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思鄉作文 >

【精選】思鄉的作文合集6篇

【精選】思鄉的作文合集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鄉的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思鄉的作文合集6篇

思鄉的作文 篇1

夜,風高人靜。我突然思念起遙遠的家鄉,想起那可愛的小石椅,想起那甘甜的井水,更想起我那萬分慈祥的奶奶。

這樣的夜晚,我怎能安睡?此時,李白那句家喻户曉的千古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對我來説是那麼親切,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會讓我產生濃郁的思鄉之情。看着天上彎似新眉的月亮,我想起了奶奶那慈祥的笑容。她現在會幹什麼?

哦,一定在燈下挑燈夜戰,為遠在他鄉的孫輩一針一針地織着毛衣吧。千絲萬縷,織進了她對我們這些後輩的深情厚意!看着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星,我想到了那張小石椅,兒時的我,總在上面玩耍。我們在它身上跳着,蹦着,小石椅是我們最大的歡樂。它的精神同樣讓我們感動,不管寒冬炎夏,不管風吹雨打,它立在那兒,毫不動搖。在我的眼裏,它比梅花還堅強,比松柏更可靠。還有,還有那甘甜的井水,井台邊的水泥地上,常常可以看見我們玩水的身影。

今夜,想起我那遙遠的家鄉,我怎能入睡?

思鄉的作文 篇2

秋風吹來,一片片枯黃了的葉子都紛紛落下。抬頭望望天空,夕陽也要落下了。

以前,自己總是要在夕陽落下之前趕回家,坐在窗户前,看那清澈見底的小溪,看那和自己一樣急匆匆趕回家的小螞蟻……

我的家,就在離小溪不遠的地方,從家走5,6分鐘就到了,小溪旁邊總有一簇簇五顏六色的小野花,我喜歡把它們採集起來,放到家裏的小花瓶裏,可是不過幾天就枯萎了,每次小野花枯萎時,我的眼裏就會有幾顆淚珠打轉,然後把它們送到小溪上,漂走。緊接着,小溪上,有一架小橋,雖然每天都有來來往往的鄉親們,但是小橋沒有一天埋怨過,只是默默無聞的為我們獻出它的身軀。到了夜晚,一切都是那麼安靜。偶爾一陣風吹來,聽到“沙沙沙”的樹葉動響,風過後,有是一片安靜…… 想到這裏,發現自己真的離不開自己的家,離不開自己的家鄉。啊!家鄉,我在默默的思念你,你是否也在思念我?我一定還會看到,聽到你的一切一切。

思鄉的作文 篇3

故鄉是我的搖籃,它伴我快樂的成長;故鄉是我的樂園,他讓我自由地展翅歌唱;故鄉是我的存摺,他存載着我的夢想。

此刻卻已經離開我那可愛的故鄉,來到了與故鄉相隔“十萬八千里”的武漢。

武漢雖有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卻比不上故鄉那波瀾壯闊的碧海藍天;武漢雖有名揚四方的黃鶴樓,卻比不上故鄉那雄偉壯闊的萬里長城。但是為了我的學習,我只好來到了那裏。

俗語説,月是故鄉明,每到中秋節,我便來到附近的草原上,觀賞那圓圓的明月,彷彿那就是我魂牽夢縈的故鄉,渴望不可及,望着她,一股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正像李白所説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王維所説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望着她,我彷彿看到了故鄉的夥伴和朋友,看到了……

咦,那不是我最好的朋友小A同學嗎?他和我在一個班,學習成績相當,可我們最要好。我們以自我的想象力,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神奇動人的故事,豐富了我們一個有一個的課間十分鐘,他為人善良,語文超級好,所以我們各發揮自我的優勢才能,創造出屬於我們自我的寶貴財富。但是,他此刻還好嗎?我無法明白,我積澱已久的眼淚奪眶而出,小A,我想你……

之後,我有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到夏天,和夥伴們在海邊嬉戲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可此刻,我卻無法體驗那種快樂,啊,大海,我想你。

之後,我有看到了長城,看到了……

啊!故鄉的夥伴們,我會回來看你們的,王勃説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我們銘記這句話,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再次相見。

思鄉的作文 篇4

仙境般的月圓之夜,滿腔熱血,年輕氣盛的李白坐在窗前凝視着家的方向,此時的他已被孤單和寂寞緊緊包圍,他現在根本無法入睡,對家鄉的思念強烈到讓他忘記了睡眠,此時能與他作伴的,也只有眼前這輪明月了。月光像一批銀色的柔紗從窗口垂落下來,它映出了李白對家鄉的思念,也映出了他對家的嚮往。

月光下,李白的世界如夢如幻:無論是房屋、樹木,還是大地,都像蒙在那一望無涯的、潔白朦朧的輕紗之中,一切顯得那樣神祕而飄渺、柔和而絢麗。

一片仙境中,李白似乎隱約看到了舞槍弄棒的父親,翩翩起舞的母親,還有那他愛和愛他的親人和朋友,他又好像聞到了家的氣息,家鄉的氣息那麼親和,那麼熟悉,他想起了童年那段與父母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想起了與父親比劍術、論文學的學習時光,想到了躺在媽媽懷裏聽故事的温馨時光,想起了與親人、朋友一起歡笑,一起痛苦的精彩時光。

此時,李白熱血涕騰,筆與紙的摩擦之間,一首“妙絕古今”的《靜夜思》一氣呵成: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全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葉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拋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情是情,境是境無可挑剔,真乃極品!

放下筆,李白睡了。睡得那麼甜!在夢種,他回到了故鄉……

思鄉的作文 篇5

也許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吧,這種感覺隨着長大了,成熟了反而更加的強烈……

剛剛和媽媽通完電話,把我的情緒又帶到了低谷。每次都是這樣,媽媽説的總是家中的煩心事,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的生活太不容易了。可惜現在的我能做的太少太少,能做的只能無奈和無助。正是因為這些,很少主動打電話回家,但是時而難以埋藏想家的情感。

高中的朋友,初中的朋友總是在問,為什麼不回家工作呢。是呀,在他們看來很理所當然的選擇在我看來確實那樣的難以抉擇。我內心的想法又有誰能夠體會呢。家裏的負擔太重,真的難以忍心再去給父母增加壓力,所以只能用“男兒志在四方”來安慰自己。其實這樣的挺好的,走出來,還是見識了很多,有時候自己也過的很輕鬆,但是還是難以割捨自己對家、對父母的掛念,總是情不自禁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幫助家裏,減輕父母的負擔。當我幫助他們以後,他們的壓力也都轉到了我的身上,不過沒關係,父母能夠輕鬆點的話我苦點也沒什麼關係。或許很多人不會理解,我的老師總是教育我,開導我,但是是無法理解我的想法,理解我的做法的,因為只有自己懂了、經歷了那童年的生活,靠父母雙手和汗水支撐起的童年、高中和大學。如今我慢慢的獨立了,雖然還沒有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甚至還要負擔自己的生活,學費,當知道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毅然把自己的全部積蓄,也借了朋友的來支持他們。雖然那樣做了,給我現在的生活帶來的困局,但是我仍然無怨無悔,他們是我最親的'人,苦了自己我也不想苦了父母。我也知道自己的這些對他們生活的改變微乎其微,但是至少能給他們一個念想,我長大了!

每當想到現實,想到家,我都下定決心放棄出國讀博士的念頭了,心裏在想,算了吧,生活,還是現實點,真實點吧!那麼多美好的憧憬或許還是有點遙遠,做好眼前吧!

前幾天有一個出去工作的機會,一方面是以前關係很好的老師介紹的拒絕實在難以開口,另外雖然工資不多但還是可以接受,我心裏還是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對自己的這學期規劃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以的話還是很願意去的,雖然心裏並不想去。但是很多就是不想去做的需要去做的。但是,老師的意見還是要尊重的。我知道老師也是為了我着想,這點不會懷疑,他是我研究生見過的人品最好,最負責的導師了。他這樣的建議也是因為不瞭解我的情況,不瞭解我的想法。或許應該徹底坦白自己的想法,但是我還是想維護自己的自尊心,為自己留點私密的空間。我的老師壓力也很大,真的不忍心把我自己的生活壓力轉到老師身上。最後還是聽了老師意見,拒絕了工作的機會。心裏還是有點惋惜,或許工資不多,但是那是我獨立的標誌……

不得不説,自己想的太多,壓力也就大了。身邊的朋友,同學,或許沒有想的那麼多也就沒有這種壓力了。但是他們是他們,我還是我,我的生活我的感受我的選擇……既然選擇了踏實寫論文,心裏還是有很多放不下,還是有找養活自己的方法,等機會吧……

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吧,這種感覺隨着長大了,成熟了反而更加的強烈,願爸爸、媽媽身體健康,能享受到我有出息後回報!

思鄉的作文 篇6

枯藤老樹昏鴉

枯萎的老藤盤踞在腐朽的樹幹上。黃昏的老鴉也飛回兒女的庇護所中。吱吱呀呀的小橋下,不止的溪水奔向母親的懷抱。如今這古道上只剩馬致遠和一匹瘦馬背鄉而疾。看似瀟灑可內心卻也被三分愁悽三分思念所佔據。

不知家中妻兒,現可安好?

聒碎鄉心夢不成

一更北風,一更雪。年少的納蘭容若,第一次遠離家鄉。同當朝聖上一同前往邊疆。塞外的秋水長天,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雖美,卻帶有一絲淒涼,一絲孤獨。看遍了塞外的九分荒蕪,一分人煙,九分殺戮,一份柔情,新婚不久的納蘭容若,便開始了:“輕煙籠前黛,月茫茫”相思。經歷過。:“心字已成灰”的他,對這份感情太過重視。

不過數天,安容若的內心便被那狀入相思的青煙籠罩的不留一絲清醒。加上邊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摧殘,納蘭就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唉!不入相思門,不知相思苦啊……

獨在異鄉為異客

獨在異水他鄉的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回首往年與好友登高遊樂,飲酒作詩的日子,不禁倍感孤獨。離鄉也有幾年,竟連一知心好友都沒有。如今又逢重陽節,周圍都是一片團圓的景象。想來今年的茱萸又要多出一隻,竟也無人佩戴吧!

王維本是一生性樂觀之人。卻也擋不住思鄉之流來勢洶湧。

相思苦,苦相思。思到深處人成痴呀!

秋醒時分,落葉幾經風吹才脱離了生長的樹枝。由此不禁想起離鄉之時的不捨。秋思,秋思,思之為何?思之為鄉,為父母,為妻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sixiangzuowen/ej7n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