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情感作文 >記憶作文 >

記憶碎片作文5篇

記憶碎片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憶碎片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碎片作文5篇

記憶碎片作文1

灰濛濛的天空總是不時的飄下零星的細雨,輕柔的帶着濕氣的二月寒風輕輕刺在臉頰上,架夾着細細的水滴飄泊不定。心海中那記憶中的路邊的老屋又漸漸浮現清晰,那尖尖的屋頂,青青的層層疊疊的瓦,年久褐色木門,小小的帶着粗粗木欄杆的窗、網狀夾黃泥糊的牆、高高的木門檻,還有那門口兩邊看不到頭的彎彎曲曲的砂石路,路邊那清澈的小溪,小溪前那碧綠的田野,夕陽掛在田野不遠的盡頭的小山尖上,毫不吝嗇的把金色的光輝灑在田野上、小溪裏、砂石路上,穿過大門投進堂屋裏。

昏暗廚房的灶火映在牆上,明明滅滅的不停的交替的閃爍。爺爺總是在這個時候忙忙碌碌的在門檻上跨進跨出,廚房裏傳出嚓嚓的炒菜聲,香味斷斷續續的飄進堂屋裏,而我則在堂屋裏、門檻前後跑來跑去,或在灶台前傻傻的看着燃燒的木材,或盯着灶裏角落那被灰燼掩埋着的看不見的烤紅薯,想象那紅薯甜甜的味道和撲鼻的香氣。 爺爺總是不在家的,奶奶管着我。路邊的小溪裏的小魚總是吸引我,趁她不注意,我總是趴在小溪邊目不轉睛的盯着水裏的魚,尋思怎麼才能把它抓到手,一不注意就會發現我的耳朵被拎在一隻手裏,被迫踮起腳尖,跨過小溪的石板橋,越過砂石路,穿過門檻,帶到堂屋,耳邊響起一陣訓斥聲,耳朵真的好痛,痛的好久。五歲的我喜歡到老屋邊的空心菜地裏去玩,綠油油的菜地上浮着一層潔白的小花,偶爾還能發現一些綠綠的空心菜籽,撥開外皮,裏面是嫩嫩的白色未成熟的籽粒,摘小花、剝菜籽忙的全神灌注不亦樂乎,但那隻手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粘上我的耳朵,又是疼上好久。扁扁的洗衣棒敲打在青石板上衣物的咚咚聲還會迴盪在我的耳邊,那時的我總是百無聊賴的站在她的身後不知在想着什麼,大概雲遊天外吧,想的那麼出神,總是被“跟上”二字換回,暈暈乎乎的`如尾巴亦步亦趨不知所以。

讀書時離開了她,離開了老屋,一晃我已成年,每次回去看到她時,她要不坐着沙發上,絮叨着我們小輩的糗事,屋裏一陣陣的歡笑,和某小輩的低低的爭辯抗議聲,要不就邁着她的小小的小腳,慢慢的小心的在屋裏走動,嘴裏説着“我老了,不能給你們做菜吃了”等等話題。隨着年歲的增大,枴杖出現在她的手上,顫顫巍巍的,走的少了,坐和躺的多了,臉上的皺紋越發明顯,身形越發瘦小,但眼睛一如往昔般的明亮,如夜空中的星辰,思維亦如年青時的敏捷事事皆知。

十幾年前種下的柏樹已挺拔傲立,半山上枯槁的野草隨着二月的風上下起伏,雨停止了哭泣,陽光鑽出了雲層,照亮了遠方的山嶺、奔流不息的河流、褐色的田野、恬靜的小城,我腳下的山崗,還有我心海中的那讓我深深印記的老屋。逝去的已逝去,留下的只有深深地思念和那美好、温馨讓人永不能忘的那記憶的碎片。爺爺已故去十餘年了,五日前奶奶離去,年九十七歲。

記憶碎片作文2

自從我出生,我就跟我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還有一個僅僅比我大5歲的表哥,所以那時候我們一起上學,一起玩耍。記得也就6歲的那個時候,那時的條件還不是很好,唯一值得稀罕的是我家有一台DVD,那時候還沒有“家電下鄉”的政策,一個村子裏也沒幾家有DVD的。所以為了豐富娛樂生活,我表哥甚至挨家挨户地去借光盤,借不到的就騎着破舊的自行車到鎮上去“租”一盒光盤,畢竟他比我大5歲,性格還算很開放,敢“豁出去”。而我不一樣,我從小性格就內向膽小,每次都是他帶我出去玩,沒有他在我身邊我也不會到處亂跑。

沒有可以放的光盤的時候,那個黑白電視也成了我快樂時光的一部分,每次放學回來總期待着“動畫城”的主題曲想起,於是,一個黑白的世界裏像是倒扣在牆上的顏料盒了。

有一天,母親從外地回來,表哥不知道從哪弄來了一張“奧特曼”的光碟,我倆都很迫不及待的想去觀看。就拿着光碟在門口徘徊了好久,因為我表哥愛面子不好意思開口,而我呢,我膽小內向怕生。怕生?是啊,那個時候父母很少回來,我也很少與他們接觸,於是一個至親的人成了一個“陌生人”。總是在門口徘徊,一直在討論到底誰先推門進去,表哥嘴裏一直唸叨着“你先進去吧,等我撰夠了錢,我就自己買一個,我們天天在家看”。最終,我一起推門進去,母親看我手裏拿着一張光碟,就把DVD打開説“你們看吧”。當“奧特曼”主題曲響起的時候,心中的一塊石頭也沉入了萬丈深淵。

後來,我表哥家裏終於有了一台DVD,而我呢?我轉學到了鎮上,與他一起玩耍的機會少了,鎮上的房子裏裝上了有線電視,再也沒有了趴在黑白電視機前等候半個小時只為看一部動畫片的時光了,那時候也過了看“奧特曼”的年齡,每次回到鄉下去找他,也沒有以前那麼“瘋瘋癲癲”,唯一不變的是那台黑白電視,電視機前面有一個“小霸王”,兩個相對完整的手把,再者就是東一堆西一個的遊戲卡。

後來我轉學到城裏上學,他綴學去外地打工,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曾經的親密也越來越疏遠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很難體會到而是的快樂,是條件不如以前了嗎?不是,是我們長大了,即將變老了。以前一羣蜜蜂在油菜花裏飛舞,一羣孩子翻着牆頭到處找蜂蜜,這就是春。知了叫了,午後人們躺在樹下的長椅上搖着蒲扇,夜晚的螢火蟲在茂密的草叢裏亂串,成了“地上星空”,微風透過窗子,像一觸就破的泡沫,一個熾熱的夏天便在那一刻冷卻了下來。秋天躺在一片金色的田野裏,那鬆軟的草堆是天然的沙發,空氣中溢滿了稻穀的的香味。還有那凋零了樹葉的樹幹,像是到了風燭殘年的老人,夕陽西下,寂靜的村子沸騰了,白雪皚皚的令人徜徉…

記憶碎片作文3

藏起青春裏鋒利的稜角,別讓它傷了你至親至愛的人啊!

——題記

窗外颳起了颯颯的秋風,猶在樹間的葉隨風搖曳,鳴奏着悽婉哀傷的曲子。落葉被風捲起在空中旋轉,翻飛,以最美的姿態結束短暫的一生。最後翩然墜落,親吻大樹母親的根。來年化作春泥,報答大樹母親的養育之恩。

我的母親也似大樹那般偉大,無私,她把她最温柔的愛給了我,把她最柔軟的心給了我。我卻那麼殘忍,豎起身上鋭利的稜角,將那顆心傷的滿目瘡痍,任性地踐踏着母親的深情。

腦海中的記憶碎片劃出了一道往事的弧線。

那是青春期的我,叛逆,倔強,對父母有濃濃的敵意。我開始愛美,看着身上微凸的小肚子,不夠纖細的大腿難免會不滿意。像很多同齡人一樣,我開始減肥。每天吃着一點點的飯量,一點水果,即使餓得前胸貼後背也堅決不進食。父母急在眼裏疼在心裏,就是勸不動執拗的我。有一天晚上,母親輕輕推開我房間的門,温和地説:“孩子,媽媽做了你最愛吃的餛飩,來吃點吧!”我緊蹙着眉頭:“不吃!”母親把餛飩擺在桌上,仍温和的勸着:“吃吧,不吃會餓壞的。”

我暴躁地把枕頭扔在地上,語氣厭惡:“我説了不吃就是不吃!如果不是你們遺傳,我還用減肥嗎?”話説完後,我有些後悔。我清楚的看見母親微微發福的身子僵了僵,輕輕地帶上房門。

那時的我是多麼可恨,憑藉母親對我的愛,肆意傷害着她的心。母親該多麼痛苦,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她親手養大的孩子,像一隻小獸一樣攻擊着她,怨恨着她。

腦海中又浮現出一幅畫面。母親在刺骨的寒風中,拼命追着前面奔跑的我。

她手上拿的是我的棉襖,而她自己只穿了件薄薄的毛衣。在那之前,我與母親發

生了爭執。我不願穿母親織的毛衣,而母親擔心我會冷,苦口婆心的勸着我。一氣之下,我摔門而出,跑到了街上。回到家時,母親發了高燒,正虛弱的躺在牀上,面色蒼白。母親睡得也極不安穩,緊蹙着眉頭,嘴裏還呢喃着什麼,仔細一聽;“孩子,會冷的……”

我看着牀上早已不再年輕的母親,心裏泛着酸。她心心念唸的只有我,只要我健康,我快樂就夠了。她將自己的心團吧團吧給了我,不管我怎麼傷害她,怎麼怨恨她,她仍然深深愛着我,永遠不變。那是多麼深沉的愛,才會愛的忽略自己,只有對方。

母親只有這麼個卑微的願望啊!我怎麼可以這麼任性,肆意傷害最疼我愛我的母親!我該懂事了!母親不再年輕,我該磨平身上的稜角,像落葉那般,報答生我養我的母親,多讓她露出幸福的笑容,讓她為我驕傲。

藏起青春裏鋒利的稜角,別讓它傷了你至親至愛的人。

記憶碎片作文4

説到剪輯,我想起的第一部片子就是諾蘭的《記憶碎片》,記憶碎片影評。

我一直想用個方法準確的形容一下這個片子的剪輯,像切香腸,切碎成一段一段又一段,再倒敍正序交叉把它串起來。從前看這部片子覺得好神奇,硬是剪得複雜多樣答案不一;後來去年又出現了部《雲圖》,硬是把6個故事切碎重組,貌似想讓觀眾騰雲駕霧。

雖然兩部片子的剪輯形式差不多,不過,作為一名諾蘭的粉絲,我還是忍不住為他這部初期的作品搖旗吶喊。其實應該像切碎了一把標尺,按照刻度10-1-9-2-8-3-7-6-4-5的方式排序,倒敍是彩色的,正敍是黑白的。這種交叉剪輯的方式讓觀眾不敢懈怠,生怕看漏某個環節導致不知所云。

蒙太奇(法文: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後來,電影借用這個概念,使其逐漸成為影視製作的一個專用術語。

簡要地説,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按照這樣的解釋,要我説,《記憶碎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和觀眾的心理順序正相反,先按鏡頭拍攝組合成一個故事,再把這個完整的小故事切碎成N段,慘不忍睹,又用非線性的敍事組合講述出來。

這大抵是懸疑驚悚故事最出彩的技巧。沒有人抵得過結尾的翻盤大逆轉,哪怕你已看得昏昏欲睡稀裏糊塗…而其實我敢保證,只要你有探索的慾望,它絕對有讓你精神抖擻看下去的勁頭。

影片開頭主人公殺了一個人,然後倒敍一步一步告訴你他怎麼殺的、為什麼殺;正序一步一步告訴你他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麼是這樣一個人…然後你充滿同情,和患有失憶症的主人公一樣表現出迷茫、困惑、不安,卻有堅定、執着的精神狀態…最後,影片結尾主人公又殺了一個人。

看過片的朋友,無法忘記的應該是主人公的拍立得相機和滿身的紋身。作為一個只有10分鐘短期記憶的人,這兩樣東西彷彿必不可少;切碎的剪輯,這兩樣也作為了主要線索,照片拍下了人物、場景,紋身寫下了原因、事實…讓探索一步一步進行。

最初看完《記憶碎片》那陣,鼓動我買拍立得相機的神經。於是,我就買了,後來用得很少,因為我好像是買來送人的,很亂精神。偶爾吃西餐的時候,切碎披薩、牛排,打亂,一塊一塊細細品嚐…

會想:世界仍然存在?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來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有意義…儘管它每天重複的頻率比較高。

我蠻喜歡中文片名的翻譯,《記憶碎片》,和影片的剪輯一樣,切碎的蒙太奇。關於記憶的片子很多,經典的也不少,大多是關於科幻什麼的;而像這部切得這麼碎的,又是現實版,還真獨一無二。而《雲圖》,是以時間為主線,6個故事的切換穿插,還是沒有這部來得有味道。

英文片名《Memento》,紀念品,引起回憶的東西。我覺得人的一生就是記憶碎片的索引,所以,人們活在自我的價值中。

記憶碎片作文5

身居繁華的都市,卻總能感覺歲月的靜默。時光無情逝,晃眼一世終,然,四季輪迴改不了的,還是那一腔,深藏於心的情愫。看紅綠街燈,茫茫紅塵極盡妖嬈,望長空明月, 悠悠高懸更顯清幽。只是孤心相對,那份妖嬈與清幽,也只能是憑添心中的一些愁緒。

那天突然回到熱線。去看那些老帖,還有老朋友。來到那個路口,茫然,且失落。曾經一起笑過,鬧過,爭執過的朋友,停停走走,慢慢消失在藕花深處。原來,我們已隨時光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了。無聲無息的河流上,薄霧氤氲,有什麼班駁那些流光花顏。那些水裏水外的故事,無聲散落於煙波水痕。早春的枯瘦裏,流淌着落葉和凋花。偶爾一探手,便會撩起一袖四處飄蕩的香魂。那些活潑靈動或曼妙婉約的文句,不小心觸動,有淚滴從書頁裏滑落。

曾經Q上的文友都被我刪除一光,彼此再無任何聯繫。相信你也一樣。

風,清了肺。雲,靜了心。雨,洗滌着了了塵塵與埃埃。是的,我已習慣,習慣這樣躺在河底。看河水從頭頂流過,透明而憂傷。寂寞着,孤單着。往往是心中有着太多的話説,可是又覺得説出來毫無意義。沒了朋友,少了快樂,靈魂會死的。自此才思枯竭。人,是不是總要迷失在所謂的成熟與理智裏?或許人有時是需要由着性子生活的。做性情中人才是幸福的。

一個人走在城市的星光下,看自己自己疲憊而蕭索的影子,很想流淚。 有天遇見遙兒,這樣對我説。不由得心生慨歎,流光易逝催人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們,不再天真,不再浪漫。有的是滄桑的延伸和冷漠的表情。日子就像一張殼,將自己越包越緊,也越來越冷,越來越硬。

走過了,遠了。相遇了,散了。論壇,博客。人生。哪個路口不過如此?

窗外,又是這個城市的暮色。和過去一樣,喧鬧而寂寞。繽紛而暗淡。遠山黛青的煙靄。馬路上是低頭匆匆趕路的行人。或者凝望前路車來的疲倦眼神。生活一如既往。很多人來了。很多人走了。時間把一切填得沒有一絲縫隙。當我們走過,就像經歷了一場海潮,那些凹陷的縫隙都塞滿了泥沙。

小雨説,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每天,我們還是堅持着自己的生活。遊走在時間的河流之中,追逐着幸福和快樂。那些美好的情感不斷湧現,也不斷消失。

端起杯子,輕輕啜飲那早已冰冷的綠茶。味淡,色枯。鮮活,美好的,竟那麼模糊,淡遠了。

抹一抹淚眼,對飄過窗前的透明的雲朵笑笑,然後説再見。和時光説再見。風景看透,細水常流。在月夜淺唱一首歌,慢慢接近真實的自己,任思念消瘦成一株水草。

那些流光,那些故事,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是鏡水之月,雲夢之花,從此不再屬於你我。一些碎片,兀自芬芳。清數歲月的終老,許有暗香侵盈衣袖。行走其間,聽見輕碎的腳步與回憶的呼吸剛好吻合。有一瞬,我真的恍惚了。

標籤: 碎片 記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ngganzuowen/jiyizuowen/2v2m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