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的演講稿模板彙總8篇

弟子規的演講稿模板彙總8篇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的演講稿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的演講稿模板彙總8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感謝您對我校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學校根據工作的需要,從 20xx年2月開展“誦讀《弟子規》、規範言與行”的讀書活動。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經典文化的精髓,也是一把幸福和諧的人生金鑰匙。師生們在誦讀的同時,可以從古人的經典中尋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品質,激發他們崇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為此,我校制定了具體的讀書方案,並利用晨讀、讀書活動、班會等時間具體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中的“孝、悌、謹、信、愛、仁”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讀《弟子規》,背,理解,踐行《弟子規》,使學生受到了中華文化經典的薰陶。

學生學習《弟子規》“有餘力,則學文”,“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內容,能明確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我們把對《弟子規》的誦讀與師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相結合,從坐、立、走、着裝、説話等方面入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瑾》中有這樣一句話“冠必正、紐必結”,是要求帽子要帶端正,衣服鈕釦要扣好。

我們把《弟子規》作為文明禮儀的學習內容,開展“古人教我懂規範”活動。發動學生在《弟子規》中找《守則》、《規範》的影子。通過從古文中找事例,從古人身上學精神,使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弟子規》教育中,我們重視師生關係的和諧建設。正如《弟子規》所述“兄道友,弟道恭,事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着重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能運用《弟子規》的內容分析、解決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難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們在師生理解《弟子規》的深刻內涵之後,還將開展了讀《弟子規》演講賽、讀《弟子規》讀書筆記和徵文的評選,讓師生們在讀中思,思中寫,寫中悟,悟中行,使讀書、做人、習文於一體,增加學生語言積累量。

今後,我們將繼續開展好誦讀《弟子規》的活動,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師生的人文底藴。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2

平時讀書總覺得書上內容跟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自從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裏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

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裏,我就回憶起那件事。

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裏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説:“小純,爸爸媽媽説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這本書我現在還經常拿出來翻讀,它一直鞭策着我。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3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麼説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着要端正,説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

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我懂得了父母叫時要立即迴應不能慢慢騰騰,父母要我們做事是不能託辭拒絕,認真聽父母的教訓,改正錯誤。也懂得了不要因為錯雖小就故意去犯,不要因為東西不值錢就隨便拿走,那會讓父母傷心難過,是不孝,以父母的喜好而喜好,父母不喜歡的儘量不做,更不能做有違道德的事,讓父母蒙羞、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 愛 生活,最 愛 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後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 ,我想,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做人的最根本是從一個孝字開始的,懂得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才會知道回饋,報答我一定好好學習,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5

、“弟子規,聖人訓??”一遍遍誦讀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着《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諄諄教誨,心中的那盞燈漸漸明瞭。

“入則孝,出則悌”告訴我們友愛兄弟,孝敬長輩,“孝”字也就從此銘刻於我們心間,使我們在關心長輩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他人。

“謹而信”為我們譜寫着一支思想昇華的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伴隨着我們進入更高的階梯。

“泛愛眾,而親仁”的做人守則成為人生起步的扉頁,也是一個轉折點。更是那“有餘力,則學文”的學習手冊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規》之所以被稱為弟子規,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龍的博士,有學問的人給後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諸葛亮為阿斗寫的《出師表》一樣。古中國之所以被稱為古中國,也一定離不開好書的啟蒙。

上千個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學童在不停的翻着這本書,實踐着這本書中的任何一個字。《弟子規》就是這麼一本好書。

無論是牙牙學語的孩子,還是兒童,少年,甚至壯年,老年都耳熟能詳,熟讀成誦。《弟子規》早已成為歷史的篇章,成為華夏兒女成長的腳印。

的確如此,《弟子規》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至真,至純;《弟子規》是引領孩子步入規範殿堂的老師,它至善,至美!《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讓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言而守信。

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本好書,我便是讀書人;如果説《弟子規》是一條河流,我便是魚兒;如果説《弟子規》是一片藍天,我便是翱翔的雛鷹;《弟子規》薰陶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在文明上,禮節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讓《弟子規》點燃我們心靈的火把,在烈火的讓少中點燃那盞不滅的燈。讓《弟子規》永恆,讓經典永恆,讓愛永恆!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過去,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讓末學彷彿回到了童年那麼天真,無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純真,純善。這使得末學更不敢對自己鬆懈,更是戰戰兢兢。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家庭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

因為:“童蒙養正聖功也”。幼兒正是長養天性的時期,“先入為主”。他們現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張白紙,給他什麼,他就是什麼!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着孩子們,而我們的言行由思想決定,所以,抉擇中最重要的就是“擇念”。因此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是解決,而非指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像蔡老師説的那樣,千萬不要意氣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見來下定論,不然會後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來進行判斷。那麼,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斷去學習,學習中華聖賢經典智慧,因為它是經過時間驗證的,永恆不變的真理和規律,它超越了時間跟空間,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這樣的智慧值得我們用短暫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這樣,才不會走太多彎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嘛”!

老師還講到,思想決定着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決定着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會形成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改變着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社會,要想解決問題和衝突,根本就在思想。每個人從小就懂得感恩利他的話,我想,整個社會必然是和諧圓滿的了。

反觀之,現在的社會人人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折手段。其根源還是被慾望所遷。“欲令智迷”,慾望是個無底洞,是無止境的。我們要教孩子長德行而非慾望。

厚德方能載物,大學裏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只有之所先後,才能則近道已。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説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註重於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為國學課的啟蒙課本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於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弟子規》第一篇叫入則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個體貼又孝順的孩子。

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讓我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接受;冬天,我們要讓父母温暖;夏天,我們要讓父母涼爽。做什麼事都要經過父母的允許,不能擅自去做;什麼東西都不要私藏,以免父母生氣。父母有過失,一定要竭力去改正,改正時要和顏悦色。父母去世要按禮法去辦,祭祀要處於誠心。

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孝敬父母,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y4re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