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經典佳句摘抄及美文分享

經典佳句摘抄及美文分享

篇一:適合中學生美文摘抄大全 名篇中的經典

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氣這樣説。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着我們不重要。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

經典佳句摘抄及美文分享

——畢淑敏,《我很重要》

我送你4句話。其一,這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有暫時沒成功。其二,改變世界之前,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其三,改變從決定開始,決定在行動之前。其四,是自己的決心,而不是環境在決定你的命運。你不妨先改變自己的習慣,試着用友善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一切,你會有意想不到的快樂。”

——《知識窗》馬國福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須懂得在關鍵時刻把自己帶到人生的懸崖,給自己一片懸崖其實就是給自己一片蔚藍的天空啊。

——《知音》王新文

沒有堅冰,誰去認可紅梅的爛漫?沒有白雪,誰去判定青松的高潔?沒有嚴寒,誰去仰視喬木聳立?

——《感悟春天》朱國良

不管是落花有意,還是流水無情,都是表現了時間之易逝的自然跡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裏的春色,進取中的春光,則當常駐於有志人和奮鬥者的歲月年華里! ——《感悟春天》朱國良

閲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一種知識的積累,一種智慧的積累,一種感情的積累。大量地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增長人的知識,也能豐富人的感情。如果對文學一無所知,而想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

——趙麗宏《致文學》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春水》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00字美文摘抄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

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於他最合宜的位置。一個位置對於自己是否最合宜,標準不是看社會上有多少人爭奪它,眼紅它,而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真正感到快樂。

——周國平《最合宜的位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泉聲浸着月光,聽來格外清晰。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燈光究竟奪不了那邊的月色;燈光是渾的,月色是清的。在渾沌的燈光裏,滲入了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蹟!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粧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朱自清《秦淮河月色》

從胸懷看,鳥比人更有理想。當遷徙的候鳥飛越喜馬拉雅山的時候,雪崩不會讓它驚慌。鳥在夜晚飛越大海,如果沒有島嶼讓它歇腳,它就不讓自己疲倦,一直飛。它不過是小小的生靈,卻有無上的勇氣。

——鮑爾吉·原野《河流裏沒有一滴多餘的水》

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裏,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肥。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而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裏。400字美文摘抄加賞析

——季羨林《清塘荷韻》

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只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周國平《智慧和人品》

每個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於霧失樓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

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魯迅《雪》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採桑子 重陽》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 婁山關》

今天是你搬來的一塊磚,雖然樸素不足道,卻墊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被,雖然不夠闊氣,卻能擋住寒氣,使你明天不會感冒。 今天是擰開水龍頭流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變為香茶一杯。

——鮑爾吉·原野《今天最好》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劉墉《攀上心中的顛峯》

失敗的時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頭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檢討自己為什麼失敗;你也可以傷心、落淚,但是一邊擦眼淚,一邊站起身,準備再一次向前衝。

向前走!別回頭!

——劉墉《談失敗》

再深一層的化粧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粧也醜不到哪裏去,臉上的化粧,只是化粧最後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説明,三流的化粧是臉上的化粧,二流的化粧是精神的化粧,一流的化粧是生命的化粧。”

——林清玄《生命的化粧》

只要春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只要生命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陷身茫茫沙漠/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只要明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冬雪終會悄悄融化/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汪國真《只要明天還在》

即使命運從不發芽,我不惋惜千百次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我不遺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訴我的人生: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峯。即使永遠找不到大海,我不停息尋覓的歌聲;即使腳印被風雪掩埋,我也珍愛走過的'路程。無愧無悔才是人生:朝着地平線匆匆走去,讓世界評説我的背影。

——沙葉新《我的人生》

緊緊抓住夢想,因為一旦夢想消亡,生活就像折斷翅膀的小鳥,無法自由翱翔。緊緊抓住夢想,因為一旦夢想離開,生活就會變成貧瘠荒蕪的土地,只有冰雪覆蓋。

——蘭斯頓·休斯《夢想》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剋制自己,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着未來,現今總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温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

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要問向兩腳而是要問向志向;人能攀多高?這事不是要問向雙手而是要問向意志。於是,我想用熱血給自己樹起一個高遠的目標。

——汪國真《我喜歡出發》

當我望着窗外掠過的景物出神時,我的心靈的窗户也洞開了。許多似乎早已遺忘的往事,得而復失的感受,無暇顧及的思想,這時都不召自來,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樣在心靈的窗户前掠過。於是我發現,平時我忙於種種所謂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靈的窗户有太多的時間是關閉着的,我的心靈的世界裏還有太多的風景未被鑑賞。而此刻,這些平時遭到忽略的心靈景觀在打開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斷地閃現了。

——周國平《車窗外》

我讓信念扎入地下/我讓理想升向藍天/我——愈是深深地紮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根鬚牽着枝梢/勿讓它 /走向縹緲的夢幻/枝梢挽着根鬚/使得它/堅持清醒的實踐/我於是有了/粗壯的樹幹/美麗的樹冠/我於是長出了/累累果實/具有泥土的芳香/像雲霞一樣 /彩色斑斕

——屠岸《樹的哲學》

同樣的屋子,對頭腦來講,它只是一個房子;對心來講,它變成了一個家;對靈魂來講,它變成了一個廟。屋子還是保持一樣,但是,你經過了蜕變,你的看法改變了,你的層面改變了,你看事情的方式改變了。一個不具備這三者的屋子是不完整的,是貧乏的。摘抄筆記 ——奧修《生存智慧》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路遙《平凡的世界》

生命的過程,就是時間消費的過程。在時間面前,最偉大的人也無逆轉之力;我們無法買進,也無法售出;我們只有選擇、利用。

——劉湛秋《心靈的輕鬆》

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在生活中所獲得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身處何方,也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更不在於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而只在於我們的心靈所達到的境界。

——[美] 戴爾·卡耐基《平靜》

生命如同吃葡萄柚一般。首先,你必須剝開柚皮,然後試咬幾口,以便適應柚子的風味;當你開始享受柚子時,柚子汁卻可能噴得你睜不開眼睛。

——[美] 羅傑·馮·伊區《生命的意義》

要永遠堅信這一點,一切都會變的。無論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沉重,一貧如洗也好,都要堅持住。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 ——[美]曼迪諾《永恆的變化》

當我們的靈魂通過那窄長漆黑的生命通道向另一個未知之處飛去時,人世折磨得我們痛苦不堪的一切恩怨是非都釋然超脱了。

——程乃珊《曙光中的禱告》

假如你為人間冷酷而難過,那麼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由你自己發出光和熱,使人間減少一分冷酷,增加一分温暖。

——[台灣]羅蘭《正眼看人生》

飛瀑之所以能飛流直下一瀉千里,除了它有深厚的積聚之外,就是因為它選準了一個突破口。千里良駒闖進迷谷,急需的不是在斷崖絕壁上的左衝右突,而是冷靜地分析出路在何方。 ——盧錫銘《選擇的詮釋》

陽光是匆匆的過客,總是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他不願意停留。不,他也曾暫時在一些夢裏徘徊。

——嚴文井《陽光》

皎潔的夜空下,有人聞不出十里荷塘飄來的花香,你卻在細小微風中聽到了荷葉與蜻蜒纏綿的耳話。景本無異,異的是心情。

——王書平《與好心情為伴》

你們儘可佔有古代和未來的世界,讓我洞察今天的生活吧。把隱藏其中最崇高的精神因素寫出來吧,因為最崇高的東西往往隱藏在自然界最偏遠最微末的地方。

——[美]愛默生《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洋》

明智的人懂得不善駕馭自己情緒的人總會有所失,他懂得擺出好鬥的架勢最易導致衝突,他懂得沉溺於説長道短地議論他人最能使自己信譽掃地。

——[ 美] 威·A·皮特森《生活的藝術》

篇二:名家美文

帶三句話上路

李小刀

你將要遠行,孩子。將有一生的歲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話帶在身邊。

快樂是一種美德要保持快樂,孩子。這是我們窮人最後的奢侈,不要輕易丟掉快樂的習慣,否則我們將更加一無所有。

你要快樂,在每一個清晨或傍晚。你要學會傾聽萬物的語言,你要試着與你身邊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談。在你經過的每一個村莊,你要留下你的笑聲作為紀念,這樣當多年以後人們再談起你時,他們也會記得當年曾有一個多麼快樂的小夥子從這裏經過。

快樂是一種美德。你要把它像情人的手帕一樣帶在身邊。無論你帶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邊的溝裏。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腳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緊緊地攥着快樂,不和它離開半天。

快樂是一種美德,孩子,這是因為快樂能夠傳染。你要把你的快樂傳染給你身邊的每個人,無論他是勞累的農夫還是生病的旅人;無論他是赤腳的孩子還是為米發愁的母親,你都要把快樂傳染給他們,讓他們像鮮花一樣綻開笑臉。

孩子,在你經過的每個村莊,人們都會像親人一樣待你,他們給你甘甜的水,給你的包裹裏塞滿乾糧。你就給他們快樂吧,記住,快樂是一種美德,它能讓你在人們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為一朵花停留太久在你的旅途上,孩子,會有許多你沒有見過的鮮花開在路邊。它們守在溪流的旁邊,在風中唱歌跳舞。不要忽略它們,孩子,我們的眼睛永遠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賞它們的身姿和歌聲,你要因為它們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麼遙遠,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艱險,你都要和鮮花交談,哪怕只用你喝點水、洗把臉的時間。不要看不見滿徑的鮮花。但我要告訴你,當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時候,不要忘記趕路,不要為一朵花停留太久。你只是一個過路的人,孩子。你要去的是前方,你的旅途依舊漫長。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雙眼依然有神。你屬於遠方,而不是這裏。

不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這條路的前頭還有千朵萬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裏,在你沒到之前,孩子,不要為一朵花停住腳步。你去的地方是遠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遠、很遠的地方。結幫過自己的人一份禮物你會在某一天踩着滿地陽光到達目的地。孩子,只要你的身體裏流着奔騰的熱血,只要你舉着火把嚇退野獸,你就早晚會抵達那個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遠方,那是幸福之鄉。就在你打點行裝,準備返回的時候,我要對你説,孩子,別忘了為那些幫過自己的人準備一份禮物。你要記住在旅途上你喝過別人給你舀來的泉水;你吃過別人給你送上的食物;你聽過一位姑娘的歌聲;你問過一個孩子路;你在一間獵人的小屋中度過一個漫漫黑夜。要記住他們,孩子,你要記住這些人的聲音、容貌。在你返回前,你要為他們準備好禮物。你要把幾塊絲綢、幾塊好看的石頭細心地包好。你要給姑娘準備好鮮花;你要給老人準備好煙絲;你要想着那些調皮的孩子,他們的禮物最好找也最難找。

這些就足夠足夠了。再帶上你在路上看過的風景、聽過的故事,再帶上你的經歷和感觸,在燃着火的爐邊,講給他們聽。告訴缺水的人們前頭哪裏有水,告訴生病的人哪種草藥可以治病,把你這一路的經驗告訴他們,把前方哪裏有彎。

標籤: 佳句 美文 摘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9zr4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