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隨筆 >

美酒逢知己隨筆

美酒逢知己隨筆

酒的出現,自然與生活緊密相連。只要是有飯局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喝酒。

美酒逢知己隨筆

然而,在大大小小的飯局中,最盛行這樣一句話:“飯局如戰場,酒杯似機槍”之説來形容那些能喝會説的人。所謂槍彈無眼,每次喝酒時總會有人這樣説:“酒逢知己千杯少”,説出這些話的朋友未曾想過彼此間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知己”而“千杯少也”,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隨意地説説而已,甚至那些剛剛認識或點頭之交的朋友在飯局上舉杯時也會這麼一説。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酒逢知己”呢?其實,在許多禮節的對與錯當中是可能通過説明來明確的。很多禮俗雖然我們經常遇到,而且也很重要,但究竟實施的方法和方式卻很難以劃分界線的,如果分寸把握不好,有時候反而有失禮貌。

咱們中國人的酒文化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酒的歷史幾乎和文字的'歷史一樣古老。上古時代酒首先是用於祭祖敬神,其次才為人民飲用。隨着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世間飲風逐漸盛行。每逢佳節,親朋聚會,宴請賓客,喜慶豐收,婚喪嫁娶,酒都在其中必不可少。酒的參與使古老的禮儀顯得更加隆重,而豐繁的禮儀又使酒滲透了深厚的社會生活裏。杜甫《飲中八仙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張籍《江南行》:“長幹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

世界上關於飲酒的禮節、禮俗各具特色,並多有專門著作論述。在這裏我也查閲了與禮節和修養相關的飲酒禮儀:

中國人飲酒的規矩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很不一樣。最大的差異有兩點:一是勸酒。中國人好客,聚會飲酒,客人沒喝醉就好像是主人不熱情,酒席上的勸酒成為社交的一大景觀。見面三杯,主座三杯,雞頭對着你三杯,魚尾對着你也三杯,老鄉喝三杯,同齡喝三杯,勸酒的藉口五花八門,結果因勸酒鬧得你倒我歪、言語無忌、洋相百出,不歡而散之屢見不鮮。世界上許多國家飲酒沒有勸酒習慣,飲多飲少,客人自便氣氛和諧,彬彬有禮。二是行令。中國飲酒行令的歷史也很長,從划拳到擊箸、敲盞、種類頗多,行令的目的除了興,依舊是勸酒。行令認真,幾近拼搏,口號起伏,酒酣忘形,拋杯掀台等等。結果沒有了主客、沒有了情意,剩下只有見面時的尷尬。如今有好多酒店禁止“划拳”之類酒規,可見人們對此深惡痛絕了。飲酒行令的習慣世界上許多因家也沒有,即使在灑廳裏大聲喧譁也被視為不禮貌的舉止,有素養的人們低聲絮語,樂曲隱約傳來。

其實,在歷史上,我國飲酒禮儀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刻意講究,並且極具有文化品位,我國古籍上記載的“六飲”,講述的就是中國飲酒禮儀:一飲人,是指同席的人,應是知己和舉止高雅的來賓;二飲地,是飲酒的場所,以花下、竹林、亭閣、畫舫為宜;三飲候,是飲酒的時機,應該在清秋,雨後、積雪,新月、晚涼之時;四飲趣,是飲酒助興,用清談,聯吟、焚香、奏曲來提高興致;五飲禁,是飲酒的禁忌,華誕(鋪張)、連宵(通宵)、苦勸、爭執、惡謔(言行污穢)、噴噦(嘔吐)等屬禁之列;六飲闌,是飲酒後的娛樂,包括散步、踞石(坐於石頭上)、欹枕(閉目養神)、垂釣、講論等。以上這“六飲”將普通的生活行為昇華到了人的品性修養和境界的追求中,使酒從物質材料轉變為文化材料,燦爛了中國悠久的酒文化歷史,顯示出東方文明如高山流水般的雋永。

那些古老的飲酒禮儀雖然今天已經不再適用,但從禮的角度看依舊有現實的意思。佳節時期,或親人團聚,或朋友團聚,美酒助興當是人際所需,也是生活之樂;但必須懂得飲酒的舉止同樣表現着一個人的禮貌涵養和品行高下,刻畫着一個人的社會公眾形象。

勸酒,是中國人的一大習慣,既然要勸,那得適可而止,是勸而不“苦勸”。行令,是中國傳統的“酒令”,大都是以作詩對聯之類,曾記得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東晉時期著名學士相聚在會稽山陰的蘭亭,將酒杯放在灣灣的溪流中漂流,杯到誰處誰作詩,也就是所謂的“曲水流觴”。現在人作詩不易,若有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小飲而賦:人生、友情、世事、新聞、趣俗、知識都是酒媒,我想,那豈不快哉?!

因此,宜人、宜友、宜生、宜世。這才是真正的酒逢知己啊!

標籤: 酒逢知己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suibi/77gx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