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弟子規 >

弟子規的演講稿錦集十篇

弟子規的演講稿錦集十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的演講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的演講稿錦集十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中國好多人聽説過《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弟子規》,前者更加註重於文化教育,但是《弟子規》才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教會了人們如何做人做事。在清代《弟子規》是作為國學課的啟蒙課本的,因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如何做人才可能成為人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篇幅不長,全文共計1080字,三字一句,一共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廚師、接物、求學應該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尊敬父母長輩,對兄弟姐妹一定要團結友愛,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換而言之就是做人一定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一定要平等博愛,學會換位思考,須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遇到有人德的人呢,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是一件崇高偉大的事情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個人只有掌握了文化和技能才能真正的立足於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社會優勝劣汰的法則。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2

暑假裏,我和媽媽一起在學習《弟子規》,同時觀看了蔡老師講解《弟子規》的電視講座。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做人的根本,就是要有孝心和恭敬心。蔡老師説:“百善孝為先”,他還講了許多聖賢的小故事,比如《孟中哭竹》《閔子騫孝母》等……其中最讓我感觸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能統治八百年,憑的就是孝和悌,周文王、周武王都很孝順父母,兄弟之間和睦,一家孝,一國就興孝,他們的子民也都效仿,都很孝順,很多的紛爭就自然消失了,國運昌盛,真正做到了齊家、治國、平天下。

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和媽媽也在家中用心地去孝敬長輩。因為奶奶喜歡聽評書,家裏又沒有收音機,所以常常跑到鄰居家去聽,媽媽就為奶奶買了個收音機,奶奶高興地合不攏嘴,看到她開心的樣子,我和媽媽也很開心。媽媽真正做到了“親所好,力為具”,我應該向媽媽學習。當我寫字的時候,有時會離作業本很近,我想到“親所惡,僅為去”,於是我立刻就把頭抬高了,因為媽媽不希望我變成近視眼。

在生活中我要多替長輩幹活,見人要有禮貌,,要按弟子規的要求來對待他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孝心和恭敬心,學會禮讓,多讀聖賢書,掌握知識,我們的社會就會很和諧,世界也會很和平。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媽媽的毛巾髒了,我連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毛巾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今後,我一定要將古人的教誨記在心裏,擁有“孝、悌、謹、信、愛、仁”這些好品德,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學生。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4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弟子規》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為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為父母“服務”,因為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

“百善孝為先。星期六晚上,我做完作業後,覺得沒事,就想幫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的事。我走進屋子裏,看到媽媽的毛巾髒了,我連忙拿起它向水池走去。我先打了一盤乾淨的水,再加上一些開水,照媽媽洗衣服的樣子,把毛巾放在水裏浸泡幾分鐘,再在水裏倒上一點洗衣粉,用手使勁的搓,水裏立即起了許多小泡泡。我搓了幾遍,又用清水洗了幾遍,然後才晾在衣架上。我心裏非常高興。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説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為我好,為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為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

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啟示。今後,我一定要將古人的教誨記在心裏,擁有“孝、悌、謹、信、愛、仁”這些好品德,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學生。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弟子規》第一篇叫入則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個體貼又孝順的孩子。

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要立刻答應;讓我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接受;冬天,我們要讓父母温暖;夏天,我們要讓父母涼爽。做什麼事都要經過父母的允許,不能擅自去做;什麼東西都不要私藏,以免父母生氣。父母有過失,一定要竭力去改正,改正時要和顏悦色。父母去世要按禮法去辦,祭祀要處於誠心。

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孝敬父母,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教練、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初三一班的x,在此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六棟樓來和同學們分享學習弟子規後的心得,以及感受。

《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淑敏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以五個部分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並正式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於20xx年2月進入校園,至今已快一年了,相信同學們對《弟子規》也有自己的感想,我認為“弟子”就是學生,父母的孩子;從廣義上來講,“弟子規”就是每一個人,“規”就是規範、道理。自從弟子規入校以後,學校少了隨手亂扔垃圾的人多了主動揀起垃圾的人;學校少了講粗言爛語的人,多了尊師愛幼的人。我認為《弟子規》要從小做起,從孝做起。這是我接觸弟子規以來最深的感觸。孝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所以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在中國,父母無時無刻不再關心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老是這麼説:“好好讀書、好好吃飯、出門小心一點兒、不要感冒了——”但是他們去從來不讓我擔心他們的身體;每次他們總是重複着那句話——我們不用你擔心,你把自己照顧好就行了。我清楚地知道,我無法也不可能讓父母為我放下心來,因為我無論我有多聽話,或是有多麼快樂,我永遠都是他們的兒子,永遠都是他們心中最難割捨的、長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除了行孝之外還要泛愛眾,論語中有句話是:“欲人愛己,必先愛人。”由此可見泛愛眾的重要性。

除了要泛愛眾之外,還要以“信為先”這裏就給我們的老師、教練和同學們敲了個警鐘。比方説教練、老師答應或承諾學生説你要做什麼事,但是你去忘記去做了或者是沒有去做都會造成學生對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學們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沒有信用,別人就會看不起你,你就會沒有朋友!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學好、學透徹《弟子規》,並落實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建設和諧校園、一起譜寫青春的樂章吧!!!!!!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啟蒙經典之一《弟子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的甚至都讀上百遍,可以倒背如流了。記得第一次深刻了解《弟子規》時是在父母大學網的有獎知識答題時。為了更好的參加活動,每天都更加認真去讀《弟子規》並且很好用心地去理解書中的第字每句,每讀一遍,自己對《弟子規》又加深了一遍理解,總之每多讀一遍,收穫都會多一點。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閲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踐行《弟子規》!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踐行《弟子規》三分鐘演講稿。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弟子規》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意思是説:在家中,父母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許久才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就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地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弟子規》中又講到: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也就是説: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這三點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弟子規》中還講到: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三分鐘演講稿《踐行《弟子規》三分鐘演講稿》。

意思是説:事情雖然小, 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揹着大人偷偷地藏起來。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起來很簡單,看似平常無奇,但是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從這個月開始,我校將開展《踐行〈弟子規〉,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良好的衞生習慣、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節能環保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集體的好習慣、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將對優秀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去踐行《弟子規》,修養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每天詳細閲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説:“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着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説:“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裏媽媽狠狠地説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後,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説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瞭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就是沒有用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學會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的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隨然我從小就讀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而每次被老師或家長誇獎一句就驕傲,得意的不得了。

第三: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想我都沒有人生目標,所以我才不會努力去辦好每一件事。

所以,以後我要按《弟子規》裏的規矩認真學習,認真去感悟,認真去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dizigui/y00j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