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希望作文 >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7篇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7篇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1

生活中處處充滿希望,而我們,就在希望的田野上。

曾聽説過一個故事:瑪麗·布朗的丈夫死於車禍;接着,與她同住的母親也因病去世;在母親去世後,當許多鐘聲和汽笛聲都在宣告和平再度降臨時,她唯一的兒子達諾,卻在此時犧牲了。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布朗太太最後的結局吧?自殺,悲傷過度而死,或是封閉心靈?錯,全錯!瑪麗·布朗仍堅強快樂地活着。那麼,是什麼使她重新拾回生活下去的勇氣呢?

原來,布朗太太在年輕時,已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為那些乞討的孩子準備麪包。布朗太太的房屋後有一片田野,她每天都會在田野上擺座椅板凳,並在每張桌子上放上適量的麪包,等待乞丐們的來臨,久而久之,乞丐們都與布朗太太熟絡。

而在瑪麗·布朗近乎絕望時,也忘記了給乞丐們準備麪包。乞丐們終於意識到布朗太太可能遇到了變故,一位老乞丐為此還敲開了瑪麗·布朗的家門。這時,瑪麗·布朗才意識到,自己忘記了那些乞丐們。於是,她再次開始為乞丐們準備麪包。

乞丐們在得知瑪麗·布朗的遭遇後,常與她説笑話,逗她開心,並且絕不提曾經的悲傷。他們對布朗太太説:“振作起來吧!以後還説不定發生什麼事呢,來吧,讓我們在這片田野上祈禱,明天會更好!”瑪麗·布朗在他們的開導下,漸漸對生活有了希望。她開始與鄰居聊天,出門上街買菜,照料自己的花朵。當然,她也會每天為那些乞丐們準備麪包。生活回到了正軌,她從悲傷中走了出來,並堅信明天會給她一個驚喜。出於對乞丐們的感激,她給了那片田野一個名字:希望的田野。

瑪麗·布朗的遭遇是多麼不幸卻又幸運!她雖然遭受了巨大的悲痛,但她卻在田野上拾回了希望。而現在的人們呢?現在的人們動不動就會產生輕生的念頭,卻都是為了一件件的小事;有的已經放棄了自己,不再追隨希望之神;有的不僅放棄了自己,還禍害他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們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希望之神把他們拋下了?錯!希望之神從來沒有放棄過任何人,他引領着人們向前。而總有人受不住生活的煎熬,失去了希望之神的庇護。其實,在人生中所遇到的崇山峻嶺,背後都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只是看不見罷了。當我們翻過山,便會在希望的田野上玩耍。

朋友,努力翻過你面前的挫折之山,才可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享受成功的陽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2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會不禁想起祖國的輝煌歷程。

今天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60誕辰,我生農村,長在農村,這些年來我見證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看見人們挑着穀子從我家門口經過,那時可沒有公路,只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站在山坡往下看,小路一會兒鑽進山溝,一會兒爬上長滿草的荒坡,只有遠遠的山頂才有幾棵古樹。前幾年,自從我國實行“村村通公路”後,政府下撥資金,幫我們修了一條條又寬又平的公路,還鋪上了水泥。這都是黨政策好,才讓偏遠的小山村也通公路了。

以前,要想認識大山外面的世界,就得靠收音機,那時可沒有通信設備,在外打工的人也只能寫信回家。現在,村民家中都有了電視機、手機、電話,甚至就連電腦也不算什麼“稀奇貨”。而且每個村都有便民服務點,移動信號塔,還實現了手機3G視頻聊天,手機上網。這正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啊!

以前農民耕地要交税,現在可好,國家不但實行了農耕税全免,而且還有農資補貼。以前農民都是人工耕種,效率低,產量小。現在咱們用的可都是機械化勞作工具,“科學化”的管理方式,產量可提升了不少。

現在農村都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不僅免除了學生的學雜費,課本費,還有些家境較貧困的學生還會有補助呢!

以前的鄉下人,老是愛佔別人便宜,鄰里之間老是鬧矛盾,那時有很多人的思想很封建,“鬼神觀”,重男輕女等等不良習俗。現在的人可不一樣了,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不會做損人利己的事,那些封建迷信也從此在農村消失了,人人都享有合法的平等權。

前年,我們這兒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災,電力中斷,信息中斷,甚至許多因房屋倒塌而流離失所。但是各方人士都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於是,大筆大筆的募捐被送往這裏,大批大批的救援物質、救援人員來到這裏,幫助我們迅速重建了自已的家園。這都是感謝我們偉大的黨啊!

我想,60年來,只有五星紅旗飄揚的中國,農村———這片希望的土地,神聖的土地,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黨的光輝永遠照耀着我們的心,指引我們前進的航程,我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富強,飛黃騰達,走向新輝煌。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3

都説,狗是最通人性的動物,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對生活的態度也完美契合。美國《時代週刊》曾破天荒讓一隻狗做其封面,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隻狗生來僅有兩條腿,遭主人拋棄,生命垂危,好心的小女孩將其收養,並且教他像人一樣走路。這隻狗不但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並給他周圍的人帶來積極的心態等正能量,因而被人們尊稱為“belief”(信念)。它的生命雖然僅有人的一部分生命那麼長,可他,依然故我,賦予自己存在的意義,讓那些殘疾人、與病魔殊死搏鬥欲要放棄生命,奄奄一息的人,帶來生的希望,希望的曙光。他被一串串歡聲笑語,一簇簇讚許的目光緊緊相擁着,這是一個有希望的生物的魅力,它本身便散發着光和熱,為迷失在黑暗中的人,為心中被寒冷侵襲的人,燃燒着“希望”。

一個人如果沒有希望,便如同行屍走肉,而只有在心中埋下希望的種子,才有可能收穫希望的果實。汶川地震中,無不上演着一幕幕親情、友情、愛情的悲劇,但它們仍温暖人心。汶川地震中,12歲的浩浩,安撫和他一同埋在廢墟下的同學,他堅信,爸爸會找到他,如論他在哪兒;而他的爸爸,動用一切力量,甚至徒手扒着廢墟,因為他也堅信“我的兒子還活着,我是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希望”在他們的心田上沒有枯萎,卻滋生的更快,蔓延全身至每一個細胞,如果有顯微鏡,必定能看到一個個沸騰的細胞在叫囂,叫着“永不言棄!”最終他們重逢了,因為有希望和相信的力量:兒子至死至終沒有放棄將父親作為他生的最後的希望,父親無時無刻不將自己對兒子的承諾置於心尖上,他們都是彼此的希望,以及自己用堅持不懈詮釋了所謂的不可能。

希望不可或缺,當希望變了質,我們看到的世界必定是扭曲的。災難過後的天空沒有放晴,相反,它潑下大片大片的雨水。有的人心情變得更加沉重,沉浸在哀痛中無法自拔;有些人則認為是上天不掩悲泣,流下同情的淚水;更有甚者,將其當做對災難等不利因素的洗禮,對“陽光總在風雨後”的堅定。

用思想孕育出希望的種子,深深的埋進心田:以汗水澆灌,以心血施肥,在心田上開出一朵朵“希望之花”,埋首嗅其芬芳,讓希望之氣縈繞你身旁,給你前進的力量。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4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嘹亮的歌聲唱出了希望的田野,唱出了暫新的家鄉——財源。三十年潮湧浪激!三十年坎坷磨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財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位於集安西北面,是個遠近聞名的漁米之鄉: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中國邁着穩健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繁榮昌盛。也給小山村帶來了響徹山谷的希望之音。那艱苦的歲月中的拼圖仍記憶猶新!那一點一滴殘破不堪的歲月陪伴着小山村帶着激勵與奮發!和着改革的春風,人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田園生活。幸福生活源於改革開放,源於黨和政府的富民政策。近些年來,政府不斷提高投入,加強改革力度,先後投入幾百萬,進行房屋改建,整修水泥路,優化農民生活環境,引進致富項目,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一系列富民政策,大大促進了家鄉經濟的迅猛發展。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意識不斷地發生變化——勤勞、智慧的人們不但向黑土地要糧食,更是向黑土地要效益:人蔘栽培、五味子栽培、西甜瓜栽培。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創造財富。黑土地不但增加了科技含量,而且出現了現代化機械,拖拉機、收割機等代替了老牛、老馬。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錯落有序,幾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放眼望去,羣山環繞,連綿起伏的山脈猶如一條巨龍盤卧在村莊周圍。一條清澈的小河猶如一條白紗從村邊飄過,迴盪着我們的歡歌笑語,勤勞的人們滿臉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享受着幸福生活:身上雖説不是綾羅綢緞,但也穿出了時尚,秀出了新農村的青春、亮麗;餐桌上,人們不但吃得飽、吃得好,更是吃出了營養,吃出了健康;人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甚至是樓房,室內家用電器應有盡有;摩托車普及到了每家每户,有些人已經開上了自己的小汽車;大學生層出不窮;傍晚的鄉村,勞動之餘的人們扭起歡快的秧歌。如詩如畫,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找不到往昔一點點痕跡:低矮的泥草房,泥濘的大街小巷,荒涼的小山丘,窘迫的人們。看着其樂融融的人們,看着幽靜又繁華的鄉村,誰能不説俺家鄉好呢!

這就是我的家鄉,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一個暫新的新農村。它景色宜人,物產豐富,勤勞的人們用智慧創造着財富,創建美好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財源鎮的崛起,必將讓國人為我們自豪!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5

我們的小村莊就誕生於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當 軟糯微潮帶着泥土芬芳的風把冰面吹出些俏皮的小麻子坑時,當薺菜在細雨後綻出幾朵睡眼稀鬆的小白花時,當楊花柳絮如瓊花濺玉般漫天飛舞時,在我們的小村 莊,有果園裏迫不及待早放的桃花,有返青的麥苗,有一窩昨天剛破殼的雞雛親暱地依偎於母雞翅下。當瓦藍色的炊煙與淡金色的霞光纏繞在天際時,屋內亮起的燈 光照在牆角的野蒿嫩綠的羽狀葉片與淺黃色的花瓣上。鋤頭在磨刀石上擦出一片火星。

似 乎是在一場暴雨之後,田邊地頭上爆發出了一片片帶有怒意的綠,茅盾的哨兵伸直了墨綠的臂膀,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它凝視着遠方,在遠方一片片倒下的麥浪 之下,新的萌發已經開始醖釀。在蟬噪中送走了太陽,蛙鳴聲迎來了月亮。小園裏的開始飽滿的小葡萄串被月光掛上了一層輕粉,老一輩人説七月七耳朵尖的人躲在 葡萄架下能聽見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小時候曾信以為真,在小園守了一夜,只可惜那晚雲遮月,沒聽見悄悄話只淋了一身織女的眼淚。

農 家一年四季都少有掛鋤閒時,豐饒的秋季更是忙中之忙,在河流沉積形成的肥沃平原上,有通紅的辣椒,碧綠的白菜,粗壯的蘿蔔,秀氣的豆莢。外婆家門前有兩棵 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七月十五棗紅圈,喜鵲登枝吃頭口,八月十五棗落杆,更少不了頑童們竹竿磚頭的照顧,外婆只是坐在家門口,含笑望着哄搶棗 子的頑童,收棗之後,四鄰八坊總會互相贈送自家的紅棗或用來待客,你可以盡情大吃這甜絲絲的紅棗,你吃得越多,主人就越是高興,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 歟?

冬 就像一隻野獸,它蟄伏在天光地影之間,用冰冷專注的眼神注視着它的獵物。雖然無法看到它的形狀,但你能感覺到它日漸逼近,裹挾着冰冷乾硬的氣息向你襲來, 它掠過每一寸收割過的田地,在清晨和黃昏搖晃着如鐵線般鑲在霞光裏的樹梢,老屋的木門關得嚴嚴的,把冬鎖在了外面,土炕散發出暖洋洋的懶意,從未抓過老鼠 的老貓照例盤踞在炕頭最好的位置上咕嚕咕嚕地念着經,透過白濛濛的蒸汽,又一籠棗窩窩出鍋了,新麥特有的穀物清香與棗的甜甘讓人莫名地感到愉快,年關將至 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這裏成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必將誕生新的輝煌。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6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裏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四月的最後一天,我和弟弟一起哼着歌,開心地來到了家鄉八面山腳下的田野上。

剛下車,我們就看見一排排整齊的菜棚,裏面都種了些什麼呢?一起去看看吧。哇!這邊的菜棚裏,有許多圓圓的小南瓜,看上去像一個個綠色的小球球。“小球球”掛在彎彎曲曲的綠藤上,真逗人喜歡。我正看得出神,弟弟突然興奮地叫起來:"姐姐,姐姐,你快來看呀!這裏有葫蘆娃!”我循着聲音,跑到了弟弟所在的菜棚。只見一個個8字形的小葫蘆,還真的挺像“葫蘆娃”呢!後來,我們又在“葫蘆娃”家發現了很多“鄰居”:碧綠的生菜,紫色的茄子,火紅的西紅柿……再過幾天,這些“小球球”、“葫蘆娃”以及它們的鄰居們,就都成熟啦。菜棚里長勢良好的蔬菜瓜果,是菜農的希望!

菜棚的旁邊,就是一丘丘的農田,只見很多農民伯伯在那裏忙活着。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堆,圍在一起。有的在播種,有的在施肥,有的在鋤草……突然,有位獨自一人在幹農活的大爺,引起了我們姐弟倆的興趣。只見他赤着雙腳,席地而坐,手裏揮着小鋤頭,用力地挖着土,挖了幾下後,就在泥土裏撿起一顆顆小東西。弟弟走過去好奇地問:“爺爺,你在挖什麼呀?是在尋寶嗎?”爺爺不緊不慢地笑呵呵地告訴我們:“這是中藥材,叫貝母。它還真是寶呢!你要是咳嗽了,泡一點喝喝,就不咳了。今年年成好,豐收啦!”“哇,太好了!”弟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我暗自思量:農民伯伯在農田裏播種、施肥、鋤草、收穫……哪一樣不藴含着農民伯伯對豐收的希望呢?!

我們坐在田坎上,耳邊突然傳來了“哞~”“咩~”的聲音。原來,不遠處的山坡上來了幾位新夥伴。你看,這邊的一頭小牛,一會兒跟在牛媽媽後面到草坡上吃草,一會兒獨自去空地裏撒歡。幾隻小羊也來湊熱鬧了,它們東瞧瞧、西望望,時而互相舔來舔去,時而玩起頂角遊戲。這幾隻牛兒和羊兒,在田野裏無憂無慮地成長着。我想,一年半載後,這些牛羊又該添丁進口了吧?那時,它們的主人該高興得合不攏嘴了吧?!

我和弟弟走在這希望的田野上,彷彿已經看到了碩大的蔬果,看到了秋天的豐收,看到了成羣的牛羊……我們不由得再次哼唱起了那首歌: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裏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文7

6月6日清晨,我們油田二小的49名校園小記者,踏上了開往鄉村的汽車。一路上,我興奮的不得了,猜測要去哪裏,能看到什麼沒見過的東西呢?各種各樣的想象一時間充滿了大客車,車廂內溢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就這樣,客車載着我們和數不勝數的稀奇想法向目的地駛去。

首先到達的是濮陽縣五星鄉,那裏有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的麥田,我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聽講解員叔叔説,這裏有60餘畝已成熟的小麥田,這裏的小麥全是彩色的:紫色、藍色、白色、綠色和黃色五種顏色。我撥開麥穗,瞪大了雙眼仔細地觀看,真是太神奇了,普通小麥把麥子殼撥開是黃色的,而這裏的小麥把殼剝開麥皮卻是彩色的,麥皮外面是尖的,逐漸擴大包住麥粒。我掰了一顆嚐了嚐,軟軟的,真甜!那個叔叔還説,彩色麥子磨出來的面還是白色的,彩色麥子比普通麥子富含更多的微量元素鋅和硒!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讓麥粒裏面也變成彩色的呢!天然的彩色麥子做成彩色饅頭,又是綠色食品又更讓我們有食慾。聽完講解,我們依依不捨離開了那讓我流連忘返的麥田。

隨後,我們坐車前往高新區王助鄉,那裏是種植各種蔬菜的示範園——是河南省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種植蔬菜近4。7萬畝,有許許多多的温室大棚。説到温室大棚,那可需要許多的塑膠薄膜,塑膠薄膜怎麼製造的呢?講解員叔叔帶領我們參觀了塑膠薄膜生產基地,哦,製造它需要一種機器——吹塑機。最後,我們來到了會議室,當地農民伯伯給我們講了一些耕種情況。攝影叔叔還給我們講了如何使用相機。《濮陽早報》社長還給我們講了“如何當好小記者”、“怎樣才能寫好消息”及小記者的職責,他還惟妙惟肖地給我們舉了一些例子,如:每當公民遭到生命危險時,這個時候要救人要緊,關鍵時刻要放棄報道,要做一個有道德、有良知的好記者!

中午時分,我們在王助鄉里的食堂就餐,那裏的飯菜跟家裏比起來,更讓我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活動結束了,它帶給我的樂趣卻久久難忘。我很喜歡這種形式新穎的活動,它讓我在輕鬆的環境下學到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xiwangzuowen/k8zg2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