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贈汪倫 >

《贈汪倫》名師説課稿

《贈汪倫》名師説課稿

一、説教材

《贈汪倫》名師説課稿

《贈汪倫》這首詩是唐詩中的極品。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難以估量。詩中展現的是令人蕩氣迴腸的純真友誼。詩中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聲色並茂,情景俱佳的寫意畫。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輕舟欲行,踏歌聲起,主客兩依依。這是多麼讓人刻骨銘心的送別場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誼將兩位詩人一線牽。這是多麼真摯而動人的送別! 孩子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一定會與李白一路同行……孩子們在讀詩時,也許,會被這份千古絕唱的友誼所感動。也許, 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但作為新世紀的學生對於李白汪倫友誼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讓這時空交錯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誼"這個主題上,抓住情感這個切入點是本課的關鍵。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古代詩詞語言精美,生動,教學時切忌逐字逐句串講支解。本設計有效利用音樂,誦讀,想象,媒體教學等手段,抓住"情感"這一主線,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藉助想象,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的確,放開學生的手腳,放飛學生的思維,就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知識能力:

學會"贈,汪,倫,乘,舟,欲,踏,潭"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

學會想象詩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情感態度:

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句,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三、説教學方法。

古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敍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這節課我發酸運用下面的教學方法:

1、想象入境法。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

子曰:"不悱不啟",教師應做好學生求知路上的引導者,適時啟發,適勢啟發,方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本課我抓住關鍵詞語'忽''不及'深入理解,進而領悟全詩情感,結尾孩子的頓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詩既可唱,又可觀,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藉助文字想象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我在學生讀通,讀懂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倫分別的場面:"汪倫兄不是説好了嗎 不用來送了,怎麼又來了 "讓師生分別扮演李白和汪倫,通過生口語交際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後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詩境,誦讀全詩,領悟詩情,學生從聲情並茂的吟誦中讀懂了詩歌,領悟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詩是美的,想象是美的,可以説,沒有想象,就沒有成功的古詩文教學。

2、熟讀成誦法。

張田若先生認為"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詩教學是閲讀教學的一部分,因此古詩教學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從這個意義上講,古詩教學就是讀悟教學,就是知識的理解,情感的共鳴,審美的感悟。

要使學生通過學古詩文,既受到文化薰陶感染,又從情感上,思想意識上得到美的體驗,這就要引導學生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和背誦在古詩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初讀,讀準字音,再讀抓住"將欲行""忽""不及" 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自己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感動在一片濃濃的`情誼之中,縱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汪倫送我情呀。

誦讀,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誦讀的重要性。事實上誦讀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有效地吸收語言,轉化語言。古詩尤其要重視誦讀,讓學生充分領悟其圖畫美,語言美,意境美。在這課裏,我讓學生反覆含詠,迴環復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示詩句),接着讓學生三讀詩句:

你就是李白,聽着這歌聲,看着這踏歌。你會脱口而出地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就是李白,聽着這歌聲,看着這踏歌。你會不由自主地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就是李白,聽着這歌聲,看着這踏歌。你會滿懷深情地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讓學生多讀,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 "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聯繫擴充法。

教材定位從題材走向素材。"課本無非是個例子",是教學的例子,但不是教學的全部,是教學的起點,但絕非教學的終點。教學也不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詩歌的體裁特點,內容特點,結合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精讀一首,帶讀幾篇,豐富其文化底藴。老師在學生學會《贈汪倫》一詩的基礎上, 出示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通過朗讀,很快弄清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通過吟誦領悟了詩中所表達的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其實心底流淌着的都是同一份永恆,珍貴的真情。我還讓學生把課前蒐集,吟誦的有關送別的詩,進行交流,更是將語文教學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篩選信息的能力,有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繫起來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並在對比誦讀中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 形成了一個知識組塊。

這樣就能跳出教材用教材,不死啃教材,注重了教材自身資源的開發和生成,將教材從題材走向素材,突破了教材的侷限,把與教材相關的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語文資源引入了課堂,讓生活走進語文,讓語文走向生活,並關注學生對教材的多元反應,體現開放,注重生成,關注文化。

四、説學習方法

1、再現形象法。

好詩一般都有鮮明生動的形象。經常在頭腦中再現詩的意境和畫面,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例如:在這節課我首先是讓學生學習古代的相送禮儀"踏歌",把學生的意境帶到比較遠的時空,從而拉近了古今的距離,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有是讓學生通過師生扮演角色進入李白和汪倫相送的畫面中,既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能使學生頭腦中浮現了相送的場面,同時也挖掘出學生內心深處的感動,為誦讀作了很好的鋪墊。還通過插圖的再現,古樂的播放為學生提供可視,可聽的畫面,音樂,縮短時空距離,渲染氣氛,穿越時空,溝通情感,讓學生逐步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想象能力。

2、朗讀感悟法。

古詩教學中要採取範讀,獨自朗讀,加手勢吟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古詩的意義和感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應幫助他們確定感情基調,再看看哪些是表達這種感情的關鍵字,重音就可以落在這些關鍵字上,然後指導處理個性化誦讀。

3、資料整理法。

古詩題材廣泛,影響深遠,年代久遠,學生要學一首古詩了,首先要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不斷地篩選,找到有用的資料,在這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資料的蒐集,整理,綜合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五、説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引發熱情。通過聯繫生活,踏歌舞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在師生交流中,畫面——送別圖,故事——十里桃花 萬家酒家等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讀準字音,熟記生字,感知古詩大意。

3、誦讀古詩,悟意明理。讀悟的基本思路應是語感—— 文感—— 情感—— 美感。在這個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本真,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帶有情境的讀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想和情感的強烈震憾中領會作者深邃的思想,感受和再現作者的情思。

4、遷移延伸,拓展誦讀。

通過一篇帶動多篇,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挖掘了詩的文化底藴。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這節課的板書設計我儘量做到文句簡潔提綱挈領,用最簡潔,明確的詞句概括體現出詩句內容的詞語,使學生對此一目瞭然,並能藉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標籤: 汪倫 名師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zengwanglun/7q3xr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