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記憶作文 >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記憶高中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1

好幾年沒有在老家過年了。雖然在大年初一也回家給老人們去拜年,但也是匆匆就回來了。更多的時間,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裏。觀看電視節目、烹調美味佳餚是這幾天的全部生活內容。或許是年齡大了的緣故吧,春節竟然沒有了原來的激情。

我們生活在通訊發達的時代,打一打電話上一上網,就能和親朋好友直接的聯繫上。這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不幸。現代通訊節省了時間,有事沒事聊一聊,也會使感情有所昇華,但這種不用見面就能對話的便捷方式,把人們的感情變得有些形式化了。人與人之間總喜歡帶着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實,多了一份虛幻!很多人覺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這也是現實中的一種無奈。人人渴望真摯的感情,但自己最不願付出的,卻往往就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倒是很懷念小時候親朋鄰里間那純真的情誼。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走出家門互訪“拜年”,孩子們更是歡欣雀躍,成雙結對地到各户給長輩拜年,長輩們也會熱情地接待他們,並拿出備好的糖果、花生等招待來訪的客人,這是一種禮節,更是民族傳統習慣的延續。這是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裏卻永遠忘不了的。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裏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在我們梁山一帶叫“饃饃”,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卷子,另一種叫花糕。家裏有第一年嫁出去的閨女,每到春節便會蒸花糕的,意思是取了諧音,年年步步登高之意吧!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係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薰的黢黑的灶間裏,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裏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

到了大年三十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莫過於放炮了,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放炮了。條件好點的還可以放點“手花”(一頭有炮藥,有捻,綁在大約一米長的蘆葦杆上),點燃後,“嗖”的一聲帶着火花鑽進了高高的夜空,隨着“蹦”的一聲響,那最美的禮花也就在鄉村的夜空上方綻放了,我想,那是鄉村最美的一道風景,渲染了過年的喜慶氣氛。放罷了炮,接下來就開始吃餃子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裏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姐姐端着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裏,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媽媽口中還唸唸有詞,意思是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保佑大人孩子平安之類的。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後我問媽媽,她笑笑説,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那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老母親今年80多了,每到春節,還在重複着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裏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着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説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麼的,但是對我們來説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後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後是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遊戲了。

我喜歡那個年代人們的質樸和純真的感情。現在不是真情太少,而是人與人之間變的太現實,太利益化了!孩子上幼兒園就開始送禮,不送就會對你的孩子不聞不問;上小學瞭如果不上好處,分班分座就會受到不公正待遇;去醫院如果沒有熟人,看病就會花很多冤枉錢不説,連住院的牀鋪都難安排!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或那樣的有形的或無形的網裏,這時才覺得真情對人們來説有多麼的珍貴!

儘管如此,春節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細想起來,春節並非光陰流逝所帶來的一種必然,而是人們本身的一種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難免會讓人生厭,日復一日的奔波與勞作免不了讓人生出一種不堪重負的疲憊,如果能夠換一種方式來充實一下生活,找一個理由來鬆馳一下神經,讓熱熱鬧鬧的氣氛給平淡的生活營造一份別樣的滋味和美麗,豈不很好麼?於是,便有了春節,有了像老人一樣慈祥、滿含着温馨和撫慰的春節。

春節是一種凝聚,凝聚着祥和安泰,凝聚着歡樂喜慶。

春節是一汪淨化靈魂的清泉。那四處綻放的禮花和急促歡欣的鼓點,振奮起人性向善的共鳴,平時深陷在世俗紛擾中難以脱身的人們,在流光溢彩的年節裏都露出了孩子一般純真的笑臉。

在辭舊迎新的更替中,我們的生命之舟擁有了一個小小的港灣。醉卧在年節的懷裏,讓我們盡情地歡歌盡興地享樂吧。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如此悲催呢,嗨,説着説着年就到了,問候大家“過年好”吧!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2

説到春節,相信南方的人們腦海裏浮現的一定是這幾個詞:殺豬飯、掃揚塵、貼春聯、年夜飯、湯圓。看起來幾乎都是吃的,就北方人來説,最主要的就是餃子,而生在南方的我最中意的還是湯圓。但不管是餃子還是湯圓,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代表的都是團團圓圓。

春節,如同一場盛大的宴會,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如約而至,而參加這場宴會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是家人。

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春節了,因為那樣就可以有新衣服穿,有肉吃,還可以不用擔心到處玩了以後被罵,更不用擔心有繁瑣的家務所纏身。

現在的春節已經漸漸失去原有的傳統味道了,大多數城市人都選擇買各種成品或者上飯店裏吃,很少有人願意自己動手做一桌團年飯了。

依稀記得在小時候春節前是會忙好長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在快接近臘月的時候人們就前前後後張羅着殺年豬了,殺年豬是屬於南方的一個特定習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新年來到之前將養了一年或者大半年的豬宰殺掉,部分用來醃製臘肉和灌臘腸,部分用來招待周邊的鄉親和自家的親戚,這就是人們常説的“殺豬飯”。

在南方吃“殺豬飯”也是有講究的。主人家會在宰殺了豬之前最先邀請村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們,接下來就是同村的鄉親和自家的親戚。印象中,最喜歡吃的就是媽媽做的“頭刀菜”,因為媽媽總説我肺部不好,要多吃血旺,媽媽就做的格外符合口味,一年到頭,可能就殺年豬的時候吃的會多一些。

自小父母在身邊的時間就是極少的,而從上中學開始就已經學會自立的我,會在臘月的時候與姐姐一起將家裏的揚塵裏裏外外前前後後掃一個遍。據老一輩的人説,一年到尾了,將家裏的灰塵全都清掃一遍是為了來年更興旺,更幸福。每一次掃揚塵的時候總是將家裏廚房的廚具,客廳的凳子搬出院壩乾乾淨淨洗一遍。

在我記憶裏,父母幾乎都是在臘月二十五六才會回到家。而那時我最盼望的就是父親的回來,他總會在縣城的水果批發市場裏買上幾種水果存放在家裏,供我們幾個孩子過年的時候吃。那時候就覺得過年真好,熱鬧的氛圍讓我總覺得特別幸福,於是就屁顛屁顛的跟在母親的身後張羅着水磨湯圓粉等事情,弟弟則在門前跟着父親貼春聯,家裏的春聯都是由那時候還在讀師範的姐姐寫的,因為學的是幼師,姐姐的硬筆和軟筆字都拿過獎,寫的連我都羨慕呢。

除夕的下午母親就會開始準備團年飯的食材,最多的就是魚,爸爸和弟弟常常被奶奶和媽媽説成是饞貓,我圍着灶台邊注意火候邊看着母親下炸。炸的主要是魚和豬肉,一方面是為了有客人來的時候招呼客人,一方面是便於存放。而在另外一個爐子上,鍋裏用滷水煮着豬耳朵、豬尾巴、豬舌頭......算算,年夜飯差不多就有好幾個菜了。常常我們幾個姐弟還沒有等到年夜飯開席,就已經圍着灶台吃了一圈了。

吃過團年飯我就又開始忙開了,幾乎接着好幾年都這這樣子。吃過團年飯,就開始張羅初一早上湯圓的餡,因為家裏人都不太愛吃糖餡的湯圓,於是母親和我一起就將一些青椒或紅椒、煎過的豆腐、土豆碎末混合着五花肉剁成肉末作為湯圓餡,前前後後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吧,剁完肉餡差不多春晚就開始了,淨了淨手,就去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了。

時光一霎,父親已經年老,母親也已經頭髮泛白。姐姐已經出閣,而家裏大小事主要是我和母親張羅,九月時候奶奶也過世了,很久不在小院生活的我們,在這個城市裏幾乎找不到温暖的影子。還好,家人都在身邊,這個春節雖然會如平常般度過,但本就相聚不多的一年,總算是為父母找到了休息的藉口。

窗外陽光很充足,這是近幾年在接近春節的日子裏難得見到的。看着已經歸來的遊子坐在陽光下悠閒的與家人談心嗑瓜子,心底不覺的升起一股暖流。這樣的日子,在中國人傳統的骨子裏是永恆不變的牽掛和匆忙奔家的念頭,這樣的節日終究是温暖而幸福的。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3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啊,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千百年來,歲月的流逝,仍不能改變春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回家過年了。我懷着一分興奮,一分期待,一分忐忑,回到了老家。

記憶中的春節,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在我的印象裏,説起老家,腦海便會浮現出一個安靜的村子,家家户户升起炊煙;説起春節,便會想到,一個安靜的村子裏,老老少少點燃鞭炮,一切都是那麼的令人高興。

如今,站在這個熟悉的村子前,我忽然有些陌生,村子還是那個村子,時間還是春節,可是為什麼我的心情卻一點也不高興呢?

腦海裏曾無數次地想,老家是多麼的親切,多麼的好,如今到了這裏,卻忽然發現老家似乎也就那樣,沒有什麼好的。我緩緩地走進村子,塵封的記憶漸漸甦醒,我忽然發現,變了,一切都變了,這不是我記憶中的老家,這不是我記憶中的春節。兒時一起“出生入死”的好朋友,如今見面卻只能乾瞪眼,竟尷尬地找不到話説,曾經親如一家人的左鄰右舍,如今見面也只是僵硬地抽動一下面部肌肉,扯出一絲笑容,禮節性地問個好。

最終,這個年,我們是在大伯家過的。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過年時,爸爸早早地叫炒花生,炒瓜子,炸丸子,可最近幾年,爸爸再也沒有做過這些事了,連包餃子也不像我記憶中的那樣了。在我的記憶裏,包餃子是流水線,幾個人和麪,幾個人調餡,幾個人擀餃皮,幾個人包,簡直就像一門藝術。如今看爸爸包餃子,笨手笨腳的,媽媽對他説:“連個餃子都不會包。”爸爸忽然感慨一聲:“老一代的人吧,自己和麪,剁肉餡,擀餃子皮,包餃子,到了我們這一代吧,都買餃子皮,機器絞肉餡,自己包餃子,恐怕到了下一代,他們連我這樣包都不會,直接買現成的餃子來煮了。”

這一年過得惘然若失,年夜飯也吃得索然無味,我想:現在的物質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也好了,可為什麼大家間的關係反而不像以前那麼好了?為什麼記憶中的春節離我越來越遠了?

春節記憶高中作文4

記憶裏的春節,是濃濃的年味,是暖暖的親情。是兒時巴巴的盼望,忐忑的等待,饞涎欲滴的美味,還有雀躍無比的歡聲與笑語。

記憶裏的春節,要辦年貨、吃年飯。香腸臘肉,雞鴨魚肉,糖果花生,做頭碗、蒸扣肉、燉雞湯、醃鹹菜,家家户户都要採買充足,提前準備。記得家裏每年的年夜飯,有兩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是白水青菜,一個是水煮鯽魚。媽媽説做人要清清白白,過日子要年年有餘。

記憶裏的春節,要放鞭炮、看煙火。吃完年飯,爸爸會帶我到學校的操場上,陪着我放鞭炮和煙花。因為膽兒小,爸爸每年都會專門為我準備那種相對安全的“沖天炮”。每次我一點上火趕緊鬆手,只聽見嗖的一聲就衝上雲霄,在深邃的夜空中噼噼叭叭炸得聲聲作響,好玩極了。但是煙火就不一樣了,我可以從容地拿在手上,點燃一枝枝煙花,用手轉很多個圈,劃出一個個閃亮的光環,然後開心地看這些五彩繽紛的火花把夜幕點綴得無比美麗,彷彿看見來年的日子紅紅紅火、絢麗如畫。

當除夕的鐘聲敲響的時候,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早已此起彼伏,千家萬户都在迎接新年的到來。爸爸這時會無一例外地親自點燃一串勁爆無比的大紅鞭炮,除舊迎新。而我則躲在他的身後,捂着耳朵,用心地聽這個城市沸騰在爆竹聲中,淹沒在煙花的世界,淹沒在人們美好的祝福與期望中。

記憶裏的春節,要穿新衣、拜新年。大年初一,小孩子是一定有新衣服穿的。記憶中的自己,穿着簇新的小棉襖,大紅的罩衣,小辮上扎着鮮豔的紅花,腳上還蹬着一雙讓小夥伴們羨慕嫉妒恨的小紅皮鞋,那個得瑟勁兒呀。

初一的清早,總是聽着鞭炮聲響就起牀了。張羅着跟媽媽到外婆家拜新年,吃外婆親手做的紅糖湯元。然後再討個大大的紅包,找個沒人的地兒,偷偷地抽出那些嶄新的五毛、兩毛的鈔票,聞一聞、數一數,盤算着買一本心怡已久的小人書,或者是一大包魚皮花生,心裏那個樂呀。

記憶裏的春節,還要買年畫、貼對聯,還要掛燈籠、蒸年糕,還要走親戚、逛廟會。倒貼福字、除夕守歲,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些曾經的記憶,兒時的幸福,深深地藏在我的心底,永遠也無法忘卻

每當恍然回首的時候,暖暖的陽光就會從時空的縫隙中透進來,直射心扉。那些兒時的記憶,那些逝去的時光,便如潮水般湧來,讓人無比欣喜又無上懷想。想起那年那時,想起父親的笑,母親的愛,想起滿屋子的歡聲笑語。

“今天所記憶的,就是明天會遺忘的。就是未來無從追憶的。”真希望這些春節的記憶,不再只是記憶。真希望我們的孩子們,也能喜歡充滿傳統年味的春節,把這份愛與温暖,代代傳承下去。因為,我們所擁有的,只有當下。而過去,會成為一種信念和精神。

標籤: 春節 記憶 高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jiyizuowen/rwy2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