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平凡的世界 >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00字(精選10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00字(精選10篇)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00字(精選10篇)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1

很久以前讀過平凡的世界,記憶模糊了,記憶中只留下西北漫漫縹緲的塵煙,揮之不去。

一連幾天,廢寢忘食的,又看了平凡的世界。

看到結尾,眼睛裏飽含着熱淚,看的我激動不已。

書中的人物,特別是劉家老二,一口的書面語言,幾個人湊一起,長篇大論的理想啊,努力啊,進取啊,一看就是作者“路遙”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作者通過劉家老二的口,不停的説平凡的工作是多麼重要,是多麼的需要,但是最後還不都是離開了那些平凡的工作,離開才意味着,理想,努力,進取。

這個世界,大多數人是平凡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平凡的事,也許是小説的原因吧,故事中的主人公,做了幾件轟轟烈烈的事,但是,時代不同了,“路遙”那個時代過去了,理想,努力,進取,不再是轟轟烈烈,也沒有轟轟烈烈了。現在是堅持,韌性,再堅持,再韌性,有時一瞬間,有時幾年,別人看着轟轟烈烈,自己身在其中,就是堅持,韌性,再堅持,再韌性。

書中兄弟倆,兩位主人公的愛情,就是現代版的“紅袖添香”,男人都希望這樣,都希望自己強大,強大到“紅袖添香”但是,現實就是現實。

整個書中的文字,瀰漫着蓬勃的,向上的,一往無前的,是個男人都有的,“夢”的光輝。時代是不同了,但是,一代一代的好男兒,都在延續着這個夢。“路遙”你在天堂,可以安息了。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2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是陝西省清澗縣人,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從小被繼治伯父撫養,曾在鄉下當地一年民辦教師,隨後回到縣裏工作。

《平凡的世界》於1991年榮獲“茅盾文學獎”,從此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地位。

小説以陝北黃土高原上孫、金、田三家人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文革”到改革開放的社會面貌,從郝紅梅為了擺脱地主身份和顧養民戀愛可看出當時地主受人輕視,只有有錢有權便可呼風喚雨,而從少安與潤葉真心相愛卻無奈地被田福堂拆散。少安被迫背離鄉可看出當時的人對身世、成份和權力是多麼的重視。

而鬧旱災時田福軍冒着犯法的危險救濟百姓讓人在這黑暗的社會裏看到了一絲光芒,顯得格外地與眾不同。

讀了《平凡的世界》我最大的收穫便是得知了平凡中的偉大,作者路遙用自己深厚的寫作功底將孫少平,孫少安及一系列人物的關係以及那農村淳樸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拍案叫絕。《平凡的世界》沒有戲劇化的情節,傳奇性的故事卻一次又一次地給我們演變了一個真理,平凡的就是偉大的,文章人物刻畫也十分地獨特,從細節處表現了了一個個鮮活地人物個性。

縱觀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裏一一的展現,這也成為了全書最大的看點。

因為有愛,世界變得美麗!

路遙在後記中寫道“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我想他做到了。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3

我最近看了一本榮獲茅盾文學獎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看完之後,我感悟頗深。

文中的主人公孫少平,非常熱愛讀書,把看書當成自己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由於生活所迫,離開家鄉來黃原打苦工,背石頭。他每天要拌勻非常重的石頭,不久,他的背部就被石頭磨爛,有些地方甚至血肉模糊。到了半夜孫少平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窯裏,點着蠟燭,忍受着脊背的劇痛,廢寢忘食地讀書,他是有多麼愛讀書呀!

看到這裏,我思緒萬千。孫少平在那如此艱苦的環境還堅持讀書,我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卻不好好珍惜,沒有做到百分之百投入學習,現在想想孫少平,真是自愧不如。孫少平這種勤奮苦讀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仍出現很多不認真學習的現象。如老師規定8:15到校,有同學9:00才來到學校;上課鈴聲已經響起,但還有學生在操場上自由活動,老師來到教室,才急匆匆地跑回教室裏,需要平靜好幾分鐘才能進入上課狀態;在課堂上,有些同學在做小動作,有些同學在走神;在考場上,有些同學在傳紙條,抄答案。這些都是不認真學習的現象,用七個字概括就是:不珍惜學習環境。

與孫少平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呀!幸福並不僅僅在於我們能吃飽穿暖,更多的是在於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抓住學習的機會,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4

這是一本書,卻又那麼的真實,讓人不時的產生共鳴和內在的精神食糧。如果要告訴你什麼,我多麼希望我身邊的朋友都能有機會讀讀這本書,或許你不愛讀書,可是不讀書,精神上的昇華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説到這本書,除了裏面貼近人生的思想、感悟、磨難、成長、責任,還應該説的是裏面的愛情,愛情啊,這是人生中一種複雜的感情,我們何嘗沒有受過這種感情帶來的温馨甜蜜與痛苦不堪。像沒有聞過花香但知道花香的少女,像看不到垂柳拖絲,迎風弄鳥景象但知道她很美的少男,當他遇到了,第一次接觸到了,是那樣的緊張不安又是那樣的歡快滿足在陶醉之間,怕她一下子消失,又喜歡身處這花香景美的甜蜜之間,他能聞到花香看到景物,他就會感覺甜蜜,感覺幸福,像魚的水,鳥的天空。

可是,當他還沒有聞夠這花看夠這景,花和景便消失的時候,這痛苦又是那樣的劇烈,這折磨又是那樣的深刻,我正想在這有着鳥語花香的地方安居的時候,他一下子變成了大海,變成了沙漠,我何嘗能接受的了?這也許就是愛情的偉大之處,有的時候,像花,像一桌子的美餐,像太陽,它得而復失的時候,像蒜,像牆上的餅,像沒有光亮。正如書中的少安與潤葉、少平與田曉霞等等,有多少愛情能做到真正的愛情不是理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如果之前我能做到,我想我便不會敗給那個讓我痛苦不已的東西,我和我女朋友,我相信我至今都相信她當時愛我。當你説,我們分手的時候,她會在你面前流淚。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5

我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路遙原名王衞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省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代表作有《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等,1986年,先後推出著名的長篇小説《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通過他們兩條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文中不僅對人物刻畫形象,而且對景的描寫也是裁月鏤雲,讓人顧景興懷。

“遠遠近近的山巒,縱橫交錯的溝壑和川道,綠色已經開始漸漸濃重起來……”

“古塔山上,有些樹葉被秋霜染成深紅,如同燃燒起一堆堆大火。天格外高遠而深邃,雲彩像新棉一般潔白,黃源河不僅樟賽,而且變得清澈如鏡,映照出兩岸的山色秋光……”

文中對景色的描寫入木三分,讓人猶如身臨其境。

《平凡的世界》在思想方面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深刻的哲理性。在作者筆下,生存環境的悲苦不僅僅是生計問題,更有發展空間的種種限制。實際上,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6

冬夜,燈下,品一杯茶——暖暖的冒着熱氣的紅茶,看一本書——能使人感動的書,這是我的喜歡。記得開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在一個冬夜…好書難求,就像知音難覓,《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認為的一本好書,它寫得很真,值得細細品味。這本書使我感動的是書中人物的情與愛,為裏面敢愛的年輕人而感動。書中主要描寫的是這樣一個農民家庭:兄妹三人,大哥孫少安是村裏生產隊長,在讀高中的弟弟孫少平,在讀初中的妹妹孫蘭香,父母親都是淳樸老實的農民,還有年老卧牀的祖母…貧窮時時困擾着這個黃土高原上的農民家庭,但他們的內心也有情有愛,還有“窮則思變”的努力向上的精神。書中的幾段情與愛的描寫很細膩,也蠻感人。孫少平與郝紅梅,兩個處於相同貧窮境遇的年輕人,同樣有年輕而敏感的心,因同樣酷愛讀書而相知,繼而有了似是而非的青澀初戀。他倆朦朧的情似乎註定會無疾而終,有些無奈的感覺,但我想我們大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

田潤葉對孫少安勇敢告白少女愛慕之心也很感人。但是孫少安為了挑起貧困大家庭的生活重擔,不想拖累她,始終將這段情深埋並且在她告白之後匆匆結婚以期讓她另覓佳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偶。但是痴情的潤葉卻終不能忘情。或許有人會因此而痛罵逃避的少安,但我想他那份期望心愛的人得到幸福的心是很真,很灼熱的。還有使我感動的是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愛。他們因曉霞的表姐潤葉和少安的哥哥孫少平的緣故認識,同校不同班的他倆因一起排練節目進而更加深友誼,或許愛的種子也在此時以埋下。成為記者後的曉霞勇敢的向孫少平表白了自己的愛,並且相約兩年後古塔下的再一次相聚,然而曉霞就在約定的前幾天卻因採訪遇難。可以想見,當少平得到相愛的人遇難的訊息,會是怎樣的撕心裂肺啊!可能有人看後會覺得,他倆的愛似乎毫無來由,但我要説,年青人的愛有時就是毫無來由,年輕人就是要敢愛敢恨,活着,有愛才好。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7

世間萬物皆平凡,而在這平凡世界裏又有着許多平凡亦或不平凡的人或事構成。他們猶如這宇宙中最渺小的塵埃,脆弱而又微不足道。在寒假中我讀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它向我們闡釋了這平凡世界中平凡而又頑強的人的存在。

此書以孫少平、孫少安兩人的生活經歷為主線,描寫了六十年代的生活景象。孫少平是一個不屈不撓的農村人,是一個刻苦用功的莘莘學子,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卻又用知識打破常規奮發向上的,有着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

仔細想想,孫少安身上似乎也有一些少平的影子,他十三歲撐起遙遙欲墜的家,用他並不強壯的臂膀撐起家裏的一片天。他沒有舊社會的頑固思想,雖然沒有多大的知識,卻用的他勤勞智慧,踏實能幹,不屈於所謂的革命而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再想想看,全文是否又穿插了一種苦難中的磨礫?上天像一個精明的商人,給你一分勤勞與智慧,就搭配給你幾倍的苦難。

孫少平從在縣立高中的自卑與不安的少年,到後來的煤礦工人,他的那份鋼鐵般的意志力。來源於他對世界的認知和他的苦難經歷。他若不是兒時苦難,又怎會刻苦努力奮發讀書。他若不是家中幾經變故,又怎會波折不斷,奮力拼搏。苦難吶,你就是人生的一本進取書!

一首歌中這樣唱道:“我曾經跨過山和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道出了平凡世界裏亦或不平凡的真諦。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8

《平凡的世界》是我讀過的少數長篇小説之一。之前一直不太喜歡看長篇小説,因為自己的耐心不夠往往看了開頭便等不到結尾。然而,路遙的這部著作卻成了例外。是什麼使我有了這麼大的轉變呢?我想:是書中孫氏兄弟那命運多舛但卻面對困難艱苦奮鬥的精神鼓舞了我。正如本書的出版説明所提到那樣:“《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説,也是小説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窮苦農村在1975—1985這十年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作者在其中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但是平凡的農民形象。他們的生活是很平凡的,種地,挖煤,建磚廠,挖魚塘。。。。。。都是農民從事的一些司空見慣的職業,然而正是通過這些平凡的人和事,讓我們真切體會到農民的艱辛。拿書中的男主人公孫少平來説,與那個特定時代的許多農村青年一樣,他似乎應該安於現狀。因為他沒有機會上大學,又出身貧窮本分的農民人家。他註定要像他父親那樣,在這個祖祖輩輩都周而復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種姿態旋轉(做個老實本分的農民)。

但是,孫少平究竟讀過書,他了解農村,也瞭解自己。他從不懼怕勞動,決不同於他那個遊手好閒的姐夫王滿銀。但也不願和他哥哥少安一樣,單純追求一種物質生活上的富足。他決不鄙視農民,但卻不想在土地裏平淡一生。他高中畢業之後回到家鄉只做了一名教師,但他並沒有消沉,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並且在朋友的幫助下關注着外部世界。後來,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激勵着他到外面去“闖蕩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最後,親愛的人不幸離開人世,自己為了救人受傷毀容,但少平還是沒有被不幸壓垮,他從醫院出來,面對了現實,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迎接他新的生活與挑戰。

反觀我們自己,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平凡的人,身處這平凡的世界。可為什麼多數人處於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卻只有少數人能取得成功(即過得不平凡)?我想:這是因為只有那少數人願意並且堅持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奮鬥。雖然你平凡,但是隻要你有一個目標,再加上一顆上進的心,你就可以過得不平凡!即便自己身處逆境,也不要放棄繼續奮鬥的信心和從頭再來的勇氣!我們應該要像薩迦格言所説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不斷奮鬥!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9

路遙,這是個不陌生的名字。但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有機會拜讀了他的鉅作——《平凡的世界》。

書中的確描繪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合上書,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眼前:窮苦的孫少平悄悄地啃着兩個高粱饅頭,苦惱的孫少安無奈地望着天空,激動的田潤葉在家中坐卧不安……他們是在中國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普通勞動者的典型。他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悦憧憬未來,擁有最平凡、最普通的夢想。路遙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孫少平,一個比其他農民多讀了幾本書的普通人。他的理想,也不過是靠着踏踏實實的勞動過活,並跳出農村,尋找更好的生活。也許這些理想在現在算不了什麼,但在那個年代,他的執着讓人敬佩。他對勞動的理解、對苦難的毫不畏懼、為人的真誠善良是可貴的。在他看來,勞動最光榮。在尋找理想的路上,他不斷成長着。從教師到小工,從小工到礦工,工作變了,他勞動的勁頭沒變,對工作的責任心沒變。這種責任感和上進心激勵着我,

教會我對每件事情都要認真到底。他的生命中,有一個重要的女人,引導着他遨遊於書中的世界,增長了見識,對現實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她就是田曉霞。

田曉霞彷彿是一縷陽光,照亮了孫少平,也照亮了我。她思想先進,篤實好學,給每個人都帶去了温暖。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有了樂觀向上的她,孫少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為了救一個洪水中的小女孩犧牲了,孫少平生活裏的陽光暗淡了。生活並不十全十美,真正可貴的是,最終孫少平走出了心中的陰霾,又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

孫少安,少平的哥哥,一個也曾懷有許多夢想的人。現實的殘酷、家庭的責任使他放棄了潤葉,選擇了一個平凡的能與他攜手過農村苦日子的普通婦女。他從此紮根土地,踏踏實實地幹起了磚廠,擁有了一筆財富。正當他得意的時候,因為一次失誤,大火燒燬了所有,他還欠下了債務。彷彿是一場夢,把他從幸福的雲端拉到生活的低谷。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以為他會被失敗打倒在地,可是沒過多久,他就重新站了起來,再次開工,賺來了更多的財富。伴隨着社會的發展,他憑着那份執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雖然,書中所展現的社會背景我沒有經歷過,但書中人物身上展現的對生活的熱愛、為實現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還有人物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是那樣的真誠和純潔,書中的好多情節,我是流着眼淚讀完的。

平凡的世界,普通的人物,卻擁有愛、執着、真誠這些人類最美好的品德。《平凡的世界》讓我敬佩!

平凡的世界書籍讀後感10

對於至今才讀《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顏,這又一次強烈昭示了原先書讀得少得可憐,缺課太多。慶幸的是,我終於接觸到了它,不僅僅是接觸,而是被強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別是在逐漸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歲,讀這樣一部關於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宏篇鉅著,感到恰逢其時。

《平凡的世界》,從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還從未有一本書能如此強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滿哲理的思考給我深刻的啟迪,引發強烈的共鳴。無論在哪裏,無論當時當地是如何的喧鬧與嘈雜,只要目光接觸那些文字,情緒情感就會被拉入小説中的那時那境,體會感悟着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為他們或憂傷或歡欣,或感動淚流或輕聲歎息或幸福微笑。

讀《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現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着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總能在敍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説,《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種生生不息、執着進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讓我感覺同樣充滿這種力量的是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

標籤: 平凡 讀後感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pingfan/jmm3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