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登鸛雀樓 >

關於登鸛雀樓教案彙總7篇

關於登鸛雀樓教案彙總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登鸛雀樓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登鸛雀樓教案彙總7篇

登鸛雀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字,鞏固看拼音識字的能力。

2.讀詩體會這首古詩的節奏和韻味美,理解古詩的意思並會背誦。

3.認識本課的八個生字,學會筆畫“豎折”,並學寫“山、日”。

學習重點:

1.能借助拼音認字讀古詩。

2.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學習新筆畫。學寫生字。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節奏感和音韻美。

教學準備:

錄音帶、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遊,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

播放鸛雀樓的錄像。

2.看課文中的圖,説説景象如何?

3.有一個古人他到了鸛雀樓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聽聽吧!做好指讀姿勢。

播放配樂朗讀《登鸛雀樓》

4.你們想讀這首詩嗎?請你準備好,小聲地方跟着老師讀一讀。

學生活動:學生手指書邊讀詩邊認字。

5.自己再讀一讀,在不認識的字上點上點。

6.這次咱們指着書大聲地跟着老師讀,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二、理解古詩意思

1.我説一句話,你説一句詩中的話,咱們試試。

師:太陽靠着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像)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

3.見到美景,你再來讀詩,讀出你的高興與喜悦吧!

登鸛雀樓教案 篇2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通過鮮明的圖畫入手,創設情景,營造氣氛,主動探求知識,採用直觀教學、情境教學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而後由圖入文,圖文結合,不斷理解文字傳達的意境。最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漸入佳境,在讀中思、在讀中想、讀中悟,直至最後融情於景,感悟其哲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感悟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誦讀詩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學難點: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掛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1、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你能朗誦一首嗎?

2、 你們知道嗎?唐代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叫王之渙,他有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樓之後,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這首詩《登鸛雀樓》。(師出示板書,並解題)

3、 (師範讀)邊聽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二 、新課講授

(一)、課前感知:(出示掛圖)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學習第一行詩句

1、 輕讀,邊讀邊看插圖,看看哪個詞的意思表示圖上的景色,想想什麼意思?

2、 “日”:太陽。“盡”:完了。天上的那一輪紅日是夕陽還是朝陽?從哪看出?

3、 “白日依山盡”是什麼意思?(師帶讀、自讀、指讀、齊讀)

學習第二行詩句

1、 除了夕陽,那滾滾黃河水又將奔向哪裏呢?

2、 你能説説黃河的流水聲嗎?(生模仿)

3、 把這氣勢通過讀表現出來。

4、 師讀:慢慢閉上眼睛聽,詩人在吟誦呢!(自讀、指讀、賽讀)

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過渡: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產生什麼想法呢?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 太陽從遙遠的山邊落下,天空中佈滿燦爛的雲彩。黃河滾滾向大海奔騰而去,發出巨大的聲響。可是,在遙遠的山那邊,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為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麼辦呢?讀一下詩文,想一想?

2、 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3、 多少小朋友有這樣的經歷?(板書: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知道什麼意思嗎?

4、 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這樣發出了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願意來讀一讀這句詩,當一下小老師?

5、 (齊讀),“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6、 這兩句詩是詩人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並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什麼道理呢?

(五)、朗讀指導

1、 老師提個建議,詩歌還要講究韻律,如果掌握了詞與詞之間的停頓,也許會讀的更好?願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2、 讓我們一起比比,看誰讀得最棒?最像我們的小詩人,好不好?

3、 指名讀,師生共同點評、再讀、齊讀。

小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

三、小結

1、 古詩是我們的國粹,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四、延伸拓展

1、 我們有時候把許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學習、生活……那麼,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情況嗎?課後想一想,然後説一説。

2、 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

五、板書: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登鸛雀樓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和背誦

3、初步理解詩的意思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英英學古詩》中,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嗎?(《靜夜思》)

2、集體背誦,問:詩的作者是誰?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齊讀

4、簡介

二、解題,簡介作者

登樓之後,他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三、初讀指導

1、藉助拼音誦讀全詩,想一想:詩人站在顴雀樓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詩人看到了什麼?

(1)教學生字:依,入,指名試讀。

怎樣記住依

人和入這兩個字的區別在哪裏?

(2)組詞練習:衣()()入()()

依()()人()()

(3)指名讀第一二行詩句

3、詩人想到了什麼?

(1)教學生字:欲,窮,目,指名拼讀。

誰能想出好辦法來記住這些生字?

組詞練習:日()()()目()()()

(2)指讀三四行詩句

四、課堂作業

1、讀讀、抄抄下列詞語,準備聽寫。

山白日千里目海黃河一層樓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聽寫山白日千里目海黃河一層樓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仔細觀察插圖,指圖上樓、太陽、黃河的位置。

(2)指名讀第一二行詩句

(3)出示:依有三個意思:A靠,依靠B按照C順從

白日依山盡的依是什麼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較多,如A跟黑相對B清楚、明白C亮D空白等

盡的意思有A完B達到極點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詩中的盡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麼?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説出來。

(5)朗讀第一二行詩句

2、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詩人想到什麼?

(2)欲窮千里目是什麼意思?

出示:欲,A慾望B要、希望C需要D將要

窮,A貧窮B完、盡C達到極點D推究到底

目,A眼睛B看C大項再分的小項D目錄E標題

千里的意思是很遠很遠的地方

選擇恰當的解釋,想一想,欲窮千里目這句詩的意思

還得怎麼樣

更,A越發,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層樓是什麼意思?

可見這時詩人還站在哪一層?

(3)把第三四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4)朗讀第三四兩行詩句

(5)指讀全詩

三、朗讀指導

1、劃出停頓處

2、練習朗讀

3、指讀評議

四、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點

樓,左窄右寬,共十三筆

2、其他要描紅的字

窮:穴字頭寫的扁而寬

3、描紅練習

五、課堂作業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這首詩的意思

板書:白日依山盡,看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想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套光盤)、畫紙,彩筆

主要板書計劃

16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看)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想)

更上一層樓。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讀讀背背,抄寫,描筆順等。

課外

背誦古詩。

第一教時

任務:

讀通課文。

策略:

藉助課件展開教學。

流程:

一導入新課,破題質疑

1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説説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和對題目的理解。

2 簡介《登鸛雀樓》作者王之渙。

3 師介紹鸛雀樓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登上高處遠眺的所見和心理感受。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 藉助工具書,讀準生字字音。

2 自由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 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和聯繫上下文結合的方法,解釋字的意義。

4 在學生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句的意思。

5 師配音範讀,學生思考:哪兩句詩是寫景的 哪兩句詩是寫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業

1 抄寫古詩。

2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任務:

閲讀感悟。

策略:

藉助光盤展開教學。

流程:

一複習

讀讀生字新詞。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 師引導學生讀詩,畫出詩的節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自由讀。

3 指名讀。

4 電腦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填空。

①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入、目、上、盡、流)。

②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③詩句中表示數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5 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6 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鼓勵學生畫得不要與文中插圖雷同。畫的時候要考慮你的觀察點在何處 夕陽、山峯、黃河應畫在什麼位置 畫好再塗上顏色。

7 幻燈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師生結合詩句共同點評。

8 出示多媒體課件,屏幕上顯示鸛雀樓山水畫。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閉目遐想,老師用語言描述詩的境境。

9 啟發學生談談作者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分組上台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説得精彩。

三總結全文,拓展廷伸

1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 拓展性小練筆,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

3 師小結。

四作業

1 背誦古詩。

2 閲讀補充讀物上的古詩。

登鸛雀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知道個別詞的意思。

2、學習吟唱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活動準備:

PPT、Flash

活動重點:

學習吟唱古詩。

 活動難點:

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知道個別詞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

師:噢,看到了一座塔樓。其實,這座塔樓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鸛雀樓。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渙的詩人,他登上了這座鸛雀樓,看到了很美麗的景色,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古詩《登鸛雀樓》。

2、欣賞古詩

師:詩人到底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才可以寫下這麼美的古詩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吧!

二、理解古詩大意

1、出示落日圖片,理解詩句“白日依山盡”。

師:從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那太陽是怎樣落下去的呢?

師:太陽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詩人看到這個畫面,於是就寫下了“白日依山盡”這句詩句。出示詩句“白日依山盡”。

2、出示黃河圖片,理解詩句“黃河入海流”。

師: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

師:這條河叫黃河,黃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詩人看到這個畫面,於是就寫下了“黃河入海流”。出示詩句“黃河入海流”。

2、理解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現在詩人站在鸛雀樓的底樓,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那他該怎麼辦呢?(走到更高的樓層上,就能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了。)出示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三、幼兒吟唱古詩

1、欣賞吟唱

師:這麼好聽的古詩,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念一念吧!

2、認字吟唱:根據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詩

3、動作表現

師:現在我邀請你們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古詩的內容。(請個別幼兒演示)

四、結束總結

師:古詩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是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今天回家有一個任務請你們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在我們的生活中哪裏可以用到這句話的好嗎。

登鸛雀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識字8個

2、寫字3個,認識新筆畫學習筆順,先裏頭後封口。

3、背誦

教學重點:

“山”的書寫,背誦《登鸛雀樓》

教學難點:

認字

教學方法:

引導法、圖示法

學習方法

討論法、自學法、想象法

教具:

圖片、識字卡、小黑板

學具:

生字卡、識字卡、10個*卡

導學步驟:

導學步驟老師學生導課

授新

讀詩

認字

寫字

談話:十月一日國慶節的時候,咱們班的小朋友都去旅遊 了好多地方,誰能説一説,今天老師帶大家去遊一個好地方。

板書《登鸛雀樓》

放錄音:《登鸛雀樓》

出示黑板 古詩

指導讀

師範讀

指導畫出會認的字

檢查的字

出示生字

1、山

2、日

抽生畫“太陽的形狀”

學習筆畫:先裏頭,後封口

師用文具盒演示:

先進入,後關門。

3、板書“目”

抽生畫“眼睛”

小結:以後有機會去鸛雀樓看一看。 抽生説

齊讀課題

整體感悟

畫出節奏

生自由讀,小組讀,選出好的生表演讀

生畫出會認的字

同桌互認

給卡片排隊

同桌説一説怎樣記住這些字

生用△畫出來

生觀察圖:中間高,兩邊低

口頭組詞

生畫

口頭組詞、説話

生討論寫法

登鸛雀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情調查,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8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學寫“入”,“欲”兩個生字。

3、初步理解字義和詩句,感知詩的意境及藴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字義和詩句內容

教學難點:

提示最後兩行詩句所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二課時: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教學,進一步讀好、背好古詩,

學寫其它5個生字。

教學過程:(略)

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

——古詩《登鸛雀樓》教後反思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根據母語的習得規律,認定學習語言是主體能動地把在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過程。語文課上的語言學習,則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讀書活動內化課文語言,同時接受課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薰陶的過程,語文教學強調主體因素,重視整合效應,明確提出以培養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字詞的訓練為“緯”來構建語文教學的整體框架,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的基本教學策略。教完古詩《登鸛雀樓》後,對此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一、學情調查,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現代教學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教學不但要掌握全體學生髮展的共同特點,而且要熟悉學生髮展中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擴大發展的局面。教學是師生間的教和學的雙向活動,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因此對學生的學情要有充分地瞭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對學生知識背景的調查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於古詩《登鸛雀樓》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過調查發現,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準,字形不清楚,對於詩意及藴含的道理還不明白。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古詩所藴含的道理。

2、對學生能力經驗的`調查

二年級的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運用已有的讀新課文的方法來初讀古詩,即先自由讀課文後面的生字,再自由讀課文,然後同桌互讀互查,讓會讀的小朋友幫一幫暫時不會讀的小朋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在學習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學要面向全體。在檢查自讀情況時,先檢查生字,再由生字連詞,對於學生易讀錯的字詞我進行重點指導、糾正,如:“登”“層”是後鼻音,“鸛”是三拼音,“樓”的發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詞教學落在實處。

3、對學生需求的調查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他們能説的喜歡自己説。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在課前的學情調查時,設問:“誰願意做代表為大家背一背這首詩?”就有學生主動站起來背古詩了。其次,在寫字這個塊面中,我利用遊戲形式即“看誰找的對”來指導學生寫字,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動手動口動腦去學習生字。教學“入”字時,與“人”比較。這是個形近字,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起説説“入”和“人”的不同之處,再以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強化記憶:“看看有點像,比比不一樣,就差一點點,錯了就變樣,寫時要注意,仔細想一想”。學生的興趣較高,覺得很有趣。在教學“欲”字時,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並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去解決問題,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尋文明像,入境悟情,積累遷移

“明像”才能“入境”;“入境”便可“悟情”。我國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鑑教授説:“要想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必須緊密地聯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頭腦中貯存的相關信息模塊,作為感悟課文內容的前提準備和敲擊妙悟的“打火石””。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如何才能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呢?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點來落實。

1、充分利用媒體來活用課文插圖,入境悟情

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動態的圖與靜態的文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如學習“白日依山盡”時,我通過媒體直接演示,讓學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陽慢慢落山的美麗景色。學習“黃河入海流”時,利用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較難觀察到的黃河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圖、文、聲立體輸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裏越來越明晰,從而真切感受到黃河水流進大海的那種磅礴氣勢,這樣感悟內化,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

2、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運用

語文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更要注重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在學習第一行詩句時,我充分運用他們已學過的課文《夕陽真美》中的相關語句,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入境悟情,教學效果顯著。此外,在本節課中,我也注意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根據教學內容教給學生一個詞“登高望遠”,並結合學生悟出的道理,來指導學生運用詩中的句子來鼓勵別人取得更大的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huanghelou/exq2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