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思鄉作文 >

【精華】思鄉之情作文合集7篇

【精華】思鄉之情作文合集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鄉之情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思鄉之情作文合集7篇

思鄉之情作文 篇1

獨自前往,那美麗的樹林,

漆黑夜晚,望着滿天星星,

地上的草,沒有家鄉的綠,

高大的樹,沒有家鄉的青,

美麗夜景,回想兒時歡樂,

滿天星星,母親還在擔憂,

流星閃過,母親莫再流淚,

兒子的心,也在為你牽掛

彎彎月亮,是兒子的笑容,

閉上眼睛,傾聽風的歌聲,

呼——呼——

是母親睡了嗎?

東方肚皮,已漸漸發白,

等我,母親,

在青草再次萌發時,

您的兒子,將再次擁抱您,

思鄉的心,從來沒有消失,

今天的我,對着太陽起誓,

會回來的,母親等我,

家鄉,請等我!

思鄉之情作文 篇2

不知道為什麼鄉情總是與"愁"聯繫在一起,是因為懷鄉給人的感覺是"愁"嗎?從字面上來看,"鄉愁"大概是一種很美的東西,大部分人無法拒絕。對鄉愁做種種解釋是毫無意義的,鄉愁只能被描述。

鄉愁是一杯茶,這是一個平庸的比喻,但我卻很喜歡。我不願把鄉愁説成酒,因為鄉愁沒酒那麼濃烈,鄉愁只能是在無人的暗夜的一縷清香,將遠離喧囂世界的我們一點一點溶解。鄉愁是茶,總在苦澀中帶着那麼一點甘甜;鄉愁是茶,但卻不會愈衝而愈淡。

鄉愁總與距離有關,總與去國離鄉有關。鄉愁是條穿越時空的線,這端是遊子,那端是故鄉。遊子走得愈遠,鄉愁收得愈緊。當遊子頭髮斑白了,累了,心上也就勒出了最深最深的痕。

鄉愁亦是鄉音,有時它被埋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地底,但卻不斷髮酵,於是我們會在説着順暢的普通話時無意間冒出一句方言,於是我們會對千百種口音中突然響起的熟悉的聲音如此敏感,於是我們會很容易就做到在兩種不同語言間嫻熟地切換。鄉音,永遠是我們屬於哪一方土地的印記。

鄉愁是一種習慣。就像吃慣了家裏的小葱而永遠不能適應北京的香菜一樣。鄉愁讓我們有了一種思維定勢,因為它,我們會在端午節到來時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節到來時想起該去上墳了,在春節到來時想起凍米糖和甜酒釀...

鄉愁更是記憶,記憶捉摸不定,鄉愁也就咂摸不夠。在他鄉流浪十幾年幾十年,記憶中的故鄉卻永遠不會變,我們會很準確得説出每一個細節,但卻在回到故土時發現已然發生太大的變化。我們寧願看到一個記憶中的村莊,不願時光對其無情地篡改。但當我們失望地離開了,鄉愁又開始積聚,開始發酵,於是我們又努力在記憶中撫摩故鄉的門環。

思鄉之情作文 篇3

鄉愁,會在數次的離別中漸漸現出輪廓。

小時候,鄉愁顯得不那麼重要。總覺得躺在鄉愁的懷抱裏,一切都擁有了。兒時,踩着青石板路,留下串串腳印,不知多年後,我還能否再次踩着足跡回到曾經。

青年時代,給我一次重新勾畫鄉愁的機會。清晨早起,離家就是好久。在那漫長的等待歸家的時間裏,有種説不出的程度,襲滿全身。回家了,彷彿所有的彷徨已然失去了温度。

成年後,離家多則幾萬裏,少則幾百裏。那鄉愁便乘機潛入。它凝結心中的冰窟,使得寒冷加快速度。迫切的想掙脱束縛,卻淪為俘虜。

鄉愁,那一抹隱隱約約,若即若離的煙霧,縈繞在遊子心頭,剪不斷理還亂。家鄉,是遊子唯一的歸宿,可是,為了謀生,不得不離開它,獨自闖路。

以纖柔的筆跡,勾勒鄉愁的輪廓,可是,我的手卻在顫抖,刻不出一個完美的結果。

看,窗外凋零的竹葉,將家鄉襯托。我努力用毛筆,揮灑出魂牽夢繞的鄉愁。

思鄉之情作文 篇4

春天的雨,温柔而多情,散在地上,是一串串散落人間的珍珠,氤氲着水氣,瀰漫着清新的味道,似曾相識,卻什麼也記不起,走在雨裏,看看遠處的山,綠色彷彿從高處流了下來,一瀉千里,渲染着綠的筆墨,濃墨重彩,讓人心怡,看見的是山,看不見的是故鄉。

故鄉的山,少了那種温柔婉約,更多的是堅毅挺拔,似年青的汗水裸露着錚錚的鐵骨,與月同輝。躺在山的懷抱,聆聽他囈囈情語,似火般炙熱,牽引着情人的心跳,在陽光下波瀾盪漾,彼此遙遙相望,距離成了美麗的代名詞,山的剪影投射在水的懷抱裏,磨合着,不停變化着角度,這種變化最後成了我,遠隔千里,總會聽到山呼喊我的乳名,聲音急促而沉穩,山老了,在思念兒女的日日夜夜中蒼桑了自己的身影,褪去了自己的綠,在秋風中零亂了自己的青絲,散成了飄飛的蝴蝶。曾幾何時,水的目光不再嬌羞低迴,而是沉浸着一汪似水的藍,點點淚光,滴滴晶瑩,一直滲適到我的內心深處,交錯零亂,匯成了山水畫的夢境,無論多遠,我總能感覺到夢的存在,清晰自然,從夢中醒來,耳畔都是山的呼喚,水的低吟。山萬千,水萬千,我只取故鄉的山一座,故鄉水一汪。

故鄉的山把愛我鐫刻在萬古長青的松針上,一抬頭可以夠到松針上的蜜,一直甜到心裏,不肯化去。故鄉的水把愛我鐫刻在亙古不變的磐石上,一府耳可以聽到人魚的唱晚,直曼延到心裏,不肯散開。我是故鄉山水的女兒,他們愛我甚過於日月,甚過於魚米。我趴在山的背上摘月,可是趕走了星星,山孤獨地為我守望,守望若干年後,我會變成了山頭頂的星星。我躺在水的懷抱裏尋貝,可是若惱了魚羣,水含笑地為我祈禱,祈禱若干年後,我會變成水心裏的水草。

故鄉的愛那麼濃烈,那麼淳厚,堆積在我心裏,幻化成我的希翼,帶着我躍過千山,淌過萬水,故鄉的山、水依舊牽動着我的心神,我的思念。

故鄉的挑花開了,遍地姻紅,還像往常那樣做了燕鶯姐姐的嫁粧嗎?故鄉的草綠了,一抹嫩綠,還像往常那樣讓春燕剪裁一下給我做新衣的?

故鄉的雨來了,像珍珠般,還像往常那樣讓微風拽帶過來給我做項鍊嗎?

多情的故鄉啊,我等待着長夜漫漫,你卻靜聽着燕鶯閒話,雨後芭蕉,開得爛漫,葉葉心心,舒展有餘清,驀地聽見雨打窗台,我輕聲附合着:“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思鄉之情作文 篇5

近期網上的老鄉們都盛傳一篇關於家鄉美食的文章,還附有插圖,凡是老鄉都身不由己的,我想大家肯定都是忍不住的嚥着口水的,有點望梅止渴的意思。既然遙不可及,大家只能藉此安慰自己,來彌補遊子思鄉的心靈。

大西北在很多人眼裏似乎就是封閉、貧困的象徵,覺得那裏黃土飛揚,荒無人煙。而作為從小生在那裏、長在那裏的我們來説,那又是多麼可愛的`一片熱土地,有時候回家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吃幾口久違的美食,説幾句熟悉的鄉音。但似乎現在這也是一種奢望,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早就吃膩了魚啊、肉啊等所謂的美食,現在孩子挑食挑的越來越厲害,大人也常常為吃什麼飯而發愁,總覺得沒有什麼可口的飯可吃。但在記憶兒時的飯總是那麼可口,多幾滴油,多幾片肉都能吃得滿口餘香,那感覺無比幸福,更別説能捧着個大雞腿了,更像是過節了。也許是人的慾望膨脹的同時,胃口也在不斷挑剔吧,感覺很久都沒有真正餓過了,很久都沒有真正饞過什麼了,感覺吃什麼都一個味,很久都沒有吃過真正的美食了。

對家鄉美食的思念,不知是對兒時的思念,還是對兒時胃口的想往。

思鄉之情作文 篇6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温暖的港灣,那就是自己的家。不管因為什麼,我們總是會離開它,也許是為了我們的學業,也許是為了我們的工作,其實,都是為了我們的生活。

因為生活所需,我們要選擇離開;因為它的温馨,我們要選擇回家。

人生路上,我們會不停地為自己的生活而忙忙碌碌。在外面我們為了尋求自己的學業生涯,長時間回家就成了不現實的想法;在外面我們為了能夠找一份稱心的工作,離開家就成了我們的無奈。其實,我們選擇離家在外,都是為的是我們以後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夠自立自強,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離家在外,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滋味,有時候,我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但是家一直是我們的掛念,是我們的避風港。

一年的忙忙碌碌,總是還有些日子,可以讓我們放開手中的工作,享受一些悠閒、舒適……的時光。

回家過年,就是一段幸福的日子。不管我們在哪裏讀書、工作,都無法打消我們回家過年的誘惑。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每逢放寒假時,我們幾乎天天都是考試。儘管這麼多的考試會讓我們身心疲倦,但是我們過得還是有滋有味,因為回家過年的慾望讓我們內心充滿信心,讓我們有使不完的勁,有無窮的力量戰勝一切困難。説實話,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回家過年有時真的特別珍貴。我們在外,一年不管做什麼,總是過得忙忙碌碌的,回家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回家過年,就成了我們的一種期待,一種奢侈。

美國劇作家。演員佩恩。J。H。曾説過:“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慢慢地發現,其實,真的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會趁我們年輕,在外闖蕩,不管結果怎麼樣,我們總是把家當成我們的牽掛,當成我們的依靠。美國詩人羅伯特。F。也説道:“無論何時何地家永遠是向遊子敞開大門的地方。”現實的情況,就是對這句名言最好的印證。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佳節時,我們的思家。思親的情愫就更加濃烈。回家,就成了我們的期盼,成了我們心中的呼喚。

每逢春節,回家的人密密麻麻的,街上到處都是。最多的人羣點就是火車站。長途汽車站。也許這時,購買回家的車票真的讓人難受,讓人煩惱,但是回家的毅力能夠阻擋這一切,因為家的温馨,足以讓人忘掉心中的所有煩惱和不安。

回家,有時對我們而言,甚至成了一種奢侈的要求。在學習上的煩惱,工作上的不順,生活上的拮据……這一切的一切,有時讓我們害怕回家,但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願意選擇回家。因為家裏有我們的親人,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生活,他們都願意聽我們的嘮叨,願意和我們一起分擔所有。

回家,不管我們在外過得如何,都應該常回家看看。因為那裏有我們最親最親的人,有我們成長的記憶……把心中的忙碌先放一放,回家看看一直牽掛我們的父母,跟他們聊聊天,做做家務,這就是我們的幸福。

思鄉之情作文 篇7

佇望着瀰漫鳥語花香的陽春。行人回首的目光在柔風中孵出情感,變成一種語言和一雙翅膀,思念便朝朝暮暮飛翔。

小時候的我,常羨慕那些在外讀書的人,不知是圖那分自在,還是那分瀟灑,有時在睡夢中,也幻想自己能像小鳥一樣,飛出家鄉的懷抱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

終於有一天,我能上縣城唸書了。於是離開了山清水秀的家鄉,外面的世界是那麼奇妙,公路上的汽車如穿梭的魚兒“滴滴”地來來往往,“娛樂城”裏笑聲此起彼伏。但我的心扉中,只有一扇通向家鄉的窗户:千姿百態的浮雲嵌在空中,青翠欲滴的草地上,碧草,牛羣融為一體,不知是牛兒在舔草,還是草兒在吻牛,遠處的炊煙裊裊升起,籠罩着寧靜的農舍。

在外的日子,就像風中飄浮的風箏線,把我的思鄉情,扯得又遠又長。思鄉已成為我生活的加味劑。時而帶來歡樂,時而又帶來傷感。

幾經挫折,常憶起家鄉那段愉悦的生活,有時還會掉下幾顆“珍珠豆”,但我想起了“絲絲白髮兒女債,歷歷身紋歲月痕”,父母的望女成風,記起了可親可敬父老鄉親的一片殷切期望,於是,又變得堅強起來,笑對人生。

如今的我,只能用語言來表達對家鄉的一片深情,等我長大了。不僅要像涓涓溪水那樣奔騰不已地匯人大海,像“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落葉那樣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我還要用自己的雙手,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知識去澆灌家鄉絢麗的花朵,使它開得更豔,更迷人。

悠悠三月的風,模仿着濃濃的鄉音,撩撥着我對家鄉的記憶,引發着綿綿思鄉情。

悠悠三月的風,托起了父老鄉親一顆顆赤誠火熱的心,也送去了我對家鄉的讚美之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sixiangzuowen/mdnj2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