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雨巷 >

《雨巷》優秀教案

《雨巷》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雨巷》優秀教案

1、反覆朗讀,體會本詩的意境美。

2、瞭解“自由詩體”的特點。

3、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的內心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合作研討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設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淒冷的濛濛細雨。有一位撐着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彳亍而行,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自由發言)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戴望舒一起走進這條《雨巷》(板書)

二、整體感知,正字音

(1)聽朗讀帶,正字音(學生進入想象,讓學生聞到丁香花的味道,並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 惆悵chóu chàng 頹圮tuí pǐ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調? 明確:孤獨、憂傷、惆悵、失落、哀怨 問:古代詩詞中有哪些詩句是表愁怨和憂傷。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清明》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李清照《 聲聲慢》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柳永《雨鈴霖》

(3)問:那我們該怎麼去讀這首詩呢? 明確:低沉、緩慢、略帶悲傷。

三、整體解讀

1、問: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朦朧,作者為了能營造這種朦朧的意境採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共有6個。背景道具——雨巷、油紙傘、籬笆牆、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

2、具體解讀意象

1)雨巷

雨:迷茫、潮濕、陰冷;巷:陰暗、狹窄、悠長。

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的小巷,再加上濛濛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突出陰暗、清冷、寂寥的環境特徵。

2)籬笆牆

這個籬笆牆是頹圮的,就是讓人感覺有種破敗、淒涼的氣氛。

當雨巷、籬笆牆結合起來,於是便營造出幽深、寂靜、朦朧、悽美的氛圍。

3)油紙傘

未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像空間。油紙傘本身就有復古,懷舊,神祕,迷濛的特點,充滿傳統氣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憑添了一份冷漠,悽清和孤獨的氛圍。

而油紙傘與雨巷、籬笆牆也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暮春,並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靜、悽美、朦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悽清、迷離、空濛的氛圍,總體來説,朦朧、感傷。

4)丁香

整首詩説不清道不明的迷濛意境都源於“丁香”二字。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易凋謝。開花為白色或紫色。

丁香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説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本詩中的丁香展現出其美麗、高潔、愁怨。

古典詩詞中有關丁香的描寫: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 芭蕉彎彎如月牙,丁香悽悽似別離。——李璟 竹葉豈能消積恨,丁香空解結同心。——韋莊 各自南浦別,愁見丁香結。——牛嶠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李珣 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王國維 板書: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濛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籬牆:破敗、淒涼 迷離、淒涼而哀傷的意境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四、具體探究

1、問:為什麼用“丁香姑娘”,而不用“玫瑰姑娘”、“茶花姑娘”?

明確:丁香姑娘在原文“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是美麗高潔,“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哀怨彷徨。在原文中多次出的描摹丁香姑娘的詞“美麗高潔;愁怨,憂愁,哀怨,彷徨;冷漠,悽清,又惆悵;歎息,悽婉迷茫;靜默,消散”。

2、問:作者用雨巷、籬笆牆、油紙傘、丁香姑娘等典型意象,準確地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為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呢? 明確:聯繫作者和時代背景。

作者簡介: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戴望舒(1905—1950)戴,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詩人。1928年《雨巷》發表在《小説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人。現代派象徵主義。

時代背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破裂。反動派對革命者進行血腥屠殺,原來熱情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高潮墜入深淵。戴望舒此時才22歲,之前他與同學一起從事革命文藝活動,宣傳黨的工作,1927年3月還曾因此被捕。四一二政變後,他就一直隱居在江蘇友人的家裏。此時他很傍徨、痛苦,他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也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他在失望中寫下了這首詩歌。

3、問:雨巷僅僅是一條狹窄破舊 、陰暗潮濕的小巷嗎 ? 明確:雨巷象徵着黑暗、沉悶的社會現實。

4、問:在雨巷中,丁香姑娘最終是“靜默,消散”,説明了什麼呢?

明確:丁香姑娘——人生理想,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理想的美好,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總結: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儘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都説《雨巷》這首詩美,音節美、意象美、意境美,其實,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種美,在它身上體現着一種略帶着一絲憂怨的,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五、藝術特色

思考:詩歌採用了怎麼樣的藝術手法?

明確:

1、它採用了象徵手法。如: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美好的理想和願望,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2、優美的音樂旋律

全詩迴盪着一種深沉的舒緩悠揚的旋律。正如葉聖陶所説,《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的首行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着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③復沓句式的妙用。第三節:“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可以説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使閲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④詞的重疊運用。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⑤壓韻的位置錯綜變化。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詩中的兩個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對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讀,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同時對這首詩偶了新的熟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yuxiang/3z37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