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邊城 >

《邊城》意境的翻譯再現

《邊城》意境的翻譯再現

情竇初開的翠翠的感情故事是《邊城》的主線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邊城》意境的翻譯再現。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邊城》意境的翻譯再現

從關聯翻譯理論角度看小説《邊城》意境的翻譯再現

摘 要: 小説《邊城》是沈從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描繪了湘西特有的風土人情,借情竇初開的翠翠的感情故事,歌頌了人性的美好與善良。小説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創設了深遠、無窮的意境。格特的關聯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是一個推理過程,不顧譯文讀者的認知環境而談可譯性是完全不合理的。意境是中國藝術對世界的獨特貢獻,它只存在於中國的哲學、藝術和文學之中,所以從關聯翻譯理論角度看,意境很難在翻譯中再現。本文以關聯翻譯理論中認知與翻譯的關係為理論基礎,結合實例分析,從認知角度論證意境在翻譯中再現的難度。

關鍵詞: 《邊城》 意境再現 認知環境

小説《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曾入選《亞洲週刊》評選出來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且名列第二,僅次於魯迅創作的《吶喊》。《邊城》以川湘邊界的小鎮茶峒為背景,以船家少女翠翠的感情故事為主線,描繪了一幅古樸、動人的湘西山水畫卷,展現了湘西兒女人性的美好與善良。《邊城》的語言體現了沈從文典型的語言特色,它們兼具詩意美與含蓄美。整部小説之所以意藴悠長、意境深遠,正是得益於沈從文畫筆般的筆觸。美籍漢學家夏志清曾高度評價沈從文的語言,稱他的語言勾勒表達能力直追中國大詩人與大畫家。

《邊城》意境深遠豐富,有學者曾根據宗白華的意境創構理論將其分為三層,分別是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景觀,一羣自在無邪的湘西兒女,一種瀰漫整部小説的憧憬和敬畏天命的形而上氣氛[1]。那麼這三層意境是否在英譯文中得到了成功再現呢?

意境是中國文化特有的概念與審美,“指的是通過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能夠把讀者引人到一個想象的空間的藝術境界。意境的基本構成在於情景交融,它包含着兩個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觀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觀創造方面,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後者叫做‘意’的方面,這兩個方面有機統一渾然交融而形成意境”[2]。根據恩斯特・奧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 Gutt)關聯翻譯理論中的認知與翻譯的關係,要注意翻譯能否成功與譯文讀者的大腦認知環境息息相關。只有在中國文化中浸淫過,擁有中華藝術文化這一認知環境的譯文讀者才能充分領略意境之美。

關聯翻譯理論是格特將丹・斯珀伯(Dan Sperber)和迪爾德麗・威爾遜的關聯理論運用於翻譯研究的成果,見於格特1991年發表的《關聯與翻譯:認知與語境》一書中。格特認為翻譯是一個推理過程,翻譯研究的是人的大腦機制。人與人的交際之所以能成功,關鍵在於交際雙方的大腦或多或少有共同的認知環境。格特還強調:“不顧譯文讀者的認知環境而認為任何信息都是可以在翻譯中傳達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的。”[3]

迄今為止,《邊城》一共有四個英譯本,戴乃迭譯本和美籍漢學家金介甫譯本是四個譯本中最新的兩個譯本。以下分析實例分別取自戴乃迭和金介甫兩人的譯本。

(1)雨落個不停,溪面一片煙。

The rain comes down steadily,the stream is misted over.

The rain would not let river was covered with mist.

此例中的原文語言雖簡短含蓄,但構建了無窮無盡的意境,雨中的朦朧美感躍然紙上。原文讀者不僅能輕易聯想到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而且因為它與中國古代詩詞的互文性關係,中文讀者能與他們所熟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等詩詞聯繫起來。因為各自傳達的美感會互相加強的緣故,從而讓原文讀者獲得一種更深的審美體驗,構建豐富的意境。在兩個譯本中,兩位譯者均將原文的字面意思傳達了過去,描繪了原文中的雨中河景圖。但是對於原文讀者所能感受到的更深的審美體驗,不曾讀過中國古代詩詞的譯文讀者,就不可能將這句話中的畫面與詩詞中常描繪的江南雨中朦朧之景這一意象聯繫起來,所以不可能領略到更深層的詩意美。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

Wind and sun have tanned the growing girl’s(Emerald)skin,her eyes resting on green hills are as clear as re is her mother and teacher...

Cuicui grew up under the sun and wind,which turned her skin black as could azure mountains and green brooks that met her eyes turned them clear and bright as re had brought her up and educated her……

小説《邊城》中描繪了一羣天真無邪的自然兒女,他們充滿健康生命活力,這就構成了小説的第二層意境,翠翠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例子。原文中沈從文用心良苦,許女主人公“翠翠”一名。“翠”字在漢語中含義豐富,一指翡翠、翠玉,寓意珍貴、純潔和温潤,二有翠眉、翠峨等詞,指代美人的眉毛或指代美人本身。借含義如此豐富之名字,另加之以疊詞為“翠翠”,作者沈從文塑造了一個充滿活力、性格温潤、單純美麗的翠翠,讓這個形象更加的傳神與豐滿。戴乃迭將其譯作“Emerald”,保留了“翠”所指代的顏色,金介甫索性捨棄了原文的含義,以拼音譯之。面對這兩個譯文,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英譯文讀者自然不可能聯想到以上列出的全部含義,所以要領略作者所創設的深遠意境也是不可能的。   (3)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對溪若是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

In the tender moonlight a fine white mist is floating above the water.A perfect time for two lovers to sing to each other in across the stream.( al.,2013,p.152)

The moonlight was very gentle and a thin white mist floated on the top of the would have been the perfect time for someone to sing from across the creek,and to be answered from the other side.

此例中原文描述的畫面出現在儺送第一次為翠翠歌唱的後一個夜晚,刻畫了爺爺孫女兩人心中的期待與盼望。原文中選用了“月光”、“薄薄白霧”、“對歌”等中國人熟知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自然美感與傳統風俗交融的夜景圖。中國人熟知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對歌表達愛情的傳統,也習慣寄予月亮以親情、愛情或友情。但是所有這一些,對譯文讀者來講都是陌生的。因為文化的不同,他們大腦裏沒有這樣的認知環境,所以不可能用這些意象構建原作中創設出來的意境。

綜上所述,意境深深紮根於傳統文化的土壤,沒有長期受中國文化、藝術和文學浸淫的人很難領略其全貌。格特所提出的翻譯與認知的關係:交際不可能成功,除非交際雙方或多或少地擁有共同的認知環境,能很好地解釋意境翻譯再現之難。既然意境不在中英文讀者所共同擁有的認知環境內,它在翻譯實踐中也就難以再現。講究創設豐富意境的中國文學的翻譯還有待翻譯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税海模,謝加明.從中國美學境層理論解讀《邊城》[J].宜賓學院學報,2001(1):56-58.

[2]趙則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詞典[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640.

[3]Gutt,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6:101.

[4]沈從文.邊城[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5]沈從文,楊憲益,戴乃迭.《邊城》&The Border Town[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6]Kinkley,er town[M]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200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biancheng/zww4g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