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記憶作文 >

家鄉記憶作文4篇

家鄉記憶作文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記憶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記憶作文4篇

家鄉記憶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它沒有香山紅葉的火熱,卻有着沁人心脾[注: 沁:滲入。原指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適。也形容詩歌和文章優美動人,給人清新爽朗的感覺。]的清新;我的家鄉它沒有江南水鎮的秀甲,卻有着塞北山村的樸實。

我愛去的地方,就是這樣一個在中國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小山村,它卻讓我一次次陶醉,使我一次次感動,叫我一次次回眸。

不會忘記,盛夏的夜晚,靜寂中月亮悄悄地爬上雲端,深廣的夜空中,迷人的月亮成了光的剪影,把秀美的小山村,映襯得更加富有詩意。

不會忘記,我曾站在庭院裏,仰望星空想着古人的詩篇,心中一種萌動;庭院外爺爺、奶奶與街坊鄰居在閒聊,爽朗的笑聲,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一種説不出的愜意……

不會忘記,院子外大家還在談論着那件讓我激動的事情:十幾年前的一個夜裏,大雨傾盆,雷聲不斷,清晨起來,百年不遇[注: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見到過或少有的機會。]的洪水沖斷了村前的幾代人走過的小橋,也沖走了人們的便利與希望。望着眼前的自然災害:莊稼被毀、破房倒塌……村裏人曾一度陷入極度的恐慌中。

洪水無情,人有情。來自山外的“愛心”,被源源不斷[注: 形容接連不斷。]的來到這偏遠山村。

北汽福田公司資助,爺爺帶領村裏人設計、施工,很快一座鋼筋水泥鑄造的“愛心橋”,屹然橫跨在村前的溝壑上,村裏人的心從此敞亮了。

聽着老人們的笑談,不知不覺[注: 知:知道;覺:覺察。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現多指未加註意。]中,我已經有了睏意,帶着一種由衷的自豪與幸福,我進入了夢鄉……

清晨起來,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那種興奮與激動,我信步登上村後的小山:旭日東昇,信號轉播塔高聳入雲[注: 聳: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雲端。形容建築物、山峯等高峻挺拔。],新建的電影院、老人娛樂中心更是輝煌壯麗,油黑髮亮的柏油公路更象一條蜿蜒的長龍,伸向遠方……

青山、綠水、碧空、彩霞;樸實的山村,同樣沐浴着黨的光輝;熟悉的庭院,留下了我許多童年的回憶……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既不堂皇亦不繁華的小鎮,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變化、平凡發展的小鎮,讓我一次次的為之陶醉、為之動情。

我的童年,駐地在家鄉。

家鄉記憶作文 篇2

從我有記憶以來,家鄉的祠堂就屹立在村子中心。我不知道它已經屹立了多久,但是我知道它見證了這個村子從古至今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和小夥伴們一起在祠堂裏玩耍。年少無知無畏我們,感受不到那份屬於祠堂的莊嚴、肅穆。古樸而厚重的`木門每次推開時總是伴隨着吱吱呀呀的響聲,好像祖先的魂靈發出的一陣陣呻吟。若是晴天,抬頭便可以看見那從屋頂投進的陽光一絲一絲地照在天井裏佈滿苔蘚的青磚上,綠得刺眼。天井裏還放着一口盛滿水的大水缸。下雨時,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讓雨水從暗溝流向院內天井,也可以聽見雨水掉入天井時擊打青磚的輕響。小時候我,總喜歡靜靜地看着屋檐的水一滴一滴地掉落,靜靜地享受着水滴在天井裏敲出的那一曲曲悠悠的江南小調。

在我的記憶中,平日裏的祠堂是冷清的,只有在過年時或村子裏有人娶媳婦時才顯得熱鬧起來。我記得,每到過年時,村子裏的每一户人家都會提着自家的酒菜來到祠堂祭拜祖先以祈求來年一家人的平順安康。祭拜時,先擺好早已備好的菜品和三個酒杯,然後用自家釀好的水酒斟滿酒杯,點燃香火插在牆上的那個高高掛起的香火罐上。點香前還有規矩:三柱香要齊平一起點燃。老人們總是會從香火燃燒的齊平狀況推測來年的平順,甚是謹慎。最後點燃鞭炮,像是用鞭炮聲告知祖先年關已至,以求庇佑來年的福祉安康。鞭炮放完後,領上自家的酒菜回家過年。在大人們看來,這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程序環節、儀式。我也記得,我總是喜歡在除夕那天早早地換上新衣,然後等着父親提起裝着酒菜等物品的籃子,跟着他一起去祠堂。那時太小,並不懂那樣虔誠的儀式代表着什麼,但還是會學着大人的樣子在插上香火時向着眼前的火光拜三拜。慢慢長大了,我就會在這簡單的三拜中加入一些自己心裏的默願和祈禱,內容無外乎是關於家人來年的安康平順。

長大後,我長年求學在外,沒有在家待過多長時間,自然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的喜歡流連祠堂。再去看它時,大吃一驚,它真像一個苟延殘喘老人的樣子出現在我面前。雜草遍佈了牆角,斑駁的牆面坑坑窪窪,倒塌的牆體摔成了一堆堆廢土,廢土上又長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破敗的屋檐在風中搖搖欲墜,閉上眼睛,好像就能聽見空氣中飄蕩着它一聲聲微弱的呻吟,心底裏壓抑得讓人們喘不過氣來。大門上不知何時貼上去的珠聯璧合,不見璧合,只有褪色的珠聯在隨風搖曳。璧合不知何處去,珠聯依舊在笑看門外那一年四季時光的變遷、人們思想觀念的發展。我看到,過年時,人們不再進去祠堂裏,因為它太老了,好像隨時都會倒下。人們不願意冒任何風險,於是都在門口象徵性地完成過去的那套程序、儀式,過程中虔誠不在,有的是滿滿的漫不經心。那些我兒時見到的謹慎老者也像老祠堂一樣紛紛老去,歸於塵土。那些他們所堅持的謹慎和虔誠也跟隨着他們離別而被掩埋在時光的塵土裏。我也看到,村民的心態,會對很多很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心,比如村子裏誰家又掙了多少錢,買了什麼車,做了什麼樣的房子。唯獨不會對修復祠堂這件事而上心。大家都認為它太老了,像一個年邁的老人一樣沒有任何用處了。沒有用的東西就應該讓它自生自滅,不必為此費神。對於那些冷漠的聲音,我想發出自己的反駁,可是我的反駁在傳入他們耳朵之前,就被淹沒在下一場關於金錢和財富的討論聲中。

我開始不敢再去看祠堂了。我怕我會看見下雨時水滴在天井濺起的朵朵漣漪;我怕我聽見它靈魂深處發出的委屈哭訴。因為我知道,那份見證、那份哭訴是它重生的夢想和希望。而作為它的見證者、傾聽者,也許,我什麼都做不了。

也許,最後,老祠堂會在某個狂風、雷雨交加的夜裏徹底倒下。但是,記憶裏的老祠堂會一直完好地屹立在我心裏。

家鄉記憶作文 篇3

從四年級升到五年級,我忽然變得多愁善感,一想起在家鄉——龍泉雙溪村的日子,就要落淚。

在家鄉的日子,我總是縱情享樂,對分分秒秒的流逝漠不關心,看着外婆蒼白的頭髮和外公微駝的脊背也毫無憐憫之心,現在想着,心常常是一陣子痛楚。

家鄉的小溪,那是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那清澈的溪流總是潺潺地圍繞着村子,溪流兩旁,是連綿的羣山,許多彎彎的垂柳把細嫩的柳枝伸到水裏,輕快地隨風擺動,溪底的石頭各種各樣,有些大的靜靜地靜立在泥土之中,供我們玩耍,踩踏,還有那洗底的小魚苗、大蝌蚪在石頭中穿梭,有時翻開石頭,還會有娃娃魚哩!

還有那山上的翠竹,一個個又粗又壯,每一節都記錄着他們成長的艱辛。我常常是費了很大的勁兒爬上山,和砍竹人一起聊天,拍照,或是一起做竹棒竹環。

吸引我的還不是這美景,而是這裏淳樸的民風,這裏的居民大多很辛勤,一天至晚都不停手,很少有我這樣遊手好閒的人,而我每次去散步,總會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兒,熱情地向我打招呼,或是爬上自家的梨樹,摘幾隻香甜的梨頭給我。這裏的雞鴨也可以隨處走動,絕不會有人打擾它們,也不會人偷走。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現在,外公外婆年逾古稀,我又在讀書,不知何時能見。

也許是明年?後年?大後年?

我也不知道。

但家鄉一直是存在於我的記憶裏的,並且永遠那麼美麗。

家鄉記憶作文 篇4

家鄉的河,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沂河(不是臨沂的沂河,但也流向臨沂地區,唐村水庫。)它的源頭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那有一個尼山水庫。

那天,中午的時候,下了場暴雨。正是孩子們午睡的時間,於是我難得有閒到窗前去看雨,只是一小會的功夫,街上已經匯成一條小溪,接着水面慢慢變寬就成了一條小河。渾濁的水,帶着些垃圾,急急的朝一個方向流去,遇到受阻的東西,打一個旋,再向前流去。這讓我想起了家鄉門前的大河,那喘急奔騰的河水,已經好久好久沒再見了,只存留在夢裏,或者只在這樣時刻想起。

從小,我便是一個喜歡水的孩子,也許就是因為長在河邊的緣故。

最喜歡下雨,而且是大雨,這樣,河裏便可以發大水。所以天空剛一開始下雨的時候,我就披上塑料布,拿上工具去河裏,扒開那些堵住水流的沙子,希望它們流快一些,希望河裏的水彙集多一些,再多一些。其實大雨往往要下一天一夜,上游的水庫開閘放水,才能發大水。

黃黃的,渾濁的河水,帶着從小水溝彙集而來的泥沙,常常有東西一沉一浮,仔細看,或是一棵小樹,或是一個枯樹跟,也有時候是一棵不小的木頭。小時候,人們眼裏什麼東西都是寶,有衝下來的大木頭,大膽的人就會下水去撈,總是被浪頭打好幾個趔趄,衝好遠,才能抱住木頭。河岸上聚焦一些看大水,看熱鬧的村民,婦女們驚呼剛才那驚險的一幕,而等到那人抱着木頭上來時,又會埋怨自己的男人膽小,木頭被別人抱回家,可以做成傢俱的。男人們對着洶湧的河水,説着哪有漩渦,或者哪個地方浪頭最高,肯定有衝下來的大石頭,若那浪頭跟隨小流往下去,那便是大石頭被水衝的翻跟頭,直到被衝下來的沙子壓住。

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孩子,可以到河邊的小樹林撿衝下來的掛在小樹上的花生秧,因為花生秧上會帶着即將成熟,或已經成熟的花生。而我最熱衷的就是,在水邊的泥沙上用樹枝劃一道線,看水漲蓋過那條線,或水落露出那條線,然後跟着水再劃。是盼着水快點退下去的,這樣便可以進去洗澡,捉魚了,這往往要兩天的時間。

彷彿又看見那些光着屁股的小孩子,在水裏撲騰着,像一羣羣鴨子,被家長叫回岸上的,又都光滑如泥鰍,身上的水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被太陽曬的黝黑的臉上掛着幸福快樂的笑。

女孩子最喜歡端個小臉盆,媽媽是不讓帶肥皂的,因為往往帶了,不是被水沖走,就是給用掉一大半,水裏漂滿了泡沫。於是我們偷來奶奶的棒槌,把衣服放在石頭上槌,總是濺彼此一身的水花,乾脆鑽到水裏去,把衣服放在水面漂着玩,漂遠了去追,撲嗵撲嗵,摔倒,趴進水裏,起來,再追,身後是一串銀鈴身的笑聲。

男孩則三五成羣的捉魚,用自制的舀網或抬網。每當有收穫時,就會拿在手裏,舉過頭頂,向其他的夥伴炫耀,然後跑到河岸,將魚放到小桶裏或臉盆裏。夕陽西下時,在被大人們呼喊着回家吃飯時,才戀戀不捨的收網,帶着收穫的喜悦,將小一些的魚再放到河裏,大魚則帶回家讓媽媽收拾乾淨,撒上鹽,第二天再裹上面團,用油一榨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外酥裏嫩的榨魚了。

想到這,我不禁吞嚥了一口將要流下來的口水,似乎聞到空氣中飄着的榨魚的香味。有淚水打濕眼眶,家鄉的河,曾經的幸福快樂,像一個古老的雕像,定格在記憶裏,以為蒙上塵土,就會陳舊,而一旦撥開,還是依舊清新明亮。彷彿那明媚的陽光就在昨日,河水在陽光下泛着粼粼的光,孩子們的笑聲就在耳邊……

家鄉的河,童年在我夢裏,在我的記憶裏。

標籤: 記憶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jiyizuowen/q9zg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