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規則作文 >

道德規則小學優秀作文

道德規則小學優秀作文

在道德規則的面前人人都要做到遵守它,有了它人與車會各行其道才會安全有序,小編收集了道德規則作文,歡迎閲讀

 

第一篇:道德規則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規則與道德

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鑽空子的。你説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説不許“亂塗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麼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鑽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卻怎麼聽怎麼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説,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乾淨了再説,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並存的。規則約束着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着,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第二篇:道德規則

俗話説得好“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則,不成方圓”所謂的規則就是“順者昌,逆者亡”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遵守這樣的規則世界即將變成有規則地大家庭。想到這我就想起一件永遠都抹不去地事。

在一個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語數190的成績,父母為了鼓勵我都獎勵了我。媽媽獎勵了我一頓豐盛的晚餐,爸爸獎勵了我100元錢,讓我自行處理。我拿着獎勵來到了小吃店,拿起菜單就點,點完後我來到收銀台交錢,因為那人太多,在阿姨找錢時就多給了10元錢,我當沒有數錢,所以沒有發現阿姨多找了,我回到家時天已經半黑了,突然我發現阿姨多給了我10元錢。我心裏發出一個聲音:阿姨也不知道多給我找了10元錢,還回去還不如自己用了呢!現在天也黑了。又有一個聲音傳了&小學作文出來:不行!做人要有道德。如果是你你丟失了10元錢,有道德的人一定會還回來的,一定要堅持這個規則。聽後我決定把錢還回去,這樣世界又多了一份“道德規則”,我立刻騎着自行車來到了那個小吃店,大步流星地走了進去,把錢還給了阿姨。

當時阿姨還誇我是一個講道德、會遵守道德規則的人呢!回家後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了,就連隔壁老奶奶家的小狗見了我都叫,像是在和我問好,誇獎我呢!我頓時感到我的心情很好。

在道德規則的面前人人都要做到遵守它,有了它人與車會各行其道才會安全有序,不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有了它人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他是多重要的啊!遵守它、運用它、關注他。

第三篇:道德規則

學生違規偷書出館,卻在大火後勇於認錯歸還,到底該不該罰?哈佛給出的答案是該。

興許會有無數人發問:“知錯就改,難道不該放他一馬,將功抵罪嗎?

我想不然,面對一位將書偷帶出館的學生,校長對其表示感激——讚揚其知錯就改的勇氣和責任感,後將其開除——懲罰其違反規定。一分為二地客觀對待,正彰顯了哈佛人對規則的尊重,對品質的注重和一絲不苟的作風。也許正是因為這賞罰分明的嚴謹與公正,哈佛法學院的樹林才會郁郁青青,無數傑出人才才得以在這篇沃土上茁壯成長。

“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心中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減的讚歎和敬畏—一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二是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星空之所以絢麗奪目,是因為他引起心靈感性的共鳴;法律準則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他流露出的理性和嚴謹。理性與感性合一,規則與道德的合一,構成了美好的世界。哈佛校長所做的,恰恰是尊重規則與讚揚責任感這一美德的統一。因為尊重規則,校長的感激才不顯放任;因為讚賞道德,校長的開除令才不是冰冷而有了温度。

而我們所需要的恰恰是這種理念:秉承道德與人性,“有温度”地保護規則,當下的我們所走的正是兩條極端路線:因為太過重視道德與感性而忽略了規則,或苛求規則的絕對化而喪失了感性的温度。曾經讓國人歎服的抗震少年——雷楚雲,人們為了標榜道德楷模而特許其登飛機頭等艙的特權——規則的打破最終讓道德的豐碑崩塌,城管們為了城市秩序的維護而掀翻小販的小車,背上罵名——冰冷的規則促成了人性的喪失。殊不知道德與規則本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道德作為內核,規則作為外殼,社會才能持久和平地運作。很多時候,我們缺的恰是一個開除令或一聲温暖的感謝。讓規則有温度,精神的天空才能在理性的土地上美好地伸展。

要想構造起有温度的規則框架,需要的是每位社會成員付出共同的努力。每一項規則都是人性與道德的體現,在規則的制定過程中需要公眾的積極參與,羣策羣力。同時,執法者應在“依法”的過程中心懷一絲感性,以更平和、更温柔的方式維護這個社會的穩定,當一絲不苟中有了一點温情,當“開除令”不那麼生硬,世界才會更和諧。

讓規則有一絲温度,這是哈佛人的智慧,亦是社會平穩運作的良方。

標籤: 道德 規則 小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guizezuowen/4we4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