家鄉,也就是我的外婆家——安徽省池州市的一個江南小鎮。

這裏風景優美,山清水秀。外婆家門前是一個美麗的庭院,庭院裏有個小花壇,花壇的中間有一株很高大的月季花,上面開滿了又大又紅的花兒。月季花的周圍還長着許多我叫不上名的花兒,那些花兒可漂亮了!有紅的、橙色的`、黃的、白的……庭院前面有一條很寬的石子路。路旁有一條寬闊的大河,河的名字叫秋浦河。聽媽媽説,唐朝詩人李白曾經到這裏遊玩,還寫了一首詩,詩名就叫“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河水清澈見底,坐在岸邊的石板上,將雙腳伸到水裏。哇!好清涼啊。河裏的小魚、小蝦一點兒也不怕生,在我的腳下歡快的游來游去。

河的對岸是連綿起伏的青山,山不高,但特別秀美。山腳下有牛兒、羊兒們在悠閒的吃着草。岸的這邊,沿河生長一排茂密的柳樹,長長的柳枝都垂到了水面上。一陣風吹過來,十分涼爽,一點也感覺不到夏天的炎熱。

我正陶醉在這美好的情景中,外婆叫我們去吃西瓜。我一邊吃着外婆種的又大又甜的西瓜,一邊想這裏真美啊!我希望每年的暑假都能來這裏玩。

家鄉真美啊作文7

我的家鄉真美啊!

一碧如洗的天空上有一羣羣小鳥在飛舞,天上的白雲這一朵像花貓,那一朵像綿羊,姿態萬千。傍晚的時候,天空的白雲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血紅,一道絳紫,一道橘黃。

這裏的山巒連綿起伏,像摩天大樓,像採花老人,像城堡……真是形態各異。山腳下的樹,有的像綠巨人,頭可以頂到藍天。風一吹過,大樹像和我招手,你説奇怪不奇怪。小鳥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你追我趕的,好像在玩着什麼遊戲,可愛極了。

山腳下,小河的'水清澈見底,好像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河底有小魚在游來游去,有時會從這一片葉子下鑽到那一片葉子下,看到有人來了,小魚就鑽到深處,再也看不見了。

眼前綠油油的草地,像一張毛絨絨的大地毯。上面有五顏六色的小花朵,引來了五彩斑斕的蝴蝶,它們在花朵上翩翩起舞。還有幾隻小羊在吃着可口的美食……

我的家鄉真美啊!美得讓人神往,讓人流連忘返!

家鄉真美啊作文8

離開了城市,離開了喧鬧,回到了我的家——鄉下。

這裏飛馳的轎車,沒有城市的喧譁。鄉下,這個大多人認為很落後的地方,其實一點也不落後,與城市相比,沒有那麼多高樓大廈,有的是一幢幢清新雅緻的小樓;沒有城市那樣渾濁的泛着灰色的`天空,有的是清鮮的透着蔚藍的蒼穹;沒有汽車的鳴笛聲,有的是各家小貓小狗的叫聲;沒有城市裏夏日的灼熱,有的是鄉下的清山綠水的涼爽。

我的家鄉,是那樣的美,是那樣的舒適。

放眼望去,一整片碧綠的田野,想起小時候,我經常在那裏奔跑,拔幾根草,摘幾朵花,偶爾還能逮到幾條小泥鰍。這都是我經常做的事,那時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我家後面有幾座山,那幾座山四季常春,鳥語花香。

一放學我總愛往山上跑,望望遠在天邊的大海,覓覓近在眼前的山果。山裏有一條清澈甘甜的小溪,沒着蜿蜒的山道一路流到山腳匯成一條小河。摸摸小蝦,捉捉小魚是我常做的事,也曾試過去釣魚,可是沒釣到魚就半途而廢了。

每次大雨過後,霧卻遲遲抱着大山不走,白茫茫的一片。啊!雨又大了,我走在馬路上,又被雨淋濕了!

家鄉啊!你真美!

家鄉真美啊作文9

我的家鄉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她有六千多年曆史,在古代被稱為“金陵”。

南京最有名的景點是“中山陵”,偉大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就安葬在這。整個建築羣依山而建,層層上升,氣勢宏偉。中山陵是江蘇省最大的森林公園。這裏春看梅花,秋賞桂,寒冬還有臘梅花。是我喜愛的.地方,每年我都會來十多次。

南京夫子廟也是中外聞名,她坐落在美麗的秦淮河畔,是紀念我國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地方。這裏青磚綠瓦,有許多明清時期建築:聚星亭,大成殿,尊經閣等。夫子廟小吃也是一絕,品種不下200多種,一次可是品嚐不過來的噢!

南京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和風景區,美麗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革命紀念地雨花台,以及舉世聞名的南京長江大橋。南京不僅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且也是座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城市的道路寬闊,綠化優美,高樓大廈一座座聳立在城市中。這裏交通方便,公交車四通八達,而且現在有了更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地鐵。

我熱愛我的家鄉南京,歡迎來我的家鄉遊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jiaxiangzuowen/4p2r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