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經典美文林清玄短篇

經典美文林清玄短篇

林清玄的文章如一股熱氣來自遙遠的地心。它貫入我的心,使我感到無比的温熱,林清玄的文章是當代文壇最美麗的文字,是文壇的一方淨土。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經典美文林清玄短篇相關資料,歡迎閲讀!

經典美文林清玄短篇

【一】冷月鍾笛

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閃着冷芒。

有時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個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涼而空茫的城垛上,獨零零地坐着.月色便彷彿一個老年的海盜。雖退守到磚牆的角落,他的眼睛猶青青地閃着光。手裏還握着年輕時砍鈍了的水手刀。

那把水手刀,長久以來。在草地上四處遊動,把我的胸腹剖開,冷漠的月色夾着古舊的城池猛然湧進我的胸臆,這時即使我靜坐着,也不如月亮剛升起時那麼安穩了。

已經很夜很夜了,晚霧從地底慢慢地蒸騰上來。漸漸把樹、磚牆、古炮。最後把坐在城上最高處的我也吞沒了。

來這個城要經過一個渡津,因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擁抱着。展延到遠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我到時天空已晚,一位瘦削的老人用條小小的竹筏將我渡過海去。

遠遠地看見城牆了。夕陽正好垂掛在護城樹的樹頭上,夕陽的橘,晚天的紅,樹的鬱綠,交雜着城牆黯淡的磚色,成為一幅很有中國風情的剪紙畫。

迎頭,是沈葆楨的半身銅像,刻寫着他在台灣海防史上的不朽證言。在日本侵略台灣的緊急中,他以一年十一個月的短時間,建造了這個“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這個城與炮台,便成為今天台灣僅存的歷史炮台了。

在月色下看洗葆楨銅像,明暗曲折,競可以從線條中體會出他的識見與毅力,那是無可取代的威狀與魄大了。我想到,我們永遠無法仰見這些壯士的面容。但是我們隨時可以見到他們的重現。我們走入民間,到處都有關雲長的畫像,濃正的長眉,丹鳳的亮眼,紫紅色的.面孔,寫在臉上不可侵犯的正氣,如果我們把關公的五綹長髯去掉,相信就是壯士們的寫生了。他們用生命的狂歌。為中圓人中國的歷史寫下“忠義”兩字。

月刀下的沈葆楨也有一股關雲長的神氣浮凸出來。事實上。他們的形體並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為他塑像。後人如我,也能體會到他們與強權抗拒時的虎目含威。

在壯魄而虎吼有聲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所有的英豪傑士都把自我的形體投入這條河裏,即令碎成肉泥,也沒有一聲悲歎。他們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風中也會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因此,沈葆楨死了。他的城池留下來了,但是這座堅甲厚壁的城池縱大縱深,也比不過他生命中無可更變的城池。

我一個人獨坐在城垛上,眼見星輝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閃着夏蟲與波光的護城河,竟久久不忍離去。我感覺,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楨波沸萬頃的胸腹之中了,在寧靜的長夜,我們或者最能窺見前人的胸懷吧!

月色你看久了,它灑在輕輕淺淺高高低低的景物上,彷彿響亮着斷斷續續的鐘聲,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鐘。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長長短短的散步,好像絲絲長鳴的笛聲,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月亮的鐘笛,千百年來就這樣敲撞吹奏,讓那些有威猛氣概的豪雄壯士,可以和聲地在歷史上唱歌。這些歌,詞句已經退淡了,曲譜仍在。在另一個冷月如刀的夜晚,還要被以後的人喝起來。

浮天滄海遠,萬里眼申明,歷史的歌聲和月亮的鐘笛慢慢的沉落。我坐在城垛下方寫着“億載金城”四字,卻在清晨第一道哦光中漸漸鮮明。

【二】陽光的香味

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

那時是春末,一季稻穀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温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苓樹上鳥雀追逐,竹林裏的筍子正紛紛綻出土地。細心地聆聽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非常幸福的感覺。

農夫和我坐在稻埕旁邊,稻子已經鋪平攤開在場上。由於陽光的照射,稻穀閃耀着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也染上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做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條稜線接着一條稜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穀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來都是這樣曬穀子,因為等陽光曬過,八爪耙把稜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穀翻身,原來埋在裏面的穀子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穀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哲學。

農夫用斗笠扇着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説:“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

他説:“你聞到什麼沒有?”

“我聞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説。

他開顏笑了,説:“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

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輕的農夫領着我走到稻穀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穀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膛;然後,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穀子讓我嗅,卻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麼只有曬到陽光的穀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説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穀曬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暑假偶爾幫忙,想象着都市裏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曬穀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決心留在家鄉。我們坐在稻穀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然後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曬乾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的味道,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地從童年中流瀉出來。自從有了烘乾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裏,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原因。

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説:“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説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裏的花香氣不同呢?”

我説:“那夜來香、曇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

我便那樣坐在稻埕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説:“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退化了。”

【三】打開心內的窗

打開心內的窗,浴着光輝的母親。

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母親不斷疼惜呵護弱智的兒子,擔心着兒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車受到驚嚇。

“寶寶乖,別怕別怕,坐車車很安全。”那母親口中的寶寶,看來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了。

乘客們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滿愛的光輝的母親。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親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親也是那樣充滿光輝。

那對母子下車的時候,車內一片靜默,司機先生也表現了平時少有的耐心,等他們完全下妥當了,才緩緩起步,開走。

乘客們都還向那對母子行注目禮,一直到他們消失於街角。

我們為什麼對一個人完全無私的溶入愛裏會有那樣莊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入的莊嚴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無私的、無我的,無造作的,就好像燈泡的鎢絲突然接通,就會點亮而散發光輝。

就以對待孩子來説吧!弱智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是那麼天真、無邪,那麼值得愛憐,我們自己對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則是那麼嚴苛,充滿了條件,無法全心地愛憐。

但願,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莊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

【四】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裏,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裏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辦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的心裏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都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説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上長瘤了。”

公開的場合,它們譏笑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是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偶爾也有飛過的蜂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麼努力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呀!”

百合説:“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着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開着,它花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着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下,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和”地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沒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淨温柔的一角。

那裏,被人們稱為“百合谷地”。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都謹記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標籤: 林清玄 短篇 美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jz7j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