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經典美文 >好文 >

我只在乎你的作文

我只在乎你的作文

孩子:

我只在乎你的作文

媽媽今天再次鄭重其事地對你説:我只在乎你,和分數、名次、比賽成績統統無關。爸爸媽媽愛的是你,不是分數、名次、比賽成績或其他,我們只在乎你,你的健康,你的快樂,你感受事物的愉悦情緒,你捕捉幸福的生活能力,我們只要你健康地成長為你自己,而不需要用好分數、好名次、好的比賽成績來取悦爸爸媽媽,我們愛的是你這個孩子,不是其他的東西。所以,媽媽一再對你説,無論學習、比賽還是其他活動,請把心投放進去盡情地享受過程,不要太在乎結果,因為爸爸媽媽看到你從過程中獲得快樂和成長就足夠了。

這些天和你同年齡孩子的好幾個家長給我打電話,述説孩子初三學習的辛苦和無奈。一位媽媽痛苦地向我描述她和孩子的關係:“孩子什麼事兒都不和我説,有委屈、不高興、不順暢或不舒服寧願給同學説,也不和爸爸媽媽説,我們作家長的很失落。”我告訴她,這很正常啊,孩子到這個年齡階段就是要發展自己的社會交往技能,積極主動去結交朋友並嘗試着尋找志同道合者成為知音,這是多麼好的事情,你應該高興才對。那位媽媽接着對我説,我不是因為他去交朋友而恐慌,而是他把我和他爸爸拒之千里而難過,我們根本就走不進孩子心裏,孩子看見爸爸媽媽就像看見危險分子一樣始終帶着防禦的面具讓我感覺極不舒服。我説,那問題不在孩子,而在你,問問自己,你是不是整天要求分數、名次、作業,而很少關注孩子的身心感受,當孩子感覺到你愛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所謂的高分、名次和好學校,他自然會把自己和你以及你強迫他追求的.東西對立起來。她説,對,就是這樣,昨天,孩子有點兒感冒,不舒服,想躺牀上休息,可是有一大堆作業在那兒放着呢,不做不行啊,我看他在牀上躺了幾分鐘就想讓他起來寫作業,孩子那個委屈啊,沒法形容,大吼着説我一點都不關心他,只關心那可惡的學習,你説,我關心學習還不是關心他嗎?我對她説,你錯了,當孩子讓你在他和學習之間選擇一樣的時候,你只能選擇他,你選擇學習,學習就成了你的事兒,而非他主動選擇的目標,而你要把自己選擇的目標強加到他身上,這是最不好做,也是完不成的任務。因為你的選擇隔裂了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他不會心悦誠服去主動把擔子挑起來。那個媽媽連聲説,對對對,就是這樣,我越是想讓他學習,他越是抗拒,越是不主動。我實在急得沒辦法,只好離開他,不要求他了他反而自覺坐那兒學習去了。現在,我已經沒有辦法和孩子交流了,我一開口他就知道我要説什麼,對立情緒馬上開始,不愉快的生活狀態總讓人感覺壓抑……她邀請我和她的孩子見面聊聊,我對她説,在我和孩子見面之前,你必須回答我一個問題:若讓你在孩子的健康和學業成績之間做出選擇,你會選擇哪一樣?那媽媽問我,必須選擇嗎?我兩樣都想要。我告訴她,事實上,聰明的父母都明白,我們只能選擇一樣,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健康,當我們把這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時候,孩子才能感覺到你的愛,才能感受到安全,才會去面對自己應該面對的事情。孩子需要你和他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與外在的事物一起給他施加壓力。那媽媽在電話裏應允着,她的自我站位如果不調整,和孩子的關係不會有太大改變。

另一個是小時候和你一起打球的小夥伴,因為學習上積累的難題太多,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狀態,實在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索性破罐子破摔。他的媽媽在電話裏向我哭述,讓我和孩子見一面,我和他們一家三口見面的兩個小時,孩子捧着咱們家沙發上的《課外閲讀》讀得有滋有味,我對他的爸爸媽媽説,這孩子學習的內在熱情依然很強烈,他只是沒有在學校的環境裏找到自尊感,老師、同學、沒完沒了的作業,永遠做不完也做不會的習題,考不完的試,做不完的卷子,永遠都不可能給他帶來價值感的分數徹徹底底挫敗了他,所以他在那個環境裏表現得那樣的頹廢落寞。他媽媽問我怎麼辦,我對她説,必須讓他找到自我價值感。你若還想讓他在這個環境裏生活,就必須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愛他,鼓勵他,肯定他的努力,陪伴他但不要要求他,無論他表現得多麼惡劣和不可救藥,都要無條件地包容他,只有用無條件的愛才能喚醒他內在的尊嚴感,只有從新構建他內部的感受系統,他知道爸爸媽媽永遠和他在一起,無論他學習成績怎樣都不會責備,只會把他當寶貝,他才會慢慢啟動內在能量去面對問題,克服困難。

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都理解媽媽説的話,他們若真能按媽媽説的堅持去做,孩子的狀態才會有所轉變。你好朋友王奕翔和張鑫龍的媽媽也和媽媽通了電話,這兩位媽媽已經比上面的兩位媽媽成長了很多,他們能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她們堅定地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不做考試製度的劊子手。孩子的狀態反而比預期的要好很多。我無數次對其他家長説,請一遍又一遍對自己説:我愛的是孩子,不是分數;我只在乎孩子的健康,其他一切無關緊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eiwen/haowen/w00vj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