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記憶作文 >

老屋記憶作文7篇

老屋記憶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屋記憶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屋記憶作文7篇

老屋記憶作文1

一座低矮的小屋,只在屋頂披着一層灰瓦,蒙着一層灰灰的塵土,時光侵蝕着老屋的門。在風中留下了腐朽的痕跡,靜靜地推開老屋那扇沉重的門,撲面而來的是歲月的沉重和無奈。

坐在老屋的窗户邊,看門外三棵白楊樹在風中搖曳,白楊樹很高,枝葉也很茂盛,在秋風蕭瑟中,有零零落落的樹葉飄下,為已經是沉默的老屋增添了一抹淒涼,寒風吹過,樹葉嘩嘩作響,樹枝左右搖擺,在風中無助呻吟。

門前的小路,原本兩雙大小腳的腳印,依稀記得那懷素昂小腳印就是當時硬化路的時候我留下的,那是快樂的美好的見證,卻被那枯落乾草的樹葉所覆蓋,掩埋了原本的痕跡。

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老屋的守望人早已經搬到城裏居住了。院子裏,原本有着梨樹、杏樹、櫻桃樹等樹木在爭相競豔,可是經過歲月的磨刷,改變了太多太多,原來枝繁葉茂的樹木今日淡然無存,只剩下光禿禿的樹葉,訴説着昔日的繁榮,樹木繁多的樹園經過砍伐,所剩無幾,陪伴樹樁傳遞着思念。

老屋的一角,有自己親手種植的小花園,記憶中的小花園有帶着燦爛陽光的朝氣,每天清晨我都會到小花園去,聞着帶露水的花香,芬芳的花香都會沁人心脾,而今只有用殘敗來彰顯昔日的風采。

關上老屋那扇沉重的.大門,腦海中不斷閃現出一幅幅過去的畫面,回望老屋今日的淒涼與蕭條,是啊!守望老屋的人已經不復存在,又怎敢奢望景色如初呢?

走在老屋的小路上,告別了見證我成長的老屋,我心中念念等待守望老屋的人……

老屋記憶作文2

小時候,我住在一座很大的院子中,院子中有一間滿是斑駁的老屋,牆上滿是我的塗鴉痕跡,那間屋像一塊磁石吸引着我,那裏似乎什麼都有,無論想要什麼,都可以找到。

屋中小窗户透進的兩三縷陽光,給老屋蒙上了一層剝不開的雲霧,斑駁的痕跡,透露着年代感的氣息,混和着醃黃瓜的味道。

小時候帶着妹妹幹過不少“壞事”,而那些幹“壞事”的工具全部來自那間老屋。一塊布被我在老屋找到的剪刀剪了兩個洞,然後我會給妹妹穿上,嘿!一件“馬甲”。妹妹很喜歡粉色,就對那件“馬甲”愛不釋手,直到奶奶回來看見後把我罵了一頓,帶着一臉的惋惜將那件“馬甲”扔進了垃圾堆。

老屋比較低,被前邊那些高些的房子擋住了,但有一個好處,就是夏天比較涼爽。夏天走進老屋,總有一絲涼意撲面而來。老屋中有一個大箱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搬開箱子上堆着的醃黃瓜的罈子,打開箱子上的鎖,掀開箱子,謎底終於揭開了——箱子裏只不過堆了一些過時的舊衣服而已。我把箱子合上,又把東西歸回原位。謎底對我來説並不再重要,也沒讓我失望。因為如果不打開,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箱子裏會有什麼,就像薛定諤的貓,你不打開箱子怎麼知道箱子中的貓是否還活着。

老屋中裝滿了我歡樂的笑聲,記載着我那些天馬行空般的想像,老屋用她的包容和樸實,給了我一片歡樂的天地,一個快樂的童年。

老屋記憶作文3

又是這條路,兩旁的行道樹依然鬱鬱葱葱。暮然回首,昔日泥瓦築成的小屋已不復存在,紅牆綠瓦的別墅映入眼簾,不由自主,尋着熟悉的味道,想找到一些記憶的碎片。

走進房子,兩棵高大的松柏屹立在眼前,如今已很少見了。忽然鼻子酸酸的,我徑直走向它們,這兒摸摸,那兒聞聞,眼前浮現了小時侯??

“嘿,黑貓警長……”伴隨着清脆的童謠,我們在松柏下玩捉迷藏,“不要跑,我聽見你聲音了”“抓到了,抓到了!!”當“黑貓警長”完成任務時,大家也都累了,背靠背倚在樹下,聽着風兒穿過樹葉的聲音,鳥兒棲息在枝椏的喘息,聞着老屋飄來的飯菜的香味,談論遊戲,幻想未來……

我追循着兒時的腳步,來到後院,芬芳的香氣和青草的氣息,好好聞,走向後院盡頭,一棵與我齊高的樹在風中搖曳,勾起了我無限的回憶??

還記得十歲那年生日,許多親朋好友來祝賀,也送了我許多禮物,爸爸從袋裏掏出一株樹苗説“這是萬年青的樹苗,今天我把它當作生日禮物送給你,願你像萬年青那樣永不言敗!”

撫摸着這棵樹苗,我潸然淚下,老屋雖已不復存在,但它永遠保存着我兒時的一份純真美好的回憶。美哉,老屋!

老屋記憶作文4

清明節快到了,我站在老屋門口:一座低矮的房子,房頂上蓋着一排排並不整齊的硃紅色的瓦片。大風被門吹得‘’吱呀吱呀‘’得響。是歲月這個小偷,偷走了我兒時温暖的港灣。

小時候,每到放假,我都會到這裏來玩。爺爺奶奶都住在這裏,門前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後院有一座假山每次我都會迫不及待地捲起褲腿,與夥伴們在水中嬉戲。

等到太陽落山後,我筋疲力盡地回到家,飯菜的香氣撲鼻而來,我頓時又有了力量,準備同飯菜決鬥,不一會兒,我就完勝了。在鄉下的老屋裏,我無憂無慮地度過了我的童年。就在兩年前,爺爺和奶奶搬進來城裏的房子。可他們卻偏要回老家住。因為那間老屋承載了太多太多他們的回憶和説不出的感覺。可老屋已經是一間搖搖欲墜的危房。我們都擔心他兩老住進去有危險,經過父母的極力勸説,他們才勉強答應。小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爺爺奶奶喜歡舊的東西,都是那麼危險的房子了,為什麼還要住?爺爺摸摸我的頭,説:“等你長大就懂了。”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痴痴的望着他。今年清明,爸爸和我到老屋門口,爸爸説:“我老了要在這裏住。這裏清靜,也有許多回憶。”我也學着爸爸説着。我的淚水流了下了。這淚不知是傷心還是激動。我們沒有進去,因為裏面一覽無餘,但卻裝滿了滿滿的回憶。我們沒有多説什麼,只是望着老屋。

我回憶了在老屋的所有往事,太多太多。我站在門口,想把所有回憶裝進老屋,讓這扇大門永遠把記憶封鎖。

老屋記憶作文5

老屋已經不屬於我們了,在記憶中,從我記事起老屋就陪伴着我。老屋很破舊,房頂都有些凹陷了,下雨時有的地方還漏雨。小時候的我,很羨慕那高大,寬敞的大房子,巴不得一下子離開那幾間昏暗、破舊的房子,甚至連做夢也搬到了大房子中。

再11歲時我們又在村子的北邊買了一所新居。雖不是新蓋得房子,但比老屋寬敞的多,搬家那天,我很興奮,一邊在心中罵着老屋,一邊穿梭在新劇與老屋之間,心想,終於可以擺脱這可惡的老屋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的我怎麼那樣的幼稚,現在,老屋留給我的只是那淡淡的思念和回憶……

記得老屋的院子裏有一棵小棗樹,在棗兒剛剛結出豆粒般大時,我便踩着小凳子摘了。每當這時,家裏的大人就會批評我。這時,我便會一個一個的把棗兒全吃了。還做出很好吃的樣子,其實嘴裏還不知有多苦多澀。於是,我便每天盼望着棗兒成熟。

終於,盼到棗兒成熟,而棗樹下面凡是我能摘到的棗兒消失了。爸媽往往會挑一個有空的日子,用一根常常的主幹“啪啪”的往下打棗。院子裏就下起一陣棗雨,我就忙着拾棗,當讓也忘不了往嘴裏塞幾個棗。這時候的老屋,就默默的看着這場歡樂的場面……

老屋已不屬於我們了,但我現在卻如此懷念老屋的一草一木……

老屋記憶作文6

一方土屋,承載了幾代人無數的記憶。

——題記

春節,我又回到了奶奶家,又看到了那方破舊的土屋,彷彿又看到了屋子背後幾代人的記憶……

父親年幼時,土屋就已屹立在山腳下,父親兄弟四人曾在屋中過着十分清貧的生活,吃糠咽菜,缺衣少穿。儘管這樣,依然有在屋外抽陀螺、捉迷藏的童真童趣,更有在窗下勤學苦練、挑燈夜戰的學習生涯。一方土屋,成為父親成長的見證,成為父親打開記憶寶庫的鑰匙。父親無限感慨地説:“每當看到這一間老屋,無限記憶就會湧上心頭,生活中有它的陪伴,真好!”

我年幼時,雖然在老屋呆的時間不是很長,但老屋給我的記憶卻更加深刻。每當看到這方老屋,就會想起奶奶可口的飯菜,就會想起與堂哥堂姐們盡情玩耍的快樂,就會想起一個個紅紅火火的除夕夜。這方土屋已不僅僅是供人居住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的寄託,記憶的歸宿。老屋雖破舊,但記憶永存。在大都市高樓林立的今天,只有這一方土屋,給予我久違的親切與兒時的記憶。

現在,堂哥的兒子(奶奶的曾孫)又在老屋中嬉戲玩耍,這老屋的第三代記憶又將開啟,我望着他在土屋中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心中想:“他心中一定也已經有了老屋的印象,也一定有屬於自己的老屋記憶。”

一房小小的老屋,承載着三代人甚至更多人的美好記憶。難以想象,如果老屋消失,人生的記憶將會有多少缺憾?謝謝你,老屋!謝謝你幫我們保管記憶,留住幸福。三世陪伴,感謝有你!

老屋記憶作文7

這還是我記憶中的老屋嗎?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迎風抖着……

恍忽間又看見她菊花般燦爛的笑容,又感受到那把舊蒲扇散發出的輕風,又聞見那老香爐的裊裊香氣。這,是屬於老屋的印記。

在我的記憶中,每逢去看老太太,她那佈滿皺紋的臉上便綻出笑容,然後拄着枴杖,慢悠悠地走進房裏,變戲法似的拿出幾顆糖或一點小餅乾,年幼的我便會興奮地一把抓過來跑着去外面玩。這時,她就靠在那已經舊得吱呀響的藤椅上看着我,她笑了,笑得像一朵菊花。

依稀記得,老太太的房裏有一隻古董鐘錶,已經不知道多少年頭了,聽説我奶奶出生時,它就在那兒了。老太太曾對我説:“再等十年,它就成精了。”隨着“滴嗒滴嗒”的鐘聲,時間停在了夏天。

老太太讓我坐在小板凳上,她拿出那把老得掉絲的蒲扇為我扇風,我至今再也沒感受到過那樣柔和,輕盈的風了。

那隻老香爐也值得一提,與老鐘相比,它更古老,早成精了,斑駁的鏽跡訴説着它的歷史。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它是世界上最香的香爐,每次進屋,第一鑽進鼻子的味道,便是老香爐散發出的幽幽香氣,令人魂牽夢所。老太太有時會陪我玩,拉着我的手散步,每當這時,我便會感到無比幸福。

如今,老屋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老太太也已離開了我們,只留下美好的記憶索繞在我的心頭。今夜,它又會恍然入夢……

標籤: 老屋 記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jiyizuowen/4oj3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