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哲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哲理

美國社會學家高夫曼在《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中提出的理論。高夫曼認為,人生就像一齣戲,世界就是舞台,我們都是舞台上的演員。

每個演員都有上場的“前台”與下場休息的“後台”。參加宴會時可以算是在前台表演,與朋友私下八卦聊天時,就像待在舞台後台般放鬆自在。

每個人在社會劇場上都有一個無形的前台和後台,在前台時我們專業演出,到後台時放下心防,能夠較為輕鬆。但前台後台並非絕對的,端看你和所屬羣體的親密度和正式度而定。不過一般來説,工作時可以算是前台,下班休息時可以算是後台。但在工作場合上與較熟的同事相處時,比起和較陌生的同事相處,又可以算作後台。

每個演員都擁有一組角色來扮演。這組角色由和其他人的角色關係所定義。例如和老師相處時,我們是學生。回家和父母相處,我們變成了子女。平時和同學在一起,則又是另外一種角色。

社會上對每一個角色都有它的期待(角色期待),然而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期待,卻可能有落差,因而造成緊張關係。舉例來説,當一個已婚婦女面對老公時,她是她的老婆;但面對老公的媽媽時,就變成了媳婦;出外工作,則成了職業婦女。如果這個女人還有個孩子,那就還得是個媽媽。

而在擔任職業婦女、媽媽、老婆與媳婦的不同角色,都有對角色的期待,然而這組角色之間的期待,卻顯然可能有落差。例如身為職業婦女時,公司對你的角色期待是希望你盡責加班,為公司賣命才算好員工;然而你的孩子卻希望你能儘可能的陪在她身邊,才算好母親。當一個人時間有限,而所要扮演的角色越多,角色彼此間的期望落差越大,產生角色衝突的可能性就越強。

現代社會要求每個人參與的團體越來越多,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複雜。然而一個人時間有限,既無宋七力的分身有術,又必須滿足諸多角色堅不同的期待,於是如何協調角色間的期望,使之彼此雙方不對對扮演不同角色的同一個人產生過大的落差,進而造成失望,也給角色扮演人帶來壓力,便成為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重要功課。

這一點也成為個人評判某一個團體或組織是否值得自己為其賣命,扮演起所賦予的角色的.關鍵。例如一個公司,當員工在公司與家庭間的角色期望產生衝突時,能夠體諒而不是要求員工犧牲家庭為組織賣命的公司,應該會是比較好的工作環境,也是比較合適替其賣命的公司。

同樣的,辯明哪些衝突來自角色期望的落差,哪些衝突是扮演角色的個人的性格問題,將有助於理清問題,解決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之後,不至於留下怨恨或結仇。許多人不小心就和業務往來的廠商結仇,就是犯了把角色當作個人全部的錯誤。生活上許多人際互動的爭吵來源,其實是角色扮演間的立場差異或者對角色期望的差異所造成,而非扮演角色者本身人格的問題。

標籤: 如戲戲 人生 哲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qgg0q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