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故鄉作文 >

故鄉_初二作文

故鄉_初二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鄉_初二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鄉_初二作文

故鄉_初二作文1

對於生長在城市的我而言,父母輩的故鄉顯得格外遙遠,城市的繁華又使我暈頭轉向,彷彿生來就是沒有根的人。想着,故鄉那片斑駁的牆壁悄然映入腦海。

從記事起,我就住在這幢小樓裏,樓層很少,裝修也很樸素,卻埋藏了我五彩繽紛的童年。

記得過年時,年夜飯吃得差不多,阿姨就召集孩子們去那扇牆前量身高。幾個孩子一早做好了準備,椅子也只坐半邊,一聽這話,連忙撇下手中的碗筷,跳下椅子,用最快的速度衝去,爭先恐後地請阿姨量身高。那扇牆已經很老舊了,除了歷年來量身高的標記,還有我們的“傑作”:一牆的水彩顏料,用指甲摳坑坑窪窪的痕跡。於是量身高時都要小心翼翼的,不敢把背直接靠着。

我是孩子裏唯一的女孩,長得沒男孩快,心裏不免開始着急,唯恐弟弟們將我超過。便使一些小把戲:胡亂在頭頂扎個小鄉辮,充當自己的身高。自以為天衣無縫,卻缺早就被識破了,爸媽笑得合不攏嘴,還偌誇我聰明,我卻噘着嘴,氣急敗壞地跺了跺慢腳。

那一年,本以為沒長多少,阿姨告訴我:“長得還挺快的,高了七八釐米。”我愣了愣,接着,在屋子裏上躥下跳,使勁搖着阿姨的袖子問是不是真的,咧開嘴傻樂。當時覺得,這大概就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記得牆上不僅有身高尺,高處還釘着關公台。那是個棕色的木質方形小台,上面立着威嚴的關公銅雕塑和他的那匹馬。逢年過節都要插上幾炷香拜關公,年復一年,掛關公台的牆都被香火燻黑了。

大年初一晚上,大家要接財神,拜關公。大人那三炷香,孩子們一人一炷香。台上還要放兩隻粗粗的紅蠟燭。燈都關了,昏暗的燭光照映着大家的臉龐,虔誠地祈福求願。我也用小手緊緊握着那一炷香,在心裏默唸三遍祝福的話,鞠躬三次,請爺爺將香插進關公台上的米碗中。燭光照映下,大家的臉都紅撲撲的,與我而言,大概就是過年的顏色吧。

往昔感歎,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今方始知,有回憶的地方,便是故鄉。

後來,要搬家了,傢俱一件一件消失在偌大的房子裏,在這空蕩蕩的房間,我於是慢慢發現,往昔那顆純真的心早已被鎖在這裏。自此,故鄉便被埋在了心裏,我只好帶我着埋着童年故鄉的心,獨自前行。

故鄉_初二作文2

有一個地方,那是快樂老家,它近在心靈卻遠在天涯。

——題記

我的故鄉在號稱“高原明珠”的格爾木,這裏有綿延千里,氣勢磅礴的崑崙山。有不捨晝夜,緩緩流淌的格爾木河,還有那浩瀚遼闊的大戈壁……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天空是那麼湛藍,空氣永遠是那麼清新。

聽奶奶説,建國初期,這裏的大弋壁很荒涼,到處是碎石和零星的野草,到處都是成羣的蚊子經常颳得石頭滿地走的狂風。僅有的幾家商店,照相館、郵局,都是土坯房或者地窩子,惟一的二層樓是“將軍樓。”改革開放後,自從市政府發出了“將軍樓”。改革開放後,自從市政府發出了“多栽樹木,美化環境”的號召以來,現在代替它們的是一棟棟嶄新的房屋。周圍的沙地上植樹種草,夏天一片碧綠,野花遍地。筆直的公路兩邊一排排整齊的白楊站立着,黑油油的柏油馬路仲向都市的深處,真的美麗極了!故鄉,雖是都市的郊區,卻散發青春的氣息。

奶奶家門前有一條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每天就這樣緩緩地,無聲無息地流着,世世代代哺育這裏的人們。

這是一條歡樂的河。夏天一到,清澈的小河裏游來的魚兒可多了。儘管初夏的河水還有一絲涼意,可我們還是不顧大人的勸告,換上小短褲上水去捉魚。我當時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丫頭,整天跟着大孩子們瞎忙,在水中煞有介事的游來游去,把水花濺得好高好高,看着,水裏的小魚在腿邊游來游去。真的太有趣陳述 ,誰也弄不清我到底是在捉魚還是在戲水。大孩子們每次都捉到魚,裝到小木桶裏,捉來的魚自然自有它的用處,我們已經事業來了大柴和鹽。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舉行一次隆重的“烤魚大宴”了,拾點乾柴,點上火把魚往火上一掛,就等着吃香噴噴的烤魚肉了,那焦黃焦黃的烤魚被火烤的發出“滋滋”的聲音,真讓人垂涎三尺,顧不得剛烤出來的燙嘴,便迫不及待的飽餐一頓,那滋味,真是難忘。

啊,故鄉,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由於你父親工作的緣故我離開了格爾木。但是,我夢中經常在故鄉的土地上玩耍。那條河仍然靜靜的淌着,水依舊是那麼清澈……

故鄉_初二作文3

遠山,在靜默裏翻湧;晚歸的鳥兒馱着夕陽慵懶地回家,晚霞透過蒼老的樹影,散落一地澄光。在微含草香的暮色中,故鄉披着一層金橘色的暮光,格外温暖。

推開已然鏽跡斑斑的鐵門,門上嶄新的鐵鎖格外刺眼,似乎與眼前破敗之景格格不入。但門旁的一棵大桐樹照舊,院內的景象也照舊,有一種説不出的熟悉之感卻又抓不住。像是細沙,你越是抓得緊,它越是散落,成為一地散沙。再見闊別已久的故鄉,內心的感受卻是與這景一樣,漸漸平復下來,靜下來。遠遠地,便望見栽在院中角落裏的石榴樹,正值花期,火紅的石榴花在枝頭熱烈的綻放着,淋漓盡致的展現自己的魅力。

望着眼前如火的石榴花,記憶也在這深紅中蔓延開來。好幾年前的初春,正值春寒料峭,外婆移來一棵石榴樹到院中。我和外婆一起將那棵石榴樹種下。那時樹木雖已半高,但是枝葉稀釋,彷彿風一吹就會倒下。所以我每天照看那棵樹,祈求它好好活着。外婆也天天來幫我一起照看樹,給它施肥,讓它強壯起來。但是那纖細的枝椏抵不過初春早晨霜露的寒冷,樹枝大把大把的掉,我和外婆認為它熬不過這春寒料峭的早晨。可是,在春天的某一個早晨它卻悄悄生出枝芽。

所以那熱烈的紅蔓延在漫漫歲月中,成為我內心不變的底色。

再次回到故鄉,還是這火紅的石榴樹在院中守候,為我的記憶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還有外婆慈祥的笑靨,溶在這熱烈的紅色中。

故鄉的人情世故與風土人情我不甚瞭解,但故鄉卻是一個值得我不捨與留戀的地方,因為這裏有我的根,有外婆和石榴樹。

下午總會和外婆去田地裏,鋤草打藥。像小時候一樣,淌溪水,釣蝦捉魚。流年似華,時間同成長一起奔跑,跑的那樣快,原以為已與童年擦肩而過,卻不曾想田野的風,清澈的溪水記得那些無法忘懷的時刻與印象。

傍晚,迎着夕陽的外婆和我,都披上了一層金桔色薄紗。枝頭上的昏鴉,田野的麥浪見證着我成長的足跡。那落日餘霞暖暖的披在身上,牽着外婆的手,像天邊雲霞那樣温柔。這便是故鄉最美的樣子。

捧一簇陽光,夾進記憶的扉頁。故鄉留給我最珍貴的便是這不經意的點點滴滴。

故鄉_初二作文4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裏頭。那兒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美不勝收、趣味無窮。它是我最喜愛的地方,令我今生難忘。

走進村子裏,每一幢大大小小的房屋前或屋子的周圍,總會看見幾棵白菜,一些青菜亦或是別的什麼菜。綠油油,水靈靈立在一小塊菜園裏,宛若守衞園子的小戰士,挺直了腰在觀察着周圍,使房屋變得生機勃勃,別有一番情調呢!相比那高樓大廈前的那些毫無生氣的裝飾,可愛多了。

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常常會瞧見道路兩邊的果樹。什麼橘子、柚子都高高的掛在枝頭,鮮嫩欲滴。在這裏,就是摘幾個嚐嚐,鄉親們也不會介意的。咬上一口,便覺得香甜可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記得在老家時,約上幾個小夥伴兒,爬上矮矮的小土坡,收集“節兒根”時,是最快樂的時候。節兒根,是老家的方言,因為它是一節一節的。這節兒根,其實就是魚腥草。挎着小竹籃,帶上小鐵杴或小鋤頭,在肥沃的土地上翻翻找找,甚至隨手一拔弄,便能發現許多節兒根。每人一籃子,高高興興提回家。有時路上渴了,便採集一種“酸草”,這是我們老家特有的草,葉子是小滴狀的。它長得不高,但隨處可見。把這草放進嘴裏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回到家,把節兒根洗淨後,倒些調料拌一拌,就可以食用了。這節兒根,大人小孩都愛吃,它味兒美,而且誰都可以吃。我們這一帶的,都喜歡吃節兒根。

伴着清脆的溪流聲,秋日的傍晚最是詩情畫意。夕陽西下,麥田好似金色的綢緞,鋪在大地上。又好似大海,波濤洶湧。一陣暖風襲來,麥浪翻滾,極為壯觀。此時,天邊已染成金黃色,紅色。一隻小鳥向遠方飛去,在夕陽的照耀下被鍍上了一層金色,讓人不禁想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故鄉的空氣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藍的,風景是美麗的。它像一幅五彩繽紛的畫,像一首韻律優美的詩,更像一支歡快清麗的歌。故鄉啊!你的迷人,你的美妙,將隨着叮叮咚咚彈琴的溪流,慢慢、緩緩、悠悠地飄向遠方……

故鄉_初二作文5

我的那個家鄉,他叫“溪墘”。有時他是一個活潑洋溢,青春正茂的孩子,因為他有着許多讓人驚喜且意外的景象;有時他又是個可以張開雙臂,給予萬千無所可依人的精神灣港。

在八萬路口往下可以看到一個溪墘十字路口,再順着路口前進,便到了我的家鄉。

昔日,溪墘一帶還是傍水而生的地帶,可是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工廠的不斷修建,許多非法解決污染物,導致水質不斷變得渾濁,魚兒不再嬉戲玩耍,人們也逐漸遠離河水,改用健康安全的自來水。

逢年過節的時候,千家萬户都會提前準備祭品,節日小到立冬,大到春節。通常都是掌管家中錢務的人會到菜市場採購。在溪墘的那個菜市場,通常都是女人,因為她們精通哪種水果形態最甜,最鮮,最便宜。哪種肉類最新鮮。在小時候,我常常跟隨母親一同去菜市場,那時的我坐在後座。看着她飛快的雙腳,騎呀騎,有時竟一呲溜就到了那個炎熱的菜市場。雖然,母親極愛騎得飛快,但是她卻教育我説不要學她。

在溪墘還有個操場般的運動場所,在那裏還有聳立着尊敬的孫中山銅像,遙想那年的盛典,還猶如在昨日。在那年,學校還組織了鼓隊,經過層層選拔,我有幸成為鼓隊其中的一員。我還記得在那天,我以無比激動的心情迎接孫中山親人的來臨。在廣場上那裏還有許多公共設施,可以提供老人與孩子強身健體。在日出之前,會有沿着河流晨跑的人。隨着雞鳴聲,太陽出來了,那時陽光還含蓄的照在微波粼粼的河面上,映入人們的眼簾,草木也被喚醒了,彷彿有起牀氣似的,抖掉身上的露水,伸個懶腰,繼續茁壯成長。

到了酷熱的夏季晚霞時,辛苦耕作一天的大人們會到石椅納涼。聽着知了的曲子,搖着手中的蒲扇,望着浩瀚的天邊,聊着純樸的家常。在那時那刻,無論心中任何的煩躁,與悶熱的天氣都會在心中一一散去。

割收農作物後,辛勤的村民們曬完稻穀,會離開場地。到那時,零零散散的稻穀都聚齊在一起,陽光普照大地,遠處一望,稻穀裏形成一片燦燦的金堆,景象十分宏觀。

嘿,這就是我的家鄉,它沒有宮殿璀璨的金椅,只有簡簡單單的石椅,也沒有家喻户曉的景觀,有的只是處處都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村落。就算是這樣,卻還是有許多人盼望着回到家鄉落葉歸根。但就是這樣的家鄉,才是我的家鄉!

故鄉_初二作文6

這一天,在我生命中是最深感悟的一天。我想回到那裏,再看看它的樣子,把那時對它的厭惡,嫌棄全都拋走。那也是我最有歡笑的地方,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甚至沒有電視。只有我與它。

又在那一天,我雖沒有親眼看見挖掘工具把它的容貌摧毀,但也目睹它的其他部分怎麼一點點的成為廢墟。如今,已經物是人非,它不再只屬於我們大概幾百人的了,而是成千上萬人的參觀公園,那條曾經流動清晰的大河不見了,卻換來乾涸死寂的臭水。曾經覺得是無比寬廣的公路被堵了,卻開通了擁有比以前寬兩倍的高速路。曾經純潔,樸素,天真,活潑的小學生長大了,長成了連自己都不認識的中學生。

現在總覺得5年前的事就發生在昨天,總覺得我昨天放學回家從門旁的那個堂姐初中時用的斜跨包裏摸鑰匙,可是老人記性差,總搞忘。只好坐在門沿上,坐着家庭作業,沒有人聽寫,只有自己寫好拼音在默寫。作業終於做完了,婆婆爺爺還沒回來,只好坐着翻翻新買的字典。等字典也翻厭煩了,又只好去旁邊三爸的舊屋裏玩,因為他們搬到新家去了所以那個舊房子的門就開着的。我總喜歡去他們的屋頂上去(他們是磚房,而不是瓦片房),他們的屋頂奇特,像是房間一樣分了格子的,大概7點多鐘,上坡的人都回家了,所以婆婆爺爺也扛着鋤頭回家了,然後婆婆再來做飯,那時候夏天最好的還是稀飯下黴豆腐。但在那時的我來講是極其討厭的,因為覺得吃的太過於簡單,可是現在都已經基本沒有自己家做的了,想要吃只能在超市或菜市場才買得到。以前一看到黴豆腐就不吃,現在稀飯下黴豆腐都可以吃3碗。

那時候的生活雖比不上現在,也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但是那確是最開心的時候。在那時只要説今天有肉吃,那絕對是守在灶旁,靜靜的,沒有鐘錶,只有時間,自己一秒一秒的數着,心裏樂滋滋的。

以前在上幼兒園時,家長都會來學校接我們,那時坐車一人要一元,家裏窮所以為了把錢節約起來只有走路,一般走小路是最近的,每一次都會路過一條小河溝,而且媽媽洗衣服也喜歡去那洗,每次我都跟着,那裏沒有車輛開過的噪音,只有潺潺的流水聲,一直流着,流着……

故鄉_初二作文7

是我們年少時想要逃離的地方,是我們年老時想要回,可能已經回不去的地方。是啊,對於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説,故鄉可能只是心裏的一種牽掛吧?

我的故鄉曾是一個山清水秀,美麗動人的小村莊,這裏四季分明。春天,小草從地下探出腦袋,好奇地望着這個世界。冰雪融化變成了小溪,彈奏着動聽的音符,小鳥站在枝頭歌唱,給春天增添了生機。夏天,太陽照在大地上,使人覺得非常舒適,有人可能會問了:炎熱的夏季,你呢那邊不熱嗎?是的,這裏可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呢!無論多熱的天氣,來到這裏,就再也感覺不到熱了。秋天到來時,常能看見農民伯伯們在田裏忙活的身影。冬天,皚皚白雪覆蓋了整個小村莊,看上去一片安詳的景象。

可現在似乎已經看不到這樣温馨的景象了。好多村民都背井離鄉,去闖蕩了。這裏,變得冷卻了,像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孤獨的站在那裏,守望着我們那片故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啊故鄉,若我們的離開能夠喚來你原來的模樣,我願駐守在風雪的邊疆。我親愛的故鄉!

故鄉_初二作文8

一別就是兩年,如今暑期再歸故里,心裏甚是感慨。夢中的故鄉是美好而簡樸的,不僅爺爺奶奶的慈祥笑臉歷歷在目,也總有一些農民伯伯牽着那碩大健壯的水牛,總會看見一些小孩子們到處追着雞鴨跑,總能見到村居上空縷縷炊煙裊裊、河邊和沙州上羣羣白鷺翻飛……故鄉的一切,你們還好嗎?

由北至南,數千裏之遙,雖有更快捷的交通助力,但回鄉的路無疑依然是較為漫長的。不過,沒有了手機的困擾,暫時放下學業的壓力,一切的事物都開始慢了下來。回家的最後一段,父親親自駕車載着我們一家四口,也載着我們回鄉的熱望,還有小弟一路的驚奇滿眼,一路前行。車行近村,透過車窗,漫路兩側都是一片片金色的水稻在風中起伏着稻浪;仰望天空,看見的是一朵朵棉花般的雲彩在浮游天際。雖然我沒有成年,但是看到此番景象,我不禁想起了費翔所唱的那首《故鄉的雲》——“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我已厭倦漂泊”雖然我也不是浪跡天涯的遊子,但這首歌依然讓我感觸至深。

車行入村,我感覺眼前的一切都煥然一新。原本破舊的眾多鄉村房子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小別墅;追雞的孩子們也越來越少了,它們大都去鎮上城裏唸書了。而房前屋後,見到更多的是三三兩兩的老人,有的似乎百無聊奈低頭瞑睡,有的則高聲大語推牌聊天。我左顧右盼,陷入沉思:“難道那眾多記憶中的事物都改變了嗎?”於是我們便下車步行,準備一覽村裏的風光。

外面的景物給我的感覺是——熟悉中帶着一絲陌生,陌生中又帶着一絲熟悉。故鄉的地形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卻不可呼其“不異”。從鄉村小道,到餘氏祠堂。還有哪裏與以前一樣呢?原來的小路上,全是些牛糞和雜草,現在卻蓋上了一條水泥路。但是原本乾乾淨淨,充滿歷史意義的餘氏祠堂如今卻成了養牛的地方。這一切,似乎變中有不變,不變中又有眾多變化?

感歎着,我們到了鄉村老家。爺爺奶奶家的房子也換成了樓房。先是聞到一陣菜香,進了院子。房門之外,我看到了年近古稀的爺爺奶奶,站在門口的笑臉,雖然皺紋滿面,但喜悦溢於言表,開心的笑了。

我也笑了,我似乎明白了什麼——少年難識鄉愁味,但親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故鄉_初二作文9

小時候,在我老家門前的山坡上滿是這樣生機盎然的洋槐樹。洋槐,又叫刺槐,高大挺拔,魁偉多姿。聽姥姥説,那還是解放前就栽種下的,可有些年頭了……雖説自己不大喜歡洋槐枝幹上那尖尖的硬刺兒,可洋槐在積蓄了一冬的精氣神後,欣然綻放開來的槐花,那真是讓人賞心悦目。

槐花飄香的時節,遠遠瞧着山坡上的槐樹林,彷彿是妙手丹青在天藍色的畫布上渲染的一抹抹新綠,那是一種讓人心動的綠色。走近洋槐樹,你會忽然發覺它更多了些靈動,翠綠的葉子間點綴着潔白如雪的驕美的槐花。一嘟嚕一嘟嚕的,一串一串的,在微風中盪漾,盪漾中便飄散出沁人心脾的陣陣幽香。有時在院子裏閒坐,一陣風來,清香撲面,誘得你猛吸幾下;陶醉間,直想尋那花開之處……

姥爺很會選地方,就在槐林跟前兒有一塊兒自家的菜地。在這塊兒地裏,姥爺教會我翻地、施肥,隨着季節播種下土豆、白菜、豆角、地瓜等。記得姥爺種的豆角是一種長得不高,不用搭架子且成熟較早的那種,好像叫“蹲豆”吧。許是自家地裏種出的東西,吃起來,別是一番滋味!到現在,我都十分懷念姥姥做的土豆燉豆角,不知為什麼,那菜裏總是有種槐花般的淡淡的清香。幹活累了,姥爺就盤坐在槐蔭下,喝着幾口姥姥泡的槐花茶,隨手薅上幾根兒毛毛草,三下五下的就折巴成個長耳朵的小毛驢或是大尾巴的'小狗狗,讓我和弟弟們好是歡喜。

槐蔭下,我仰望着藍天上變幻飄蕩着的白雲,嗅着纏繞在身邊那令人神怡的槐花香,一任自己的思緒霞飛雲動……“。我真喜歡老家!”我嚼着一串串水嫩香甜的槐花,有些興奮的對姥爺説,“老家人好,樹好,花也好!”姥爺捋了捋下巴上那稀稜稜的幾根鬍鬚,笑着説:“咱這裏的人不光實在而且堅強,就象這大槐樹——耐寒耐旱耐貧瘠啊!只要活着,它肯定讓你看見滿樹的花花綠綠,絕對的不含糊!”的確,嚴酷的環境造就了堅韌頑強的人,堅韌頑強的人栽種了堅韌頑強的洋槐樹。

老輩人認為“槐,有望懷的之意。槐下思親,心也就隨着槐花的馨香飄揚到很遠很遠……又到六月槐花香,如今離開故鄉許多年的我,時常思念着有太多眷戀的故鄉。夢裏的故鄉,總有親人的笑臉;夢裏的故鄉,總有門前的老槐樹;夢裏的故鄉,總有瀰漫着絲絲淡雅的槐花香……

故鄉_初二作文10

故鄉是一首吟不完的詩,意境悠長;故鄉是朵不凋零的花,芬芳四溢;故鄉是一杯品不完的茶,清香永遠……秋風輕拂,片片紅葉飄落,拂過眼簾,眼前浮現出故鄉的影子。

記憶中,故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覺醒來,打着哈欠走到院裏,迎着晨光,呼吸着新鮮空氣;吃完早飯,去田埂上四處轉轉,看看田裏勞作的人們;路過村裏的池塘,愛扔一個小石子打破水面的平靜,驚起池裏尚未甦醒的魚,掀起陣陣五顏六色的波浪:再繞過一道田埂,叫上幾個夥伴,開始各種叫不上名字的遊戲,直至太陽當頭,各家的炊煙升起,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午飯過後,精力旺盛的我喜歡呆在奶奶那涼爽、安靜、舒適的房間,纏着奶奶給我講故事。邊聽着古老神奇的民間故事,一邊透過不太清晰的玻璃窗來觀察田裏少數幾人幹活的樣子,是兒時午後最享受的時光……下午的節目依舊是尋找小夥伴遊戲,在田野上追逐,在玉米地裏捉迷藏,鄉間小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大小不一的腳印,伴着陣陣歡聲笑語,將快樂遍佈田野的每一個角落……

傍晚,玩了一天的我們歸去,夕陽撇下金黃的餘暉,拉長了我們身後的影子。我喜歡一邊倒着走,一邊看日落,直至夕陽完全隱去,那條泥土鋪成的路雖已漸漸看不清,但它依舊保持着它原有的鬆軟與餘温,驅散了由黑暗帶來的恐懼,指引着我走向回家的路。到了家裏,奶奶急切地把我攬進懷裏,轉身將夜色關在屋外。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桌前,一陣狼吞虎嚥以後,便歡欣而滿足地靠在椅子上悠哉悠哉地打着嗝。奶奶手中的蒲扇輕搖,帶走了本該有的炎熱與煩躁。夜來香的香氣薰透了夏夜的庭院,大人們正在暢談家常事,我則回到房間,看我那些有意思的小人書,窗外的知了聲不絕於耳。

夜晚,熱鬧了一天的村莊靜了下來,我打開玻璃窗,晚風拂過,帶來了濃郁的青草香氣和淡淡的土腥味。連綿不斷的蟬鳴構成了一首仲夏夜的歌曲,螢火蟲的點點星火裝飾着夏夜的星空,香樟的特殊香氣點綴着自然靜謐的夢……感受着這份緣於自然的寧靜,我輕輕關上窗户,安然入眠。

現在故鄉早已不再,面對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偶爾會因不順心而煩悶。每當這時,只要想起記憶深處的故鄉,便能立刻使我緊張的心放鬆下來,豁然開朗。是的,故鄉還在,它還在夢中,在童年的記憶裏。

故鄉_初二作文11

多年後,就算漂泊異鄉,記憶中仍有一個地方——楊柳依依,好溪清清,不忘的,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故鄉的景,是迷人的。好溪蜿蜒,潤澤了一方土地,陽光灑向大地溪面泛起粼粼金光,温暖着這座小鎮,也哺育這鎮上的人們。這,便是我的母親河。沿着母親河逆流而上,有個桃花源,那裏的桃花開得熱烈。漫山遍野,將春天裝扮得粉粉的、嫩嫩的。人們都從四方趕來欣賞這自然的美景,桃花躲在枝丫下中匿笑,人們在田埂上奔跑,正所謂“人面桃花相映紅”。那一棵棵桃樹婀娜多姿,那一瓣瓣桃花,粉豔欲滴,引來了許多蜜蜂,也帶來了歡樂與陽光。當夜幕降臨,溪畔的安居公園就顯得格外熱鬧,霓虹燈在橋上閃爍,將河岸籠罩在一片炫彩朦朧之中。公園中,嬉鬧的孩子,聊天的大人,還有那熱情的大媽,在賣力地跳着廣場舞,走近了,彷彿也會被這活躍的氣氛感染。不僅如此,那繁華的樂業廣場,古老的賢母橋和九進廳,美麗的大小龍潭……都是壺鎮的標誌,代表着人們安居樂業,休閒舒適的生活期望。

故鄉的小吃,是令人念念不忘的。燒餅師傅那個好手藝,一個個大燒餅外焦裏嫩,點點綠葱,粒粒芝麻,別有一番滋味。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肉多,夠美味!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算是民間最地道的佳餚了。還有那純正的土爽面,樸實的老人手工面,熬好油,拌上料,加上蛋,“吸溜吸溜”便滑進肚子裏,暢快!更有那敲肉羹、餈粑、豆腐丸……數不盡的美味都表達着壺鎮人民的熱情,體現出他們的勤勞。

故鄉的人,是純樸好客的。走在老街上,時時會傳來熱切的問候聲,哪哪都是暖心的,友好的左鄰右舍,三天兩頭便來送菜,雖不是名貴之物,但是吃起來,卻格外香甜。都説“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便是鄉里鄉親往來之中,在一菜一葉中增添了情誼,儼然親似“一家人”。在這裏,不會有一人在外的孤寂無助感,人與人相處之間倒像是一種關切,給了小鎮一種情,使人時時被温暖包裹着。故鄉的人,是勤奮努力的。那崛起的新城,那全國百強鎮的稱號,那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的創新改革,都賦予了這千年古鎮新的使命,彷彿是一種力量,給了小鎮一種魂,時時催人奮進!

這就是我的故鄉小鎮——壺鎮,她給了我温暖,給了我牽掛,這裏有我愛的,也有愛我的。這兒是我的根,啊,我愛我的故鄉!

故鄉_初二作文12

故鄉如同音樂中的七個音符,古老而陳舊,卻時刻在我心中譜寫着優美而新穎的篇曲;亦如一枚日子的郵票,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在我記憶的信封上。

故鄉那望不見尾的羊腸小道,如同我峯迴路轉苦苦地思索,卻時常盪漾着牧童的短笛。故鄉的山曾經是那麼雄偉,一眼看不到頂,映着那白白的雲朵,俯視着鄉下人的生活,是那麼不可一世。可如今只靜靜地屹立在江邊,看着那來往的船隻,聽着那清脆的汽笛,望着一江碧水,尋思着以前的生活。江水有時平靜,有時突然喧囂如孩子那睡夢中的笑聲,帶給我們美好的嚮往。

春天,小溪嘩啦啦的響,伴隨着一聲聲簡樸的山歌,流向遠方。風吹動拂柳的聲音是美妙的,“嚓嚓!嚓嚓!”彷彿是山間的一首樂曲,輕輕地演奏着,那房前呆立的老母親,踮着腳尖望着望斷了碧水情懷,望斷了炊煙裊裊,望斷了那綿綿春雨,望呀,望呀。

夏天,雷聲轟隆隆地響,雨珠撲啦啦地下,那紅豆般大小的雨點,如一粒粒珍珠,滴落山澗,濺起一串珠簾,在空中起舞。雨過後,天空出現一道彩虹,便有老師帶着孩子出來,唱起兒歌:

七條綵帶天上飄,

七個仙女摘蟠桃。

如果有幸能吃到,

活到一百不算老。

看着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好像也想起了我那瑣碎的童年回憶。

秋天是楓葉紅的季節,整個大地一片火紅,樹是紅的,天是紅的,雲是紅的,連水也是紅的。涼涼的秋風,吹拂着鄉村孩子那烏黑亮麗的頭髮,在大自然的笑聲中,邁着輕快的步伐,奔向那炊煙裊裊的茅草屋。

冬天,人們穿着厚厚的棉衣,圍坐在火爐旁,吃着自家的花生,那一粒一粒滾燙的小乾果,在爐上發出“咯嘣,咯嘣”的響聲,一家人歡聲笑語,似乎感覺不到嚴寒,而是被一種特殊的温暖包圍着。

哦,故鄉,四季如畫。在這裏,可以體味到:雞破拂曉,晨種雄渾的交響;夕陽西下,老牛耕歸的寧靜;月掛中天,蛙鳴如潮的喧鬧;碧柳盤絲,小橋流水的清越;蔓豆瓜棚,翠圃碧畦的幽雅;茅屋草舍,農家庭院的情趣。

我愛你————故鄉!

故鄉_初二作文13

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故鄉就是照耀我的陽光;假如我是一朵小花,故鄉就是滋養我的雨水。在我的故鄉——福州的呵護下,我快樂地成長。我深深地愛着它。

故鄉的美,美在充滿古色古香的三坊七巷。走進三坊七巷,你便會有穿越時空的感受,彷彿回到了遙遠的古代。街道兩邊隨處可見仿古建築,在旁邊摩天大樓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古樸。它們都是木質結構,每一家的店門上高高地懸掛着各色的招牌。在一些店家的門上,你可以看到面目猙獰的猛獸頭與它嘴裏咬着的鐵環。跨過高高的門檻,院內四周雕樑畫棟,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鳥蟲魚的圖案。單單這些就足以讓你流連忘返了,更不用説那玲琅滿目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啦!在這些白牆黑瓦的店鋪中間,是一條鋪着大青磚的平坦的大道。大道兩邊種着一棵棵四季常青的樹木,像一個個士兵日夜守護着美麗的三坊七巷。樹上、屋檐上掛着一盞盞紅通通的大燈籠,既能在夜幕中為行人照明,又增添了熱鬧與喜慶。在大道的兩頭分別矗立着兩座高高的牌坊,彷彿在向遊人們訴説着歷史的滄桑。

三坊七巷裏的商品五花八門,最引人注目的是各具特色的小吃店。在這些美味的小吃中,魚丸是我的最愛。這裏的魚丸色、香、味俱全。魚丸用料考究,鮮魚剁成末打成漿做成皮,透着一股魚的鮮味,包上肉末、葱、姜等調成的餡,魚丸還未上桌,香味就早已鑽入人們的鼻孔。只要輕輕一咬,溢出的湯汁便會在你的嘴裏流淌,裏面鬆軟的肉餡能讓你的嘴巴得到無以倫比的享受。魚丸油而不膩,讓人百吃不厭。魚丸湯也很美味,熱騰騰的高湯撒上一把翠綠的葱花,加上幾滴醋,立刻酸香四溢,讓人垂涎三尺。

我愛故鄉古樸的三坊七巷,也愛風景優美的鼓山。鼓山不算高,只有一千多米。但山上鬱鬱葱葱的樹木把整座山染得一片翠綠。漫步山間,可以聽見溪水的潺潺聲、鳥兒悦耳的鳴叫聲。每當皓月當空的夜晚,山道上就呈現出一幅:“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故鄉的山山水水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故鄉,你真美!故鄉,我愛你!

故鄉_初二作文14

我愛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是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山村。家鄉的山翠色慾流、綠樹成蔭,家鄉的水清澈見底、川流不息,家鄉的天碧空如洗。啊,我的家鄉真是美不勝收。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家鄉的山很綠、很綠。那裏有着鬱鬱葱葱數不清的大樹,當你走進仁川的大山,就會讓你感覺到一種不一樣的味道。家鄉的山很安靜,準確的説是很寧靜。偶爾能聽到一兩聲清脆的鳥叫,讓這幽靜的小山充滿着神祕感。你説,在這樣一個靜寂的小山裏,聞着清新的空氣,能不讓你感覺到親切舒服嗎。剎那間,又能聽到一兩聲悦耳的鳥叫,也許你會被嚇到,之後,就會感覺這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家鄉的山如此的美,你説我怎能不愛我的家鄉呢?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家鄉的水很清、很清。站在遠處就能清楚的看到好溪裏歡跳的魚兒。魚兒幽幽的身影無時無刻都給清澈的小溪增添了歡悦的氣氛和遊動的美。其實,兩個温度相差最大的季節都是河水最美的季節。夏天,孩子們朗朗的笑聲是河水裏最動人的歌聲。冬天雖不像夏天那樣生機勃勃,可冬天的美是那樣的獨特。看,路上鋪滿了白色的雪、組成了白花花的毯子,在太陽的照射下,還會閃閃發亮呢。就像晚上的星星、烏黑的大眼睛……。清澈見底的好溪水配上天賜的白雪毯子,你説美不美呢?我又怎能不愛我這美麗的家鄉呢?我熱愛家鄉,瞭解家鄉。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家鄉的天很藍、很藍。站在家門口,就能看見山上、河水旁一望無際的藍天,這何不是一種特有的享受呢?當你憂鬱時,遙望着無際的藍天,望着那湛藍的如同宇宙般的藍天,望着、望着,憂鬱的心情就伴隨着地球悠悠的轉動消失了。當你開心時,也可以望望那無邊的藍天,會讓你感覺到無比的愉快,讓你的好心情伴你永久。當你在旅遊時,看看那湛藍的天空,豈不是能讓你更有活力的觀賞那美麗的景點嗎?不過呢,我堅信我家鄉的藍天是最藍的、是最美的!所以我有什麼理由不愛我的家鄉呢?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空氣新鮮、小橋流水人家、一樣都不缺,你説是不是一個很美好的家鄉呢?還不止呢。我們家鄉的天和歡樂的事、搞笑的事多的如浩瀚的宇宙裏那數不清的星球、夜晚藍天上數不清的星星、還有那粒粒小小數不清的沙子。我的家鄉不僅美還充滿了歡聲笑語,無論如何,我都非常的愛我們美麗的家鄉!

故鄉_初二作文15

媽媽的故鄉在龍遊周家,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只有在春節,我才能到媽媽的故鄉飽覽這一番美景,所以我格外珍惜這一段時光。

故鄉最有特色的是那座小橋,古色古香,充滿韻味。雖然這座小橋不及現代的橋那樣五彩繽紛,亮晃晃的,但是它別有一番風味,橋體和欄杆都是水泥砌成,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有些斑駁。橋下是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河水很清澈,淤泥在河岸一帶沉積着,但這絲毫不影響整條河的美。

媽媽告訴我,從前呢,在她還很小的時候,河水比這還清澈,可以看見江底的魚兒在砂石間穿梭。媽媽和姨媽,還有一幫小孩子,在水裏打鬧嬉戲,和鴨子一起游泳比賽,其樂無窮。看着媽媽繪聲繪色地描述,幸福得像個孩子。

過了橋,河的對岸是一座山。村民們在山的左邊種上了一畝畝綠茶,老遠就能聞到一陣清香。山的右邊綠樹成蔭,把裏頭遮得嚴嚴實實的。草兒幾乎可以沒過膝蓋,像一條厚厚的棉被,温柔地呵護着山上的土壤。

繼續走,一座座儉樸的磚房印入眼簾。黑瓦,白牆,牆上畫了美輪美奐,栩栩如生的中國畫。桃紅柳綠,碧水如玉,山峯被綠色覆蓋滿了,小橋是木頭做的,彎彎的拱着。幾户飛檐翹角的人家在樹林中若隱若現,磚頭壘成的煙囱冒出縷縷炊煙,那是故鄉牽掛遠去的兒女的情絲……我被畫中的景色迷住了,這大概就是很久以前的周家吧?真可謂“小橋流水人家”啊!

磚房的右側有一座“石山”。小時候孩子們總愛扔石頭玩,比誰扔得遠,有幾次甚至拋到了遠處的渠道里,激起了水花,然後女孩子們一陣尖叫,男孩子們則得意地哈哈大笑。現在,渠道里已經沒有水了,周圍用竹條編成了簡單的圍欄,裏面鋪滿沙子,雜草叢生,幾隻母雞一面“咯咯噠”地叫着,一面悠閒地啄着沙子,裏面可是有寶貝?

再向前走,穿過一條寬約半米的水泥路,再走一段泥濘的土路,就是我媽媽曾經住過的老房子了。因為被歲月無情地侵蝕着,房子顯得破舊,斑駁。小院子也荒廢了,原本的菜地裏長滿了雜草。一隻貓蹲在牆上端詳着我們,一派安靜和諧的景象。想着媽媽從前過着這樣安逸的生活,真的有些羨慕!

現在,每次跟媽媽提及故鄉,她的眼角總泛起淚光,因為如今,關於故鄉,關於她的童年,只剩在記憶中一遍遍地懷想了。

標籤: 故鄉 初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guxiangzuowen/p0w4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