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勵志作文 >青春作文 >

青春的迷惘作文寫事

青春的迷惘作文寫事

導語:青春又這樣傷感地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的僅是其碎片罷了,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青春的迷惘作文寫事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青春的迷惘作文寫事

青春的迷惘作文寫事1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題記

淡藍色的窗簾,月光透過薄薄的他,碎碎的落在窗前。

今日,有月光,有窗簾,惟獨缺少了音樂和沙發。這一切我似乎似曾相識,渡邊君,直子,綠子。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切是那麼熟悉,那麼動人,那麼的傷感。他的文章總是那麼深刻,尤其是《挪》,每一次重温他的文章,總是敲擊我的心靈,感覺是疼痛的。

如果你不瞭解村上,不想心痛,請不要翻開《挪》,因為他只會讓你恐懼村上的所有作品,你甚至會鄙視他,世上竟然會有如此之人,用此等手法來描寫青春。

《挪》描寫的是一羣患自閉症的孩子,他們的心靈被孤獨所折磨,他們是熙熙攘攘都市中的一羣精神流浪兒。渡邊君,直子,綠子,玲子,敢死隊,永澤,無一不是孤獨的俘虜。於是綠子、渡邊在孤獨中苦苦掙扎;敢死隊、永澤在孤獨中自我炫耀;直子、木月在孤獨中自我結束。

《挪》總使我不斷想象村上春樹的面貌,甚至是他的生活,他的言談。他是否就是書中的渡邊君呢?我迷惑着,不斷地去尋找答案……

再一次地翻開了《挪》……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渡邊君喝口清酒説道。

她驚訝地張了張口,最終還是沒有説出聲音來。

回首往事,總有一份新的領悟以及淡然的釋懷。猜不透的,在回憶裏找到答案,而《挪》中的渡邊便是如此。

生在此案,死在彼岸;綠子在此案,直子在彼岸;現實在此案,夢想在彼岸,青春在此案……一切都不可解釋,一切都相互在控制。

“害羞的時候往往摸一下發卡”的直子像蝴蝶一般優美的出現,像蝴蝶一般輕盈的隱去,最終像無法度過冬天的蝴蝶一般命中註定的消失了。她的心沒有人真正的讀懂,木月沒有,渡邊沒有,玲子沒有,甚至她自己也沒有讀懂。她在喧囂的城市當中寂寞地煽動着她的翅膀,陪伴她的始終只有寂寞。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還要活下去。”直子曾在書中説過此話。只是對於孤獨者來説失去了參照的生命無所適從,一切都只能在迷失中掙扎,從而導致了一切都只能任憑漩渦席捲的世界。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每個人都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即使是刻骨銘心的愛情也無法將他們從孤獨中解放出來。

愛情的蝴蝶最終飛不過孤獨的滄海……

“月光,落地窗,淺藍色的窗簾,暗紅色的沙發,温和的空氣,還有耳邊呼呼的風聲。窗簾輕輕地飄動,乾淨的木地板。最後還有,還有直子美麗、潔白的胴體,在沙發上。”

而渡邊君只是看着,看着,理智克服了男人的性慾,只有欣賞罷了。

這是村上最為高超的地方,也是我最為佩服的地方。

渡邊作為一個“小三”的出現,本身醜惡的,不可原諒的,罪大惡極的。但事實上卻沒有如此,他只是作為一個欣賞者,是女神的守護者而已……

主角們的青春就這樣孤獨地流逝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是橫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現實是殘酷的,夢想是美好的,而直子與渡邊之間註定了離別,他們只能相互看着,看着……

青春又這樣傷感地留了下來,不過留下來的僅是其碎片罷了,不過,殘缺的美更有一種別緻的韻味。

人生成了空白,心靈成了空白,夢想亦成了空白罷。

在即將完筆之前,我的耳畔又想起了村上的一句話:“在大悲與大喜之間,在歡笑與流淚之後,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也許,你不會明白為何村上筆下的青春會是如此。

但是,我缺想對你説:在村上的筆下,青春便是如此。

我合上書,側頭望見漫天的黑夜和遠在天際的未來,思緒又一次的飄蕩在他與她之間……

青春的迷惘作文寫事2

我在迷惘中奮起,在迷惘中讀書學習,但它並沒有將我擊倒,而是迫使我帶着深深的憂鬱和傷感,遊向知識的大海。

人一輩子,最難忘的其實只有兩個階段,一個是童年,一個是青春期。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其他的時光簡直就像嚼過了的甘蔗渣,淡而無味,而且一年一年地越過越覺得過得快。所以歷來就有人認為,青年時代以後的日子都不必過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於33歲時死於征戰途中,被黑格爾稱為“一幅最美的景象”,因為“要使他永遠以一個青年出現於後世人跟前,他就不得不在年紀輕輕的時候早死”。我國“五四”時期的“新青年”則有人提出,人過40都該殺。這都是當一個社會處於青年時代所流行的議論,生於這樣一個時代的年輕人是最幸運的,因為只有他們最有作為。

但一個社會不可能永遠處於青春期,而是要麼走向成熟,要麼迅速老化。所以,在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青年人的常態就是處於動搖和迷惘之中,他們常常羨慕前人年紀輕輕就幹出了豐功偉績,震撼了世界,而自己身處一個普遍平庸的時代,不要説沒有建功立業的條件和機遇,就連一個站得住腳的理想都失去了。不過,儘管今天有不少青年看起來比老年人更老於世故,但青年之所以是青年,正在於他們並不滿足於自己和自己時代的現狀,在內心中有一番掙扎和探索,想要參透人生的意義。青春的迷惘其實正是對人生意義的迷惘,對自己“從何處來,向何處去”的迷惘。以前看過一本蘇聯小説叫《你到底要什麼》,講的是蘇聯“解凍”後的60年代青年尋歡作樂之餘的悵然若失心態。記得當時我還在農村當知青,幾乎所有同齡人考慮的都是“我將會成為什麼”,卻極少有人考慮“我到底要什麼”。是啊,我將會成為什麼自然會成為什麼,可是我到底要什麼呢?這個問題不搞清,我將成為的那個“什麼”很可能是我根本不想“要”的,到那時如果我再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那就晚了。

當時眼前的確是一片漆黑。這不僅是指對我這種“出身不好”的青年來説,招工和“工農兵推薦”上大學絕無希望,只能打算一輩子務農;而且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人能夠給我指一條精神上的出路。現行的一切理論,宣傳、口號和指示都成了明顯的騙局,我渴望找到一位老師、兄長或父輩,能夠在做人和思想方面給我立一個榜樣,或提出一些有益的忠告。但我最終是絕望了。我終於明白了,除了靠自己,誰也不能幫我。那時,未來在我心中完全是一個未知數,整個國家的命運同樣如此。我在迷惘中奮起,在迷惘中讀書學習,在迷惘中探求人生的意義和國家的前途。經常會有一種空虛感和底氣不足的悵惘向我襲來,其中交織着朦朧的戰慄。神祕的預感、暗暗的焦慮和莫名其妙的恐慌。但它並沒有將我擊倒,而是迫使我帶着深深的憂鬱和傷感,遊向知識的大海。今天想來,我要感謝青春的迷惘,雖然當時感到自己像掉進了無底的深淵。我懷念自己的青春時代,主要就是懷念這種迷惘的心情。

的確,正是在40歲上(“不惑”之年或“該殺”之年),我開始不再迷惘了,而代之以一種緊迫感。經歷了考研,讀研,留校任教的一連串“時來運轉”之後,那一年我突然發現,人生苦短,我這一生要做的事恐十白是永遠也做不完了,所以要趕緊做,現在就做。我放下了一切愛好,一切交遊的機會,除了講課之外就是埋頭於書齋,抓緊一切時間,拼命追趕着某顆遙遠的命運之星,經常夢見自己誤了火車。我終於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了:我要搞清一切真相。歷史的真相,社會的真相,人類的真相,人性的真相,最終是自己的真相。人生中充滿了欺騙,自欺和虛偽,我不願意度過一個虛假的人生。當然,完全搞清真相是不可能的,否則人就成上帝了。但我認定人的生命之不同於動物,就在於他有這一點靈明,或者説神性,他類似於上帝。最近十多年來,我的生活過得平靜而無紛擾,與我青年時代的動盪不安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從自己的時間感覺上來説,這十幾年過得簡直就像只有三個月,但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沒有虛度光陰,我把我的一生都凝聚在我青年時代所選定的一點上了,為此我要再次感謝當年的青春的迷惘。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他的選擇自然也與別人不同,這一點在今天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更是如此。但很可能,世世代代的奮發有為的年輕人對自己的青春會有共同的或類似的感受,他們所體驗到的青春的迷惘並不是特殊的風景,而是人性結構中的一個必要的層次,它帶給人生以痛苦,但同時也為人生積聚着力量。

標籤: 迷惘 青春 寫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lizhizuowen/qingchunzuowen/y0o2x0.html
專題