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哲理 >

心有專注,方能悟世人生哲理

心有專注,方能悟世人生哲理

心有專注相伴,方能求知悟世

求知,字面上看似是一個通俗易懂的詞語。實則,做起來卻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要知道,求知不僅是敢於學習,善於學習,更重要的是努力走過這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專注,便是一個求知的重要因素。試想 :你總是在求知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求知的路怎能走的下去呢?只有專注,控制自己,才能讓自己求知的路走的平坦開闊。你求知的時間長了,懂得道理多了,才能將知識滲透到人生的各個方面,從而用其化解人生的種種矛盾,更好的生活。

一專注是人之基準,是推開求知門所具備的鑰匙 。

專注是人之基準,朱熹説:“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説的就是心無雜念的重要性,你專心致志,才能潛心研究知識,理解其中深不可測的奧祕,倘若三心二意,再聰明也難到達你自己的求知目標,所以説,專注是求知的前提,其就好比一把直衝雲霄的扶梯,你只有藉助它才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本人很喜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彼以劍鋒創其始者,我將與筆鋒競其業。” 專注是益人無窮的,放眼望去,專心致志而造就的極大學者數不勝數,我國清代文學家戴震自小潛心習畫,一次其夫人送吃食給他,他競將墨當作醬汁渾着糖粽吃了下去,事後毫無察覺,正是因為王羲之的專注,才造就日後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儒。專注的力量是人人都有的,就看你有沒有一直保持關注的持久力。

近期我閲讀海明威的名作《老人與海》,其中主人公聖地亞哥深深的震撼了我,你無法想象的是,一個老人競然在精疲力竭的情況下敢於同鯊魚搏鬥,那該是用了多大的勇氣人和專注啊。老人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它。”

憑着這句話的激勵和強大的專注力,老人在鯊魚面前殊死搏鬥,不放棄,不拋棄,直致聲撕力竭,最終戰勝兇猛的強者。

聖地亞哥告訴我們,要時刻相信專注的力量,或許你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再專注也不能到達自己想要的高度,但我要告訴你,沒有持久的專注力你再聰明也沒什麼用,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身處鬧市,憑一顆專注之心拒世間喧囂於千里之外,方成一代科學巨匠;居里夫人廢寢忘食研究放射性元素鐳,終獲最高科學貴冠。他們的成就皆是後天的專注所帶來的。所以啊,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沒有開始求知,就不要盲目否定自己,你不專注,怎知求知路上的苦和樂呢?人,是為自己活的.,不要因為外界的種種因素否定自己,你只有堅信自己,專注自我,一直“鍥而不捨”,方能“金石可鏤”。

二悟世是人之目標,是揚帆之舟終究到達的彼岸。

求知悟世是人之目標,我們刻苦求知,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運用知識化解人生的種種矛盾,學會更好的生活。

求知帶給我們的,看似是思維的開闊,實則是精神上的昇華,通過慢慢理解他們其中的深刻含義,聯繫自己的實際,明白如何跨過漫天的風浪,如何走過遍地的荊棘,如何與這個殘酷的世界和睦相處。

求知悟世是一個反覆的過程,你讀同一本書的次數越多,對其的理解就更透徹。最初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我們潛意識裏只是理解為一個堅韌有力的老人與強大鯊魚的搏鬥,最後老人憑着強大勇氣取得勝利。後來我反覆讀了幾次這本書,每一次的都能得出新的感悟。聖地亞哥帶給我們的不僅敢於迎接苦難的勇氣,更是面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絕望是一種罪過。”聖地亞哥如實説,他是十分不幸的,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沒有錢買東西吃,只能依靠別人救濟。似乎生活到了崩潰的邊緣,可是,當他下定決心去和鯊魚搏鬥時,又是那麼英勇無畏。聖地亞哥應證自己説過的話,面對苦難昂揚向前,這是足以令人動容的地方,也是我們值得效仿的地方。

除了勇敢,樂觀也是聖地亞哥所珍貴的地方,多年的忍飢挨餓,遭受同行人嘲笑的他,沒有選擇自暴自棄,而是以一顆樂觀的心面對生活。要世間飽受冷遇和羞辱的他,選擇將傷痛輕輕推開,只牢牢記得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間。即便青春不再,他依舊鬥志昂揚,積極快樂的活着。如此年輕的我們,正是雄姿英發的年紀,又有什麼理由不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我想,《老人與海》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趁現在我們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勇於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敢於迎難而上,敢於不停奔跑,敢於奮不顧身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逐自己心靈深處的夢想。不要怕受挫,不要怕失望,不要怕傷害,只有經歷風雨的人生,才是真正值得回憶的人生。

專注,是為求知,求知,是為悟世。我希望大家能夠敢於求知,善於求知,將知識的魅力放到人生中,讓它帶領你闖過風雨,走過險境;幫助你戰勝苦難,迎接挑戰。最終實現你想成為的自己。

標籤: 心有 人生哲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zheli/dzgo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