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觀察作文 >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8篇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8篇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1

七星瓢蟲俗稱“花大姐”,以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蝨等昆蟲為生,食量很大。成蟲卵圓形,背面光滑、拱起呈半球狀,體上具有紅、黃、黑等斑點和花紋,幼蟲長形或紡錘形,體表具紅色、黑色、白色、黃色等條紋或斑塊,身體兩側有刺瘤。成蟲在向陽的上縫、石縫及坡地雜草根際越冬。對蚜蟲發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捉一隻瓢蟲,用手指頭輕輕捏一下,手指頭馬上就會沾一滴黃水,這是它的保護液,氣味很難聞。不過對人體無害。七星瓢蟲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就立即分泌這種難聞的黃水,使敵人聞而生畏,倉皇逃走。七星瓢蟲還有偽裝本領,當它遇強敵感到危險時,立即從樹上掉落地面,把它那三對細足收縮起來,像“失去知覺”一動不動,裝死躺下,瞞過敵人。根據七星瓢蟲的假死習性,你突然搖動植物枝條,地面往往有裝死的七星瓢蟲。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在野外尋找七星瓢蟲。剛從蛹殼鑽出的七星瓢蟲,呆在蛹殼一動不動。這時候,你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用手指頭突然推它掉下來,嚇唬一下,過了一天多,七星瓢蟲鞘翅逐漸變硬,但是七個斑點始終不能出現,成為一隻“無斑點”的七星瓢蟲!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2

一次,我在公園裏面的草叢中發現了一隻正在覓食的螳螂。

它長着一個三角腦袋,前肢強壯有力,後退邊緣有一排密密麻麻的小齒輪,觸角成絲形。螳螂在昆蟲界可是頂級殺手!無論是比它大的昆蟲還是小的昆蟲都躲不過他那兩把鋒利的“大刀”。螳螂還會吃掉自己的同類,母螳螂產完卵就“大搖大擺”地走了。因為這一點,螳螂被列為最狠心的昆蟲。

今天,剛好碰得正着。在離螳螂所在的草叢不遠處的大樹有一隻蜘蛛在織網,這下有好戲看了,我“輕手輕腳”的跟着螳螂。螳螂為了不被網粘住,便打算把蜘蛛騙出來:它故意再經過樹葉茂密的地方搞出“沙沙”的聲音,使蜘蛛發覺危險正在慢慢地向它靠近,便轉過身子四處打量,爬出網內偵查偵查。就在蜘蛛剛出網的時候,螳螂“啪”的一聲壓在蜘蛛身上用“刀子”插進蜘蛛背上。蜘蛛垂死掙扎想逃回網裏,螳螂好像知道了蜘蛛的心思,立刻將蜘蛛的兩條腿砍斷了。蜘蛛幾次試圖用毒牙毒死螳螂,可螳螂都靈巧地躲開了。慢慢的蜘蛛不再掙扎了,螳螂用“刀子”劃開蜘蛛的皮開始吃它的“大餐”了通過這一次的觀察,我知道了這個昆蟲界的生存規律是弱肉強食,也是一個充滿了奇蹟的世界。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3

春暖花開,溪水潺潺,一隻只瓢蟲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瓢蟲的種類很多。其中,有一種瓢蟲的嘴與眾不同,它的嘴比其它瓢蟲多出一截。瓢蟲從幼蟲階段到成蟲,需要退皮。剛脱完皮的瓢蟲,背上的斑點很暗淡,難以分辨出來,漸漸地才會清晰。遇到危險時,它們會把腳緊貼殼內。有許多昆蟲不吃腐肉,看見地上“死了”的瓢蟲,悻悻而去,瓢蟲就這樣逃過一劫。

瓢蟲種類不同吃的食物也不一樣。大多數瓢蟲都以樹葉、草葉、為食,它們也喜歡莊稼新鮮的嫩葉,是令農民伯伯們頭疼的害蟲。但你別以為所有的瓢蟲都是壞的,七星瓢蟲、十三星瓢蟲可都幫了農民們的大忙呢,它們主要以植物葉片上的蚜蟲為食。蚜蟲可是植物的天敵啊,它吮吸植物的汁液,並向葉片注入一種毒素,讓葉片捲曲、死亡。

寒冷的冬天來了。瓢蟲們即將進入冬眠狀態,它們不用象松鼠那樣忙碌地準備過冬的糧食;也不用象青蛙那樣被凍在冰冷的泥裏,它們吃得飽飽的擠在一起,就可以安安心心的睡覺了。一直到温暖的春天來到,它們才會慢慢地甦醒。在花叢中快樂地飛舞。

瓢蟲善惡不一,就象我們人類。你想做一隻怎樣的瓢蟲呢?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4

夏天來了,樹上的昆蟲越來越多,尤其是知了,整天在枝頭不停地叫喚着:“知知知……‘’彷彿害怕人們不知道夏天的到來似的。

我討厭夏天也喜歡夏天。喜歡夏天,是因為陳老師帶我們體驗了一把。

老師先帶着我們來到了菜地後面的林子裏,在途中,天上的太陽火辣辣的,小草都低下了頭,正因小草低下了頭,把我們的腳刺得又痛又癢。不一會便來到了林子裏,林子裏的知了聲真響啊!真可為是”知了聲振林子“啊!老師本來叫我們來抓知了的,可是,泥地太滑了,不讓我們下去十幾分鍾過去了我們仍一無所獲,於是老師又帶着我們去學校裏抓知了,我們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知知知知了……“學校裏果然有知了,我們抬頭看樹,”發現了!“一個男生大聲喊:”哦!真的,樹枝上果真有一隻圓形的知了,可是,那一棵樹實在太高了,我們抓不到,便回到了教室裏。不過我們還有收穫,小強叔叔給我們抓了倆只“天牛”,這兩隻天牛有長長的須,須的顏色黑白相間的,天牛的翅膀上有一顆顆白色的斑點,其它都是黑色的,天牛有六隻腳,它喜歡吃菜葉,吃的時候,會用前腳和後腳把葉子夾住,再吃葉子。

今天真是太開心了!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5

在北京等地的柳樹基部常常可見許多螞蟻在忙碌,還可見到基部樹皮上有一泥覆蓋,撥開來可發現一些個兒比較大的蚜蟲。這種蚜蟲叫柳長喙大蚜,體長可達4毫米,最奇的是它的喙(即所謂的嘴),比體還長,最長可達8毫米。但想一想也就不奇怪了,它要穿過厚厚的樹皮,達到裏面的韌皮部才能吸到樹的汁液。如果嘴不長,能吸到食物嗎?如果我們認真調查一番,發現它一定是與螞蟻共生。蚜蟲把營養豐富的排泄物(稱之為蜜露)作為禮物送給螞蟻;而螞蟻為它們蓋房子,保護蚜蟲的安全。如果不與螞蟻合作,這種蚜蟲自己生活能行嗎?答案是不行。我們知道在地面也有很多蚜蟲的天敵,如一此步甲(步行蟲),沒有螞蟻的保護,這種蚜蟲沒法活。這主要是由它的生活習性所決定的。用喙穿刺厚厚的樹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喙撥出來也同樣不容易;如果有步甲等天敵到來,沒有螞蟻的保護,它們只有束手待斃。因此這種蚜蟲只能與螞蟻結盟,沒有其他出路。而樹上其他蚜蟲有多種防禦方法。

實際上,如果我們對昆蟲進行認真而深入的觀察研究,總可以發現各種昆蟲均有它們的生存之道,否則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了。它們與相關的植物或動物之間有着豐富的哲理關係,這些均是昆蟲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對大自然或與其他生物相互適應的結果。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6

一年級的時候,我還對昆蟲不熟悉,直到有一天,我們家門口飛來了一隻頭上長了一對大刀,看起來很威武的鍬形蟲,讓我對昆蟲世界產生了好奇,開始研究和觀察昆蟲,就這樣,我成了同學們口中的“昆蟲小博士”。

為什麼我會愛上觀察昆蟲呢?因為觀察昆蟲可以知道它們的生活方式,還探索大自然廣大的奧祕,除此之外,我在觀察的過程中,曾經看過一些長相奇特、漂亮、帥氣的昆蟲,例如:舉着一對大鐮刀的螳螂、水中的迅猛龍——龍蝨、昆蟲界中的彈跳高手——蚱蜢、和花園上的舞者——蝴蝶。我還看過海南的保育類昆蟲:海南長臂金龜,海南長臂金龜是海南最大的甲蟲,公的有一對長長的前腳,母的`前腳比較短。觀察昆蟲可以培養耐心,這樣看書和做美勞時就不容易被分心,還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奧祕,讓我對大自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觀察昆蟲真是一件好是啊!

觀察昆蟲是培養耐心的好事,如果大家都沒耐心的話,這樣工作會做不下去,被老闆開除,就會變成無業遊民。所以培養耐心事件很重要的事,希望大家有空可以觀察昆蟲,培養耐性。成為昆蟲專家是我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成為對昆蟲知識無所不會的昆蟲專家!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7

“腳長胳膊短,眉毛蓋住眼。有人不知聲,無人大聲喊。”猜一猜謎底是什麼?對了,它就是蟈蟈。

我家也有一隻蟈蟈,叫“蹦蹦”。它有一個“平頭”,長了一對琥珀色的眼睛,背上綠棕相間,十分合適在草叢裏偽裝。它還有對薄紗一樣的翅膀,是那麼柔弱,幸好還有一對全鞘翅保護才不致於輕易被折斷。它的六隻腳上的倒刺特別引入注目,後腳上的刺最大,被它割一下至少得疼一陣子了。它的後腿非常發達,因為是用來跳躍發力的。

蹦蹦吃東西很有趣。先要用嘴上的觸手抓住食物,才開始大吃特吃。那速度真是無人能及,我想:它的牙齒一定很鋒利。它每晚到深夜了還不消停,叫個沒完沒了。原來它們不睡覺,只會在地上歇一歇補充體力。怪不得那麼吵鬧啦。我只能把它放到陽台,才能睡個好覺。

蹦蹦的聲音也很有規律。往往在叫前試探,先“嘰,嘰”叫兩三聲,沒有狀況就會發出長長的鳴叫聲。它可不是用嘴叫出來的聲音,是用它的一對鞘翅互相摩擦發出的聲音。我對它的叫聲非常好奇,在它叫的時候,想去看看,可它一見人就停止鳴叫,真是個害羞的蟈蟈。於是我拿着望遠鏡對它進行遠距離觀察,果然,它叫的時候,全鞘翅不停地振動摩擦,用肉眼根本看不清它振動的頻率。動物的世界太神奇了。

蹦蹦來我家已經一個多月了,它理所當然成為了我家的一員,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觀察昆蟲的小學作文8

樹,砍了枝條還能長;草,還能再長;花,謝了還能再開;一棵松樹,可以掀翻壓着它的石頭,茁壯生長……

小時候,我養過許多昆蟲,其中就有一隻斷腿的蚱蜢,它和其他蚱蜢一起生活。過了一段時間,我漸漸遺忘了它們。當我再次去看它們時,它們都死了,我準備丟掉它們時,我驚奇的發現:它仍然有一絲生命——那隻斷腿的蚱蜢!我的心頭怦然一振,那隻蚱蜢有着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然能使它熬過飢餓的痛苦,堅強的活了過來。這真是一個奇蹟!

有一次,我回家鄉,正是棗樹結果的時節。我發現,一棵在門外的棗樹碩果累累,在院子裏的則沒有那麼多。奶奶告訴我:棗樹是很奇怪的,越被抽打得多,結的果子就多。因此,在門外的棗樹,被小孩抽打得多,結的果子就多,而院子裏的則沒有。聽了奶奶的話,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棗樹不向困難屈服,而是以頑強的精神戰勝困難,最終碩果累累。

有人説,生命像大山一樣無堅不摧,也有人説,生命像薄冰一樣不堪一擊,但是,我認為,生命是頑強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guanchazuowen/88ox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