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經典美文 >

美文欣賞:認識腳下的土地

美文欣賞:認識腳下的土地

你認識我們腳下的土地嗎?

美文欣賞:認識腳下的土地

請隨我們一起,走進博物館,看看那些神奇的土壤。

在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土壤標本》陳列展,展示了全國主要土壤類型的88種亞類的整段土壤標本,地域分佈南至廣東、福建的磚紅壤、赤紅壤,北至黑龍江的黑土、白漿土,西至青藏高原的高原寒漠土等,均配以實景照片加以陳列。

我們瞭解到,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土壤類型最多的國家之一。這項標本採集從1986年開始,歷經10年才完成,並輔以原生態土壤地貌特徵、自然植被和物產等內容,揭示土壤與農業(農作物)、土壤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這真是不容易啊!

北京的土壤又有哪些奧祕呢?隨後,我們又來到了房山地質博物館。

房山地質博物館是本市首個土壤博物館,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全市所有土壤的類型,細細觀察土壤豐富的顏色和生態的變化。博物館洞穴式的造型讓人感覺彷彿進入了土壤內部。一進門就看到從房山區霞雲嶺、史家營、長溝等鄉鎮取回的五色土組圖。展館分為土壤的基礎知識、土壤的發生、發展和土壤的`類型分佈等不同的展廳,主要通過照片、實物、多媒體和浮雕等形式介紹土壤的相關知識。

在土壤的類型分佈展廳,展示着很多1米深的土壤剖面標本,可以看到“灰頭土臉”的土壤竟然也有如此豐富多變的色彩,水稻土、沼澤土、鹽鹼土等,顏色深淺不一,形態各不相同。據該區農科所所長徐凱介紹,這裏展出的大型土壤整段標本都是技術人員採用專業手段,將土壤整段取出,粘貼到板上,是土壤在地下的原貌。

通過這一方方泥土,可以看出北京生態的多樣變化。徐凱指着一塊土壤標本介紹説,這塊土壤上半部呈黑色,下半部是土黃色,涇渭分明。之所以會有這種“二皮臉”標本,恰恰是因為上半部分集中了有機物、植物的根系、落葉等,土壤中營養比較豐富,而土壤的下半部分營養成分很少,很乾燥。這樣的土壤標本既能説明不同地區的地質特點,也可以明顯看出生態修復、植被增加的變化。

也有些館藏的土壤標本正好相反,原本肥沃的土壤,因為生態環境破壞、工業污染,土壤的質量從下到上明顯有了惡劣的變化。此外,隨着城市擴張,昔日的沃土上建成了高樓大廈,土壤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也導致一些土壤標本如今已經成為絕版。

你可能沒有想到,土壤博物館內還建有一個北京市土壤庫,可保存3萬個土壤樣品,目前已整理保存來自全市多個科研院所的項目試驗土壤樣品2萬多個。“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壤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土壤上種植作物的質量。”徐凱説,這些土壤樣品,將讓農科專家們有充足的樣本,研究北京的土地質量,將幫助農科部門把原本低產的農田升級成高產農田,對受污染的田地對症下藥,讓它們恢復元氣和活力。

標籤: 土地 腳下 美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jingdianmeiwen/32ln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