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樂觀的人更容易幸福人生哲理

樂觀的人更容易幸福人生哲理

01

樂觀的人更容易幸福人生哲理

小喬的婚姻,終於走進了死衚衕。

老公拿着一紙離婚協議書,黑着臉來找她簽字。

小喬內心經歷了從失望到絕望,但她面色平靜地閲讀了一遍所有條款,極力控制着自己顫抖的手,迅速在紙上籤了名。

老公似乎沒想到事情如此順利,狐疑地看了一眼小喬。小喬冷冷的目光掃過去,老公落荒而逃。

閨蜜們替她抱不平:“江山是你們倆一起打下的,現在是他要離婚。你幹嘛這麼輕易答應,起訴到法院,你能得到更多補償。”

小喬搖頭:“夫妻一場,何必耗着雙方的時間和精力。不愛了,早點分得乾乾淨淨,不想再跟他有任何瓜葛。我也有我的將來,何必成為彼此路上的絆腳石。”

她傷心了幾天,就調整好了自己。照樣工作,照樣打扮。她堅信,沒有他,自己可以活得更好。

“現在離婚,比以後有了孩子,婚姻再出問題要好得多。”小喬説。她始終認為,跟自己離婚,是老公的損失,因為他永遠不知道,他失去了一個曾經多麼愛他的人。

自信的小喬,現在重新走進了一段幸福的婚姻。

02

我們誇小喬樂觀,她説,這是她們家的“優良傳統”。

小喬的爸爸,在80年代第一次參加高考,以一分之差落榜。復讀一年,倒是考上了大學,又因急性闌尾炎不得不去手術,休學一年。

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省物資局上班。入職剛幾個月,又在一次出差中遭遇車禍,右側胳膊被截肢。

小喬説,爸爸每每講起這些過往,總是開玩笑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講到車禍,他總説自己幸運,捨棄了一隻胳膊,保住了一條命,“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雖然喬爸爸並沒有成就什麼大事,但他夫妻和睦,女兒孝順。也算是一個幸福的普通人了。

03

是啊,除了生死,世間哪有什麼大事。不悲觀抑鬱,生活就會幸福很多。

小孩子總是比大人更開心。他們上一秒還哭得傷心欲絕,下一秒就會在一塊方糖面前破涕為笑。

因為孩子通常總是比大人更加樂觀,他們很少去放大痛苦,更容易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

隨着年齡的增長,樂觀會越來越減少。因而,後天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樂觀,就變得很重要。

哈佛大學有一門廣受歡迎的課叫做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也翻譯為幸福課),講師TalBenShahar用了23節課的時間,告訴他的學生們:積極對待生活,才能獲得幸福。

有人統計了美國近20年來獲得彩票鉅額獎金的得主們,最後幾乎無一例外地破產,有些甚至一貧如洗,連住房都沒有。

這些曾經的億萬富翁,大部分抑鬱、自殺,其中有一箇中年婦女,得獎前在一家超市工作。破產後,她又重新回到超市,快樂地“重操舊業“。

記者採訪她時,她説覺得自己彷彿做了一場大夢。現在既然夢醒,那就過回普通人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可以。

那些自殺的、抑鬱的大獎得主們,無非是少了她的樂觀,無法從自己奢靡的生活裏走出來,過回以前的平凡日子。

04

法國當代知名的哲學家、美學家阿蘭在《幸福散論》裏説:“如果人們不把一種不可戰勝的樂觀主義作為第一行動準則,那麼最悲觀的'想法立即會得到證實。”

阿蘭簡直就是一個心理理療師。他的九十三篇隨筆,用發生在我們身邊實例詮釋着幸福。他信手拈來生活中的瑣細小事,循循善誘地告訴我們一條幸福之路——“沒有任何外力可以剝奪一個內心強大者的快樂。”——這就是樂觀。

億萬富翁、慈善家湯姆亨特爵士説:我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對生活持積極態度的人更幸福,事業更有成。

湯姆天生積極樂觀。在他還沒有成功之前,他堅信努力就會有收穫。幾年後,他賣掉他的第一個公司,收入2.6億英鎊。這時候,他決定集中精力去做慈善。因為他覺得,這一生,已經衣食無憂。

後來由於信貸緊縮,湯姆不得不復出,重新投資做生意。這一段時間,他過得十分辛苦,沒有時間陪家人,但他説: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在這段日子裏,他意識到,與家人一起的温馨時光、和從小長大的小夥伴週日晚上在薯條店裏縱情大笑,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正如威爾科克斯所説: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樂觀。

阿蘭經歷過一次大戰後的屍橫遍野,湯姆·亨特經歷過自己的經濟危機,但真正積極的人,總相信烏雲後面依然是燦爛的晴天。

05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們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境。不要因為一點委屈,就“長慼慼”,要樂觀、開朗、寬容,不要總是抱怨不休。

有一些人張口就是不滿意、閉口就是不順心,好像滿天下的人都欠着他的錢,欠着他的情。眼前的事沒有一件隨心的。持這種心態的人,怎麼可能幸福?

樂觀,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道光環。

標籤: 人生哲理 樂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gdkz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