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

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

導語:這兩天都在下雨夾雪,我不明白雨為什麼要和雪一塊兒下?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

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1

今年第一場雪紛紛落在了窗前,片片雪花舞着潔白的熱情,像輕盈的精靈跳到窗上、地上,大地魔術般地換了銀裝。那洋洋灑灑的雪啊,因方成珪遇圓為壁,瑤華鋪在階除,枯林粧成瓊樹。雪以她的純潔和素淡突出着美麗的北國風光,旖旎了多少人的心情!

雪以它獨特的靈魂佔據人的心靈,從遠古到今天,應着節氣,合着人心,守候一場雪,為一份透明與恬靜。下一場雪,粧點一個世界,潔白一闋心靈,凝固一段人生

北國的雪恰如南國的雨説來就來,“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人的心似一葉輕舟從窗前游到遠山,彷彿駛進雪的海洋,把一切塵俗都丟在彼岸。有時雪無聲息地下,而你在甜夢中,直到你醒來給你一個驚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賞雪、賦雪都因了她的精神。雪是有精神的,在喧囂的紅塵下獨守一份寧靜,凸顯一份素美。有人將雪與梅花相比,“梅雖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意在讚美梅、雪的高潔,人的心靈若雪白、若梅香該多美好啊。

雪是千嬌面,縈縈在心。柔若棉,薄如翼,美如畫,輕如絮,時而嬌羞,時而熱烈。賞雪,就如欣賞一位不染纖塵的美女。

時常一個人,讀一首唐詩宋詞,不知不覺度過一段時光,其他不念,反覆誦讀詩句,領悟其中意境,就是那樣簡單、安靜、素美,排擠掉一切憂煩,只享受詩如畫的美好。賞雪,就是過一段詩意般的生活,簡單美好。大觀園裏應雪景作詩社,急的賈寶玉覺都沒睡好,就擔心雪停了。可見,雪會給詩人靈感,美妙的詩句似雪花一樣紛紛自來,洋洋灑灑,美不勝收。“一夜北風緊,開門雪尚飄。入泥憐潔白,匝地惜瓊瑤。”“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已笑東風。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綠萼添粧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描寫雪的詩,我最喜歡唐代張義方的《奉和聖制元日大雪登樓》,“恰當歲日紛紛落,天寶瑤花助物化。自古最先標瑞牒,有誰輕擬比楊花。密飄粉署光同冷,靜壓青松勢欲斜。豈但小臣添興詠,狂歌醉舞一家家。”把雪的美、雪的精神描繪得淋漓盡致,不言雪,處處是雪,筆筆贊雪,彷彿帶我們進入一幅畫境。

生活其實就是這樣:有花有草,有風有雨,有陰有晴,也總會有一段雪花紛紛的日子,好像一寸心靈之土不接受化肥、農藥,讓方寸之地生長出最純最綠的禾苗,讓它開花、結果,堅守一份簡單的美好。

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2

青島的天氣就是這樣,到了十一月末也還不見雪花。説是雨夾雪,其實雪被雨一融也不見剩下什麼。遠處的烏雲一層一層的飄過來,又一層一層的飄走,留下一地水窪,被間歇出來朗照的太陽一曬,不多時便幹了。

秋亦是無趣的緊,幾片葉子似落非落,頑強的扒在枝條上,密密匝匝的一片金黃色。天氣也時冷時熱,至冷時穿上棉襖尚能被風穿透;至熱時,又覺得穿一件襯衫仍需挽起袖子。

近兩日,大概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這裏也冷起來。終日呼嘯着北風。許是靠海的緣故罷,這裏的風“硬”且極具“穿透力”,往往從領口灌進前襟後背。須得將衣領立起來,再將下巴放進去才能稍暖和一點。可即便是如此嚴冷的天氣,氣温卻始終保持在惱人的零上三四度,似乎秋天並不急於結束。

連日來的冷風,使我這個素不怕冷的北方胖子也穿上了秋衣、秋褲,然而被風一吹,依舊打哆嗦。友人笑着打趣:“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我擼起褲管迴應他,他笑了笑:“看來秋天真的來啦,連這個不怕冷的死胖子都穿上秋褲啦!”

可是,冬天,真的來了麼?

在我的記憶裏,冬天一直是和雪相關的,潛意識裏,冬天似乎是雪的附屬產物。生在北方,長在北方,北國之冬天於我十分親密。

往往似乎霜降之後一個星期左右,便能下了第一場雪。一覺醒來,天地縞素。冬,在夜裏美美的做了一個夢。雪薄薄的蓋在地上一層,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很好聽的聲音。

道路兩旁的溝壑裏積的雪要多一些,厚一些。年少時便總是偷偷的採那裏的雪來吃。將滾熱的小手從手套裏伸出來,輕輕掃開上層的灰塵,捏起一點來吃,入口即化的雪,帶着一絲沁骨的涼,順着食道滑如胃裏,頓時覺得周身舒暢,比喝了甘冽的泉水還要舒服。

然而吃雪的事情是決不能讓家長知道的,他們會罵。年齡長我一些的孩子便説:“第一場雪是吃不得的,髒。”“為什麼髒呢?”“這個……這個……總之不能吃啦!”“那麼第二場,第三場雪呢,可以吃麼?”……

“雪是不能吃的,不光第一場雪,不論第幾場雪,都是不能吃的,因為雪裏含有大量的灰塵和各種有害物質……”這是長大後,我的老師給我講的。可有時,青島下雪了,我還是會忍不住偷偷吃上一點。似乎這樣便嚐到了家鄉的味道,心與家鄉的距離便更近了一些。我並且希望這依舊甘美的雪,能夠在我的身體裏找到十幾年前的它的同胞留下的訊息,帶着我一同去尋那個當年吃雪的小男孩。似乎像我這種“沒心沒肺”的人也有鄉愁

然而,假使如今,現在,我能回去到故鄉的話,我便不會吃雪,即使沒有大人的責罵,老師的説教。

家鄉的變化太大!我都認不出來。新修的筆直水平的柏油馬路,幾乎沒有一點坑窪,往先的沙石路的車轍印早已不再。如果我早些回去的話,或許還能順着這些時間的烙印,獨自回去。而今,即便一步三問,也未必能找到回家的路。我兒時的腳印,全都死在了這冰冷堅硬的柏油與水泥下。

車來車往,川流不息的馬路上,自然積不下那許多雪。至於道路旁的溝壑裏的雪,被車子帶起來的飛塵攪得污濁不堪,自然是萬萬不可吃的。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雪也會髒,雪也怕髒。晶瑩潔白的六角形的薄薄一片,也是會被污染的,也是更容易被污染的'。

然而,我終於還是會止不住的懷念它。那麼,到曠野裏去尋罷。一大片平曠的土地,黑白相間,放眼望去,似乎能見到盡北方。那裏早是白色的國度了。“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故鄉的雪來得自然不那麼早,然而寒雪為北風所挾,氣勢洶洶的自遠方吹來,卷倒了地上稀疏的枯草的意境還是有的。悽悽冷冷清清的曠野,盡情向人展示冬的肅殺。

倘在江南,下一場雪在這個時令,是足以叫人驚詫的。文人雅士多會橈一葉小舟,擁毳衣爐火,或獨釣寒江之雪,或言風氣柳絮之辭,吟詩作賦,稱頌一番的。北國則不然,雪早已融進那裏,和人們的生活一道,大家早習以為常,或許壓根沒誰拿它當一回事。江南適於在淫雨霏霏的日子裏,泡一壺香茗,讀一本古卷,聽聽那雨聲。而北國則適於在漫天飛雪的時刻,温上一壺酒,守着爐子,聽聽沉寂在地下萬億年的煤在爐膛裏發出的“蹦蹦”的聲音,雜着簌簌的雪聲,靜靜地思考或與友人談談天。

發生在雪中的故事亦不少,有“雪夜訪戴”的盡興,也有映雪而讀的刻苦。雪帶來的不僅是這許多故事,還有能淨化人心的因素,每次倚窗獨立於一片皎白之前,一片空靈,彷彿下一刻便能超脱了自然,羽化而登仙了。

我倒是豔羨那個在黃岡,用如椽的大竹作為屋瓦,冬聽密雪如碎玉匝匝,夏聽急雨如瀑布濺濺的王禹偁。人世間的兩大樂事都被他佔盡了。

張岱的“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自是不能在北方瞧見,王禹偁的如椽大竹也不是在北地能長成的,只得略帶些遺憾,於文字中咀嚼,和他們共享彼時之樂罷。

然而,也不能説青島的天氣不好,至少在冬日裏 空氣是潤潤的,濕濕的,伸手一捏,似乎能捏出些水來。不至於像北方那般乾燥。一個人在這裏悽風冷雨,總難免孤單,形影相弔,慘慘悽悽。

今日是雨夾雪,便證明了空氣的冷足夠製造出一場雪來了,期盼着更冷一些,下一場通通透透的雪。那麼它便可以成為載我回去的紐帶,使我的心能夠在闊別了許久的故鄉,化作一片新雪,飛颺!飛颺!

描寫雨夾雪的文章美文3

窗外下起了雨夾雪

清晨游完泳,蒸好桑拿,渾身輕鬆。出門一看,下起了雨夾雪。

雨夾雪的天氣,温度倒不低。YMCA旁邊的公園裏,大片的草坪上,雪花靜悄悄的融化着。空氣裏又濕潤,又清涼,大口呼吸,好像從身體裏不斷的釋放出隔夜的濁氣,在清涼的空氣裏,格外舒服。

回到家裏,天還沒有亮,院子裏濕濕的,雨夾雪無聲的在空中飄落。燒好一壺開水,泡一杯茉莉花茶,一邊做早飯,一邊打開收音機,聽一聽CBC法語台的古典音樂。清晨的時光很緊張,孩子們要趕時間上學,準備她們的午飯盒,準備早餐,準備水果,一切都是趕着點的,按部就班,晚一點,就會手忙腳亂。

這樣的節奏,倒使我想起了當年爸爸在世的時候。爸爸是中學老師,教地理。那時候的學校裏,老師們要做很多事情。改作業,備課,設計考試題,刻印考試卷子,改考試卷子。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每個班裏有五六十個學生,一個年級有六七個班,每一位老師都抱着厚厚的作業本回家,下了班之後改作業。要買菜做飯,要照顧我,每天做三頓飯,晚上還要到學校晚自習,回到家已經九點多了。每個星期上六天班,現在想起來,這日子還真挺難的。爸爸那時候早上四點鐘就起來了,先把煤爐子打開,煮上稀飯,然後改作業,到了五點多,他叫我起來,帶着我到公園去跑步,一邊跑,一邊背英文單詞。六點多鐘的時候回到家,媽媽已經把早飯準備好了,全家人一起吃早飯,然後上學上班。中午放學後爸爸或是媽媽在樓下的菜市場買些菜,回家做好飯,飯後休息一下,然後再去上學,上班。五點半放學之後,爸爸媽媽再買些菜,做好飯,飯後已經快七點了,我和爸爸就到學校去晚自習,媽媽在家裏看電視,休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爸爸的生活就這樣每天重複着。我一天一天長大了,爸爸也一天一天老了。暑假寒假的時候,節奏沒這麼緊張。早上可以和爸爸一起在公園裏多玩一會,然後一路走到菜市場去慢慢的買菜。那時候大家都沒有休假的概念,做老師的加班是經常的事。特別是上了高中之後,有的時候週日也要到學校補課。每個人都像一條老黃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前一段時間和一位朋友的母親聊天,她也是那個年代的人,説起那時候上班,她的情況更讓我大吃一驚,她當時是在山區的軍工廠上班,竟然要每天都上班,全年不休息。後來沒辦法,她們技術人員私下裏互相幫助,偷偷安排輪休,可以每個人每週輪到一天休息。

現在説起這些,簡直不可思議。當年的這些老黃牛們是怎麼挺下來的,還真讓人想象不到。休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我來説很陌生。剛到加拿大的時候,為了生存下來,每週七天工作,那時候的休假,只是到維多利亞走一走,在街邊的越南飯店裏吃一碗牛肉粉。有了兩個孩子之後,才有了休假的意識。剛開始休假,還不會休,跑到巴黎去,一家四口人擠在一間酒店房間裏,在巴黎觀光,走來走去。一個星期休假回來,人很累,很難受。所以直到今天,我對巴黎都沒什麼好印象。再也不想去了。去了奧地利之後,對休假的認識大大提高。雖然自然風光方面,奧地利其實和温哥華差不多,但是人文環境完全不一樣,賞心悦目。那時我第一次知道,奧地利每年接待七千萬人休假,是整個歐洲的渡假勝地。我們住的渡假村裏男女老少來自於歐洲各國,從新婚夫婦到退休老人,都在優哉遊哉的休假。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在奧地利鄉間慢慢地散步,一路上欣賞這每家每户精心打理的花園。經過一間小酒店,走進去一看,是當地人專門為渡假準備的酒店,雖然不大,很漂亮,古色古香的,裏面各種設施很齊全,還有馬廄,養着十幾匹馬給住客騎。孩子們看到馬都很高興,騎了一圈又一圈,又和馬廄裏的一羣小貓貓玩了很久。當時因為是到了午飯的時間,我們就在這間酒店的餐館用餐,這才發現這間酒店還提供一星期一星期的食宿全包的渡假套餐,價錢很便宜,以歐洲人的生活標準來看,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負擔得起。所以來休假的人不一定是很有錢的人。這樣的小酒店在周圍很多。後來在當地的服裝店裏和店員閒聊的時候,問起當地的好景觀,小店員才17歲,馬上很熱心地向我們推薦到山上的小酒店裏去渡假,説那裏很美。可見渡假這樣的生活方式真是深入每一個人的人心。最有意思的是餐廳裏的服務員,我們和她聊天的時候表示,她工作的這個地方真好,像天堂一樣。她怎麼説呢?她更喜歡意大利南部的沙灘,每天都盼望着去那裏渡假!

以前讀到過一篇關於世界各地的人渡假的習慣和統計,記得中間是這樣寫的,説歐洲人休假最多,北美洲的人普遍休假不足。美國人每年的休假時間少的可憐,好像是發達國家中最少的。沒有提到加拿大,更沒有提到中國。20xx年在北京短暫經過的時候,去了一家美容院按摩,和經理閒聊的時候才知道,她一週七天工作!不休息。看看她黑油油的皮膚,浮腫的臉,真不知道這種情況常見嗎。在温哥華,我去剪頭髮的地方,老闆也是一週七天在店裏上班!多少年了,沒變過。

可能是現在年紀也大了,如果一段時間工作比較緊張,我一定會在心裏嚮往着跑到什麼地方去休息一下。如果硬挺着不去,慢慢的就發現脾氣越來越差,火氣越來越大,耐心越來越不足,見到人就煩。想想看,當年的爸爸是不是也是這樣呢?媽媽呢?如果他們有條件,經常騎上單車在周圍走走,離開一下日常生活的瑣碎,帶一塊麪包,背上水壺,到周圍的山裏,田野裏,鄉村裏去換一換環境,走一走,騎着單車發現一些田間的小道,山區的小樹林。坐下來,忘掉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把一天的時間“浪費”掉,把一天的思想“解放”掉,把一天的生活“穿越”掉,管他孩子怎麼樣,管他日子怎麼樣,管他生活怎麼樣,給心情放個假,那他們的生活又會怎麼樣呢?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習慣,那每個人的生活又會怎麼樣呢?整個社會又會怎麼樣呢?每個人有沒有這樣的條件呢?你仔細想想看,其實都有,就看你怎麼樣看待這件事而已。

休假,經常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經常給自己的生活轉換一下環境,想想看,真不是奢侈品。雨夾雪的天氣裏,我也靜一靜,給自己的思想放個假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wl8e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